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那麼這個裏邊我們說隨行的,隨了這個淨慧一起生起的法有多少呢?第一個色法裏邊,有道共戒(無表色)。我們說什麼戒都有一個戒體,我們在座的,如果受過五戒的,那麼你身上就有五戒的戒體,出家的,受過沙彌戒的,就有沙彌的十戒的戒體,如果受過比丘戒的,就有二百五十條戒的戒體,這個戒體在有部叫無表色,是一個色法,這個以後我們要講爲什麼叫色法,屬于色法。那麼這個道共戒的無表色就是屬于色法一類的。
那麼心法裏邊有什麼呢?就是第六意識。我們的心法有多少?有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這個《心經》裏有,眼耳鼻舌身意,這六個識。這裏指的呢,在修行的時候,眼睛是不看的,耳朵也不聽的,鼻子也不聞的,嘴裏也不吃東西的,哪在修行邊吃東西邊修行,那個沒有的。入定的時候就是第六意識在裏邊活動,那麼所以這個時候,淨慧生起的時候呢,第六意識是跟它一起生起的。
還有心所法,心所法裏邊就很多了,大地法,大善地法,不定地法,這些都是心所法的分類,將來我們到根品的時候要講,現在我們把名字標一標就是了。
大地法裏邊有十個:“受、想、思、觸、欲、慧、念、作意、勝解、叁摩地”,叁摩地是定,這十個法,決定跟了淨慧走的。還有大善地法,因爲淨慧是善法,所以一些善法也跟了它跑的。善法是“信”,對叁寶的信心的信;“勤”就是精進;“行舍、慚、愧、無貪、無瞋、不害、輕安、不放逸”,這也是十個法。那麼不定地法的“尋、伺”,尋、伺就是我們的心,粗的心叫尋,細的心叫伺。這幾個心所法,就是心裏的一些動態。心王是等于老板,他下邊的工作人員都是心所法:這個是會計,專門是打算盤的,計算的,入賬的;那個是出納,點鈔票的;那個是營業員,售貨員,那是專門拿貨給顧客的。他們的工作不同,就是那些心所法,每一個心所法,執行它的任務,那麼心王是主。
還有不相應行法:“得、生、住、異、滅”,生住異滅就是有爲法的有爲相,凡是有爲法,決定有生、有住、有異、有滅。生就是它沒有的生出來了;住就是它能夠暫時地維持一段時間;異,異就是它慢慢變壞了;滅就是消滅了,這個是有生住異滅的就是有爲法,沒有生住異滅的就是無爲法了。那麼這個是有爲法呢,當然有生住異滅。還有個得,一個法生起來了,決定有個得。那麼這是隨行,一共是二十八個法,跟淨慧一起隨同而行的。那麼我們看前頭的,這個勝義對法,就是這個兩種,一個是淨慧本身;一個是淨慧一起生起的那些法,這都是無漏的,所以說這是勝義對法,因爲是無漏的,是殊勝的,叫勝義對法。
C2 世俗對法
那麼下邊是有漏的。“方便對法——諸慧”,“資糧對法——諸論”。
D1 方便對法——諸慧
那麼方便對法的諸慧,我們有看第二張講義的第二個表。諸慧,我們要生起無漏慧,決定前面還要有漏的慧,慢慢慢慢升高,慢慢地增高到一定的高度,它就變無漏慧。那就是說有漏的慧慢慢提高,數量的改變,然後産生質量的改變,有漏的轉成無漏的了。那麼開始的有漏慧,哪些呢?
第一個是生得慧,“生得慧”,我們生下來就有的智慧。生下就有的智慧是什麼呢?那一天我們寫一個講義,大家看,還在吧,大家翻一翻,就是生得慧,能夠“叁藏十二分教,受持讀誦,究竟流布”3,這個慧,叫生得慧,也就是說我們生下來就有的智慧。凡是我們生下來不是個白癡,不是神經病的話,那麼他一定有簡別的能力,這個是生得慧,這個生得慧,我們就可以誦經,也可以給他宣傳,但是意思懂不懂,在後頭才能懂。我們能《金剛經》誦經,我們一個字一個字念,不一定懂,但是你這個念的智慧,叫生得慧。祗要你字認得到,就會念,那麼不一定懂,這個生得慧,這是第一步。經來了之後,或者論來了之後,能夠把它念得下來,看得下去,意思懂不懂,不知道。
下邊是“聞慧”,聽了講經之後,“聞教成故”,聽聞了佛的正教,然後産生的智慧,這個聞慧了,升高了,是聽了教之後,如果再生起來智慧。我們在座的,大家聽了好幾天了,聽了經之後,這個跟沒有聽就不一樣了,這個生起來智慧,就叫聞慧。但是聞慧,還是不深刻,祗是一個膚淺的了解,那麼要深入一層,跟自己思想上結合起來呢……
(2B)思慧再往上升,再提高就是“修慧”,修慧是定中生的,一般的沒有入定呢,修慧是生不來的,能夠得了定之後,在定中去修這個慧的話,這叫修慧。爲什麼?我們說我們修行都叫修行呢,我們沒有入定,也叫修行。你修什麼的?我修淨土的,你修什麼的?我修禅的,或者我修什麼天臺宗的,你得到定沒有?沒有。沒有得定,怎麼叫修呢?這個裏邊,講嚴格的法相的話,沒有得定不叫修,你說我修行,你得定沒有,沒有得定,不叫修,祗能聞,祗能思。這是狹義的,嚴格地說,沒有得定之前都不能叫修,但是泛義地說,因爲這個聞也好,我們是思也好,將來都能夠走向定的這個高度,這麼聞思呢,也可以叫修,這個修是不嚴格的修。所以說你修淨土,你得了念佛叁昧沒有?沒有。沒有不能叫修。但是我今天天天念,將來總有一天會得念佛叁昧,這個定,那麼也叫修,這個定叫修,爲什麼定叫修?看下邊小字,“熏修于心,令成功德,無過于定,故獨名修。”我們經常說的要改造思想,改造思想最有力的就是入定,得了定之後,要改變思想,把心功德把它生起來,這是最有效的。
