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大要讲记▪P83

  ..续本文上一页满不善聚故。”这个五种,经里边说,是纯粹的,是圆满,就是最厉害的,不善的聚。聚是一堆东西,这个我们说一伙犯罪分子一样的,那么这一伙是最圆满的,就是最厉害的、不善的,这一堆的烦恼。上界是没有不善的,所以说,这个决定是欲界的。

  

  D2 昏眠及掉悔二法合为一盖

  另外就是昏沉、睡眠,掉举、恶作为什么要合起来是一个盖呢?“问:何缘昏眠二法及掉悔二法,合为一盖?”答:“食同。”不是说食治用同故了?第一是食同,食就是怎么样子产生的。我们食么维持生命,这个食,就是维持这个昏沉、掉举,能够产生掉举、恶作,这些东西,是它们的食品。

  

  E1 昏眠盖

  “且昏眠盖,同有五食”。昏沉、睡眠,这个盖有五个东西滋养它的,一个是“【梦-夕+登】瞢”,二个是“不乐”,三是“嚬呻”,四是“食不平等性”,吃太饱,第五,“心昧劣性”,疲劳。那么这个第一个“【梦-夕+登】瞢”,就是眼睛睁不开,那个样子。“不乐”,就是心里没有意乐心,心里不想干,那就昏沉、睡眠就会来。我们说念经也是的,我们自己庙里也有,念经早上因为起得蛮早的,是三点钟起来,念经念经,有的人在打瞌睡,就没有意乐心,不想念。想念的人不会打瞌睡的,他念经越念越高兴。不想念,懒得很,你们念,我就听听好了,听到后来糊里糊涂,不晓得啥东西,睡着了,这个就是意乐心没有。【梦-夕+登】瞢,就是眼睛睁不开那个样子,昏昏洞洞的,不乐就没有意乐心。“嚬呻”就是打哈欠,这个样子,也是懒相。那么还有一个“食不平等性”,我们说为什么昏沉睡眠?自己检查,是不是吃太饱了。我们这个有经验,吃了午饭吃得饱饱的,都想去午睡一下,这也是对身体有好处。但是你说要修定,或者要念经去了,你吃得太饱了,那当然不行。所以说我们一般的安排时间,吃了饭之后,都是要休息一下,或者是你去中午养息一下,早上起太早了,养息一下。你吃了饭就叫人家做这个听课或者是去念经,肯定要打瞌睡,这个也是个规律性的东西,那你要维持他不打瞌睡,吃少吃一点。或者“心昧劣性”,那产生的原因就是过分疲劳了,那当然还是容易昏沉,像这些,我们可以自己去调节了,假使你瞢登的、不乐的,那么提起意乐心,嚬呻那些懒相不要做,打呵欠了这些,一看就是看人家,你这么做不行,不行。如果我们在讲经,有个人在打呵欠,伸懒腰,你看这个样子,就是听不进去的一个表现,就也不想听了,就睡觉打瞌虫了。那么再一个,就是不要吃太饱,再一个不要太疲劳。这些是产生这个昏沉、睡眠的一些食品。

  那么如何对治呢?“此二非食”,非食就是食的对立面,就是对治,“谓光明想”,修光明。这个在《瑜伽师地论》的声闻地讲得很多。那么假使你们要参考,就参考那本书。那是《瑜伽师地论》的声闻地,这个专门讲修定的方法很多。修光明想,假使你昏沉是不太厉害的,就观这个灯火,这个就够了,如果你昏沉比较厉害,中等的,就观大一点、大火炬,大大的一堆火,火焰,如果你昏沉太重了,就观太阳,整个的一个天空亮亮的。那么还有呢,就是说,要观这个什么呢?功德,三宝的功德,或者戒定慧的功德,这个当然要经过自己一定的学修,如果你对一个一无所知的人说,三宝功德怎么大怎么大,他听了瞌睡就来了,他个心里听不进去。这个呢,对三宝功德确实学过的,也就是心里起了共鸣的,这个人一提起三宝功德,马上劲头就来了。我们昨天,那个对般若有缘的人,一听到这个般若经的,有三个相,最起码的身毛竖立,毛孔都竖起来了,感到很惊奇,最厉害的就是须菩提,涕泪悲泣,大痛哭起来了,那就是对般若有缘的。如果般若没有缘的,给你一讲般若经,念般若经,《金刚经》念了半天,打瞌睡了,就是般若没有缘,这个很明显,我们看有不有善根的人就可以看出来的。我们在上海,那是五十年代,第一次海公上师在上海讲《现观庄严论》,就是解释大般若经的,那个听讲了之后,那些听众出了讲堂,走起路来就像飞一样,很轻,人感到很轻松,走路一点不费,这个样子跑出去了,很舒服。因为海公上师口才也好,这个般若的味道吃到了,那个法味比什么世间上的味道都好,那就是这是提起兴趣来了。是这样的,如果你对法上有这种味道的,你去观想一下他的功德,这个昏沉马上就去掉。但是你没有这些经验,或者没有这些经学修过的,那你观了半天,他好象没有什么感觉一样的。昂旺堪布就很有趣,他说你叫这些人去观三宝功德,什么戒定慧功德,倒不如给他说,赚钞票怎么赚的,他就有劲道来了,像这些他不感兴趣的。那么这是说对治这个昏沉呢,光明想,一般是修光明的,或者观佛像,这些。在密宗里边,对观佛像是很重视的,观了之后,怎么观,怎么观,方法也很多。

