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大要講記▪P82

  ..續本文上一頁地把……,那就是昏沈很厲害,但是他要跟它鬥爭,把眼睛拼命睜大來,這些都是我看得很清楚。這也是好心,他也是不願意昏沈下去,但是他把……。

  昏沈來了,方法有的,睜眼睛也算一個方法,但是不太好。藏地有一個最好的方法,那個現代的人不願意用的,就是這個穿的襪子,穿的時間很久了,臭得很,你把他鼻子一熏,馬上就醒過來了,這是一個很兌現的一個方法,但是有點髒就是。講經的時候,手是幹淨的,不想去碰那些東西。如果有一盆水在旁邊,就可以試一下。一個很臭很臭的襪子,這個臭襪子確實厲害,它有刺激性的。我有一次在五臺山廣濟茅蓬,北方人總一個習慣,就是不洗身,他也不……(20A)就是睡不著覺,味道也不好聞。那麼你這個味道,你如果你昏沈來了,試試看,確實一味藥,最好的藥。這個是無明的等流。下邊嫉跟那個忿,那一看就看出來了,瞋的等流,從根本的瞋的煩惱生出來的。

  “覆”,有诤,就是有幾家的論師,他們有不同的看法,那麼這幾個看法,我們也都寫了。诤,有的論師說覆是貪的等流,因爲他自己有罪,不願意暴露,就是愛護自己,貪。有的人說是癡的等流,有罪不該覆藏麼,你要如果好好忏悔的話,非發露不可,那麼是愚癡。也有的說,也有貪、也有癡的等流。因爲這個說法不同,有诤。所以說這個論的裏邊來說就是“悔從疑覆诤”。覆,有诤,這句最後有的。覆是哪個等流,有爭論,有叁個說法不同。那麼這是纏。我們下邊因爲還要隨眠品之後,賢聖品很要緊,也是很多,我們抓緊一點。

  

  D2 明六垢

  煩惱垢六惱,害恨谄诳憍,诳憍從貪生,害恨從瞋起

  惱從見取起,谄從諸見生

  

  E1 六垢

  

  

  下面是六個垢,也是隨煩惱,煩惱裏邊,經裏邊講了煩惱還有六種的,叫垢。什麼叫垢?我們看最後一行,“此六者從煩惱生”,從根本煩惱生的,“穢汙相粗”,它是很髒,相也很粗,就是很容易,行相很粗、粗顯的,容易發現的,叫垢,叫煩惱垢。哪六個呢?就是“惱、害、恨、谄、诳、憍”,這六個煩惱是行相是很粗顯,容易看得出來的。那麼很髒,從根本煩惱所生的,叫煩惱垢。

  “惱”是什麼呢?我們把它的主要的意思寫了一下,“執己勝者,惱亂自他故”。凡是執著自己是高、高于人一等的,經常會惱亂自他,就會就是在團體裏邊,是會鬧事了,“我高人一等嘛,什麼聽我的才對,你說的話我都不聽你,你都不對頭,還是我的見解高”。那麼這樣子在團體裏邊就不會和合了,就是要造成矛盾了。所以說我們說,惱就是惱害人家,惱害的原因,自己高人一等。這是所以說,自己執自己高人一等的話,要惱亂自他的。這是一個惱,惱就是惱亂自他。

  “害”,就是要……,害我們是說,也是煩惱裏邊,我們還是念一下。害是小煩惱地法。惱,還是念一下,什麼叫惱?“悭嫉惱”,“謂堅執諸有罪事,由此不取如理谏誨”,自己做錯了,還認爲對,人家好好地勸你,不聽。那麼就是要發生矛盾了,惱亂自他了,這是惱。害,“于他能爲逼迫,由此能行打罵等事”。要逼迫人家,從這個害心一生,就會打、罵都會來,甚至會動刀害人。在四川的時候,有一個軍閥的兒子,他脾氣跟他的父親差不多,他有的時候發起牢騷來了,他說“這樣的人,我把他斃掉”,要槍斃他了就是說,後來想,“哦,現在是解放了,不行了……”。在國民黨的時期,那個軍閥的脾氣亂搞的,發起脾氣來就把這個對方就槍斃掉的。那就是害了,逼害人家。

