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大要講記▪P94

  ..續本文上一頁那以後,再往前進,“阿羅漢向”,要證第四果。這麼有頂的是沒有擺進去,因爲有頂的煩惱斷完了就是阿羅漢果來了。這裏是向,見道的時候向,沒有見了道之後,出來馬上是阿羅漢果沒有的。爲什麼?有頂的煩惱,有漏道不能斷的,這個前面先斷的煩惱,斷欲界有幾品幾品呢,都是由有漏道斷的,因爲無漏道還沒有出來了。第一次見道的時候,才無漏道出來,見道之前,你斷的煩惱都是有漏道斷的,有漏道的煩惱,非想非非想天斷不了的,最多斷到無所有處,所以祗有上面七地。如果非想非非想的煩惱要斷,一定要見道以後,有無漏道出生以後,才能斷有頂的煩惱。所以說見道裏邊已先斷好有頂煩惱是沒有的。那麼這個表是很簡單,但是把文字裏邊很啰嗦的話,都一目了然地表達出來了,這個表我們最好記住,記住之後,以後看到什麼書上的事情,一下子就會懂。

  

  G2 明斷惑證果

  那麼下邊我們就是看了,上邊那個表補充一下。叁界見惑斷完的就是八十八使了,那就是證的果是“預流果”。欲界的修所斷的煩惱,斷了見惑之後,欲界的煩惱斷了六品的,“一來果”,也叫“薄貪瞋癡”。欲界的煩惱斷了九品的,斷完的,就是說,見惑也斷完,欲界煩惱修惑也斷完的,那就是“不還果”,叁果。見惑斷完了之後,八十八使斷完了,叁界的修所斷的九九八十一品斷完的,“阿羅漢果”。這個是果上說,是這樣子做,但是中間,有超越,就是下邊那個表,可以不一定按了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可以跳過去。

  

  G3 釋阿那阿波那

  那麼下邊,我們今天講的一個筆記,就是抄的講義,我們說一下。就是什麼東西呢?開始是什麼呢?開始寫的是……,昨天因爲有人問到,“阿那阿波那”是什麼意思?那麼我們這裏,就是寫一下。“阿那”是“遣來”,就是摻進來了,什麼摻進來呢?把息引進來了,外邊的空氣,把它吸到身體裏邊去,這是入息了。“阿波那”是“遣去”,拿出去,就是出息,內邊的風,內邊的空氣吐出來,到身外,就是出入息,就是數息觀,一個入息,一個出息。數息觀,修的時候,一般是先是數入息,再數出息,這是我們順了我們生死的,因爲是第一口呼吸,嬰孩是入息,然後是出去,進了去,決定要出來的,出了去就不一定來了。你看這一口氣,最後一口氣出去的,不來了,就死掉了,那麼進去的氣,肯定要出去的。所以我們修的時候,順了生死的關,先是數那個入息,再數出息,這樣子。

  

  G4 釋四果名

  那麼下邊預流果、一來果,這麼我們也解釋了一下,因爲今天講到這個四果了。什麼叫“預流果”?“諸無漏道,總名爲流,初預此流”,開始參與這個無漏道的人,叫預流,是最初證果的人,就是初果。但是無漏道叫預流果,有叁個意思。有的人提這個意思,最初進入無漏道的應當是苦法忍,不是預流果。他可以提出來,“你說預入聖道的叫預流,那麼聖道是最初預入聖道的,苦法忍,苦法忍還不是果,是見道裏的預流向,那麼這個預流果,怎麼叫初入聖道呢?應當它的很後頭了,在它前面還有苦法忍,早就進入聖道了。”那麼爲了避免這個混淆,下邊就一個表。要得預流果的名字,要具足叁個意思。“一、具得果向無漏道故”,不但要向的無漏道,還要果的無漏道都得到了,那麼才能叫預流果。你在見道的時候,祗有向道沒有果道,不能叫預流果。第二,“具得見修無漏道故”,在見道的時候,祗有見道的無漏道,修道的無漏道沒有,一直到第十六刹那的時候,進入修道的無漏道出來了,兩個都有了,才能叫預流果。第叁,“于現觀十六心,流遍至得故”,遍觀十六個心,全部觀完了,這才叫預流果。那麼你苦法忍的時候,祗觀了苦谛一個行相,這個還差得遠,不能叫預流果。這個叁個意思,就是避免混淆,預流果是初次預入聖道的叫預流果,但是苦法忍、苦法智,雖然是在它前頭,不能叫預流果,因爲這個叁個意思。這是簡別那些其它的不能叫預流。

  “一來果”就容易了,“彼往天上,一來人間,而般涅槃”。這個證到一來果的人,他死了之後,生欲界天,欲界天死了之後,又回到人間,一來了,一去一來了,然後就涅槃了,這叫一來。也叫“薄貪瞋癡”,九品的貪瞋癡煩惱,欲界的,已經斷了六品了,厚的斷掉了,還有薄的還在。

