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疏講記 智品/定品▪P37

  ..續本文上一頁不到,伸手不見五指,那個天眼再黑也看到。“肉眼見明不見暗,天眼明暗皆見”,那麼就是明也好,暗也好,對它不起妨礙,明的時候,太陽可能很亮,他看得清清楚楚,很暗,沒有光線,它一樣看清楚,肉眼就不行。還有,肉眼有翳有缺,肉眼要生毛病,或者要缺,那個眼睛要壞,天眼不會缺,也不會壞。那就是天眼跟肉眼功能有差,它的本質又不一樣。

  

  好!今天就講這裏。

  

  

  

  

  

  

  

  第131講

  

  《俱舍論頌疏》。(153A)昨天我們講到《智品》的最後一段,五通種類。

  

  

  

  

  戊六、明通種類

  

  從此第六,明五通種類。論雲:前說化心,修得等異,神境等五,亦有異耶問也?亦有答也。雲何征也?頌曰:

  

  神境五修生  咒藥業成故  他心修生咒  又加占相成

  

  叁修生業成  除修皆叁性  人唯無生得  地獄初能知

  

  釋曰:初五句明通種類,次一句叁性分別,後兩句約趣通局。神境通類,總有五種:一者修得,二者生得,叁者咒得,四者藥得,五者業得。他心智通,類有四種:一者修得,二者生得,叁者咒得,四者占相。所余天眼、天耳、宿住叁通,唯有叁種,謂修、生、業。此五通中,神境等叁,若修得者,唯是善性,天眼天耳,是無記性。除修得外,余生得等,皆通叁性。人中都無生得通者,余皆容有。于地獄趣,初受生時,有生得他心智,及宿住智,知過去等,苦受逼已,更無所知。若修得通,唯人天趣,能入定故。生得除人,通余四趣,皆有生得。咒藥二種,通人天鬼趣。占相唯人也。

  

  “從此第六,明五通種類。論雲:前說化心修得等異,神境等五,亦有異耶”,前面那一段說的變化心有修得的、生得的,還有那些似天的,就是業得的,有不同。神境等五就是五種通,神境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這五種通有沒有不同的?有沒有生得的,業報得到的?有沒有那些差別?“亦有”,回答說也有的。“雲何”,怎麼樣的差別?

  

  “頌曰:神境五修生,咒藥業成故”,“神境五”,有五種,一種是修得的,生得的,還有咒得到的,還有用藥得到的,還有業所成的。“他心修生咒,又加占相成”,他心通有修得、生得、咒得,也有占相。“叁修生業成”,其余叁種通,除了他心神境之外,天眼、天耳、宿命通,這個有叁種,修得、生得、業得。“除修皆叁性”,除了修得的都是通叁性。“人唯無生得,地獄初能知”,人間生得的沒有;地獄,他初入地獄的時候,他有這個宿命,也有他心,就是地獄的苦受了之後,就蒙住了,這些通就沒有了。

  

  “釋曰:初五句明通種類”,開始五句,就是這五個通有幾種,各式各樣的。“次一句叁性分別”,叁性分別門。“後兩句約趣通局”,這些五通,它五趣裏邊,哪些有什麼,哪些沒有什麼,這是五趣裏邊來分。

  

  “神境通類總有五種”,先說神境通,它能得到的方式最多,有五種。“一者修得”,修定而得到的,這是正規的。“二者生得”,生在天上,天龍那些,天上的神都有生得通,鬼神也有通。第叁,咒得,要念一個咒,也可以得神境通,前面說過的,念了咒可以騰空等等,這些都是咒得。第四,藥得,用一種藥也可以得通。龍樹菩薩出家之前,他把藥和好之後可以隱身等等這些,這是神境通的變化,用藥也可以得到一些。第五是業得,業得前面說的似天,某一些人裏邊他有一定的通,但是不是生得,跟生不一樣。生得的,決定每一個都有,而業得,個別的有,個別一部分是沒有的,大部分沒有的。那麼神境通,這五種的種類都有。

  

  他心通只有四種。一種是修得,得了四禅之後,修出來的。一種是生得,生在天上的有通。一種是咒得,用一種咒也可以知他心,前面講過的。那麼占相,用一種占相的方法,也可以測知他心的情況。這就是他心通有這麼幾種方法可以得。

  

  五個通,除了神境他心之外,還有天眼、天耳、宿住,這叁個通只有叁種,修得、生得、業得,那麼前面講過,就是這叁種,在講天眼的時候講過了。

  

  “神境等叁,若修得者唯是善性”,這五個通裏邊,神境通、他心通、宿住隨念通,這假使是修得的,決定是善性。天眼、天耳通是無記性,這是說修得的。“除修得外”,那麼其余的生得等,那些都是叁性,生得、業得,或者藥得,或者咒得,那都是通叁性的。

  

  人裏邊沒有生得通的,所以說人裏邊生下來每一個人都是一般性的人,沒有神通,但是特殊特異功能,那是業得,從業報上不同得到的。“余皆容有”,其余的地方都可以有生得通。

  

