..續本文上一頁是那麼一點東西,我早就會了”,他又要産生這個不正當的看法了。所以說要按了步序,是怎麼樣的地位的人給怎麼的法,等他提高了之後再提高法給你,然後一步步上去,很順利地上去了。否則的話一下子給你提得那麼高,“哦,佛教是太難了,祗有那些大阿羅漢,那些佛在世的人能修,我們現在末法時期不能修了”,幹脆就不修了,這個又糟糕了。那麼這個叁個漏我們講好了。
D2 四瀑流
下邊還有個“四瀑流”,“四瀑流”也是很簡單的,一個“欲瀑流”,一個是“有瀑流”,一個是“見瀑流”,“無明瀑流”。
“欲瀑流”,因爲我們加了個“見瀑流”,就是欲漏裏邊把見除開,除開之後,那就是余下的就是“欲瀑流”。“見”有多少呢?叁界裏邊有十二個“見”,本來是欲界的根本煩惱,叁十一,叁十一加上纏,四十一,減了這個十二個,減掉十二個,就是二十九。“有瀑流”,就是有漏把見除掉,五十二個有漏,東西五十二個。色界有十二個見,無色界也十二個見,除了二十四個見,還留下二十八個,就是“有瀑流”。“見瀑流”,就是前面把見都除下來,再合攏來,每一個界有十二個見,叁十六個東西,“見瀑流”。“無明瀑流”,跟前面“無明漏”一樣,一共是十五個,那還是九十八個根本煩惱,再加上欲界的十個纏裏邊變化。
所以經裏邊講的很多名相,我們如果學過這些根本煩惱跟那些隨煩惱,那麼裏邊都可以把它配出來,跟藥方子是一樣的,你這個藥什麼藥,就是那些原料,你那個藥那個料,配來配去都是這許多東西,你懂了之後隨便抓好了。如果不懂的話就是頭頭轉了,這個這個,這個這個,好象很難,很不好懂,其實你把抓了這個原則性,一點也不難。所以這個四瀑流,我們講起來呢,把叁漏講好之後,幾句話就解決了,並沒有很困難。
什麼叫瀑流?“極漂善品,故名瀑流”,把善以及善法把它漂散了、失去了,叫瀑流。這個瀑流是很厲害的,去過四川的人就知道,四川的巫山峽裏的水“嘩”一下來,那個掌船的人如果不小心的話都會滾到那個漩渦去,沈下去的,那個水急得不堪言的。那麼瀑流還有分因瀑流、果瀑流。因瀑流就是我們這個煩惱,因,這是欲瀑流、有瀑流,這些東西這些煩惱就像瀑流一樣,“嘩”一沖把我們的善法全部沖散掉了。那麼果瀑流就是叁界的果報,那就是這個好象我們人丟在一個大的瀑流裏邊,在裏邊沖,一下沖到水底下,一下沖到在山壁上,“嘣”,一下子,那個是水急得不得了,你想爬上來沒有希望的。
在藏地裏邊,他經常比喻的,處理一個罪人,把他手腳捆好,丟在瀑流裏,就怕他外邊手不捆好的話,你還可以有救,會水的人還可以爬上岸的,手腳捆得嚴嚴的,再給你丟到瀑流裏邊,你這不是死路一條,你怎麼活得過來?而且有的人還厲害,就怕你水沖的時候把繩子沖散掉了,再給你個鐵籠子給你關起來,鐵籠子鎖起來,裏邊是手腳捆得嚴嚴的,五花大綁綁起的,在一個大瀑流裏給你丟進去,你說你不死,沒辦法了。除非怎麼樣?“南無觀世音菩薩”,會不死,這個會有救,這個你真正相信觀音菩薩會有救。
上海一個老居士,鄭頌英,大家有的人可能知道,在文革的時候鬥得來他沒有辦法,他想跳水去了,身上抱了一個大石頭,抱住,他想沒有石頭要冒出來的,死掉之後,他想沈到水底下就完了,抱了石頭。他自己也說,抱了石頭足足有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這個耳朵裏“嘩”水聲很大,但是他很清楚,很清楚他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兩小時以後,救出來了,沒有死。他自己說的,他這個後半生是觀世音菩薩等于說給他另外一個新生,他是拼命幹佛教事業,這個身體是本來早就沒有了,是觀音菩薩把他救出來的,所以說他要拼命地報恩,多幹佛教事業。現在老了,八十多歲了,還在沒有退休,爲佛教事情還是很努力在幹。
那麼這些就是說,瀑流是在很危險的急流裏邊,因上說有那麼多的煩惱,把我們善法都沖掉了,果上說,我們在這個瀑流裏邊也毫無辦法。那麼就是唯一辦法“南無觀世音菩薩”,祗有這樣子了,祗有靠佛教了,我們說了半天,沒有佛教的話,我們要在這個叁界裏邊,這麼痛苦的地方要跳出來,祗有是一個妄想而已,談何容易了。所以你各式各樣的宗教家也好,哲學家也好,科學家也好,拼命都絞盡腦筋,費盡心血想了各式各樣的辦法,徒然,徒然,毫無辦法,結果他自己也滾在瀑流裏邊,沒有辦法。祗有靠佛,這是天經地義,沒有第二個辦法的。
D3 明轭
