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大要讲记▪P78

  ..续本文上一页照一下。那么贪结,三界,每一部都有,我们说见苦、见集、见道、见灭、修,里边都有贪,那么欲界是五个,色界、无色界也是各五个,一共是十五个。那么所以说是三界五部都有它一个,一共是十五。

  “恚结”是瞋恚。瞋恚,色界、无色界没有瞋的,祗有欲界。欲界见苦、见集、见道、见灭都有它,一共是五部,所有五个东西,这是少一点,上界没有。

  第三是“慢”,慢也是三界五部都有,加起来十五个。

  “无明”就是痴,大烦恼地法里边这个痴也是三界五部都有,也是十五个。

  

  G2 见结、取结、疑结

  那么下边的问题,就是来了。见结,还有一个取结,这两个东西要仔细讲,先把数字点了。“见结”里边三个见。身见,见苦里边有它,那么三界呢,(中可能缺),见苦了,一共是三个。那么边见,也是见苦里边有,那么是欲界的见苦,色界、无色界的见苦,一共三个,所以也是三个。邪见呢,三界里边,见苦、见集、见道、见灭都有它,修没有它,因为是见了,迷理的,所以修所断里边没有它的。那么每一界有四个,见苦、见集、见道、见灭都有它:欲界四个,色界四个,无色界也有四个,一共是三界十二个。所以说,一共加起来呢,三个、三个、十二(个)、十八个,这就是“物等”,东西相等,东西跟那个见取是一样,都是十八。

  “取结”里边,见取,三界见苦、见集、见道、见灭都有、都有它,欲界四个,色界、无色界也有四个,三四一十二。戒禁取,祗有见苦、见道下边有它。这个大家八十八使的表上一想就想起来了。有表的可以对了看一看。见苦之下有戒禁取,见道之下也有戒禁取。那么一界是两个,三界是六个。六个、十二个,也是十八个,那就是说见结也好,取结也好,它是实际的东西,体都是十八。就是我们这个颂里边的,“物取等”,就“物等”,它的数字相等的。这是一个“等”。

  那么下边还有“取等”,这个我们看书,“何缘三见名为见结,二取名为取结”,这个问题。大概是第二、三行吧。“答颂言个取等,谓三见二取。”第一个是“物等”,第二个是“取等”。物等,“物者体也”。三个见十八个物,二个取也有十八个物,那么这个我们表上已经说过了,两个都是十八,叫“物等”,这是它的体是相等,都是十八。

  那么算数,苦下身见、边见,四谛下各有邪见,成六个,三界各六十八。“取十八者,苦下有二取,集灭各有一取,谓唯见取,道下亦二取,故成六取。”三六一十八,都是十八。“言取等”,什么叫“等”?“三见等,是所取”,前面三个见都是所取;后面两个取,“能取”。那么就是说,见取执了前三见为最殊胜,戒禁取执前面的是可以非因为因,非道为道。这个所以说,后边两个取结是能取,两个都是能取,叫等,前面三个见都是所取,也叫等,都是所取,就是取等这个是所取。所以取也是等,一个能取,一个所取。那么这个是说,“物取等”讲完了。

  下边就是疑结,没有问题,所以不仔细讲了。

  

  G3 嫉结、悭结

  悭跟嫉属于缠里边的。为什么缠里边单把它拿出来做结?其余的不拿出来,这有什么理由?下边我们看书上。第一个理由,“由二唯不善,及自在起故”,这是一家的说法,我们说缠我们先看一看那个表。缠,有的人说有十个缠,有的主张八个缠。

  那么我们看我们的先的笔记里边,第三张里边,十缠,《品类足论》里边是说八个缠的,那么这个阿毗达磨,这个毗婆沙论师,他们说有十个缠,要加两个。八个缠,无惭、无愧、悭、嫉、悔、眠、掉举、昏沉,这个到昏沉为止。那么十个缠呢,这是《品类足论》的分法,缠祗有八个。那么《大毗婆沙》毗婆沙论师,他加上忿跟覆两个,一共十个缠。

  什么叫缠?我们看这个大的讲义。缠,“《正理》云:如是十种缠缚有情,置生死狱,故名为缠。”这十种烦恼,把众生困在这个生死的牢狱里边,所以叫缠。缠是绳子把他捆起来,所以有这个十个烦恼的话,就把我们有情等于说绳子捆起来,关在这个牢狱里边,这个牢狱是生死牢狱,就不能出生死的,那么这个叫缠。这是一个讲法。第二个讲法,“或十为因,起诸恶行,令归恶趣,故名为缠。”那就厉害了。这个十个烦恼为因去推动我们造恶行,做坏事了,那么要堕恶道的,这个叫缠。所以缠呢,第一个说法是比较松一点,不能出生死的,困在生死牢狱里边,那么生死牢狱里边毕竟还有人天,好象还舒服一点。第二个缠就可怕,它就是推动我们造坏事,将我们拉到恶趣受苦去的,叫缠。

  那么这个缠里边,就十个,或者八个。为什么里边祗取这个嫉跟悭两个做结,其余的不取呢?那么有两个解释。一个是八缠家,就是主张八个缠的人,他的理由呢,“由二唯不善及自在起故”,这是他们的理由。他说悭跟嫉两个东西,它唯不善性,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嫉跟悭自在起的,小随烦恼都自在起的,“不随从他”,不是跟了其他的烦恼跟了起来的,“唯自力起故名自在起”,因为它自己力量能够起来,不需要跟了人家的,叫自在起。那么“由二义胜故,于缠中别立为结。”因为正有两个殊胜的意义,所以在缠里边,把它们调出来,做了个结,立两个结。那么这样子是八缠家,就是主张八个缠的那些论师,他们提的理由。