  “不還果”,“必不還來,生欲界故”。不還果證到的人,欲界不會來了,欲界,他永遠超出了,就像忍一樣的,得到忍的人,叁惡道再不會去了,得了不還果的人,欲界是再不會來了,證了阿羅漢果的人,叁界再不會來了。固然是如此,但是我們中間還是有困難,你要證到忍的時候,如果叁惡道的業還在的話,必定要受,如果這個業沒有受好,這個忍是證不到的,要障的,要障礙你證忍的,所以說你要證忍的時候,一切你過去造的叁惡道業都要障,障你的,如果你證到忍之後,這些業就沒有辦法討債,討債鬼就討不了債了,你欠他的債,他沒有辦法討了,就是趁你沒有證忍之前,一定把你個債要還清楚再能去。那麼證不還果的人,你要證不還果,一切欲界的業都要來向你討債,因爲你這一去就不來了,等于出國去了,我們這個大陸上的法律管你不住了,那你沒有出國之前,一切手續都辦好,你所還的債都要還清,才能給你出去。這個得阿羅漢果更厲害了,他要叁界都不來了,那麼叁界的所有的債,當然了,惡趣的債、欲界的債,是在不還果的時候、忍的時候都還清了,還有色界、無色界的債,你得還清,有些東西,什麼都搞清楚了,才能證阿羅漢果。那麼這個就是說要證果,也是不容易的,一定有障的。那麼這是就是要強調我們修忏悔法的重要性了,如果忏悔法修得好的,你這個障消掉了,那就可以很順利地證果,所以爲什麼要修忏悔法呢?這個也是一個很重大的意義。那麼我聽說這個南傳是不修忏悔法的,沒有這個的,而北傳跟那個藏傳,是強調忏悔法是非常要緊的。我們北傳的普賢行願品裏邊,普賢的十大願裏邊,就是有忏悔的那一條。那個藏傳也是,一開始就要修忏悔法。爲什麼?你要修行了,你這個障礙來了,你怎麼修?先把那些障礙掃掉,掃掉之後,才能通得過去,所以忏悔法,在藏傳、北傳都是重要的。南傳是特殊,他們沒有強調這個。

  我們聽的時候,大家注意點,回去自己要好好看一看,但是今天晚上我們可能加一課。因爲密集班預計到星期六爲止,可能講圓滿了,那麼要加一節,大概加一節課就行,那麼今天晚上加一節課。所以說今天我們上午的東西,也很重,份量很重。那麼就是今天回去,明天的時候,都抽空把它補上去。這一段時間,就是今天講的內容是非常之精粹,而且有一點點比較複雜的。那麼下邊的,就是一般也是其他書沒有的,我們接下去看。修道的“至第十六心,隨叁向住果”,這個已經講過了。下邊道類智,建立聖種差別講過了。

  

  D2 約修無學道

  E1 曆位廣明

  F1 明預流七生

  未斷修斷失,住果極七返

  那麼下邊的了,“明預流七生”了。“頌曰:未斷修斷失”。修所斷的煩惱,這是失了,失就是煩惱,修所斷的煩惱,還沒有斷的,這些人證果的時候,“住果極七返”,七返生死,預流果是最多七返生死,“極”就是最多,也可以不要七返就涅槃的。那麼這個我們講一下,在哪裏?(344),大家看一看。“住果極七返”,這個我們在表是沒有了,沒有這個,就是修道的煩惱,一品也沒有斷掉的,當他第十六刹那的時候,他就是證的預流果。這個人,這樣的預流果的人,他最多七返生死,人間、天上(就是欲界天),一來一去,就是七返。那麼這個七返,就是說,人間七次,天上七次,還有人的中有七次,天的中有七次,四七二十八了,要二十八個。那麼這個裏邊,就是預流果。

  我們看在二十二頁那個表,這個雖然現在沒有用,但是可以參考。欲界斷的煩惱,一共九品。在欲界斷的煩惱九品,它上上品的煩惱,“潤兩生”,這個是厲害,可以投兩次生,上中品的潤一生,能夠再引一生,上下品的也引一生,中上品的是一生,下邊力量小了,中中、中下兩個合起來,可以引一生,下品的最微細了,小了,力量小了,下上、下中、下下品合攏來,叁品合攏來祗能夠引生一生。那麼我們就看了,總的九品煩惱,如果你一品也沒有斷的話,兩生、一生、叁生、四生、五生、六生、七生,最多七生。如果煩惱一品也沒有斷的話,你還有七生要受,最多是七生,也可能不到七生,因爲這個煩惱,就是有這麼力量,它可以引生,“潤”就是還可以投幾生了,還可以投一共是七生。那麼看你是中間如果斷掉了,當然不要七生了,中間你一品也沒有斷的話,那就是七次,七生當中把它斷完,最多是七生斷完。如果你在叁生斷完就不要七生。那麼這是預流裏,“極七返”,最多是七返生死。到了第七生,決定可以證涅槃的,再也不會多了。書上舉了個喻,七步蛇,“七步蛇”,“四日瘧”。七步蛇,有一種毒蛇很厲害,它咬了之後,最多走七步路就要死的。那麼說最多七步,可能走兩步就死了,身體差的,一步也不走,恐怕就倒下去就完了,身體好一點的走五步、六步,最好的是七步,再第八步不可能,就是非死不可,七步是非死不可。那麼這個預流果一樣的,到七次投生的話,決定證阿羅漢了,不會第八生再不證阿羅漢,不會的。那麼就是“極七返”,這個意思我們懂了就行了。

  預流果講完了。預流向是見道的時候,預流向,到第十六刹那,預流果。

  

  F2 明一來向果

  斷欲叁四品,叁二生家家,斷至五二向,斷六一來果

  “一來向”,我們來看,一來向,一來果。“頌曰:斷欲叁四品”。這個是麻煩的事情了,“叁二生家家”。欲界的煩惱,斷到叁品、四品的,有個名字的,叫“家家”。這個叫個“家家”呢,斷了叁品的叫叁生家家;斷了四品的,叫…

《俱舍大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俱舍頌疏作業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