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大要讲记▪P94

  ..续本文上一页那以后,再往前进,“阿罗汉向”,要证第四果。这么有顶的是没有摆进去,因为有顶的烦恼断完了就是阿罗汉果来了。这里是向,见道的时候向,没有见了道之后,出来马上是阿罗汉果没有的。为什么?有顶的烦恼,有漏道不能断的,这个前面先断的烦恼,断欲界有几品几品呢,都是由有漏道断的,因为无漏道还没有出来了。第一次见道的时候,才无漏道出来,见道之前,你断的烦恼都是有漏道断的,有漏道的烦恼,非想非非想天断不了的,最多断到无所有处,所以祗有上面七地。如果非想非非想的烦恼要断,一定要见道以后,有无漏道出生以后,才能断有顶的烦恼。所以说见道里边已先断好有顶烦恼是没有的。那么这个表是很简单,但是把文字里边很啰嗦的话,都一目了然地表达出来了,这个表我们最好记住,记住之后,以后看到什么书上的事情,一下子就会懂。

  

  G2 明断惑证果

  那么下边我们就是看了,上边那个表补充一下。三界见惑断完的就是八十八使了,那就是证的果是“预流果”。欲界的修所断的烦恼,断了见惑之后,欲界的烦恼断了六品的,“一来果”,也叫“薄贪瞋痴”。欲界的烦恼断了九品的,断完的,就是说,见惑也断完,欲界烦恼修惑也断完的,那就是“不还果”,三果。见惑断完了之后,八十八使断完了,三界的修所断的九九八十一品断完的,“阿罗汉果”。这个是果上说,是这样子做,但是中间,有超越,就是下边那个表,可以不一定按了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可以跳过去。

  

  G3 释阿那阿波那

  那么下边,我们今天讲的一个笔记,就是抄的讲义,我们说一下。就是什么东西呢?开始是什么呢?开始写的是……,昨天因为有人问到,“阿那阿波那”是什么意思?那么我们这里,就是写一下。“阿那”是“遣来”,就是掺进来了,什么掺进来呢?把息引进来了,外边的空气,把它吸到身体里边去,这是入息了。“阿波那”是“遣去”,拿出去,就是出息,内边的风,内边的空气吐出来,到身外,就是出入息,就是数息观,一个入息,一个出息。数息观,修的时候,一般是先是数入息,再数出息,这是我们顺了我们生死的,因为是第一口呼吸,婴孩是入息,然后是出去,进了去,决定要出来的,出了去就不一定来了。你看这一口气,最后一口气出去的,不来了,就死掉了,那么进去的气,肯定要出去的。所以我们修的时候,顺了生死的关,先是数那个入息,再数出息,这样子。

  

  G4 释四果名

  那么下边预流果、一来果,这么我们也解释了一下,因为今天讲到这个四果了。什么叫“预流果”?“诸无漏道,总名为流,初预此流”,开始参与这个无漏道的人,叫预流,是最初证果的人,就是初果。但是无漏道叫预流果,有三个意思。有的人提这个意思,最初进入无漏道的应当是苦法忍,不是预流果。他可以提出来,“你说预入圣道的叫预流,那么圣道是最初预入圣道的,苦法忍,苦法忍还不是果,是见道里的预流向,那么这个预流果,怎么叫初入圣道呢?应当它的很后头了,在它前面还有苦法忍,早就进入圣道了。”那么为了避免这个混淆,下边就一个表。要得预流果的名字,要具足三个意思。“一、具得果向无漏道故”,不但要向的无漏道,还要果的无漏道都得到了,那么才能叫预流果。你在见道的时候,祗有向道没有果道,不能叫预流果。第二,“具得见修无漏道故”,在见道的时候,祗有见道的无漏道,修道的无漏道没有,一直到第十六刹那的时候,进入修道的无漏道出来了,两个都有了,才能叫预流果。第三,“于现观十六心,流遍至得故”,遍观十六个心,全部观完了,这才叫预流果。那么你苦法忍的时候,祗观了苦谛一个行相,这个还差得远,不能叫预流果。这个三个意思,就是避免混淆,预流果是初次预入圣道的叫预流果,但是苦法忍、苦法智,虽然是在它前头,不能叫预流果,因为这个三个意思。这是简别那些其它的不能叫预流。

  “一来果”就容易了,“彼往天上,一来人间,而般涅槃”。这个证到一来果的人,他死了之后,生欲界天,欲界天死了之后,又回到人间,一来了,一去一来了,然后就涅槃了,这叫一来。也叫“薄贪瞋痴”,九品的贪瞋痴烦恼,欲界的,已经断了六品了,厚的断掉了,还有薄的还在。

