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那个戚,就是忧戚的那些随烦恼,它有代表性,妒忌。悭是喜相,自己有,人家没有,高兴,那么这是代表欢的烦恼,随烦恼,所有的是欢的随烦恼,它有代表性。所以说这两个,有代表欢、戚二种随烦恼的功能,是代表,代表是重要一些,所以要把它们立成一个结。
第四个,就是颂里边的,“恼乱二部故”。这个“二部故”,是有四、五、六、七,四种的样子。那么这里我们先标一下名字,大家看一看,这个十缠家,他主张要立悭跟嫉为结的,他有几个理由?一共有七个理由。我们颂里边大家可以标一下:“数现行故”是第一个,就是“或二数行故”,这是第一个,“数现行故”是第一个理由;“为贫贱因故”,第二理由;第三呢,“遍显随惑故”,第三个理由;“恼乱二部故”呢,四、五、六、七,这个四个理由都在这几个字里边。我们一共七个理由,要建立这两个随烦恼作这个两个结。
那么“恼乱二部故”呢,它有四种的恼乱。第一个“恼乱出家在家二部”。二部呢,好几种,出家、在家二部,这是说。“谓出家于教法,为嫉悭恼乱,在家于财物,为嫉悭恼乱。”出家众在佛在世的时候,过去是不准银钱的,所以对财物是不生关系,但是对法却是有极大的关系。他所以说对法呢,他们追求的就是法,有悭、有嫉。假使自己有法,多了,就不肯布施人家。为什么?布施你了之后,你学了法之后,你超过我了,我就不如你了。我们说中国以前的拳,打拳的那个老师,拳教师,他教徒弟的时候都要留一手,不给你教完的,教完之后,徒弟超过他了,他也没有饭吃了。那么这个是妒忌心,也是悭吝的心。那么这个出家人的毛病,就是这一个,他就是自己有法呢,也不愿意全部教给人家,垄断了。垄断么人家好求我了,你大家会了,你不求我了,我就没有,得不到尊重了,也没有这个红包了。所以说他要垄断这个法,所以悭。悭法感的果报什么?愚痴。
小路尊者,在佛在世,小路尊者不是很愚痴吗?他,佛叫他说一个偈,四句话,念了前头的忘了后头,念了后头的忘了前头,四句话念了好多年,都念不成头。他的哥哥,大路尊者,成了阿罗汉了,“看你这么笨你个人,你还出什么家呢?回去算了,不要你了。”这个小路尊者是很伤心,哭哭啼啼的,这个佛就看到了就问他,他说你什么原因?这个偈大概是大路尊者教他的,他说念了前头忘了后头,记了后头又忘了前头。那么佛看他很可怜,就问他什么原因。他说他太笨了,四句话都背不下来,他的哥哥不要他出家,叫回去了。佛说“可以,可以”,还是收留他,叫他扫地,一天到晚念扫扫扫,扫帚,扫帚扫地,扫烦恼了,结果他就后来成阿罗汉了。证了阿罗汉了,人家很奇怪了,这个佛因为他智慧能够看到他的根机。人家很奇怪了,就问佛了,他说这个……,他成了阿罗汉,有的人还不信服。不信服,有一次,碰到大家……,以前的僧团里边轮班说法的,有一次说法,轮到小路尊者了,大家高兴得很,盼他上去出洋相去了,就把那个座位叠得高高的,大家争了叠得很高,叫他坐在上头的。哪知道小路尊者上去呢,说法的这个是如瓶泻水,“哗”,说了一大套,大家佩服得不得了。“这个人怎么以前那么笨?一下子那么厉害了?”就去问佛了。佛说,他以前本来是一个大法师,法学得很好,就是对法悭吝,不肯以法布施人家,不愿意教人家,结果就感到这个愚痴的报,连四句话都背不下来。但是因为他以前本来是下过苦功,是一个大法师,所以说他真正忏悔之后,扫地、扫地,把那些烦恼扫干净之后,又恢复他以前的功德又来了,所以又是大法师来了,所以讲起来出口如流的这样子讲起来了。
那就是说千万不要悭法,悭法成一个笨蛋了,这个可怜得很了,那么好的机会,在佛在世的时候,那么大阿罗汉教他,还教不会,那就是多难受呢。所以我们现在千万不要种下这个悭的因,悭的因就是以后财富方面说是穷,在法上面说是笨,学不进去了。我们很多人,如果他,法实在学不进去,就要回想,是不是自己过去有悭法的那个过失?那么第一是忏悔,过去悭法的罪;第二个就是,这一辈子要尽量地法布施,自己能讲什么,就尽量给人家讲,不要讲错,不过,不能讲法不对头。那么另外就是这个经书尽量是结缘,哪个需要什么书,给他想办法,让他去开智慧。这样子做,可以补我们以前的那些过失。那么是出家众呢,是对法有悭、有嫉。人家假使是这个学问很高、说法很好,妒忌,(师笑)总自己不好,人家地位也高了,他的信徒也多了,就生妒忌心,这就是出家人的过失。当然不是说每一个出家人,出家人容易产生这些过失。
在家的呢,他法倒无所谓,他要的是发财,他总一天念念不忘是发财,所以说法多少他无所谓,就是说我懂也好、不懂也好,反正我财多就好,钞票多就好了反正。所以说他对财物,越多越好,悭贪,不愿意布施。那么对人家有钱有势呢,妒忌,总要超过他,这就是在家的缺点。“恼乱二部”,使出家人的于教法上,为嫉跟悭两个恼乱;在家的,于财物上,为这两个烦恼所恼乱,这是“恼乱二部”。