  “恨”,這個我們說過的,恨是跟忿不一樣。忿就是一下子爆發,恨,就是說,等于小火、炭火,雖然是表面上看看不厲害,但是時間很長,懷恨在心,執惡不舍,就是這些,恨,“謂于忿所緣事,數數尋思,結怨不舍”。心裏懷恨在心,結怨不舍,這是恨。他表面上它不是同忿那麼是爆發得厲害,但是時間拖得很長,而忿一下子爆發之後,過了之後沒有事了,就算了。它就是永遠地結怨不舍,這是恨。行相有所不同,但是都是從瞋發出來的。

  “谄”,也是小煩惱地。“謂心曲”,谄麼,谄曲、不直,“由此不能如實自顯”,不能把自己的實實在在的告訴人家,那就是要谄曲麼,就是要做個騙人的樣子,做一個假相給人家看,爲了要達到一個什麼不好的目的,做一些假相,谄曲的樣子給人家看。我們說人家拍馬屁,要求什麼東西,都是做那個樣子,做得來可憐巴巴的,實際上很卑鄙,谄。

  “诳”,也是小煩惱地法的。爲了要诳惑他,目的也是爲了利、譽,裝出有德的樣子,“詭詐爲性”,也是欺騙爲性。我們記得有一個人,他在一次法會的時候,坐在一個大衆進出的一個門口的旁邊,坐在那裏幹什麼呢?兩個腿子盤起,修定。你修定麼你到一個人沒有人的地方去修好了,大家法會的人進進出出地方,你做個這樣子,你什麼意思呢?你想一想就可以知道了,這個給人家看,我是修定的,你可以供養我。這樣子,诳。

  “憍”,也是小煩惱地法。憍,我們很熟悉了,對自己的有什麼好的地方,染著,“醉傲爲性”,不跟人家比較的。

  

  E2 六垢與根本煩惱關系

  那麼這六個東西,都是從大煩惱生出來的。行相比較粗顯,很髒,就是不體面,卑鄙的。我們說那麼多人面前,你坐在那裏幹啥呢?不是很卑鄙嗎?你要修禅定到沒有人地方去靜悄悄修,那才是真正合適的,人來人往的地方,你修什麼禅定呢?根本修不起,就是裝個樣子給人家看。

  那它的這個跟根本煩惱的關系,惱是“見取等流”,因爲執著自己爲勝,執取自己的東西,不受人家的谏,見取,見取——劣爲勝,所以說見取煩惱的等流,從那裏生出來的。害跟恨,是“瞋等流”,這一看就看出來了。那麼谄,是“五見等流”,這個我特別加一個注解,“諸見增者,多谄曲故”,心裏是思想多的人,都是谄曲的。“見增”,就是心裏疙瘩多的,我們說心裏各式各樣名堂多的人,表面是不老實的,總顯一個假相給你看。谄,“諸見增者,多谄曲故”,心裏廂名堂多的,就是各色各樣的思想多的,見解多的,他容易做谄曲的樣子,這是論裏邊的原文。诳跟憍,“貪等流”。那麼這個六個垢,也是從根本煩惱裏邊等流産生的。這是六垢,因爲經上有這個名相,我們都要把它解釋了。

  

  C3 明五蓋差別

  D1 明五蓋

  蓋五唯在欲,食治用同故,雖二立一蓋,障蘊故唯五

  

  

