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大要講記▪P79

  ..續本文上一頁那個戚,就是憂戚的那些隨煩惱,它有代表性,妒忌。悭是喜相,自己有,人家沒有,高興,那麼這是代表歡的煩惱,隨煩惱,所有的是歡的隨煩惱,它有代表性。所以說這兩個,有代表歡、戚二種隨煩惱的功能,是代表,代表是重要一些,所以要把它們立成一個結。

  第四個,就是頌裏邊的,“惱亂二部故”。這個“二部故”,是有四、五、六、七,四種的樣子。那麼這裏我們先標一下名字,大家看一看,這個十纏家,他主張要立悭跟嫉爲結的,他有幾個理由?一共有七個理由。我們頌裏邊大家可以標一下:“數現行故”是第一個,就是“或二數行故”,這是第一個,“數現行故”是第一個理由;“爲貧賤因故”,第二理由;第叁呢,“遍顯隨惑故”,第叁個理由;“惱亂二部故”呢,四、五、六、七,這個四個理由都在這幾個字裏邊。我們一共七個理由,要建立這兩個隨煩惱作這個兩個結。

  那麼“惱亂二部故”呢,它有四種的惱亂。第一個“惱亂出家在家二部”。二部呢,好幾種,出家、在家二部,這是說。“謂出家于教法,爲嫉悭惱亂,在家于財物,爲嫉悭惱亂。”出家衆在佛在世的時候,過去是不准銀錢的,所以對財物是不生關系,但是對法卻是有極大的關系。他所以說對法呢,他們追求的就是法,有悭、有嫉。假使自己有法,多了,就不肯布施人家。爲什麼?布施你了之後,你學了法之後,你超過我了,我就不如你了。我們說中國以前的拳,打拳的那個老師,拳教師,他教徒弟的時候都要留一手,不給你教完的,教完之後,徒弟超過他了,他也沒有飯吃了。那麼這個是妒忌心,也是悭吝的心。那麼這個出家人的毛病,就是這一個,他就是自己有法呢,也不願意全部教給人家,壟斷了。壟斷麼人家好求我了,你大家會了,你不求我了,我就沒有,得不到尊重了,也沒有這個紅包了。所以說他要壟斷這個法,所以悭。悭法感的果報什麼?愚癡。

  小路尊者,在佛在世,小路尊者不是很愚癡嗎?他,佛叫他說一個偈,四句話,念了前頭的忘了後頭,念了後頭的忘了前頭,四句話念了好多年,都念不成頭。他的哥哥,大路尊者,成了阿羅漢了,“看你這麼笨你個人,你還出什麼家呢?回去算了,不要你了。”這個小路尊者是很傷心,哭哭啼啼的,這個佛就看到了就問他,他說你什麼原因?這個偈大概是大路尊者教他的,他說念了前頭忘了後頭,記了後頭又忘了前頭。那麼佛看他很可憐,就問他什麼原因。他說他太笨了,四句話都背不下來,他的哥哥不要他出家,叫回去了。佛說“可以,可以”,還是收留他,叫他掃地,一天到晚念掃掃掃,掃帚,掃帚掃地,掃煩惱了,結果他就後來成阿羅漢了。證了阿羅漢了,人家很奇怪了,這個佛因爲他智慧能夠看到他的根機。人家很奇怪了,就問佛了,他說這個……,他成了阿羅漢,有的人還不信服。不信服,有一次,碰到大家……,以前的僧團裏邊輪班說法的,有一次說法,輪到小路尊者了,大家高興得很,盼他上去出洋相去了,就把那個座位疊得高高的,大家爭了疊得很高,叫他坐在上頭的。哪知道小路尊者上去呢,說法的這個是如瓶瀉水,“嘩”,說了一大套,大家佩服得不得了。“這個人怎麼以前那麼笨?一下子那麼厲害了?”就去問佛了。佛說,他以前本來是一個大法師,法學得很好,就是對法悭吝,不肯以法布施人家,不願意教人家,結果就感到這個愚癡的報,連四句話都背不下來。但是因爲他以前本來是下過苦功,是一個大法師,所以說他真正忏悔之後,掃地、掃地,把那些煩惱掃幹淨之後,又恢複他以前的功德又來了,所以又是大法師來了,所以講起來出口如流的這樣子講起來了。

  那就是說千萬不要悭法,悭法成一個笨蛋了,這個可憐得很了,那麼好的機會,在佛在世的時候,那麼大阿羅漢教他,還教不會,那就是多難受呢。所以我們現在千萬不要種下這個悭的因,悭的因就是以後財富方面說是窮,在法上面說是笨,學不進去了。我們很多人,如果他,法實在學不進去,就要回想,是不是自己過去有悭法的那個過失?那麼第一是忏悔,過去悭法的罪;第二個就是,這一輩子要盡量地法布施,自己能講什麼,就盡量給人家講,不要講錯,不過,不能講法不對頭。那麼另外就是這個經書盡量是結緣,哪個需要什麼書,給他想辦法,讓他去開智慧。這樣子做,可以補我們以前的那些過失。那麼是出家衆呢,是對法有悭、有嫉。人家假使是這個學問很高、說法很好,妒忌,(師笑)總自己不好,人家地位也高了,他的信徒也多了,就生妒忌心,這就是出家人的過失。當然不是說每一個出家人,出家人容易産生這些過失。

  在家的呢,他法倒無所謂,他要的是發財,他總一天念念不忘是發財,所以說法多少他無所謂,就是說我懂也好、不懂也好,反正我財多就好,鈔票多就好了反正。所以說他對財物,越多越好,悭貪,不願意布施。那麼對人家有錢有勢呢,妒忌,總要超過他,這就是在家的缺點。“惱亂二部”,使出家人的于教法上,爲嫉跟悭兩個惱亂;在家的,于財物上,爲這兩個煩惱所惱亂,這是“惱亂二部”。