下邊是“轭”。轭是什麼東西呢?有四個轭,“和合有情,受種種苦”。什麼苦呢?生死裏邊的各式各樣的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六道輪回,還有地獄餓鬼畜生的苦。這個“轭”就是什麼?我們車子,假使這個駕牛的車、駕馬的車,套在馬身上的那個東西,把你套住了,你想跳開這個東西自己跑,不自由的,把你絆住的。這個東西假使把你拷住之後,你祗有叁界裏邊受苦的。這個轭就是叫你受苦的轭,把你拷住了,你想離開苦,不行,把你拷得緊緊的。那麼這個“轭”也有四種,也是欲轭、有轭、見轭、無明轭,跟瀑流一模一樣。那麼所以說我們就不寫表了,把這個前面瀑流的名字改個“轭”就一樣的。
D4 明取
那麼還有一個“取”,“取”有四個“取”,都是煩惱的名相,在經裏邊經常出現的,我們都要知道。“欲取”,“我語取”,“戒禁取”,“見取”。“欲取”就是欲界的轭加上癡,本來是二十九個了,轭就是瀑流,欲瀑流二十九個,加上癡,五部,五個癡,那麼就是加上五,叁十四個。
“我語取”,“貪慢無明各十”,那麼這是色界、無色界。每個五個就是十個了,再加上疑八個,疑因爲修道裏邊沒有疑的,疑是見道所斷的煩惱,修的兩部裏邊沒有疑。那麼十個除了兩個就是八個了,色界有四個麼無色界四個,八個了,一共是叁十八個東西,這個叁十八個東西叫“我語取”。爲什麼叫“我語取”?我語指“內身”,“依之說我”,依了這個內身說我,這個叫我。上邊的煩惱都有內身的,上界是內門轉,所以緣的是定,緣這個身,所以叫“我語取”。“我語”就是色界無色界的煩惱。這個四種取就是色界、無色界的叫“我語取”,欲界的叫“欲取”。另外,是取呢,因爲“戒禁取”,特別安一個,“見取”也安一個。什麼叫“取”?依有漏的那些煩惱爲有漏的依,能執取生死的叫“取”,這個取就是執取生死。一切有漏法的一切有漏的煩惱的依靠,能夠執取生死的東西,叫取。那麼這個以“取”爲名呢,當然“戒禁取”就安一個專門一個取了。叁界的各有兩個戒禁取,見苦、見道下邊都有戒禁取,那麼欲界有兩個,色界兩個,無色界兩個,一共六個戒禁取,是六個。那麼“見取”呢,叁界各有十個見,因爲把兩個戒禁取去開,十二個見裏邊,戒禁取除掉還有十個,“叁界十種見”,一共叁十個見,都屬于“見取”。所以說我們聽到煩惱裏邊有四個取的,就是指這四個東西。
那麼變來變去都離不開九十八個煩惱、十個纏,一百零八個東西。一百零八個根本的東西知道之後,這個叁漏也好,四瀑流也好,四轭也好,四取也好,都是裏邊的變化。那麼它強調某一個意思的時候用這個名字,強調那個意思的時候用那個名字,但是總的體還是這麼的。
C2 明結等六門(卷二十一)
D1 明結等五門
E1 明結
F1 明九結
結九物取等,立見取二結,由二唯不善,及自在起故
纏中唯嫉悭,建立爲二結,或二數行故,爲賤貧因故
遍顯隨惑故,惱亂二部故
請大家把廣的那一個翻一翻,厚的那本講義,十二頁。頌就在這個略的裏邊,大要裏邊有,“明九結”。我們先把頌講一下,“結九物取等,立見取二結”,結一共有九個,其中有一個“見結”,一個“取結”。它們爲什麼立成兩個“結”呢?一個是“物等”,它的數字相等,一個“取等”,一個能取、一個所取,相等。那麼這兩個結。“由二唯不善,及自在起故,纏中唯嫉悭,建立爲二結”。十個纏裏邊有兩個,“嫉”跟“悭”,這兩個把它立兩個結,爲什麼緣故?因爲這兩個“唯不善”,不通無記的,“及自在起故”,它自己自力能起的,這個原因,“或二數行故,爲賤貧因故,遍顯隨惑故,惱亂二部故”,幾個原因。那麼中間有兩種不同的說法,我們看了後頭就會知道。
大家翻一翻書,這個可以參考一下書,306頁,大家看一看。這裏我們看講義上,什麼叫“結”?這個書上沒有,書上祗有“結”,那麼結是什麼東西沒有說。那麼這裏一個注解。引的是《順正理論》就是《俱舍雹論》,它裏邊有很多幫助解釋一些問題的。那麼這裏說呢,就是“于境于生,有系縛能,故名爲結”。(19A)
“合衆多苦,故名爲結”,有這些煩惱的話,使有情把很多的苦就脫不開,等于打一個結把它結住。“是衆惱安足處故”,是很多的苦惱、痛苦安住的地方,能夠住下的地方,那麼這就叫結。一共是九個,看表上就很清楚。一個“愛結”,一個“恚結”,一個“慢結”,一個“無明結”,第五是“見結”,有叁個,“身見、邊見、邪見”,“取結”,兩個,“見取”、“戒禁取”,之後是“疑結”,那麼第八是“嫉”,第九是“悭”。那麼前面的都是根本煩惱,後邊八、九兩個是十個纏裏邊的,就是小煩惱,隨煩惱。那麼一共是九個結。它一共多少東西呢?一百、一百個東西,“一百事爲體”。一百個東西。那麼這個數字我們慢慢算。
G1 愛結、恚結、慢結、無明結
先看“愛結”,愛結就是貪,貪這些行相,我們以前在講界品的時候都講過了,大家可以,界品拿到的,可以看一看。我們有心所法,有大地法、大善地法,等等,這個貪屬于不定地法的,大家可以對…
《俱舍大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