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大要讲记▪P102

  ..续本文上一页戒的垢永远除掉了,这戒叫净。这个净呢,是由证了四谛而得来的,叫证净。为什么叫证?证了四谛。为什么叫净?这是三宝的正信,离开不信的垢,叫信净。那个殊胜的无漏戒,离开了破戒的垢,这个戒叫净,所以叫证净。

  那么这个证净。它的次第怎么来的?“此四次第者,信佛如良医,信法如良药,信僧如看病者。”这个我们经常打比喻的,皈依三宝的时候,都给他们讲清,我们三宝是不能少一个,一是佛宝,就是跟良医一样,没有大医生,你的病看不准,你药也开不来,你好不了。那么你病,大医生请来之后,把你病看准了,药方开了,你不去买药,你病也好不了的。那这个药哪里去买?就是要好的店里去买,要法了,法是良药,单是佛来了,“求求你啊,保佑保佑啊!”不去照法办,能不能行呢?不行的。我们佛教不讲迷信的,其他的宗教就是“你保佑我,我相信你,我供养你。”“好了,可以得救,生天去了。”“我不信你,我反对你。”“你下地狱去了。”这个就是其他宗教了,我们佛教不是这样感情的,你去求佛了好了,你把头磕破,你不照他的法去办,你脱不了苦。你信佛了,真正要信佛,依佛。我们说普贤行愿品不是说的吗?最大的供养如法修行供养,这是真正对佛的供养,你嘴里说的供养,你钱多,买了很多水果,供起来了,你心里不照他的做,没有用,你还是不是真的供养。那么所以说你真正供养呢,就是要如法供养了,如法修行了。所以说你,佛,大医生来了,你还得要买这个药吃,听了佛的药,你要吃下去了,你不吃不行的。

  那么吃药的时候,有的药要打针的,有的药要挂盐水,要给你接氧气怎么办呢?你自己躺在床上不能动,那就靠护士了,护士就是僧,“看病者”,他照顾你,什么时候给你吃药,什么时候给你吃饭,什么时候饭要吃软的,有些东西不能吃的,一定要吃哪些的,什么时候给你接氧气了,什么时候给你挂盐水了,那就是要他来。没有他的话,你药摆在旁边,医生给你药方子也开好了,摆在旁边,你还会死。为什么?没有人给你干了,我们不是听说,有个懒孩子,懒得不得了。他父亲要出远门去了,就怕他懒得不肯做饭,就把他的做了很多的饼,一串,把它挂在颈项上,你饿了就咬好了,这个咬过了,你翻过来,咬那一个,这一圈的饼吃完了,父亲也回来了,你总饿不死了。哪知这孩子懒得很,父亲走了之后,饿了就咬,嘴里咬咬饼,把嘴沿的饼咬完了,手去翻一翻都不肯翻,结果交亲来还是饿死了。一圈饼,吃了两个,就挂在颈上,这么懒的人,那就没有用。

  这个就是佛是良医,法是良药。看病人是这个僧了。“由信心净,故发圣戒,是故尸罗,说为第四。”这个信心清净之后,才发戒的。所以说,戒摆了第四。这个医生当第一,法是第二,看病人第三,因为有这个信心,才能起这个无漏戒,那么戒当然第四了。所以这个四证净,我们的次第是这么排了。

  那么到这里呢,我们是贤圣品讲完了。下边智品、定品三节课,笃定有余。我们就补充一点材料了。在这个,我们在贤圣品里边,找一点资料,给大家补充一下。重要的呢,是讲完了,其他的我们看看有不有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看一下。

  

  C2 补充

  D1 明杂修静虑

  先杂修第四,成由一念杂。为受生现乐,及遮烦恼退

  杂修静虑,然后生五净居天,三百五十的最后一行。“先杂修第四,成由一念杂。为受生现乐,及遮烦恼退。”什么叫杂修静虑?杂修静虑知道之后,才说五净居天了。五净居最高的就色究竟天,有人提色究竟天的资料,这里《俱舍》现成的有一点。那么更详细的,当然其他书还有,我们先有的就念一下,颂曰,“先杂修第四,成由一念杂,为受生现乐,及遮烦恼退。”怎么叫杂修静虑?

  下边,“先杂修第四者”,要杂修第四静虑呢,“夫欲杂修四静虑”,四个静虑,要修杂修的话,先要从第四静虑开始,第四静虑高了,堪能性大,下边三个静虑,力量小一些,所以说杂修静虑是很困难的,四个静虑的杂修都要从第四静虑(第四禅)开始修,成佛也是第四禅了。这是第四静虑的堪能性最大了。

