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智品/定品▪P37

  ..续本文上一页不到,伸手不见五指,那个天眼再黑也看到。“肉眼见明不见暗,天眼明暗皆见”,那么就是明也好,暗也好,对它不起妨碍,明的时候,太阳可能很亮,他看得清清楚楚,很暗,没有光线,它一样看清楚,肉眼就不行。还有,肉眼有翳有缺,肉眼要生毛病,或者要缺,那个眼睛要坏,天眼不会缺,也不会坏。那就是天眼跟肉眼功能有差,它的本质又不一样。

  

  好!今天就讲这里。

  

  

  

  

  

  

  

  第131讲

  

  《俱舍论颂疏》。(153A)昨天我们讲到《智品》的最后一段,五通种类。

  

  

  

  

  戊六、明通种类

  

  从此第六,明五通种类。论云:前说化心,修得等异,神境等五,亦有异耶问也?亦有答也。云何征也?颂曰:

  

  神境五修生  咒药业成故  他心修生咒  又加占相成

  

  三修生业成  除修皆三性  人唯无生得  地狱初能知

  

  释曰:初五句明通种类,次一句三性分别,后两句约趣通局。神境通类,总有五种:一者修得,二者生得,三者咒得,四者药得,五者业得。他心智通,类有四种:一者修得,二者生得,三者咒得,四者占相。所余天眼、天耳、宿住三通,唯有三种,谓修、生、业。此五通中,神境等三,若修得者,唯是善性,天眼天耳,是无记性。除修得外,余生得等,皆通三性。人中都无生得通者,余皆容有。于地狱趣,初受生时,有生得他心智,及宿住智,知过去等,苦受逼已,更无所知。若修得通,唯人天趣,能入定故。生得除人,通余四趣,皆有生得。咒药二种,通人天鬼趣。占相唯人也。

  

  “从此第六,明五通种类。论云:前说化心修得等异,神境等五,亦有异耶”,前面那一段说的变化心有修得的、生得的,还有那些似天的,就是业得的,有不同。神境等五就是五种通,神境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这五种通有没有不同的?有没有生得的,业报得到的?有没有那些差别?“亦有”,回答说也有的。“云何”,怎么样的差别?

  

  “颂曰:神境五修生,咒药业成故”,“神境五”,有五种,一种是修得的,生得的,还有咒得到的,还有用药得到的,还有业所成的。“他心修生咒,又加占相成”,他心通有修得、生得、咒得,也有占相。“三修生业成”,其余三种通,除了他心神境之外,天眼、天耳、宿命通,这个有三种,修得、生得、业得。“除修皆三性”,除了修得的都是通三性。“人唯无生得,地狱初能知”,人间生得的没有;地狱,他初入地狱的时候,他有这个宿命,也有他心,就是地狱的苦受了之后,就蒙住了,这些通就没有了。

  

  “释曰:初五句明通种类”,开始五句,就是这五个通有几种,各式各样的。“次一句三性分别”,三性分别门。“后两句约趣通局”,这些五通,它五趣里边,哪些有什么,哪些没有什么,这是五趣里边来分。

  

  “神境通类总有五种”,先说神境通,它能得到的方式最多,有五种。“一者修得”,修定而得到的,这是正规的。“二者生得”,生在天上,天龙那些,天上的神都有生得通,鬼神也有通。第三,咒得,要念一个咒,也可以得神境通,前面说过的,念了咒可以腾空等等,这些都是咒得。第四,药得,用一种药也可以得通。龙树菩萨出家之前,他把药和好之后可以隐身等等这些,这是神境通的变化,用药也可以得到一些。第五是业得,业得前面说的似天,某一些人里边他有一定的通,但是不是生得,跟生不一样。生得的,决定每一个都有,而业得,个别的有,个别一部分是没有的,大部分没有的。那么神境通,这五种的种类都有。

  

  他心通只有四种。一种是修得,得了四禅之后,修出来的。一种是生得,生在天上的有通。一种是咒得,用一种咒也可以知他心,前面讲过的。那么占相,用一种占相的方法,也可以测知他心的情况。这就是他心通有这么几种方法可以得。

  

  五个通,除了神境他心之外,还有天眼、天耳、宿住,这三个通只有三种,修得、生得、业得,那么前面讲过,就是这三种,在讲天眼的时候讲过了。

  

  “神境等三,若修得者唯是善性”,这五个通里边,神境通、他心通、宿住随念通,这假使是修得的,决定是善性。天眼、天耳通是无记性,这是说修得的。“除修得外”,那么其余的生得等,那些都是三性,生得、业得,或者药得,或者咒得,那都是通三性的。

  

  人里边没有生得通的,所以说人里边生下来每一个人都是一般性的人,没有神通,但是特殊特异功能,那是业得,从业报上不同得到的。“余皆容有”,其余的地方都可以有生得通。

  

