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大要讲记

  俱舍大要讲记

  智敏上师 讲

  多宝讲寺

  <内部学习 参考资料>

  俱舍大要讲记目录

  一 俱舍大要背景相关 1

  A1 说法缘起 1

  A2 俱舍历史背景 1

  A3 解题 11

  B1 释“阿毗达磨” 11

  C1 明胜义对法 14

  D1 自性对法——凈慧 14

  D2 随行对法——随行 15

  C2 世俗对法 16

  D1 方便对法——诸慧 16

  D2 资粮对法——诸论 18

  B2 释“俱舍” 20

  B3 释“论” 22

  A4 世亲菩萨小释 23

  A5 玄奘法师小释 27

  A6 俱舍总科 30

  二 序分 31

  A1 正明序分(卷一) 32

  B1 皈敬序 32

  C1 明佛三德 32

  D1 德所依人 32

  D2 人所依德 33

  E1 自利德 33

  F1 智德 33

  F2 断德 33

  E2 利他德 35

  C2 指德皈敬 37

  B2 发起序 37

  A2 随难别解 37

  B1 出对法体 37

  C1 胜义对法 37

  D1 自性对法 38

  D2 随行对法 38

  C2 世俗对法 38

  D1 方便对法 39

  D2 资粮对法 40

  B2 释藏名 40

  B3 明说意说人 42

  三 正宗分 43

  总标纲要 44

  A1 总明有漏无漏法 44

  A2 别明有漏无漏法 44

  B1 明有漏 44

  B2 明无漏 45

  别释体性 47

  壹 分别界品 47

  A1 标蕴 47

  B1 有为名体 47

  A2 释蕴立处界 47

  B1 释色蕴 47

  C1 五根 48

  C2 五境 49

  D1 色 49

  D2 声 50

  D3 味 53

  D4 香 53

  D5 触 53

  C3 无表色 55

  B2 释受蕴 59

  B3 释想蕴 60

  B4 释行蕴 61

  B5 释识蕴 61

  A3 五位七十五法 62

  A4 七十五法与三科对照 64

  A5 蕴处界三科相摄 66

  A6 释三科名义 67

  B1 释三名 67

  C1 聚 67

  C2 生门 69

  C3 种族 69

  B2 教起因 70

  C1 愚三 70

  D1 愚色法总执为我 70

  D2 愚心所总执为我 72

  D3 愚色心总执为我 73

  C2 根三 73

  C3 乐三 73

  A7 答问法(卷二) 73

  B1 依毗婆沙师说 75

  C1 应一向记 75

  C2 应分别记 75

  C3 应反诘记 75

  C4 应舍置记 76

  C5 《婆沙》问 77

  B2 对法诸师说 77

  C1 一向记者 77

  C2 分别记者 78

  C3 反诘记者 78

  C4 舍置记者 78

  B3 论主依大众部契经辨问记相 78

  C1 应一向记 79

  C2 应分别记 79

  C3 应反诘记 79

  C4 应舍置记 79

  贰 分别根品 80

  A1 释品名 80

  A2 明二十二根 80

  B1 释根义 80

  C1 眼等六根 83

  C2 女男二根 84

  C3 命根 84

  C4 五受根 85

  C5 信等五根 85

  C6 三无漏根 85

  B2 明根废立 86

  C1 (前十四根)流转 87

  C2 (后八根)还灭 87

  A3 明俱生诸法(卷四) 89

  B1 明色法俱生 89

  B2 明心所有法 90

  C1 明五地法 90

  D1 总标名数 90

  D2 别释名体 90

  E1 大地法 90

  E2 大善地法 92

  E3 大烦恼地法 95

  E4 大不善地法 96

  E5 小烦恼地法 97

  E6 不定地法 100

  B3 明不相应行法 102

  C1 明得非得 102

  D1 明获 103

  E1 未得今获 103

  E2 已失今获 103

  D2 成就 104

  C2 明众同分(卷五) 104

  C3 明无想果 105

  C4 明二定 105

  D1 明无想定 105

  D2 明灭尽定 105

  C5 命根 106

  C6 明四相 106

  C7 明名身等 106

  A4 明六因四缘(卷六) 107

  B1 明六因 107

  C1 正明因体 107

  D1 能作因 108

  D2 俱有因 108

  D3 同类因 109

  D4 相应因 111

  D5 徧行因 112

  C2 明因得果 113

  D1 总标果体 113

  E1 异熟果 113

  E2 等流果 114

  E3 离系果 114

  E4 士用果 115

  E5 增上果 115

  D2 因果配合 115

  D3 别显果相 117

  E1 异熟果 117

  E2 等流果 118

  E3 离系果 118