  下邊是五蓋,這個很重要。如果要想得禅定,初禅,五蓋是非去不可,如果五蓋不去掉的話,初禅是得不到的。另外,爲什麼要立五個蓋呢?就是障五分法身。頌曰:“蓋五唯在欲”,蓋有五個,這是說數字,“唯在欲”,祗有欲界有。那個貪,昏沈、睡眠。這五個蓋是一個“欲貪”,欲界的貪,因爲它在欲界,所以說要標明欲界的貪,不是色界、無色界的貪;“瞋恚”,一個瞋;第叁個,昏沈、睡眠;第四,掉舉、惡作,悔、掉悔;“疑”。這個裏邊,昏沈跟睡眠合一個蓋,掉舉、惡作又合一個蓋。什麼原因?“食治用同故,雖二立一蓋”,這個昏沈、睡眠,跟掉舉、惡作,它們的“食”,就是怎麼産生的原因相同,對治的方法相同,它們的作用也相同,所以說把它們兩個合了一個蓋。那麼這樣子一共五個蓋。爲什麼要立五個蓋?不多不少呢?“障蘊故唯五”,它障的是五分法身,就是無漏五蘊。

  欲貪跟瞋恚是破戒的煩惱。欲貪起了之後,要犯淫戒,瞋恚起了之後犯殺戒。那麼貪心起了之後,犯殺戒也有,你貪它的肉,要吃它的肉,或者貪它的皮,就要殺。我們在五臺山有一個狗,很好,很大一個,自己來的,來的是個小狗,金黃色的,毛也很長,那麼來的是小狗,我們就養了,吃素,它很好,它願意吃素,也不願意走,養大了之後,有那麼高,一個頭有那麼高,小孩子來了,撲一記撲在他肩上,嚇得那個孩子不得了,很好。這個狗,它也跟我們去割草,那個山上很多蛇,也有狼,山上狼很多的,我們就帶了它跑,那麼它就是可以給我們做警衛,狼也不敢來了,蛇看到它,又會去鑽,因爲草堆裏,深草,我們去割草的時候,腳踩到蛇上,被蛇要咬的。那麼它先把蛇呢,它那裏有蛇,它會去鑽的,那蛇就跑掉了,這個很好。但是後來不見了,什麼原因呢?村子裏的農民,看它的皮好,金黃色的,又大又亮一個皮,把它吃了一點毒的東西,害死了。那就是爲了貪了,殺也有。那個貪財,把人殺掉了,也是會,開始是貪,到後來轉到瞋的。那麼這些都是破戒的煩惱,所以“障戒蘊”。我們不是無漏五蘊麼: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那麼這個是障戒蘊的。

  昏沈、睡眠,“性暗昧故”,“障慧蘊”,慧麼要智慧,要開發,要清楚,他是糊裏糊塗,給你糊塗,就智慧就沒有了。

  掉舉、惡作,“心散亂故”。掉舉,東想西想。惡作,心還是停不下來,“做錯了,唉呀,不該做,不該做”,這個心。要得定的話,不能有惡作心的。我們說做了壞事,感到懊悔,不是好事情嗎?但是你要修定的話,這個心要放下的,你事先先忏悔好,忏好,在修定的時候,這個心就不要起來了,如果你要起來的話,就妨礙你入定的,這個心不放掉,不能入定的。使心散亂的緣故,“障定蘊”。那麼一個戒、一個慧、一個定,障住了。

  最後疑蓋,“被疑系縛故”,“障解脫蘊、解脫知見蘊”。疑把你捆起來了,解脫也解脫不了,解脫知見當然更沒有了。解脫之後,知道怎麼解脫來的,這個解脫知見。那麼你解脫都沒有解脫,你解脫知見哪裏來呢?被疑捆,捆起來了。

  所以這五個煩惱,把我們的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都障住了,所以叫五蓋。這個五蓋,也不能多、不能少,因爲障的是五個無漏蘊,所以說不多不少,正是那麼五個。“故唯此五”,不能再多,“建立爲蓋”。

  那麼這裏邊還有些問題,我們下邊要講。“經說如是五種,純是圓…

《俱舍大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俱舍頌疏作業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