  地獄裏邊,“于地獄趣初受生時,有生得他心智及宿住智”,在地獄裏才投生的時候,有生得的他心智,這個就是俱生俱有的,也有宿住智,能夠憶念過去的事情。那麼經上就有這個經文,就是說那些才墮入地獄的人,他就非常悔,他說過去哪些人講,教我不要做壞事,做了壞事要墮落的,那個時候自己不聽,偏偏做壞事,這個時候悔也來不及了。那麼就是說他過去生的時候,什麼人講的話,他也能記住,自己不聽話,做了什麼壞事,也知道。但是受了苦逼以後,那個就忘記掉了,受了極大的苦之後,那些通就全部失掉了。“知過去等”,過去的事情能知道,但是“苦受逼已”,……。苦受,地獄的苦受是最厲害的,人間的苦受有的人已經受不了了,那麼地獄的苦受,那就根本不可設想了,這麼大的苦一受,什麼東西都忘掉了,“更無所知”,什麼都不知道了。

  

  “若修得通,唯人天趣,能入定故”,修得的通,只有人天可以修定,所以說要人天修定才能修得通,所以只有人天趣才有。

  

  生得通,人間沒有前面說過的,生得的通,人沒有的。

  

  “通余四趣”,其他的四個趣都有生得通,那麼天龍八部那些都有通。一般的氣功師,鬼神附在身上的也會有通,這是其他的道都有通。但是通的大小有不一樣,有的通它附在身上亂說也有,不准的,他看看是這樣,說這麼樣子,結果不是那回事,這些也是很多的;那麼也有些,卻是有點證驗的,那就高級一點的,它的通是比較範圍大一點,能夠知道一定的事情,再遠的也不行。“皆有生得”,其余四趣裏邊都有生得。

  

  一共五趣,我們說一開頭在《世間品》裏邊講五趣,天、人、地獄、餓鬼、畜生(修羅道不在,修羅道是攝在畜生裏邊,還有鬼道都有阿修羅),鬼趣也有,天趣也有,旁生趣也有。

  

  “咒藥二種,通人天鬼趣。占相唯人”,咒得、藥得這兩種通,人、天、鬼,這個叁趣裏邊都可能有。而占相算命看相這些只有人間有,這是人間的一種技術,得了這個技術的人,也能知一點他心,就是他心通的一類。

  

  

  

  

  到此爲止,我們《智品》講完了,這裏講都是智的功德。前面講智的差別,後邊一卷,講有智之後又可以得到什麼樣的功德,佛的十八不共法的不共的德,共余聖的德,共凡夫的德,一共講了很多。

  

  下邊開始是《定品》,我們說《賢聖品》是果,要得到這樣賢聖的地位,一定需要智慧,所以佛教始終強調要智慧,佛者覺也,沒有智慧就覺不了,所以在佛教徒裏邊如果不求智慧,糊裏糊塗這樣子的話,簡直算不上一個佛教徒,連佛教徒的名字都成問題。那麼你智慧如何求呢?當然聞思修下手了,智慧是賢聖品的因,但是單是智慧沒有定,這個智慧的力量不大,聞慧、思慧,它的力量是很小的,最能熏心的是修慧,一定要得定,所以說真正智慧的作用要起來,要通過定才能起真正的作用。那麼所以說,要得賢聖的地位,固然要靠智慧,智慧沒有定,力量也不夠,一定要得定才行,而且有的智慧還是沒有定生不出來的,修慧非要定不可。你若聞慧、思慧有了,如果沒有定,修慧起不來,修慧起不來,無漏慧更不起來,無漏慧定中得,無漏定裏邊得的。所以說真正得賢聖的無漏法,決定要從定的這個緣,所以說智是因,定是緣,這個緣也不可缺。

  

  

  

  

  

  

  

  

  

  

  俱舍論頌疏論本第二十八

  

  分別定品第八之一

  

  

  

  

  

  

  

  甲一、明定功德

  

  乙一、明所依諸定

  

  丙一、明四靜慮

  

  釋曰:心一境性,名之爲定,此品廣明,故名分別。就此品中,總分叁段:一、明定功德,二、明正法住世,叁、明造論宗旨。就明定中二:一、明所依諸定,二、明能依功德。就明諸定中分爲四段:一、明四靜慮,二、明四無色定,叁、明八等至,四、明諸等持。此下第一明四靜慮,論雲:已說諸智所成功德,余性功德,今次當辨,于中先辨,所依止定,且諸定內,靜慮雲何?頌曰:

  

  靜慮四各二  于中生已說 定謂善一境  並伴五蘊性

  

  初具伺喜樂  後漸離前支

  

  “釋曰:心一境性,名之爲定”,什麼叫定?“心一境性”,這個心專注到一個境上。我們說“精誠所至,金石爲開”,只要你心專精在一個地方,什麼東西問題都能解決,那就是定的力量,金石都可以打開來,那就是定把心集中之後,力量是極大的。這個心專注在一境,就是定。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從世間上的一些例子,太陽的光到處散布的,力量不太大,當然也一定的力量,但是你如果用聚焦境把它收攏來,那麼火柴就能燃起來;水在河裏邊流都是慢慢的,你把它送了一個管子裏邊,從管子裏邊噴出來的話,那就是力量很大,風車什麼東西,水輪的發電都可以通過這個産生力量,所以說集中在一點的力量是大,不但是心,其它的物也有這個能力,那麼心的能力把它集中起來那是更大,所以說一定要講定。

  

  “此品廣明,故名分別”。“就此品中,總分叁段”,叁大科,“一、明定功德”,“二、…

《俱舍論頌疏講記 智品/定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俱舍大要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