  E4 士用果 119

  E5 增上果 120

  B4 明四缘(卷七) 120

  C1 明四缘体 120

  D1 因缘 122

  D2 等无间缘 122

  D3 所缘缘 123

  D4 增上缘 123

  D5 六因与四缘相摄 124

  E1 因缘 124

  E2 等无间缘 124

  E3 所缘缘 125

  E4 增上缘 125

  D6 总结四缘 126

  C2 明法从缘生 127

  D1 辨缘生法 127

  D2 遮外道宗 128

  E1 次第理 129

  E2 无义利 129

  E3 违世间 130

  E4 总结 130

  叁 分别世间品 132

  A1 明有情世间 132

  B1 明有情生 132

  C1 明三界 132

  D1 欲界二十 133

  D2 色界十七 134

  D3 无色界四 135

  C2 明五趣 136

  D1 五趣 137

  D2 五趣不摄 137

  C3 明四生 138

  C4 明中有 140

  D1 正明中有 140

  D2 诸门分别 142

  E1 明中有形状 142

  E2 明眼等九门 142

  E3 明入胎门 143

  C5 十二缘起 144

  D1 正破外道 144

  D2 明缘起(卷九) 148

  E1 总判支位 148

  E2 别显体性 149

  F1 无明 149

  F2 行 150

  F3 识 150

  F4 名色 150

  F5 六处 151

  F6 触 151

  F7 受 151

  F8 爱 152

  F9 取 152

  F10 有 152

  F11 生 152

  F12 老死 152

  E3 明说本意 153

  E4 以略摄广 155

  E5 释通疑难 157

  E6 十二缘起共二乘 159

  B2 明有情住 162

  C1 段食 162

  C2 触食 163

  C3 意思食 163

  C4 识食 164

  C5 释“食” 164

  A2 明器世间 165

  B1 明劫数(卷十二) 165

  C1 坏劫 165

  C2 空劫 166

  C3 成劫 166

  C4 住劫 167

  C5 三大阿僧祇劫 167

  B2 明劫中人 169

  B3 明劫中灾 171

  C1 小三灾 171

  C2 大三灾 172

  D1 内灾 172

  D2 七水一火 173

  肆 分别业品(卷十三) 174

  A1 明业体性 175

  B1 正明业体 175

  C1 明所造业 175

  D1 明二三业 175

  D2 明五种业 175

  D3 业体 176

  D4 释“业” 177

  D5 总结 178

  B2 诸门分别 179

  C1 明三性 179

  D1 善 180

  E1 胜义善 180

  E2 自性善 181

  E3 相应善 181

  E4 等起善 181

  D2 不善 182

  E1 胜义不善 182

  E2 自性不善 183

  E3 相应不善 183

  E4 等起不善 183

  D3 无记 184

  E1 胜义无记 184

  E2 自性无记 184

  D4 界地分别 184

  E1 意业 185

  E2 表业 185

  E3 无表业 185

  D5 无记有二 186

  E1 有覆无记 186

  E2 无覆无记 186

  B3 广明表无表(卷十四) 187

  C1 明三无表 187

  D1 律仪(善性) 188

  E1 别解脱律仪 188

  E2 静虑律仪 189

  E3 无漏律仪 190

  D2 不善律仪 191

  E1 不善律仪之一 191

  E2 不善律仪之二 193

  C2 依三别解 194

  D1 别解脱律仪 194

  D2 明得戒因缘 195

  E1 明得三律仪 195

  F1 定生戒 196

  F2 道生戒 197

  F3 别解脱戒 198

  E2 明戒时分斋 199

  E3 明得三律仪别 199

  F1 明有情支因 199

  G1 有情定 200

  G2 支定 200

  G3 处定 200

  G4 时定 200

  G5 缘定 201

  F2 明得恶处中 201

  G1 得不律仪 201

  G2 明得处中无表 202

  D3 明舍差别 203

  E1 舍别解脱戒 203

  F1 由故舍 204

  F2 由命终 205

  F3 由二形俱生 205

  F4 由断善根 205

  F5 由夜尽 205

  E2 舍定道戒 206

  F1 舍定共戒 207

  F2 舍道共戒 207

  E3 舍不律仪 208

  E4 舍处中 209

  C3 明三…

《俱舍大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俱舍颂疏作业题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