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比“有行般”要長一點,那麼這是四種。
第五種呢,“上流”,上流又分兩種,一種是歡喜修智慧的,一種是歡喜修定的。那麼有智慧的呢“有雜修”;歡喜定的,入定的呢,沒有雜修。什麼叫“雜修”?一念的無漏,下邊是有漏,修個有漏之後,馬上又回到無漏,這叫雜修。有漏無漏雜起修,這個很困難的。修這個雜修靜慮成功之後,就生到五不還天,就是這個善見天、善現天、乃至色究竟天,如果不修雜修靜慮的呢,他生不到那個五淨天的。這是五不還天呢,就是雜修靜慮的人才能去。
那麼這個裏邊,“樂慧”的,有雜修靜慮的。“全超”,從欲界死了之後,色界的梵衆天生了一天,梵衆天生之後,就直接生到色究竟天了,這是全超,色界祗生一次梵衆天,馬上就生到最高的色究竟天,這是中間的全部超掉了。“半超”呢,從欲界死了之後,到梵衆天,梵衆天死了之後,在中間,從梵衆到色究竟中間,可以生一個,或者生十叁個,都是跳了一個,或者跳了……,一共十七個,十七個,頭一個要生的,最後一個要生的,中間十五天,十五天裏邊,你說跳了一個的,那就是半超,十六天,它的按照十六個算。“遍沒”,從欲界死了之後,從梵衆天、梵輔天、梵王天。一個一個上去,一直到色究竟天,全部生完的,叫遍沒。那麼裏邊,就是根機利的呢,全超;根機中等的呢,半超;根機最鈍的呢,遍沒,每一個上都生上去。這個是樂慧的,有雜修靜慮的,可以生到不還天去的。
“樂定”,五淨居天就不去了,沒有雜修靜慮不能生五淨居天。色界生好之後,從“廣果天沒”。廣果天,就是色界裏邊從梵衆天、梵輔天、大梵天,每一層叁個了。四禅天,廣果天,最高。廣果天死了之後,就到無色界去。無色界也是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乃至有頂,再涅槃的,這是樂定的,沒有雜修的。也是說從欲界死了之後,色界一層層上去,但是,五不還天,沒有雜修不能去,那就生到無色界去,一直到非想非非想天才涅槃的,所以叫樂定的上流,都是往上生的。
H2 行無色界
色界的五種說完了。一種中般、生般、有行般、無行般,這個好懂。那麼上流裏分兩種,有雜修靜慮的是歡喜智慧的那一些,有全超、半超、遍沒。那些沒有智慧的,歡喜定的,沒有雜修的,從欲界死了之後,色界的天一層層上去,再生到無色界,一直上去,最後般涅槃,這是都經過色界的,所以色界行的裏邊都包在裏頭。
無色界的,就是說,欲界裏邊死了之後,生無色界去了,也有“生般”,沒有“中般”,無色界沒有中有,所以沒有中般。有“有行般”,也有“無行般”。最後“上流”,就是生到無色界之後,從空無邊處、識無邊處,乃至到有頂,他才般涅槃,這是無色界有四種。但這四種,因爲簡單,它就合了一種,“行無色”。在頌裏邊,這行無色就算一種。
H3 現般
第七種“現般”,“不往色無色界”,就是欲界自己直接證到阿羅漢果,般涅槃了,這個就是現般。
那麼就是不還果的,有七種不還了。那就是這裏講完了,這個頌。那麼裏邊,經部論師謂:行色界五不還中,無行般、有行般。兩個跟有部是次第調一調。經部說的呢,先是無行般。因爲這些人呢,有“速進道”,不要用功修,就可以般涅槃的,有行般呢,還要加功用行才般涅槃,所以無行般比那個有行般要高一等,所以跟有部的說法不一樣。在經部裏邊,就是把這個次第調一調就行了,其他的都沒有變。那麼這是七種不還了,又講過了,也是個難題,也不是很好懂。那麼講過了,我們說還是給五分鍾,大家是看看表裏邊了,這個書上要對照比較困難。
……他就這個方向會去的,但是你要把他轉過來,馬上從有漏轉到無漏,調一個方向走,那麼就要下很大功夫。很大功夫呢,把它從有漏——開始的時候,一連串的有漏,一連串的無漏。一連串的無漏呢,刹車很慢了——最後練到怎麼呢?一念無漏,第二念就有漏,第叁念又是無漏,這樣子夾起夾起搞,這個就是雜修靜慮,把有漏無漏雜起修,這個是要很大氣力才修得成功。所以說這一類的人,修好之後,他感果報,就是在第四禅裏邊,五不還天,他們能夠生到那裏去。沒有雜修靜慮的人,這五不還天是生不進去。
G2 明九種不還
行色界有九,謂叁各分叁,業惑根有殊,故成叁九別