  但是这个世亲菩萨认为这个不对头,“此释非理”,他,你这个解释不合理。“论主破云”,世亲菩萨怎么破呢?“若缠唯八,此释可然”,假使缠祗有八个的话,你这个解释也可以通得过去,假使你许有十个缠的话,这个解释就不合理了。为什么?因为第九、第十个缠,忿、覆两个,这两个烦恼也是唯不善,也是自在起,那么你这样子,忿、覆不是也可以立两个结了,一共九个结要变十一个结了?所以说你这个理由,不大恰当的。那么另外还有其他的理由,他们下边就说,这是十缠家,主张十个缠的,他们提的理由。因为八个缠,后边两个没有,你举这个理由,也勉强讲得过去。但是我们说缠后来又加了十个,再加了两个,那么十个缠里边,有后边两个同它一样的,都是“唯不善”、“自在起”,它们两个可以立结的话,后边两个忿覆也应当立结了,但是忿覆还是没有立,那么就是说前面那个理由不充足,应当是另外要再举他的其他的理由。

  “由此应言”,那么所以十缠家呢,就是主张十个缠的论师,他说所以这两个烦恼要安结的话,应当这样子说才对,“由此应言,嫉悭过失尤重”,它们这两个烦恼,过失特别重。

  那么哪些地方看它的过失特别重呢?第一,“数现行故”,经常要起的,“谓由嫉悭数现行也”,这两个烦恼随时随地经常要犯的。这个我们自己检查自己的心,人家的心你看不到,没有他心通,人家总是也不会说,“我妒忌心很重,我这个悭吝心很重,我小气得很”,他自己不会说的。那么检查自己。当你看到一个人,比你能力大,比你地位高,比你什么东西都好,这个时候心里起的心,到底还是随喜,还是嫉妒?一般的凡夫都是嫉妒,随喜的心很难生起来。看到人家好,都是“你有什么了不起,我比你还好得多”,总是说,或者说“你这样子条件之下能做到,如果我在你条件之下,比你还要好一些”,总是这么想,总是嫉妒。

  还有悭呢,自己有的东西,是不是愿意供之于大家?一般说不容易,我们昨天举的例,自己发明创造了一个专利的东西,就要申请专利,为什么?这个钱我赚,你们不能赚,你如果大家赚钱,大家发财的话,公开,我们的这个结缘书就好,欢迎翻印,大家翻好了,越多越好,这个就是佛教的好处了,没有悭的心。世间上的心,书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你去翻印我法律上告你的,这个东西就是悭贪。从这些地方看,这个社会上公认的,悭贪是对的,但是我们说佛教说悭贪不对的。那么我们看上去,自己的东西,人家给你要的话,无所谓的,你拿去也无所谓,最好的东西给我,不大愿意了,眼睛挖给我,那都发脾气了。所以这个东西,我们说悭贪的心每一个人都有,所以它的过失尤重,什么原因?第一个“数现行”,经常得犯。

  第二个“为贱贫因”。嫉妒是贱的因,悭贪是贫的因。你越是悭贪,将来越穷,越是嫉妒人家好,将来自己越是下贱,越是比不上人家。所以说我们烦恼呢,跟我们的心,经常是开玩笑的,我们的要求,当我们起这个烦恼,要求是这样子,结果得到的果,反其道而行之,恰恰相反。我们悭贪,主要是想自己的财富多一点,人家要,不要给人家,结果适得其反,你越是悭贪,将来越是贫穷。

  那么嫉妒呢,就是说总要自己比人家高,但是你一嫉妒呢,得到的那个果却是下贱,更不如人家,你越嫉妒,越不如人家。所以说我们要随喜,我们养成这个习惯,佛教徒,人家好的随喜,人家做了很多好事,人家很闹热,名气名声很高,我们要随喜心;那么假使人家很穷,我们自己有什么东西,总要多少地布施一下,那么是这个破除悭贪。我们前面不是说,布施有种第八施最胜,就是庄严心,就是要把我们心里的这个悭贪心破掉,要得到这个最终涅槃的心,这样子的心布施是最胜的布施。那我们自己就是要把这些心除掉,这两个烦恼是下贱跟这个贫穷的因,这是烦恼重了。

  第三,“遍显随惑故”。这两个有代表性,随惑就是随烦恼。前面我们说的,贪瞋痴慢疑、五个见是根本烦恼,还有其他的随烦恼、小烦恼,是跟了它们大烦恼后边,跟了它们跑的,那是跟班一样的,就是随从了。那么它不是根本的,但是是小的烦恼,也是烦恼。那么这个烦恼,分两种,一种是欢,一种是戚,欢就是高兴的,一种是戚,就是忧虑,不欢喜的。那么它们两个有代表性,一个代表欢心的烦恼,一个是代表忧戚的随烦恼,“谓遍显欢戚随烦恼也,谓嫉与忧相应”,妒忌跟忧相应,人家好,我不好,心里不高兴了,那么跟忧相应。“遍显戚随惑也”,所有的…

《俱舍大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俱舍颂疏作业题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