第二个“恼乱二部”呢,“或恼乱天阿素洛故”。天,他有什么特色?有最好的饮食——甘露。阿修罗有什么特色?最好的女色。这个阿修罗很怪,男的阿修罗是十八丑,丑得不堪言,但是女的阿修罗却特别好,这个释提恒因就是帝释天的他的王妃,是阿修罗的女,因为她长得非常好。那么这样子,天上“悭味嫉色”,天人对这个他自己的甘露味悭贪,不愿意给人家,而对阿修罗的女人的长得好,很妒忌,希望把她夺过来;而阿修罗反过来了,他对自己的阿修罗女悭贪,不愿给天,而对天上的好的甘露味却非常之贪心,妒忌它,希望把它夺过来。天给阿修罗打仗,都是为了这个两个原因。阿修罗为要夺天上的甘露味,好的东西要夺过来;天是要夺阿修罗女人。这个东西说“恼乱二部”,这是两个烦恼。
第三,“六或恼乱人天二胜趣”,人天二胜趣,就是说,这是根据经上的一句话,这个佛给这个憍尸迦,就是帝释天,他说憍尸迦有这个悭跟这个嫉,两个烦恼,人天就会恼乱。这个人间也是这两个烦恼恼乱,天上也是为这个两个恼乱,这个前面说了,它是个总的。
那么第七个是恼乱自他二部,自他二部就是他的自己部下。“部者众也”,他的部下,“谓悭恼自众,嫉恼他朋”,悭,舍不得,对自己的里边产生烦恼,妒忌,对他们那一方妒忌,两方面有产生烦恼。反正这个悭跟嫉的过失非常多,所以要把它们在缠里边,特别把它们提出来安在结里边。
G4 总明九结
那么结的功能我们说过了,就是叫众生受苦的,把他系缚,系缚有情受很多苦的,它们既然那么厉害,当然要摆在结里边去。所以说,这个结,九个结里边,前面的都是根本烦恼,在小的随烦恼里边,因为这两个过失特别大,所以在九个结里边,又安一个嫉结、悭结。那么既然过失特别大,我们也就是检查自己心理状态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这两个过失,不要给它们增长起来。
我们前面讲过了,烦恼起的因,三个原因:一个是烦恼的体没有断;二个是顺了烦恼的境生起的时候;第三呢,自己非理作意,没有起正知正念去抑制它。那么这个三个原因里边,烦恼没有断,凡夫是没有办法,断不了,那么后边两个,就是要下功夫去了,尤其是提起正知正念,这个随时随地都要提高警惕,就是不要给这些烦恼生起来。生起来什么坏处?把我们捆起来了,受苦了,这有什么好呢?我们不愿意受苦的话,就不要给它们捆起来,不要把这个疙瘩打死了。一个死疙瘩,我们说这个东西解也解不开,有的时候很麻烦。一个新的邮包来了,很想看里面什么东西,结果那个绳子就是打不开,那烦恼得很,祗好剪断算数。那么我们要剪刀剪很好了,烦恼的剪刀却是无漏慧,这个要没有这把剪刀,你剪不开的。这个九个结,我们讲好了。
下边呢,这个“缚”,我们给大家念一下。随烦恼也有叫缚的,“系缚有情名之为缚”,反正都是把我们捆起来了,烦恼,“约自相续,有相应、所缘随增”,对他相续来说,祗有“所缘随增”。缚有三种,贪瞋痴马上就要来。
F2 明五顺下分结
又五顺下分,由二不超欲,由三复还下,摄门根故三
或不欲发趣,迷道及疑道,能障趣解脱,故唯说断三
我们先看下边的,今天的九个结之后,五顺下分结,这个有人就上一次就提这个问题了。五顺下分结是什么?就是经典上,佛所说的结,我们都一个一个地把它解释。第一个讲的是九结,讲完了。那么经里边还有五顺下分结,这是什么东西,也得要讲一下。那么这五个东西,“下”就是欲界,就是顺下的,不能超欲界,有这个五个东西的话,你想跳出欲界是不可能的。
那么下边我们看五顺下分结。“颂曰:又五……”,那么讲结了,讲九结之后,结还有不有?还有。“又五顺下分”,还有一个结叫五顺下分,“由二不超欲,由三复还下”,这五个结分两类。
先看这个表。五顺下分结,哪五个呢?“身见”、“戒禁取”、“疑”,还有欲界的“贪”,“瞋”,就不要写欲了,祗有欲界有。贪呢,因为三界都有贪,要标一下欲界的贪,(19B)这是一定欲界的,有了这两个东西的话,不能超出欲界,等于说欲界是一个牢狱,它们这两个是守狱卒,就是看那个监牢的那个狱卒。那么你有欲贪跟那个瞋呢,你想逃出欲界是不可能的,这两个东西把你守住,你想逃出去,马上把你抓回来。如果你把这个两个冲过了,逃出欲界了,但是还有三个,身见、戒禁取、疑,这三个你没有断掉的话,那么即使你偶尔冲出狱卒逃出来了,不但超出欲界,“设有能超”,超出欲界了,“乃至有顶”,甚至于修定修到非想非非想天去,那么最高的有顶,三有的顶,到顶上了,我们说摩天大楼的顶楼了,你爬上去了…
《俱舍大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