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大要讲记▪P93

  ..续本文上一页见的叫忍,我们以前讲过的。那么这个里边有八个忍、七个智,都属于见道的。那么到第十六刹那,修道了,就“道类智”是属于修道了。

  那么这个见道,就是这么一个情况。怎么来的呢?就是从开始,身心远离开始,一直一直一步一步进去,到五停心观到别相念住、总相念住,然后进入暖、顶、忍,忍的时候,中品的,慢慢收、收、收,收到一行一刹那,上忍,上忍之后,通过世第一,一刹那,进入见道。那么这个就把无漏道生起来了。无始以来的迷理的烦恼,从此断完了,再也不生了,不会再生了。那就是千年暗室一灯照破,你无始以来的这个黑漆桶桶,这样子一个灯一照,全部照亮。照亮之后,是不是没有事了?事情还多,照亮了么,房间里的事情都要你去收拾了,该怎么做,做事情了,那修道了。幷不是照亮之后,成功了,没有事了,那不是那回事。我们经常说的禅宗,大事未明如丧考妣,大事已明那个更是如丧考妣,还有事情更要做,不是说明白就干完了。我们说这个开悟之后,还要林间树下,是长养圣胎,是做的事情很多。自己稳固之后,见闻的智行有了之后,就要随顺炽然利他之道,就要生起来了,度众生去了。这个事情多得一直到三大阿僧祗劫完了,再经过一百大劫,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修完了,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的事业才成功。那个事情是不得了的多,幷不是见了道之后,万事皆休,没事了,不是那回事。这是见道,就是真正的自利利他的开端,这是个开始第一步。

  

  E2 明善根胜利

  暖必至涅槃,顶终不断善,忍不堕恶趣,第一入离生

  

  

  那么很快,一下子见道了。见道以后,就是要讲那个……,我们看那个表,四加行固然说是……,现在还要把四加行的善根的好处,这个暖、顶、忍、世第一,它们有什么好处?“暖必至涅槃”,得了暖的人,不管你中间退也好,不退也好,下地狱也好,不下地狱也好,证涅槃是一定会证的,总有一天能证涅槃的。但是因为他是会退的,中间可能做了恶事了,退堕,善根退掉了,地狱、饿鬼、畜生还是要兜很多的转转,说不定。但是,总有一天他会证涅槃的,“涅槃性”,他已经是有这个把握了,将来总一天会证的,时间没有的,哪一天不有知道,但是总有一天会证涅槃的,“暖必至涅槃”。暖呢,不管你怎么退,总有一天会到涅槃的,这是暖的好处。得了暖之后,祗是有一个保证了。“顶终不断善 。到顶的时候,即使退,善根不会断了,不会断善根了,那么这是顶的好处。“忍”呢,不堕恶趣。得了忍位的时候,三恶道就不去了。我们最苦的,在世间轮回最苦的是三恶道了,三恶道的苦最厉害,证到忍位呢,虽然还没有得无漏道,三恶道是不会去了。

  “世第一”,有什么好处?“离生”。世第一决定要证入见道,就是“正性离生”了,就是见道的。离生,什么叫离生呢?我们下面有注解,正性离生就是见道了,见道的名字,“谓世第一法,虽是异生”,世第一的时候还是凡夫,但是“无间”,中间没有间隔,一刹那,马上就会进入见道,无漏法生起。所以说世第一是在世间上是第一了,它跟无漏道,祗差一刹那的时间,就挨在边上,世间上最好的,无漏是最超胜的,那么它已经挨到无漏边上了,再过去一刹那就是无漏法,所以世间里边是第一。

  下边是见道,“世第一无间”,世第一这一刹那过了,中间没有间隔,“即缘欲界苦”,就是我们上头看那个表,缘欲界的苦谛,“生无漏法忍”,苦法智忍。“忍次生法智”,这是无间道,忍以后生苦法智,解脱道。“次缘余界苦”,那是上二界的苦,“生类忍类智”,这是我们表上都看过的。那么苦谛如此,“缘集灭道谛,各生四亦然”,集、灭、道谛都是生这个法忍、法智、类忍、类智,都生四个,集谛有四个,灭谛四个,道谛四个,跟苦谛四个一样,“各生四亦然”。“如是十六心”,这么样子十六个心里边,“名圣谛现观”,这就是四谛的现观,我们说现观这个四谛,就是定中观察真理。那么其中,“前十五见道”,前十五个心属于见道的。为什么呢?“见未曾见故”,从来没有见到过的真理,这十五心里边全部见到了。第十六心,已经见过了,是重新再次,有决断的,是属于修道。从来没有见过的,第一次见到,见道,那么到十六心里边十五心的为止,第十六心,见而重见,不是见道,是修道。

  那么什么叫“圣谛现观”呢?我们这里也写了注解,“谓在现前观圣谛故”。就在这个定中,当下、直接地观察这个四圣谛,契入,心、境契了一起,这两个就不分能所了,这是证入这个真如的那个一般的行相就是不分能所了。我们现在一般的凡夫就是观的时候,能观的心,所观的境,历历分明的。真正证了现观之后,就是能所契入,合了一起了,合了一起分不开了,哪是能、哪是所,没有了。

