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或者有戒定慧功德的人,“无敬无崇”,既不恭敬他,也不崇拜他。“无所忌难”,对他肆无忌惮,“无做随属”,也不向他学习,这是一种。
第二呢,“无愧”,“诸善士所呵厌法”,这个叫罪,“于此罪中,不见能招可怖畏果”,这叫无愧。当然这是一对的解释。另外一种,造了罪之后,自己不感到羞耻,这是无惭。造了罪之后,对人家不感到羞耻,这叫无愧。那么这两个是大不善地法,一切不善心都有它的。
下去是“嫉”,嫉跟悭,是在小烦恼地法里边的。“嫉,谓于他诸兴盛事”,人家有什么好的事情,“令心不喜”,自己不高兴。我们就是要随喜,这个要,反正我们看到烦恼的相呢,就要反过来做。那么他看到人家的好的事情来了,心里不高兴,不喜,那么我们就要高兴,这个很难。我们说是说这个随喜、随喜,大家都会说,随喜功德,实际上就是妒忌、妒忌、妒忌。人家有好的,心里总放不下,最好我比你高,人家大家赞扬他,我心里很气,我怎么人家不说我好,偏说他好?这些人不公平,还要后头去造舆论,说什么什么。反正这个东西都是人的、天然的、无始以来的带的烦恼,出娘胎还不算了,无始以来的、根深蒂固的。这个是没有这些呢,不会做“老众生”了。
下边一个“悭”,也是小随烦恼,小烦恼地法。“谓于财法,巧施相违”。财也好,法也好,布施,不肯,那这个布施,还有巧施,善巧地布施。我们说菩萨戒,不是菩萨道,行菩萨道,人家给你要什么,都要给什么吗?不给,犯菩萨戒的。那么我说今天你给我眼睛,给我一个行不行?在没有证到空性菩萨之前,不给可以的。所以巧施,不要我受了菩萨戒了,人家给我要眼睛,就猛地把眼睛挖下来,人家要手砍一个手给他,他没有饭吃,我把身上挖块肉给他吃。这样子做了之后,会使自己退心,反而不好。所以说我们菩萨戒有分量的,在什么之前的菩萨要怎么做,在怎么之后的菩萨怎么做。等到人家假使说,人家跟你要,他说经书,你这个《俱舍论》给我,我正在学,如果我不学呢,可以布施你,我正在学的东西,不能的,可以不布施,不犯戒的。或者我们这个修密法的,我们的铃杵、宝瓶这种,“我,这个很好,很欢喜。你给我好不好?”你不给他,不是犯菩萨戒了吗?这个我修法要用的,不给没有关系。如果有多的,那当然可以了,没有多的,我这个修法用,那都给了你之后,你不一定修得起法,那我修法以后就少了东西了。我们修法不是为自己,为早一点成佛度众生,那么你这样子,成佛度众生的,拖延时间了,那众生受苦也拖延时间了,不是对众生有害吗?所以说在这个时候,不给可以。这个菩萨戒里边讲得很细致。所以说我们不是死板板的,学戒要学活的,学了个死的话,那适得其反,反而有些地方对众生……,你看了对这个众生有益了,对广大的众生受了害了,这有什么好呢?还是不好。这个悭,所以说,“财法,巧施相违”,财法布施固然是要布施,善巧地布施,怎么样子布施,恰当其所,该布施的时候布施,不该布施的时候就不布施。假使这个人贪心很大,要做什么坏事,就缺一点钱,你说我给你,我给你,你帮他做坏事,那就不行了,他去害很多的人。他假使要造个什么,那个原子弹,要毁灭世界的,你说他资金不够,我资助你,好,原子弹造出来了,这个毁灭世界,你自己也给他杀死了,这个就是造罪了。所以要“巧施相违”,这个就是善巧地布施。这个我们在菩萨戒里边,讲布施什么东西,都有分量的。那么这是第第四个,悭。
“悔”,悔是在不定地法,就是恶作。“于善恶作不作中,心追悔为性。”善的法,没有做——这个不对,这个是好的追悔。恶的法做了——不对,这是好的追悔。假使善的法做了,我今天看到有人给我要钱,很穷,这个人我帮助他了,帮了他,供了,给了他一百块钱,回来想想,这一百块,我好买很多东西,可惜了,追悔了,那这个就不好的追悔。还有恶的东西,本来你看到人家没有人管的一个房间里空的没有人,桌子上,抽屉里很多钞票,当时碍于面子没有偷,怕人家看到,后来一想,“唉呀,这个机会错过了”,大家不知道,你偷了里边有好几万的澳币,回去发财了不是?这个,这个恶作不好,这个是不好的恶作。反正是善的也好、恶的也好,做、不做之中追悔,感到追悔了,这个都是叫恶作。
下边是“眠”。眠,睡眠也是不定地法的,“令心昧劣为性”。我们睡觉了之后,心就很小很小,糊里糊涂,糊里糊涂到最后就什么都不知道,睡大觉就不知道了。假使不是睡得很熟的话,做梦,那是糊里糊涂的心里边还在活动。有的时候,白天有很多事情没有处理完,晚上还在处理(师笑),但是处理得很不好,脑筋用了不少,会醒过来头还在痛,结果又没有想出什么办法。我反正听到一个什么,有位法师讲给我听。有一个小青年,他睡觉,早晨很迟了,还不起来,人家要什么事情,他是在家出家我记不住了,人家喊他喊醒来了。“唉呀”他说,发脾气了,“你喊我醒干啥啦?孙悟空正在教我一套拳法,一套拳法我教了一半,你给我喊醒了,唉呀,你,这个东西,我这个拳法没有学好,快走快走,我还要睡。”又睡下去,睡了两个小时,醒过来了,好了,拳法教全了,孙悟空。这个是什么?鬼神,是有的。上海一个大气功师,他的气功,是突然间,梦中人家教他,教他教会的,这个能量很大,很多的气功师还不如他,叫他老大哥的。他这是梦中教的,这是睡眠,这是特殊情况的梦。
