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大要講記▪P92

  ..續本文上一頁蘊盡故”,五蘊、五取蘊都消滅了。“靜——叁毒息故”,貪瞋癡,代表一切煩惱都完蛋,都沒有了。“妙——無衆患故”,這個字不清楚,無,沒有衆患,病患的患,沒有一切災患的。那麼“離——脫衆災故”,一切衆、各式各樣的災都沒有了。這個,因爲寫的時候,改來改去,我們還得寫一下,大家校對一下。無衆患故,離是脫衆災故。那麼一切災患,都沒有的。因,叁毒的因沒有了,當然災患都沒有了。

  “道——通行義故”。這個道能夠通達菩提、涅槃的道,能夠通行的,通得過的。“如——契正理故”,這個道不但是通得過,而且是契合真理的。“行——正趣向涅槃”的。“出”,“能永出生死”的,可以出生死的。“道、如、行、出”。

  這個四谛十六行觀,它是在什麼修佛法的時候都會碰到,也很重要。我們觀,見道,見什麼?就是見這四個谛。這個四個谛就是我們的這個流轉、還滅的兩層因果,也就是十二緣起。那麼從它的無常透入無我呢,也就是一切法的空性了,都在裏頭。滅、靜、妙、離就是空性的裏邊的一些功德。

  

  

  四谛十六行相就是在暖、頂、忍的時候開始定中修。前面的加行的是聞慧、思慧,學了修這個行相,到了暖以後,就是定中的修慧來真實修。修慧修得成熟以後就産生無漏慧——淨慧,阿毗達磨,淨慧就是這個東西。“淨慧隨行名對法”,這個最重要的是清淨的無漏慧了。那麼我在見道的時候,就從暖、頂、忍、世第一産生無漏慧。這個世第一所以殊勝,它無漏的淨慧,從有漏的、無始以來有漏的法裏邊,突然地出來了,苦法忍,這是,所以說最殊勝的叫世第一。

  那麼這裏要看“減緣減行”,還是十七頁那個頌。“次忍唯法念,下中品同頂,上唯觀欲苦,一行一刹那。”下邊,就是說從頂以後,就是忍來了,挨了次第就是忍,這個時候修的是法念住,因爲把它收攏來了,四念住不一起修了,力量收起。“下中品同頂”,這個下品的忍、中品的忍,跟頂一樣,修四谛十六行相;上品,祗修一個行相、一個谛,欲界的苦谛,一個行相。那麼怎麼中間從一個個變,從頂一樣,四谛十六行相減到一行一刹那呢?下邊就要講,“減緣減行”。

  “中忍位”,在中忍的時候,開始跟頂一樣,四谛十六行相都觀,但是在中忍的時候,就開始減了,“減緣減行”。那麼什麼叫緣,什麼叫行?我們先知道,然後再看它減。“上下八谛”,見道的時候見什麼?就是見欲界的四谛,色、無色界的四谛,上界的四谛,一共是八個谛。這個是所緣的境,“所緣(之)境故”,叫緣。能緣的行相,就是行。假使緣苦谛,十六行相,有時候無常的行相,有時候苦的行相,有時候空的行相,有時候無我的行相,一共有四種行相,那麼這是行。“(故)能緣行相名之爲行,向所緣之境而行解故”,做這麼的勝解。

  這個行跟緣知道之後,就開始要“減行減緣”,就看十八頁那個表。十八頁個表,中忍位開始。從下忍,是觀四谛十六行相,都觀的,那麼這個表就是四谛十六行相。欲界有四個谛,欲界的苦集滅道:苦下邊“非常、苦、空、非我”;集谛下邊,“因、集、生、緣”;滅下邊,“滅、靜、妙、離”;道下邊,“道、如、行、出”。上界的苦、集、滅、道,同樣,也是四個谛、十六行相。那麼我們這裏安了一個一二叁四、五六七八,這些又,一共是叁十二行相。

  我們觀四谛十六行相的時候,從欲界的苦谛第一個行相、非常觀起,觀到第二、第叁、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八,一直到觀到叁十二,十六行相全部觀完。這是下忍的時候,跟暖、頂一樣,都觀那麼多。但是中忍的時候,就要減了。中忍的時候,開始就是說,從欲界的苦谛一開始,觀一二叁四五六七八九十,一直觀到叁十一,這個最後叁十二就減掉了,這是減一個行,一個行減掉了。那麼第二次再觀的時候,從非常開始,一二叁四五六七八,觀到叁十,把叁十一個行相又減掉了,減了兩個行相。第叁次再觀一道,再減一個,從一開始觀到二十九,把叁十也不觀了,那麼減了叁個行相,這個叫減行。那麼再第四次再觀的時候,一二叁四觀,觀到二十八又停下來了,二十九不觀了,這個上界的道谛,整個的這個境不觀了,叫減緣。這是減行減緣。單減一個行相,叫減行;把整個的谛全部不觀了,就是最後一個行相,把上界的道谛就不觀了,減緣,這個境,上界的道谛那個境,我們不觀了,叫減緣。所以這裏是減了叁個行,減了一個緣。