  地狱里边,“于地狱趣初受生时,有生得他心智及宿住智”,在地狱里才投生的时候,有生得的他心智,这个就是俱生俱有的,也有宿住智,能够忆念过去的事情。那么经上就有这个经文,就是说那些才堕入地狱的人,他就非常悔,他说过去哪些人讲,教我不要做坏事,做了坏事要堕落的,那个时候自己不听,偏偏做坏事,这个时候悔也来不及了。那么就是说他过去生的时候,什么人讲的话,他也能记住,自己不听话,做了什么坏事,也知道。但是受了苦逼以后,那个就忘记掉了,受了极大的苦之后,那些通就全部失掉了。“知过去等”,过去的事情能知道,但是“苦受逼已”,……。苦受,地狱的苦受是最厉害的,人间的苦受有的人已经受不了了,那么地狱的苦受,那就根本不可设想了,这么大的苦一受,什么东西都忘掉了,“更无所知”,什么都不知道了。

  

  “若修得通,唯人天趣,能入定故”,修得的通,只有人天可以修定,所以说要人天修定才能修得通,所以只有人天趣才有。

  

  生得通,人间没有前面说过的,生得的通,人没有的。

  

  “通余四趣”,其他的四个趣都有生得通,那么天龙八部那些都有通。一般的气功师,鬼神附在身上的也会有通,这是其他的道都有通。但是通的大小有不一样,有的通它附在身上乱说也有,不准的,他看看是这样,说这么样子,结果不是那回事,这些也是很多的;那么也有些,却是有点证验的,那就高级一点的,它的通是比较范围大一点,能够知道一定的事情,再远的也不行。“皆有生得”,其余四趣里边都有生得。

  

  一共五趣,我们说一开头在《世间品》里边讲五趣,天、人、地狱、饿鬼、畜生(修罗道不在,修罗道是摄在畜生里边,还有鬼道都有阿修罗),鬼趣也有,天趣也有,旁生趣也有。

  

  “咒药二种,通人天鬼趣。占相唯人”,咒得、药得这两种通,人、天、鬼,这个三趣里边都可能有。而占相算命看相这些只有人间有,这是人间的一种技术,得了这个技术的人,也能知一点他心,就是他心通的一类。

  

  

  

  

  到此为止,我们《智品》讲完了,这里讲都是智的功德。前面讲智的差别,后边一卷,讲有智之后又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功德,佛的十八不共法的不共的德,共余圣的德,共凡夫的德,一共讲了很多。

  

  下边开始是《定品》,我们说《贤圣品》是果,要得到这样贤圣的地位,一定需要智慧,所以佛教始终强调要智慧,佛者觉也,没有智慧就觉不了,所以在佛教徒里边如果不求智慧,糊里糊涂这样子的话,简直算不上一个佛教徒,连佛教徒的名字都成问题。那么你智慧如何求呢?当然闻思修下手了,智慧是贤圣品的因,但是单是智慧没有定,这个智慧的力量不大,闻慧、思慧,它的力量是很小的,最能熏心的是修慧,一定要得定,所以说真正智慧的作用要起来,要通过定才能起真正的作用。那么所以说,要得贤圣的地位,固然要靠智慧,智慧没有定,力量也不够,一定要得定才行,而且有的智慧还是没有定生不出来的,修慧非要定不可。你若闻慧、思慧有了,如果没有定,修慧起不来,修慧起不来,无漏慧更不起来,无漏慧定中得,无漏定里边得的。所以说真正得贤圣的无漏法,决定要从定的这个缘,所以说智是因,定是缘,这个缘也不可缺。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八

  

  分别定品第八之一

  

  

  

  

  

  

  

  甲一、明定功德

  

  乙一、明所依诸定

  

  丙一、明四静虑

  

  释曰:心一境性,名之为定,此品广明,故名分别。就此品中,总分三段:一、明定功德,二、明正法住世,三、明造论宗旨。就明定中二:一、明所依诸定,二、明能依功德。就明诸定中分为四段:一、明四静虑,二、明四无色定,三、明八等至,四、明诸等持。此下第一明四静虑,论云:已说诸智所成功德,余性功德,今次当辨,于中先辨,所依止定,且诸定内,静虑云何?颂曰:

  

  静虑四各二  于中生已说 定谓善一境  并伴五蕴性

  

  初具伺喜乐  后渐离前支

  

  “释曰:心一境性,名之为定”,什么叫定?“心一境性”,这个心专注到一个境上。我们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你心专精在一个地方,什么东西问题都能解决,那就是定的力量,金石都可以打开来,那就是定把心集中之后,力量是极大的。这个心专注在一境,就是定。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从世间上的一些例子,太阳的光到处散布的,力量不太大,当然也一定的力量,但是你如果用聚焦境把它收拢来,那么火柴就能燃起来;水在河里边流都是慢慢的,你把它送了一个管子里边,从管子里边喷出来的话,那就是力量很大,风车什么东西,水轮的发电都可以通过这个产生力量,所以说集中在一点的力量是大,不但是心,其它的物也有这个能力,那么心的能力把它集中起来那是更大,所以说一定要讲定。

  

  “此品广明,故名分别”。“就此品中,总分三段”,三大科,“一、明定功德”,“二、…

《俱舍论颂疏讲记 智品/定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俱舍大要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