  

  

  

  B2 约三道辨人

  C1 明三道建立

  D1 约现观位明

  E1 明圣种差别

  F1 依见道十五心位

  名随信法行,由根钝利别,具修惑断一,至五向初果

  断次三向二,离八地向三

  那么见道位的十五心,建立圣种的差别。那么是下边一个颂了。在见道的时候,他是圣者了,那么这安什么名字呢?“颂曰:名随信法行。”一种是随信行,一种是随法行,一直到“离八地向三”,这是见道的位的圣者。这个表上有的,我们看那一个表,在大的那个,就是二十一页,都是挨了下去的,我们看,在下边那个表,上面那个表补充的。因为恐怕有的人对证果不了解,先补充第一个表,然后第二个表,才是我们正要看的。那么书上是哪里呢?就是“具修惑断一”,就这里一个颂,“名随信法行,由根钝利别,具修惑断一,至五向初果,断次三向二,离八地向三”,就是这个颂。你们看,你们哪一页(342)。

  先是在见道的时候,那些行者分两种。一种是钝根,随信行,一种是利根,随法行。什么叫随信行呢?随信行是说这个人,一向,他无始以来成了一个习性,他总是相信人家的话,人家怎么说他就怎么听。假使说人家劝他“你好好要做农民,这样子自己可以生活”,他也不去考虑,该不该做农民,他说“好,你说得对,我就去种田去了。”人家说“你该做生意,钱好多赚一些”,“对,对,我做生意去了”,自己能不能做生意也不知道,亏了本就完蛋了,你看看自己有不有这个力量,他总是相信人家的话,他就你该做什么,他就相信去做了。有的人“你该出家修行”,“好,我就出家修行”,那样子,这是随信行。他随顺那个有漏的信,进入无漏的信。当然了,你随了人家外道去了就糟糕了。你随那个善知识给你引入这个佛门,引入这个正道,那也可以了。随信行,那就是说,这个人就是钝根。随法行,你说你该做农民,可以生活。考虑考虑,“我做农民,这个钱不多,我养的家里人很多,父母都在,祖父母也在,曾祖父母也在,我去种地的话苦死了,他们养不活的,不种地,我去做其它的东西,或者做工,或者去做生意,钱多赚一点,养活。”这个他自己会动脑筋,不一定听人家的话。那么人家说你信佛,“信佛?我倒看一看,佛教怎么回事?佛教好的,我就信,不好的,我还不一定信。”这样子的人,先看了经书,看了道理通了。这个随信行的人,特征,信心具足,信心好,随法行的人智慧好。所以智慧大的人,随法行,智慧少的人,随信行。好不好?都好,都能够进入佛道都好,不过一个钝一点,一个利一点,就是这么一回事。就是在这个见道的阶段之中,钝根的叫随信行,利根的叫随法行。

  

  F2 依道类智时

  至第十六心,随三向住果,名信解见至,亦由钝利别

  诸得果位中,未得胜果道,故未起胜道,名住果非向

  

  G1 明断修惑证果向

  那么下边断烦恼,我们就看表容易一些。你进入见道之后,是见道的八十八使是断掉了,但是我们说欲界的烦恼九品,到底断没有?那不一定。

  第一种“欲具”,欲界的烦恼,就是修所断的烦恼,九品,一品也没有断,或者断掉一品到五品。所以这样子的人,在见道十五刹那的时候是“预流向”,属于预流向。那么到十六刹那解脱道的时候就是证了预流果了。那么再“胜进道”,再往前进的时候,又叫个“一来向”了,向一来果的进军去了,一来向。

  那么假使是欲界的烦恼,断掉六品到八品的,那么在见道十五刹那的时候叫“一来向”,到十六刹那的时候,当下就是“一来果”,他超越了,预流果就不经过,跳过去了,一见道之后,就是一来向,一来向到十六刹那之后,马上就是一来果了,这是超越证了,前面我讲过的。那么如果到胜进道,就是“解脱道”过了之后,再往前进的时候,他是不还向了,向了不还果的进军去了,这是第二种。

  第三种,欲界的烦恼九品断完的,乃至上面的七个地,就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这个里边的欲界的烦恼都断完的。那么这样子的人,在见道十五刹那的时候是“不还向”,三果向,等到第十六刹那,马上就证三果,也是超越证,这是不经过初果、二果了,直接证三果的。所以说我们说人有不有不按次第的?有的。你有那个本事,本来已经断了烦恼的,你可以超越,一证就是证三果,但是你以前没有断过烦恼,你说我也要证个三果,那不行,那证不到。所以我们都要自己要认识自己,我们说人要有自知之明了,你自己看看你烦恼断没有。这也很简单了,欲界的烦恼断掉了,你看到女人,动也不动脑筋,什么东西,念头不起,什么事情来了不会发脾气的,这个样子欲界烦恼断掉了。你如果没有断的话,一会儿发脾气的,一会儿又是动念头的,那你说我要证三果,妄想。那么这就是说,在这些烦恼断完了,在见道的时候,是不还向。那么修道,到十六刹那,马上证“不还果”。

  到了不还果,十六刹…

《俱舍大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俱舍颂疏作业题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