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大要讲记▪P82

  ..续本文上一页地把……,那就是昏沉很厉害,但是他要跟它斗争,把眼睛拼命睁大来,这些都是我看得很清楚。这也是好心,他也是不愿意昏沉下去,但是他把……。

  昏沉来了,方法有的,睁眼睛也算一个方法,但是不太好。藏地有一个最好的方法,那个现代的人不愿意用的,就是这个穿的袜子,穿的时间很久了,臭得很,你把他鼻子一熏,马上就醒过来了,这是一个很兑现的一个方法,但是有点脏就是。讲经的时候,手是干净的,不想去碰那些东西。如果有一盆水在旁边,就可以试一下。一个很臭很臭的袜子,这个臭袜子确实厉害,它有刺激性的。我有一次在五台山广济茅蓬,北方人总一个习惯,就是不洗身,他也不……(20A)就是睡不着觉,味道也不好闻。那么你这个味道,你如果你昏沉来了,试试看,确实一味药,最好的药。这个是无明的等流。下边嫉跟那个忿,那一看就看出来了,瞋的等流,从根本的瞋的烦恼生出来的。

  “覆”,有诤,就是有几家的论师,他们有不同的看法,那么这几个看法,我们也都写了。诤,有的论师说覆是贪的等流,因为他自己有罪,不愿意暴露,就是爱护自己,贪。有的人说是痴的等流,有罪不该覆藏么,你要如果好好忏悔的话,非发露不可,那么是愚痴。也有的说,也有贪、也有痴的等流。因为这个说法不同,有诤。所以说这个论的里边来说就是“悔从疑覆诤”。覆,有诤,这句最后有的。覆是哪个等流,有争论,有三个说法不同。那么这是缠。我们下边因为还要随眠品之后,贤圣品很要紧,也是很多,我们抓紧一点。

  

  D2 明六垢

  烦恼垢六恼,害恨谄诳憍,诳憍从贪生,害恨从瞋起

  恼从见取起,谄从诸见生

  

  E1 六垢

  

  

  下面是六个垢,也是随烦恼,烦恼里边,经里边讲了烦恼还有六种的,叫垢。什么叫垢?我们看最后一行,“此六者从烦恼生”,从根本烦恼生的,“秽污相粗”,它是很脏,相也很粗,就是很容易,行相很粗、粗显的,容易发现的,叫垢,叫烦恼垢。哪六个呢?就是“恼、害、恨、谄、诳、憍”,这六个烦恼是行相是很粗显,容易看得出来的。那么很脏,从根本烦恼所生的,叫烦恼垢。

  “恼”是什么呢?我们把它的主要的意思写了一下,“执己胜者,恼乱自他故”。凡是执着自己是高、高于人一等的,经常会恼乱自他,就会就是在团体里边,是会闹事了,“我高人一等嘛,什么听我的才对,你说的话我都不听你,你都不对头,还是我的见解高”。那么这样子在团体里边就不会和合了,就是要造成矛盾了。所以说我们说,恼就是恼害人家,恼害的原因,自己高人一等。这是所以说,自己执自己高人一等的话,要恼乱自他的。这是一个恼,恼就是恼乱自他。

  “害”,就是要……,害我们是说,也是烦恼里边,我们还是念一下。害是小烦恼地法。恼,还是念一下,什么叫恼?“悭嫉恼”,“谓坚执诸有罪事,由此不取如理谏诲”,自己做错了,还认为对,人家好好地劝你,不听。那么就是要发生矛盾了,恼乱自他了,这是恼。害,“于他能为逼迫,由此能行打骂等事”。要逼迫人家,从这个害心一生,就会打、骂都会来,甚至会动刀害人。在四川的时候,有一个军阀的儿子,他脾气跟他的父亲差不多,他有的时候发起牢骚来了,他说“这样的人,我把他毙掉”,要枪毙他了就是说,后来想,“哦,现在是解放了,不行了……”。在国民党的时期,那个军阀的脾气乱搞的,发起脾气来就把这个对方就枪毙掉的。那就是害了,逼害人家。

  “恨”,这个我们说过的,恨是跟忿不一样。忿就是一下子爆发,恨,就是说,等于小火、炭火,虽然是表面上看看不厉害,但是时间很长,怀恨在心,执恶不舍,就是这些,恨,“谓于忿所缘事,数数寻思,结怨不舍”。心里怀恨在心,结怨不舍,这是恨。他表面上它不是同忿那么是爆发得厉害,但是时间拖得很长,而忿一下子爆发之后,过了之后没有事了,就算了。它就是永远地结怨不舍,这是恨。行相有所不同,但是都是从瞋发出来的。

  “谄”,也是小烦恼地。“谓心曲”,谄么,谄曲、不直,“由此不能如实自显”,不能把自己的实实在在的告诉人家,那就是要谄曲么,就是要做个骗人的样子,做一个假相给人家看,为了要达到一个什么不好的目的,做一些假相,谄曲的样子给人家看。我们说人家拍马屁,要求什么东西,都是做那个样子,做得来可怜巴巴的,实际上很卑鄙,谄。

  “诳”,也是小烦恼地法的。为了要诳惑他,目的也是为了利、誉,装出有德的样子,“诡诈为性”,也是欺骗为性。我们记得有一个人,他在一次法会的时候,坐在一个大众进出的一个门口的旁边,坐在那里干什么呢?两个腿子盘起,修定。你修定么你到一个人没有人的地方去修好了,大家法会的人进进出出地方,你做个这样子,你什么意思呢?你想一想就可以知道了,这个给人家看,我是修定的,你可以供养我。这样子,诳。