  怎么样子成就杂修呢?“成由一念杂”,“杂修定成,由一念杂,谓由一念杂。谓阿罗汉,或是不还”,他要修杂修静虑的时候,“必先入第四静虑”,先入第四静虑。入了第四静虑之后,“多念无漏,相续现前”,到了第四静虑呢,修无漏道。那么这个力量,就是有习惯,有惯的这个……,我们叫惯性了,那些无漏道一起呢,无漏念就是一连串的无漏念。“从此引生多念有漏”,你把无漏念把它要改成有漏,这么一下子改不过来了,等于汽车一样的,一刹车,他要滚一段时间了。那么无漏的,把它刹住,起有漏的,有漏一起之后,它又刹不住了,要一连串的有漏念,然后要马上有漏刹住,再起无漏的,翻来翻去地跳。“从此引生多念有漏”,再把有漏刹住。“后复多念无漏现前”,这样子的练习、练习、练习,把这个刹车的力量加强,不给它冲出去。最后减到,两念无漏连着两念有漏。无漏呢,第二念起之后,马上就可以刹住,可以有漏,有漏的第二念起了,马上刹住,再起无漏,这是两念两念。无漏之后呢,两念,有漏之后呢,又是两念无漏,这个叫杂修静虑的“加行成满”,加行满了,祗有两个念头。最后真正圆满呢,一念无漏引一念有漏,一念有漏之后马上就会引一念无漏,这个刹车呢,说停就停,这个力量很大了,非要第四禅不可。一般的人,这个念头要冲一段时间了。那么他个中间么有漏,前后两个无漏夹起,这个叫杂修。“此一念杂,名根本成”,根本的修成功了,前面二念是“加行成满”,这根本的,杂修,是到一念杂一念杂才成功。

  第四禅的修好之后,根据这个势力,能够修下边的初、二、三禅。因为初、二、三禅力量小了,要刹那个车刹不住的,要第四静虑刹住之后,那么力量有了,再修下边的杂修可以修了,所以说从第四静虑下手。杂修静虑,为什么要修呢?三个缘,一是“受生”,可以生到净居天去。二是“现乐”,受现法乐住,当下是法乐。第三,“为遮止起烦恼退”,恐怕烦恼起来要退,你修杂修静虑,不会退。这是不还果,有前面三个缘,可以修杂修静虑。阿罗汉说呢,“除受生”,阿罗汉不再受生了,也可以得到现乐,现法乐住,也可以遮止烦恼起,但是阿罗汉,五净居天他不去了,这一辈他涅槃,再也不来了。那么杂修静虑怎样修的就讲好了。

  那么修之后,成果了,就是净居天了。“何缘净居处,唯有五”。他为什么净居天,我们不是在世间品的时候,一张表了,净居天有五个天,为什么祗有五个天呢?因为杂修静虑有五品,所以生在净居天,也祗有五个,五层了。“由杂修第四静虑,有五品故”,所以净居天也有五层天。哪个五品呢?“下品、中品、上品、上胜品、上极品。”

  “初品有三,谓三心也”,初起一念无漏,次起一念有漏,之后起后再起一个无漏。“第二品六”,六个心,“更三心”,就是这个一念无漏,一念有漏,一念无漏,再一个一念无漏,一念有漏,一念无漏,再一个一念无漏,可以连续起三次,三个心,这个是下品。第二品呢,再起三个心,加上了六个心。第三品呢,九个心,再加三个心。就是无漏、有漏、无漏,再一个无漏、有漏,无漏,再一个有漏、无漏,三次,三三九。那么就是说,开始呢无漏、有漏、无漏三个心可以连着起来了,中间两个心不会,不会夹两个心起,一念之后,马上就第二心。那么这是下品成就。能够连续起两次,中品成就。连续三次,上品成就。那么第四品呢,是“十二”,再起三个心,再能连下去,成了十二个心。第五品呢,“十五”个心,就是再起三个心,再无漏,有漏,无漏,五次反复,这个是最高的品。“幷前十二,故成(十五)”,再加三个,前面十二,加,十五了。这个五品,“如其次第,感五净居”。五净居天最高的那一层就是色究竟天,就色究竟天,就是这个。这个我们补充一个问题了。

  

  D2 明沙门果异名

  所说沙门性,亦名婆罗门,亦名为梵轮,真梵所转故

  于中唯见道,说名为*轮,由速等似轮,或具辐等故

  下边还要一个比较重要的,大家翻一翻。就是这个后头,“所说沙门性”,我们看一看,三百五十六页,下边,我们补充一些资料。“从此第四”,三百五十六,下半节,“从此第四,明沙门果异名”。什么叫沙门性?我们说沙门是出家人,叫沙门。那么沙门的性是什么呢?他的体是什么呢?这个沙门性,又怎么……,其它经里边还有什么其他的名字呢?“颂曰:所说沙门性,亦名婆罗门,亦名为梵轮”,这个婆罗门,我们说不好的,外道,怎么沙门性又叫婆罗门?这个里边,我们有道理的。婆罗门不一定是外道了,外道是套一个婆罗门的名字了。我们说婆罗门本身幷不是个坏东西,外道也称佛了。我们就看到一本书,有一本,我在宝光寺的时候,四川,来了两个洋人,一个是纽西兰的,一个是法国人,他也要讨教一些佛教的道理,他就去拿了一本书,瑜伽的,印度瑜伽的,他们学瑜伽的,他们看到佛教道理,也想探讨一下。那么他就是拿来,他送了我两本书,里边一张照片,什么什么薄伽梵,外道,他称薄伽梵。(师笑)这个佛的名词,外道也称的。那么这个婆罗门,也不一定是外道称,就是坏东西了,那么佛外道称了,我们就不称佛了,我们还是要修,称佛道了,还是一样的,不因为外道用了。

  再这里牵涉到一些问题。有的人,对密教有看法,好象婆罗门,有些形式像婆罗门一样的。我们就讲的,这个样子,有些形式上跟婆罗门相近的,还有点相似之处,不能就说这个就是婆罗门道,就是外道,发觉这个密教就是学了婆罗门来的,采取婆罗门的。这很多的一个,现在研究学问的人就是这么说的,密教里边很多采取婆罗门,湿婆,什么东西,这…

《俱舍大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俱舍颂疏作业题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