  “用同”,它的作用同的。这个昏沉也好,眠也好,产生什么作用呢?都使我们的“心沉昧”,心沉下去,糊里糊涂。这个我们大家都知道,昏沉来了,就心沉下去了,糊里糊涂,不但心沉下去,头也沉下去了,头也往下垂了。这个,我们说念经的时候,我们不是有铃杵的吗?一把杵的头尖的,有一个道场,有一位师父,他杵摆在前面念,一下去,差一点,碰到眼睛上了,那成大问题。所以说,那个念经,千万要精神提起来。这是昏沉、掉举的,它的食同的,五种产生昏沉、掉举的原因。那么它的对治,是光明观。那么光明观里边就包含的这个是观佛像的光明,观这个三宝功德,都在里头。它的作用,使心沉下去,昧,就是打不开了,你要想什么事情,想不开了,这时心一点点大,作用也没有了,气力也没有了。

  

  E2 掉悔盖

  这是掉举、恶作。掉悔二盖,它的食品——滋养的东西,四种。“亲里寻”,想他家里的人。我们出家人就怕这些,出了家之后,经常怀念家属,有的是一个名叫故二,就是这个东西,家属,那么父母,其他的亲属当然也在里头。“国土寻”,我们大陆上的,你这里澳大利亚,总是不习惯,大陆上什么好,什么好,要想大陆的风景,什么东西,吃的,什么东西,或者用的,国土寻,想他本土本乡的东西。“不死寻”,不死寻,总是想着自己将来还要干什么,干什么,干什么,总是像不会死一样的,计划很大。再一个,“随念昔寻”,过去经过的事情,有味道的回忆一下,也还舒服,这些都是产生掉举那些的。“随所经事,忆念寻求”,过去经过事情,再去回味、回忆一下。这些就会产生掉举、恶作的。那么它“治同”,对治一样的,用什么方法对治它?奢摩他,止,把心止在一个境上,不要给它出去,拉回来。我们就是打的比喻,就是一匹马,心猿意马,心跟马一样,野马,你叫它停不下来,它停不下来,怎么办呢?把个绳子拴在树上,你要跑,跑到这个绳子拉直了,你再跑不过去了,没有办法了,兜圈子,啪,兜,兜到后来,绳子把那个树都捆住了,再兜不过去了,停下来了,没有办法了。那就是要想办法,把心马调伏,我们要用这个定把它定下来。它的作用,“此二能令心不寂静”,心静不下来。心定不下来,那就是说,心不能入定了。所以说我们要入定,前面说过的,一定要把这个恶作心,就是追悔的心要去掉,这个是很重要。

  

  第十二讲

  

  发的讲义说全了,看样子,还有六节课,比较紧的,我们想讲得仔细一点,就是休息、提问的时间减缩一下,休息呢,休息五分钟,提问呢,干脆不提了,你以后要问的时候,其他时间好了。这样子我们可以讲仔细一点,否则的话,念过去,当然念得完,那意义不大了。我们上一次,随眠品,讲到那个五盖讲完,今天第二大科。前面讲的烦恼的体,烦恼各式各样的名称,还有一些随烦恼,根本烦恼,跟着它跑的、跟了根本烦恼跑的一些随烦恼,缠、垢之类的。那么又说了这个五顺下分结,五顺上分结,五个盖,烦恼的各式各样的相都讲完了。

  

  A3 明惑灭

  今天讲的,烦恼如何灭。这个是重点。我们认识烦恼,不是要跟它交朋友,是要灭除它,要灭掉它,认识烦恼的目的是要灭烦恼。那么这里下边就是讲烦恼怎么样子灭的。那么灭了烦恼之后,那就是我们修行的目的了,所以说这个很要紧。

  

  B1 明断惑四因

  遍知所缘故,断彼能缘故,断彼所缘故,对治起故断

  

  

  那么第二大科“明惑灭”。第一个,“明断惑四因”,这个表在大的讲义上,大的讲义十三页,大家翻一翻,厚的那一本,十三页,十三页我们对照了这个跟上边那个表看。烦恼,我们说断烦恼,断烦恼,到底怎么断?有四种断法,见道所断的有三种,修道所断的有一种。那么断的方式,我们先要知道,这个颂,“遍知所缘故,断彼能缘故,断彼所缘故,对治起故断”。这个断,要接前面的三句,都有个断,遍知所缘故断,断彼能缘故断,断彼所缘故断,对治起故断,就是以四个断的方式。那这个就是在我们书上,哪一页么你们自己翻了,我这个跟你们不一样的,(314页)。这个要看也可以,不看也可以。我们要讲这个,先要把我们上一次抄的那个笔记,就是有漏缘、无漏缘,那个大家可能还在吧?把那个看一看,先把那个讲一讲。

  

  C1 补充资料

  这个先说十一个遍使,就是我们讲这个六因里边,遍行因十一个烦恼,这里重复一下,苦下边面五个见,一个疑,一个无明,那么跟那个集谛下面两个见,集谛下面是身见、边见,跟那个戒禁取没有的,祗有邪见、见取两个见,疑、无明,一共是十一个。这个十一个,自界、自地、五部的烦恼,都能够做它的因,都能引起,叫遍行。那么这个里边,就是遍行五部,遍随眠五部,在五部里边都可以做那个,都可以生存,“为因遍生五部”,它五部的烦恼都能生起来,所以这个三个意思叫遍行。但是遍行里边,我们是重…

《俱舍大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俱舍颂疏作业题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