  “不还果”,“必不还来,生欲界故”。不还果证到的人,欲界不会来了,欲界,他永远超出了,就像忍一样的,得到忍的人,三恶道再不会去了,得了不还果的人,欲界是再不会来了,证了阿罗汉果的人,三界再不会来了。固然是如此,但是我们中间还是有困难,你要证到忍的时候,如果三恶道的业还在的话,必定要受,如果这个业没有受好,这个忍是证不到的,要障的,要障碍你证忍的,所以说你要证忍的时候,一切你过去造的三恶道业都要障,障你的,如果你证到忍之后,这些业就没有办法讨债,讨债鬼就讨不了债了,你欠他的债,他没有办法讨了,就是趁你没有证忍之前,一定把你个债要还清楚再能去。那么证不还果的人,你要证不还果,一切欲界的业都要来向你讨债,因为你这一去就不来了,等于出国去了,我们这个大陆上的法律管你不住了,那你没有出国之前,一切手续都办好,你所还的债都要还清,才能给你出去。这个得阿罗汉果更厉害了,他要三界都不来了,那么三界的所有的债,当然了,恶趣的债、欲界的债,是在不还果的时候、忍的时候都还清了,还有色界、无色界的债,你得还清,有些东西,什么都搞清楚了,才能证阿罗汉果。那么这个就是说要证果,也是不容易的,一定有障的。那么这是就是要强调我们修忏悔法的重要性了,如果忏悔法修得好的,你这个障消掉了,那就可以很顺利地证果,所以为什么要修忏悔法呢?这个也是一个很重大的意义。那么我听说这个南传是不修忏悔法的,没有这个的,而北传跟那个藏传,是强调忏悔法是非常要紧的。我们北传的普贤行愿品里边,普贤的十大愿里边,就是有忏悔的那一条。那个藏传也是,一开始就要修忏悔法。为什么?你要修行了,你这个障碍来了,你怎么修?先把那些障碍扫掉,扫掉之后,才能通得过去,所以忏悔法,在藏传、北传都是重要的。南传是特殊,他们没有强调这个。

  我们听的时候,大家注意点,回去自己要好好看一看,但是今天晚上我们可能加一课。因为密集班预计到星期六为止,可能讲圆满了,那么要加一节,大概加一节课就行,那么今天晚上加一节课。所以说今天我们上午的东西,也很重,份量很重。那么就是今天回去,明天的时候,都抽空把它补上去。这一段时间,就是今天讲的内容是非常之精粹,而且有一点点比较复杂的。那么下边的,就是一般也是其他书没有的,我们接下去看。修道的“至第十六心,随三向住果”,这个已经讲过了。下边道类智,建立圣种差别讲过了。

  

  D2 约修无学道

  E1 历位广明

  F1 明预流七生

  未断修断失,住果极七返

  那么下边的了,“明预流七生”了。“颂曰:未断修断失”。修所断的烦恼,这是失了,失就是烦恼,修所断的烦恼,还没有断的,这些人证果的时候,“住果极七返”,七返生死,预流果是最多七返生死,“极”就是最多,也可以不要七返就涅槃的。那么这个我们讲一下,在哪里?(344),大家看一看。“住果极七返”,这个我们在表是没有了,没有这个,就是修道的烦恼,一品也没有断掉的,当他第十六刹那的时候,他就是证的预流果。这个人,这样的预流果的人,他最多七返生死,人间、天上(就是欲界天),一来一去,就是七返。那么这个七返,就是说,人间七次,天上七次,还有人的中有七次,天的中有七次,四七二十八了,要二十八个。那么这个里边,就是预流果。

  我们看在二十二页那个表,这个虽然现在没有用,但是可以参考。欲界断的烦恼,一共九品。在欲界断的烦恼九品,它上上品的烦恼,“润两生”,这个是厉害,可以投两次生,上中品的润一生,能够再引一生,上下品的也引一生,中上品的是一生,下边力量小了,中中、中下两个合起来,可以引一生,下品的最微细了,小了,力量小了,下上、下中、下下品合拢来,三品合拢来祗能够引生一生。那么我们就看了,总的九品烦恼,如果你一品也没有断的话,两生、一生、三生、四生、五生、六生、七生,最多七生。如果烦恼一品也没有断的话,你还有七生要受,最多是七生,也可能不到七生,因为这个烦恼,就是有这么力量,它可以引生,“润”就是还可以投几生了,还可以投一共是七生。那么看你是中间如果断掉了,当然不要七生了,中间你一品也没有断的话,那就是七次,七生当中把它断完,最多是七生断完。如果你在三生断完就不要七生。那么这是预流里,“极七返”,最多是七返生死。到了第七生,决定可以证涅槃的,再也不会多了。书上举了个喻,七步蛇,“七步蛇”,“四日疟”。七步蛇,有一种毒蛇很厉害,它咬了之后,最多走七步路就要死的。那么说最多七步,可能走两步就死了,身体差的,一步也不走,恐怕就倒下去就完了,身体好一点的走五步、六步,最好的是七步,再第八步不可能,就是非死不可,七步是非死不可。那么这个预流果一样的,到七次投生的话,决定证阿罗汉了,不会第八生再不证阿罗汉,不会的。那么就是“极七返”,这个意思我们懂了就行了。

  预流果讲完了。预流向是见道的时候,预流向,到第十六刹那,预流果。

  

  F2 明一来向果

  断欲三四品,三二生家家,断至五二向,断六一来果

  “一来向”,我们来看,一来向,一来果。“颂曰:断欲三四品”。这个是麻烦的事情了,“三二生家家”。欲界的烦恼,断到三品、四品的,有个名字的,叫“家家”。这个叫个“家家”呢,断了三品的叫三生家家;断了四品的,叫…

《俱舍大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俱舍颂疏作业题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