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大要讲记▪P115

  ..续本文上一页D1 四无量

  无量有四种,对治瞋等故,慈悲无瞋性,喜喜舍无贪

  此行相如次,与乐及拔苦,欣慰有情等,缘欲界有情

  喜初二静虑,余六或五十,不能断诸惑,人起定成三

  四无量,我们今天就可以把这个书上对照一下。不过书上讲得很烦,不对照也就算了,讲得很多很多,翻翻也可以,大家翻一翻四无量的那点。那么,什么叫无量?这个我们先看一看。就是在这个书上,书上看一看,“无量有四种”,一种么慈,悲、喜、舍,四个无量。

  什么叫无量?这个我们要看一下,你们这里没有写。“无量者,无量有情为所缘(境)”。我们所缘的有情,无量,这个无量,这个是真的无量,或者是有量?欲界的有情,前面讲过的。所缘的境是无量,这是一个无量。“引无量福故”,那么你既然有无量的众生起这个慈心、悲心、喜心、舍心呢,当然引生无量的福报,这是福业了。那么既然有无量的福业呢,当然感无量的果报,这是异熟果。那么这个四种了。为什么要有四种的无量呢?“对治瞋等”,对治瞋,我们表上的,害,还有是对治妒嫉,对治那个欲界的贪瞋,就是四个无量。

  下边很繁。假使看表上,四个无量,就是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慈无量”的功能呢,“与乐”,对一切有情使它快乐,好的东西,使它快乐的事情尽量做。“悲无量”呢,一切有情他有苦的时候,“拔苦”。前面我们讲过的悲跟大悲的差别,悲无量,你苦受,在受苦的时候,给你拔除,乐受跟那个就是坏苦、行苦就不管的。那么这个“喜无量”呢,“欣慰”,人家有好处,很高兴,随喜。“舍无量”呢,“怨亲平等”,怨的亲的都一样地对待,没有贪,没有瞋,怨的不瞋,亲的也不贪,欲界的贪、瞋。那么这是一个。

  “慈无量”对治什么?对治瞋恨心,与乐是对治瞋。拔苦呢,对治害,害就是加害人家,你不但不加害,要把他的苦要拔掉,所以是对治害心所,这是小烦恼地法的一个心所。那么“喜无量”呢,对治不欣慰,不欣慰就是妒忌,我们也写出来了。“舍无量”,对怨的不瞋,对亲的不贪,对治欲界的贪瞋。

  

  D2 四无量所依定

  这几个依哪个禅定来修的?这个四无量依什么禅定修?那么慈无量、悲无量跟舍无量有三种。一种是六个定可以修,由“未至中间四静虑”。有的说五种定,未到地定离开,中间、四静虑。有的是说,十种都能修,欲界地也能修,欲界就是观了,就单是观,没有个定也能观,四静虑、近分、中间,那就是包得多了,四个近分,中间定,他有十个了。四个静虑,四个近分,八个,加上欲界、中间定,十个了。但是总的来说,都是色界定,无色界的定都不能修。而这个喜无量呢,祗是依初禅、二禅,有喜了,离开初禅、二禅没有喜了,所以说依初禅、二禅安立的。

  它缘什么?下边,“普缘欲界一切有情”,它祗是欲界的。所以说我们前面的悲无量跟那个大悲比较的时候,就说了,悲无量祗缘欲界的有情,而大悲缘三界一切有情,那是范围就不一样。

  那么这个人,哪些有情能够修起四无量心呢?“人起非余”,祗有人能修,其余的天、傍生不要说了,祗有人能修。所以说我们做了人呢,也值得骄傲的,很多修法祗有人能修起来。很多的教法,祗有人能听到,到天上去入了很深的定,佛在说法都没有知道。那么祗有人间,所以说虽然苦也是很多,但是这个对法上的利益也很大。能够起四无量心的,也是人间,也要有人教,有佛教,没有人教,你也不晓得,不能修了。

  那么这四无量是有一定的联系的,“随得一时,必成三种”,你修成哪一种的时候,三种都一起成就。那也是说,你三种的障碍没有去掉的话,一个也修不成就。不要看得贪便宜,我祗要修一个了,三个都成就。但是你如果这四种的对治法都没有除掉的话,你一个也修不成的。所以说这个四个东西,有连贯性的,修一个成就,三个一定成就,如果一个不成就,三个也都成就不了。也就是说,三种的加行没有的话,一种也是成就不了的。那么你就是说,你这个瞋、害、妒忌,你假使讲我舍无量,祗对治贪瞋,妒忌不管它,害不管它,那也不行。所以说所有对治都基本上都差不多了,那修一个就成就四个。这个我们想呢,也是联系的,你如果悲心都没有的,你怎么喜得起来呢?你如果舍都没有的,你怎么能够慈悲呢?你舍心没有,不平等的话,根本不能对一切有情都能够慈心、悲心,都不能。这个四个本来有连贯性的,所以成就一个,必成就三种。那么这个是四无量心。

  

  C2 明八解脱

  解脱有八种,前三无贪性,二二一一定,四无色定善

  灭受想解脱,微微无间生,由自地净心,及下无漏出

  三境欲可见,四境类品道,自上苦集灭,非择灭虚空

  下边呢,一个体系,就是八解脱。“八胜处”,“十遍处”。这个是有连贯性的。今天,我们是还有一点时间,把八解脱念掉,明天,再把它联系起来,跟后头的八胜处,就是可以简单一些了。先说八个解脱。什么叫解脱?那么有八种,什么叫解脱?我们下边要讲的。