我們經常講,假使我們修不淨觀,不淨觀,你看了書了,書上講不淨觀,這個人是白骨,裏邊是什麼膿血,這個大小便、頭發,發毛爪齒——頭發、毛、手爪子、牙齒等等,很可怕的,擺在地下,如果分開擺的話,看了都可怕,很髒。但是你合攏來呢,一個人。那麼我們這個不淨觀,你把書看了之後,是不是看了,真正看了漂亮的人是不是不動心呢?這不見得,力量不大。這麼思惟,書上看過之後,靜下來自己考慮,慢慢地想,一個人嘛是頭發、毛、皮膚等等組合成的,這都是不幹淨的東西。他們書上經常就說了,一個人的皮,繃了一層皮,一個人像很好看,但是把這個皮剝下來,丟在地下,那看起來是害怕,也是髒得很,一坨,這麼一個軟東東的一坨東西,那一點也沒有什麼好看。所以說這個多思惟、多思惟呢,力量會強一點,但是真正你馬路上碰到一個人來了,長得很漂亮的,你又想不起來了,又感到她是很好看。那麼要修的話呢,它力量就強了。如果修定,得了定之後,你定中把那些不淨的東西觀出來了,現出來了,然後你真的人來了,你心一定下來,就看到來的是一個白骨,是一個骷髅,那你對她一點也不生歡喜心。
這個我記得在覺音尊者的《清淨道論》裏邊有這麼一則公案,有一個比丘,他是修不淨觀的,有一次他上街,因爲這比丘長得很好看,很莊嚴,這時候恰巧有一個女人,這個女人跟她的丈夫吵架,她就回她的娘家去了,她回去的時候打扮得非常漂亮,把自己打扮得跟天人一樣的漂亮,那麼一路上是回去了。在路上,就看到那個比丘,那個女人因爲正跟丈夫吵架,就看了其他男的很喜歡,看了這個比丘長得很好,就對他笑,對他笑,這麼一笑,如果碰到其他的沒有修不淨觀,沒有抵抗力的,這一笑就勾住了,那就完了。但是這個人呢,他是修不淨觀的,她一笑的話,一笑不是牙齒露出來了?牙齒是骨頭,他這麼一觀,整個身體都是骨頭,不但是不歡喜,就在那個時候成阿羅漢了,證了阿羅漢果了。那就是說他這個定的力量大了,如果沒有定的話,這麼牙齒一笑,雪白的,馬上就昏倒了,就被弄迷糊了。所以這個要定中的力量,要定的力量才有能夠真正勝這個。
所以說我們爲什麼念佛中,決定能夠往生西方的,要這輩子念佛叁昧成就,定成就之後,這個力量強了,在臨終決定往生。如果念佛叁昧沒有成就的話,那你臨終的時候,就靠善知識,要勸你,幫助你助念,如果沒有善知識的話,如果臨終的時候,碰到其他的境界來了,就會勝不了。那麼我們就是昨天,我們給人家講過,有這個公案,就是我們以前在上海,文化大革命的時候,我們五臺山不准住了,我們本來上海去的,還回上海。住了上海以後,我們一個鄰居,一個七十多的老太太,她是從很年輕的時候就寡婦,守寡的,一輩子沒有嫁人,很年輕就守寡的。她總是很有志氣,她也就信佛,念佛,念《法華經》,手寫了好幾部《法華經》,就在文革的時候,她還是繼續的,寫她的經念她的經。那麼應當是很好了,但是在臨終的時候,前一個月左右,她就夢到她的丈夫在很漂亮的一個亭臺樓閣,就是很漂亮的,這個我們現在說的話很漂亮的別墅裏邊,向她招手,叫她進去。那麼她這一下很高興,因爲從年輕時候就失去丈夫的,現在又碰到了,而且看到丈夫住在很華麗的宮殿裏邊,很高興。這一來,就完了,如果臨終的時候,這個境界一現的話,她往生西方是沒有希望的。因爲她對丈夫的感情還很濃厚,對這個娑婆世界的這些宮殿式的房子還感興趣,那麼西方是沒有希望去的。所以說這個呢,我們真正沒有得到念佛叁昧的話,能不能往西方,那是沒有把握的,臨終的時候,有好多道友幫助你,提起你的正念,助念,這個有希望去,如果沒有道友幫助你,甚至于那些顛倒的境界現前的時候,就去不了。
所以這個沒有定就是力量不強,這也是說爲什麼要得了定之後叫修慧呢?因爲定生之後,真正修的力量才有了,沒有得定之前,都談不上修,這個力量微乎其微的。那麼這裏說這四個慧,從我們原來一生下來的生得慧,慢慢聽了教之後,成就聞慧,聞慧經過如理的思惟,得到思慧,思慧再定中去修,叫修慧,修慧得到之後,無漏的慧就出來了。所以說無漏慧從生得慧、聞慧、思慧、修慧,一步一步上升到修慧之後,突然地來個質變,無漏慧出來了,這無漏慧出來,就是我們所謂的開…
《俱舍大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