  第二個“惱亂二部”呢,“或惱亂天阿素洛故”。天,他有什麼特色?有最好的飲食——甘露。阿修羅有什麼特色?最好的女色。這個阿修羅很怪,男的阿修羅是十八醜,醜得不堪言,但是女的阿修羅卻特別好,這個釋提恒因就是帝釋天的他的王妃,是阿修羅的女,因爲她長得非常好。那麼這樣子,天上“悭味嫉色”,天人對這個他自己的甘露味悭貪,不願意給人家,而對阿修羅的女人的長得好,很妒忌,希望把她奪過來;而阿修羅反過來了,他對自己的阿修羅女悭貪,不願給天,而對天上的好的甘露味卻非常之貪心,妒忌它,希望把它奪過來。天給阿修羅打仗,都是爲了這個兩個原因。阿修羅爲要奪天上的甘露味,好的東西要奪過來;天是要奪阿修羅女人。這個東西說“惱亂二部”,這是兩個煩惱。

  第叁,“六或惱亂人天二勝趣”,人天二勝趣,就是說,這是根據經上的一句話,這個佛給這個憍屍迦,就是帝釋天,他說憍屍迦有這個悭跟這個嫉,兩個煩惱,人天就會惱亂。這個人間也是這兩個煩惱惱亂,天上也是爲這個兩個惱亂,這個前面說了,它是個總的。

  那麼第七個是惱亂自他二部,自他二部就是他的自己部下。“部者衆也”,他的部下,“謂悭惱自衆,嫉惱他朋”,悭,舍不得,對自己的裏邊産生煩惱,妒忌,對他們那一方妒忌,兩方面有産生煩惱。反正這個悭跟嫉的過失非常多,所以要把它們在纏裏邊,特別把它們提出來安在結裏邊。

  

  G4 總明九結

  那麼結的功能我們說過了,就是叫衆生受苦的,把他系縛,系縛有情受很多苦的,它們既然那麼厲害,當然要擺在結裏邊去。所以說,這個結,九個結裏邊,前面的都是根本煩惱,在小的隨煩惱裏邊,因爲這兩個過失特別大,所以在九個結裏邊,又安一個嫉結、悭結。那麼既然過失特別大,我們也就是檢查自己心理狀態的時候,也要特別注意這兩個過失,不要給它們增長起來。

  我們前面講過了,煩惱起的因,叁個原因:一個是煩惱的體沒有斷;二個是順了煩惱的境生起的時候;第叁呢,自己非理作意,沒有起正知正念去抑製它。那麼這個叁個原因裏邊,煩惱沒有斷,凡夫是沒有辦法,斷不了,那麼後邊兩個,就是要下功夫去了,尤其是提起正知正念,這個隨時隨地都要提高警惕,就是不要給這些煩惱生起來。生起來什麼壞處?把我們捆起來了,受苦了,這有什麼好呢?我們不願意受苦的話,就不要給它們捆起來,不要把這個疙瘩打死了。一個死疙瘩,我們說這個東西解也解不開,有的時候很麻煩。一個新的郵包來了,很想看裏面什麼東西,結果那個繩子就是打不開,那煩惱得很,祗好剪斷算數。那麼我們要剪刀剪很好了,煩惱的剪刀卻是無漏慧,這個要沒有這把剪刀,你剪不開的。這個九個結,我們講好了。

  下邊呢,這個“縛”,我們給大家念一下。隨煩惱也有叫縛的,“系縛有情名之爲縛”,反正都是把我們捆起來了,煩惱,“約自相續,有相應、所緣隨增”,對他相續來說,祗有“所緣隨增”。縛有叁種,貪瞋癡馬上就要來。

  

  F2 明五順下分結

  又五順下分,由二不超欲,由叁複還下,攝門根故叁

  或不欲發趣,迷道及疑道,能障趣解脫,故唯說斷叁

  我們先看下邊的,今天的九個結之後,五順下分結,這個有人就上一次就提這個問題了。五順下分結是什麼?就是經典上,佛所說的結,我們都一個一個地把它解釋。第一個講的是九結,講完了。那麼經裏邊還有五順下分結,這是什麼東西,也得要講一下。那麼這五個東西,“下”就是欲界,就是順下的,不能超欲界,有這個五個東西的話,你想跳出欲界是不可能的。

  那麼下邊我們看五順下分結。“頌曰:又五……”,那麼講結了,講九結之後,結還有不有?還有。“又五順下分”,還有一個結叫五順下分,“由二不超欲,由叁複還下”,這五個結分兩類。

  

  

  先看這個表。五順下分結,哪五個呢?“身見”、“戒禁取”、“疑”,還有欲界的“貪”,“瞋”,就不要寫欲了,祗有欲界有。貪呢,因爲叁界都有貪,要標一下欲界的貪,(19B)這是一定欲界的,有了這兩個東西的話,不能超出欲界,等于說欲界是一個牢獄,它們這兩個是守獄卒,就是看那個監牢的那個獄卒。那麼你有欲貪跟那個瞋呢,你想逃出欲界是不可能的,這兩個東西把你守住,你想逃出去,馬上把你抓回來。如果你把這個兩個沖過了,逃出欲界了,但是還有叁個,身見、戒禁取、疑,這叁個你沒有斷掉的話,那麼即使你偶爾沖出獄卒逃出來了,不但超出欲界,“設有能超”,超出欲界了,“乃至有頂”,甚至于修定修到非想非非想天去,那麼最高的有頂,叁有的頂,到頂上了,我們說摩天大樓的頂樓了,你爬上去了…

《俱舍大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俱舍頌疏作業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