  “憍”,也是小烦恼地法。憍,我们很熟悉了,对自己的有什么好的地方,染着,“醉傲为性”,不跟人家比较的。

  

  E2 六垢与根本烦恼关系

  那么这六个东西,都是从大烦恼生出来的。行相比较粗显,很脏,就是不体面,卑鄙的。我们说那么多人面前,你坐在那里干啥呢?不是很卑鄙吗?你要修禅定到没有人地方去静悄悄修,那才是真正合适的,人来人往的地方,你修什么禅定呢?根本修不起,就是装个样子给人家看。

  那它的这个跟根本烦恼的关系,恼是“见取等流”,因为执着自己为胜,执取自己的东西,不受人家的谏,见取,见取——劣为胜,所以说见取烦恼的等流,从那里生出来的。害跟恨,是“瞋等流”,这一看就看出来了。那么谄,是“五见等流”,这个我特别加一个注解,“诸见增者,多谄曲故”,心里是思想多的人,都是谄曲的。“见增”,就是心里疙瘩多的,我们说心里各式各样名堂多的人,表面是不老实的,总显一个假相给你看。谄,“诸见增者,多谄曲故”,心里厢名堂多的,就是各色各样的思想多的,见解多的,他容易做谄曲的样子,这是论里边的原文。诳跟憍,“贪等流”。那么这个六个垢,也是从根本烦恼里边等流产生的。这是六垢,因为经上有这个名相,我们都要把它解释了。

  

  C3 明五盖差别

  D1 明五盖

  盖五唯在欲,食治用同故,虽二立一盖,障蕴故唯五

  

  

  下边是五盖,这个很重要。如果要想得禅定,初禅,五盖是非去不可,如果五盖不去掉的话,初禅是得不到的。另外,为什么要立五个盖呢?就是障五分法身。颂曰:“盖五唯在欲”,盖有五个,这是说数字,“唯在欲”,祗有欲界有。那个贪,昏沉、睡眠。这五个盖是一个“欲贪”,欲界的贪,因为它在欲界,所以说要标明欲界的贪,不是色界、无色界的贪;“瞋恚”,一个瞋;第三个,昏沉、睡眠;第四,掉举、恶作,悔、掉悔;“疑”。这个里边,昏沉跟睡眠合一个盖,掉举、恶作又合一个盖。什么原因?“食治用同故,虽二立一盖”,这个昏沉、睡眠,跟掉举、恶作,它们的“食”,就是怎么产生的原因相同,对治的方法相同,它们的作用也相同,所以说把它们两个合了一个盖。那么这样子一共五个盖。为什么要立五个盖?不多不少呢?“障蕴故唯五”,它障的是五分法身,就是无漏五蕴。

  欲贪跟瞋恚是破戒的烦恼。欲贪起了之后,要犯淫戒,瞋恚起了之后犯杀戒。那么贪心起了之后,犯杀戒也有,你贪它的肉,要吃它的肉,或者贪它的皮,就要杀。我们在五台山有一个狗,很好,很大一个,自己来的,来的是个小狗,金黄色的,毛也很长,那么来的是小狗,我们就养了,吃素,它很好,它愿意吃素,也不愿意走,养大了之后,有那么高,一个头有那么高,小孩子来了,扑一记扑在他肩上,吓得那个孩子不得了,很好。这个狗,它也跟我们去割草,那个山上很多蛇,也有狼,山上狼很多的,我们就带了它跑,那么它就是可以给我们做警卫,狼也不敢来了,蛇看到它,又会去钻,因为草堆里,深草,我们去割草的时候,脚踩到蛇上,被蛇要咬的。那么它先把蛇呢,它那里有蛇,它会去钻的,那蛇就跑掉了,这个很好。但是后来不见了,什么原因呢?村子里的农民,看它的皮好,金黄色的,又大又亮一个皮,把它吃了一点毒的东西,害死了。那就是为了贪了,杀也有。那个贪财,把人杀掉了,也是会,开始是贪,到后来转到瞋的。那么这些都是破戒的烦恼,所以“障戒蕴”。我们不是无漏五蕴么: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那么这个是障戒蕴的。

  昏沉、睡眠,“性暗昧故”,“障慧蕴”,慧么要智慧,要开发,要清楚,他是糊里糊涂,给你糊涂,就智慧就没有了。

  掉举、恶作,“心散乱故”。掉举,东想西想。恶作,心还是停不下来,“做错了,唉呀,不该做,不该做”,这个心。要得定的话,不能有恶作心的。我们说做了坏事,感到懊悔,不是好事情吗?但是你要修定的话,这个心要放下的,你事先先忏悔好,忏好,在修定的时候,这个心就不要起来了,如果你要起来的话,就妨碍你入定的,这个心不放掉,不能入定的。使心散乱的缘故,“障定蕴”。那么一个戒、一个慧、一个定,障住了。

  最后疑盖,“被疑系缚故”,“障解脱蕴、解脱知见蕴”。疑把你捆起来了,解脱也解脱不了,解脱知见当然更没有了。解脱之后,知道怎么解脱来的,这个解脱知见。那么你解脱都没有解脱,你解脱知见哪里来呢?被疑捆,捆起来了。

  所以这五个烦恼,把我们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都障住了,所以叫五盖。这个五盖,也不能多、不能少,因为障的是五个无漏蕴,所以说不多不少,正是那么五个。“故唯此五”,不能再多,“建立为盖”。

  那么这里边还有些问题,我们下边要讲。“经说如是五种,纯是圆…

《俱舍大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俱舍颂疏作业题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