這就是生到色界去的不還果,有九種的分別,“謂叁各分叁”,叁種各分叁。哪叁種?我們表上有看,它哪一個叁種不同呢?“業惑根有殊,故成叁九別”。業有叁種,順生業、順後業,還有這個……,惑麼,煩惱上、中、下叁,根也是利、中、鈍叁個,叁叁九。那麼我們看表,馬上就知道,看在講義的二十四頁那個表。我們看,“行色界有九”。色界去的這個不還果,又可以分成九類。“謂叁各分叁”,哪叁個呢?“中般、生般、上流”。各分叁種,這叁種怎麼分呢?“業惑根有殊”。業有叁種,“順起業、順生業、順後業”叁種業不同,分叁種。惑有叁個不同,“下品、中品、上品”,那麼有叁種不同。根有“上根、中根、下根”,那麼叁叁九了,一共是九種不還果。這個很好懂,比前面好懂一些。此明九不還,謂色界的五種不還裏邊,可以再分叁個叁,一共九種。那就是五種的色界五不還裏邊呢,中般、生般,還有個有行般,無行般沒有擺在裏頭,那麼這個上流,這叁個東西,又可以分叁,叁叁一個九,所以說分了九種不還。
H1 中般
那麼我們看中般裏邊,“中般”裏邊有“速般”,這我們也講過的。到了中有之後,馬上就般涅槃的。那個“非速般”,那是生了中有之後,到中有身之後,不是很快就般涅槃,但是不是很慢。那個還有中般,到了中有之後,他快投生之前才般涅槃的,那麼這是“經久般”。那麼速般呢,煩惱是最小,根是最利,上根。那麼是非速般呢,他是中品的惑,中間的根。經久般呢,煩惱重,根是下品。那麼這個都是什麼業呢?“順起業”,就是中有的業,順起業,我們前面講過的,中有要起了,中有起來之後,這個業叫順起業,順了中有起的業。那麼他的煩惱上中下分好了,但是叁種裏邊來說,他又是煩惱最輕,根是最上。“生般”呢,要比它的煩惱要重一點,因爲他中有就般涅槃了,生般要投生之後才般涅槃了。所以在它裏邊有上中下,這個叁個,中般、生般、上流裏分呢,也有上中下。那麼這是把中般的叁種講完了。
H2 生般
那麼生般裏邊呢,有“生般(速)”的,生了之後,很快就般涅槃的,煩惱,它們裏邊比起來煩惱最輕,是上根。“有行般”,就是說中般之後,它要加功用行呢,就般涅槃的,不是太快,叫中品的煩惱,中品的根。“無行般”,他要很久之後才般涅槃的,都是生有裏邊,那麼這是煩惱重,上品的煩惱、下品的根。它們的業,“順生業”,因爲投生了,第二輩子的業,順生業。那麼它的煩惱對中般來說,它煩惱要重一點。因爲中般在中有就般涅槃了,比它厲害了,所以煩惱輕了。他的煩惱比他重一點,是中品的煩惱。那麼根機呢,中有般涅槃當然是利根了,到生有之後才般涅槃呢,是中根了。
H3 上流
“上流”,就是不但是生了之後,而且生了還不涅槃,還要往上再生,那麼這個就是又分第叁品。上流裏邊,“全超”,全超就是說,生了梵衆天之後,一下子超到色究竟天的,中間跳躍的,那麼是比較這叁種裏邊,比較是煩惱最輕,它是下品惑,根是最利,這是快了。他的業是“全超業”。“半超”呢,不太快,它是要生幾天,但是不是每一個天都生到的,所以說煩惱是中等的,根是中等的。那麼它的業呢,是“半超業”。那麼“遍沒”就是最慢了,每一個天都要生一次,煩惱最重。他們叁個比較起來煩惱最重,根是下根,它的業呢,“遍沒業”。
那麼總的來說,全超業也好,半超業也好,都是“順後受業”,它要生好幾生了,不是順生就是第二輩子就解決了,就是“生般”。這個上流,好幾生要生的,都是“順後業”。所以這叁種呢,中般是順起業,生般是順生業,上流呢順後業。那麼這個叁種比較起來,中般是煩惱最輕,下品。生般呢煩惱稍微中等。而上流要投好幾次生了,所以叁個比較起來,他的煩惱最重,上品。那麼根器也是,中有就般涅槃了,上根。生了之後才般涅槃的,但是祗有一輩子,中根。要生好幾輩子的,下根。那麼叁叁九,而這個九裏邊又有分叁九的,又分叁種,所以很細。但是這個表畫出來呢也很明白了,也沒有什麼困難了。這個講好之後,我們就今天的課程就講這裏。還是很繁重,今天內容自己……
這個拜叁十五佛、八十八佛都是忏悔法。那麼還有這個,如果密法裏邊,還有這個金剛薩埵的百字明咒的忏悔法。叁十五佛有觀想的,我們漢地就是念了就算了,在密法裏邊要觀想,每一尊佛的手印不一樣,每一尊佛的顔色不一樣,都是加上觀想,那麼密法裏邊要傳,顯教的就不要傳,就直接可以用。但我們說每天,我們說,你們是居士,我們出家人,每天晚上忏悔的,每天晚上要檢討自己的戒有不有犯,二百五十條,一條一條去檢查過。那麼如果有犯的就要忏悔,沒有犯的,就是很好,明天更要鼓勵的,不要犯。早上起來的時候,就要提醒自己,把戒略的戒的名相都誦一誦,這些是戒,今天早上要守的,到晚上來個總結,到底犯了多少?犯了就忏悔,不犯的呢,很好,就是鼓勵自己明天再好好地做,不要犯。那麼這是出家人是每天功課都有這一套。是早晚課之前,早課之前就是先把戒念一下。晚課之後,把檢查一下,今天持犯如何。
那麼我們建議你們在家居士也可以用,在家居士每天早上把五戒,你們受五戒的,沒有五戒,因爲是性戒,也可以念一道。把五戒的戒相念一道,如果受八戒的,把八戒念了,看一看,然後就今天提高警惕,這幾條我要…
《俱舍大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