“掉举”,在什么烦恼地法呢?在大烦恼地法里边。“掉举,令心不静”,对心静不下来,东想西想的。这个后头还要讲,掉举的事情,这里先大概略念一下。
“昏沉”,也是大烦恼地法,“谓身心重性”,没有堪能性,“于善法中无所堪任,亦名身心无堪任性”,要修个观,就是心重得很,修不起来。要这个坐,坐打两个小时,要打坐的,就是两个小时不到,半个小时不到就垮下来了,那个身体本来直直的,一下儿弯起来了。上海有一个居士,是我们的同学,他年纪大了,精神力是比较差一点,但是很用功。大威德一天要念四次,他已经退休了,该是完成得了。但是白天很多事情,家务事,什么事,要他干,晚上大家休息么他就念经,念了一半,打瞌睡了,醒过来了,重念,再念一会,从晚上念到第二天早上,一遍还没念完。那就是昏沉来了,没有办法了,没有堪能性,这个念,念一座经的精神不够,没有堪能性。我们就劝他,你实在疲劳就睡觉,睡醒了之后就念,念了,那你一下子念完了。我们念一次大概一个小时左右,他念了一个晚上,八个小时,还没有念完,这个就是没有堪能性了。
“忿”,是小烦恼地法。小烦恼地法的忿,我们讲过的。“于情非情现前不饶益境,令心愤发为性。”对有情也好,对非情也好,对他自己不饶益就是有损,大发雷霆,发脾气。愤发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桦树皮一点,哗一下子就烧起来了。那我们也看到小孩子,有时候走路不留心,在这个门口上,一个东西碰了一下,他就发脾气,把那个东西敲两记,好象这个非情……,它又不是它妨碍你的,你自己碰它的,他去打它两下,打两下,这个非情倒不痛,你自己手反而更痛,这就是愚痴,反正。这是什么呢?一个忿。
“覆”,覆也是小烦恼地法里边的。“隐藏自罪”,自己有罪了,藏起来,名为覆。我们在四川话,最欢喜说这个口语,就是“猫儿盖屎”,猫的大粪把它盖起来,越盖越臭。这个,我们说老酒,要做的时候,要把它这个缸里边把它封得严严的,那个酒气味就好,如果敞起的,那个酒就不好吃,也就这个意思。一个有罪呢,马上发露,那个就轻,越是盖得严的话,罪越重。我们所以忏悔的时候,第一个发露,把自己罪都发完,把它气味都走完,然后再能够忏悔。如果你不发露的话,怎么忏悔呢?包了里边,还想犯,不发露就是还想犯,你发露之后,人家,做了那么事情,难为情了,不好意思。不发露么,以后做了人家也不知道。
这些都是缠,就是根本烦恼以外的那些小的烦恼,也是很厉害。这十个缠,我们不是说过吗?九十八个根本烦恼,再加这十个缠,就是一百零八个烦恼,我们流转生死,就是这些东西在。所以我们念珠一百零八,就是要断这些烦恼。
E5 随烦恼与根本烦恼关系
随烦恼从根本烦恼产生的,那么它们跟根本烦恼的关系,这个表是给它们关系拉出来。这个里边,无惭跟悭、跟掉举,是贪的等流果,从贪的根本烦恼产生的。那么我们说这个掉举,就是想那个欢喜想的事情。我们后头要讲的,什么亲里觉,这个就是过去的心里放不下的事情,欢喜的东西,经常去想,这个就是掉举。那么都是贪的等流果。悭也是贪的一类的东西。那么这三个是贪的等流果。
无愧跟那个眠、昏沉,这三个呢,无明(痴)。造了罪,不知道,要犯,将来受苦果,不是个痴,啥东西呢?那么你睡,睡眠,睡着了,糊里糊涂了,那当然是痴了。昏沉,昏沉来了,也不是糊里糊涂了?我们就看到,有的人讲经,他昏沉来了,不断地点头,讲得好,讲得好,那个不是讲得好,是昏沉来了,他承不住了,一个头重得很。还有一个,南普陀,我们将才讲的,有一个学生是非常好。因为我们上课呢,那时短课,上课的时候是早上的第一节课,我们的规矩是什么呢?吃了早饭,大家要打扫卫生,卫生打扫好了,马上上课。我经常看到有些打扫卫生的,因为要门口一带都要打扫,一听到上课铃来了,气还在吭,那就是说时间很紧凑的。那么在这样紧凑之下,又是吃得饱饱的,又是劳动过了,很容易打瞌睡。那么其中有个最好的某某,他现在还在南普陀,他是两年的时间,没有一节课现一个昏沉相。还有的就是点头的也不少。还有一位,就是他努力地跟昏沉做斗争,他把眼睛睁得那么大,但是没有神,眼睛没有光,就是拼命…
《俱舍大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