  那麼再下去了,該是再過一圈,就是從一開始一直觀,觀到二十七,二十八也不觀了,那是又減一個行;那麼這樣子慢慢地減,減到二十六,到減到二十五的時候,又減一個緣,欲界的道谛也不觀了。那麼再轉過來,又第一開始,一直觀到二十二、二十叁,滅谛的行相,上界的丟了一個,那麼二十二、二十一,叁個行相丟了,又減叁個行。然後二十一也不觀了,又減一個緣,上界的滅谛不觀了。這個一個個減下去,就是把我們的心的力量、越攏越收,越收,收收,我們就像什麼呢?太陽的焦聚鏡一樣,收到一個點子上,那個就火柴擺下去,馬上就燃起來了。見道也要這樣,力量強。我們的水、渠道的水,要沖水車的時候,要用水的力的時候,你把這個水的管子慢慢收、收、收,收到一個小的噴口裏頭,射出去,那個力量就厲害得不得了。同樣的,我們這個心的力量,也把它收攏來。所以觀到二十一的時候,那個上界的滅谛也不觀了,就是減緣。

  那麼再減,再上邊一二叁四開始,觀到十九,二十個也不觀了;那麼十九不觀,觀到十八,再十八不觀,觀到十七,又減叁個行,十七不觀的時候,又減一個緣,滅谛、道谛全部不觀了,祗觀到十六爲止。

  那麼再重新開始,一開始到十五,十六丟掉,再到十四,十五丟掉,再到十叁,十四丟掉,這是又減叁個行;那麼再觀到十叁也不觀了,又減一個緣,上界的集谛也不觀了。

  那麼再觀、再下邊,要觀到十一了,十二也不觀了,那麼十一,再觀到十,十一也不觀了,再觀到九,十也不觀了,又減叁個行。那麼觀到八爲止,第九也不觀了,集谛,欲界集谛也不觀了,那麼祗觀苦谛了。

  然後從一到七,八也不要,一到六,七也不要,一到五,六也不要,叁個行都去掉,一到四,五也不要了,那就是上界的苦谛也不緣了,又少一個緣,減緣。再觀,觀到叁,四也不要,觀到二,叁也不要,觀到一,祗留下一個,一個谛,欲界苦谛,一個行相。那麼這樣子就進入上忍,上忍就是一個行相,一個谛。

  上忍的一刹那過去就是世第一,世第一還是一個刹那,一個谛,一個行相。然而從世第一沖過去,就是見道。這個就是減緣減行。所以要減,就是把心力集中起來,不管那麼多了。從一個口突破之後,再進入見道,再觀十六行相。那個時候,見道還要一個個觀想,苦法忍、苦法智、苦類忍、苦類智,上下上下上下觀,這個見道的時候。但是進入見道,一定要力量集中,一個行、一個谛進去,那麼這就是減緣減行。中間,減緣有“二十四周減行”,二十四周圈圈,二十四個是減行的,七次是減緣的。我們從一到叁十一是第一次,一到叁十又第二次,這樣子有二十四次是減行,有七次減緣,七個谛,減緣了七次。這樣子減緣減行到一個谛一個行相的時候,是進入上忍,上忍之後,馬上一刹那進入世第一,世第一就見道。

  

  F6 明見道十五剎那

  前十五見道,見未曾見故

  這個是見道之後,我們翻下去,就是十九頁的十五刹那。十五刹那就是“前十五見道,見未曾見故”,從來沒有見到的東西,見到了,就是苦集滅道的真理,以前是依稀恍惚的,都是書上看的,隔一層的,現在真正地親自證到了,那是歡喜。大乘的見道就叫歡喜地,就是這個歡喜是從來沒有的歡喜。我們說得了一百萬的財産,歡不歡喜?很歡喜,但比這個則不能比。那個東西,見道,一見道之後,你把他打死,他也不會恨了,他高興得來那個樣子,就是從來沒有那麼地高興。

  這個我們說四谛十六行,這個怎麼說呢?就是先是觀欲界的苦谛,“苦法智忍”,這是第一個無漏道出來了,是“無間道”,正在跟那個欲界苦谛下的煩惱鬥爭,無間道,正在斷煩惱,這是第一個心,見道的十六心了,就是十五心是見道,那麼十六心是修道了,第一個心,是苦法智忍,無間道。那麼到了苦法忍,這個煩惱,欲界的苦谛下煩惱斷掉了……(22B)

  這個擇滅的得生起來了,這是第四個心。那麼苦谛觀完了,觀集谛了。這個很快的,十五刹那是連著來的,一刹那的時間就是壯士,很有力的人,一彈指,有六十個刹那,那我們想想,這十五刹那就是極短的時間,把整個的叁界的見道所斷的八十八使一下斷完。那麼第五刹那就是觀集谛,“集法智忍”,“無間道”,把集谛下的煩惱,欲界的斷、正在斷,集法智,斷完了,這個擇滅的得生起來了,這是解脫道。那麼欲界的解決完了之後,解決色界的,色、無色界的,色、無色界的是“集類智忍”,“無間道”,斷上面二界集谛下煩惱,然後“集類智”,“解脫道”,宣布解放。然後是滅谛,欲界的滅谛,“滅法智忍”,“無間道”,把滅谛下的煩惱都斷完,“滅法智”,“解脫道”,擇滅得生起。那麼欲界的解決之後,解決色、無色界的,“滅類智忍”,“無間道”,斷這個色、無色界的滅谛下的煩惱。那麼“滅類智”,斷完了,擇滅得生起,“解脫道”。然後,欲界的“道法智忍”,斷道谛的、欲界道谛下的煩惱,“無間道”,正在斷。“道法智”,煩惱斷掉了,擇滅得生起了,“解脫道”,“十四心”。那麼到“道類智(忍)”,上二界的、道谛下的煩惱,正在斷,“無間道”,到此爲止,十五刹那,見道。所有能夠上下八個谛的道理,到此都看完了,全部看到了。這是見道,中間有些智,因爲夾在這個忍中間,忍是見,智是知了,是重複的、決斷的叫智,第一次…

《俱舍大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俱舍頌疏作業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