  

  

  D1 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

  第一种,“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什么意思呢?“内有色想”,就是自己内身有色想的贪,为除这个贪,观外色的不净,青瘀等,就是九想观、白骨观。“青瘀等色,令贪不起”,使自己的贪心不起,“故名解脱”。就是说自己心里有贪心的,那么你要除这个贪心,怎么办呢?观外边的不净相,青瘀等色,令这个贪心不起,这个叫解脱,解脱贪心就是。

  

  D2 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

  第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谓于内身无色想贪”,色想的贪,贪心已经除掉了,但是虽然除掉,恐怕不坚固,恐怕要泛起来了,“为坚牢故”,再“观外不净”,还是观“青瘀等色,令贪不起,名为解脱”。那就是说前面的贪心,虽然第一个是除掉了,但是恐怕它不坚牢,即使已经贪心除了,再要观。我们很多人就是说,“我是不怕的,我到那里去会保险的”。你这个话,怎么好说保险呢?没有得三果,这个男女的欲贪是没有拔根的,随时会犯的。那么所以说,这些大话不敢说。

  以前就是有一个,他是五台山来的,是B寺学生,他说:他是经过了很多,这一个方面他是保再不会犯。但是这个话说了没有好久,他害病了,到医院里去,一个护士小姐对他很照顾,他是出家人,就产生感情了。他是总算回来之后,就尽心里厢放不下。人家倒不一定对他有什么想法。人家说你出家人,给你照顾你,恭敬你,给你照料得很好,他却自己心放不下来了。回来一天到晚愁闷苦闷的。他有一次还跟我说,他以前打拳的,“以前气力很大,现在我都打不出来了”,他自己心里烦恼起来了,这个东西就是根本不坚固,没有除掉,他以为除掉了。即使真的除掉了,还要观,把它坚固起来。

  这是第二个解脱,这两个解脱都是依初禅、二禅修的,那么第三种呢,这初禅、二禅能修得起。

  

  D3 净解脱身作证

  第三解脱呢,那是厉害了,没有第四禅修不起的,那就是第四禅才修。“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什么是“净解脱身作证”呢?“谓观净色,令贪不起。”前面看的是不净色,贪不起,那不希奇了,你观了不净了。现在你经过第二层的阶段,心已经贪心除掉了,再观,巩固了。巩固之后,你尽观不净色,真的净色来了,你靠不靠得住?那就考验了,就是要净色来考验你了。第三个解脱呢,要观净色了,观最清净的色,好的色,贪欲也不起,这个才厉害,这个叫净解脱。什么叫观净色的呢?“显观转胜,此净解脱”,就是观呢,本来观不净,不净你观了之后,令贪不起,这个天然的。不净的东西,哪个贪了?当然可以除。你现在观净的,也要他不贪,这个难了,所以要第四禅才行。这个观是转胜了,本来是不净的观,现在是更高一层了,净的观,你去看,要不起贪心。“此净解脱,身中证得,名身作证,具足圆满得住此定,名具足住”。这个每一个名字都给你讲清楚了。这呢“唯依第四静虑起”。为什么?“离八灾患,心澄净故”,这个八个灾患前面讲过了,心最净,密室灯,力量最大,所以说这个才能观这个第三净解脱。

  这三个解脱呢,“唯依欲界可见色处为境”,观的境都是欲界的境,可见的色,都有观欲界的色。初二境呢,观可憎的境,就是不净的境,看了讨厌的,恶心的。第三个境呢,可爱的境,所以说第三才难。我们说密法,密法就是这些,密法里边观可爱的色而不动心,要这样子做到。这个是不是不是佛教的?很多人说是婆罗门。不是婆罗门。佛有的,这是根本的教理就有。不单是大乘的,根本教就有这个东西。但是很多人用不来。

  

  D4 色界四解脱

  这个那么下边第四个解脱呢,“空无边处解脱”,“识无边处解脱”,“无所有处解脱”,“非想非非想处解脱”,这个解脱什么?“各能弃舍下地贪故”。空无边弃舍了这个四禅的贪,四禅的染污,叫解脱。识无边处,弃舍了这个空无边处的染污,叫解脱。那么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都是一样了,把它下地的贪除掉了染污了,叫解脱。反正什么叫解脱?解脱贪。欲界的色贪最难,所以说三个解脱来解脱问题,一个是把它心除掉,一个是除掉之后巩固,巩固之后,还要观净的也要不让他生贪。这样子锻炼之后,保险。要第四禅,我们说,假使这个无漏的定,初禅,就是阿那含。

  那么后边四个无色界的解脱呢,就是解脱下地的。“各缘自地上地苦集灭谛,及缘九地……”这个他所观的境,就是下边的。每一个解脱,观自地的,假使空无边处是自地的,识无边处它是它的上地,观它什么?自地上地的苦集灭三个谛。道谛呢九地的,道谛通的,道谛是无漏法,通九地。所以说不为三界九所限的。九个地我们考过的,作业本做过的,无漏的九地跟有漏的三界九地不一样,…

《俱舍大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俱舍颂疏作业题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