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大要讲记▪P13

  ..续本文上一页他来了之后,把法相名词都一个一个弄得很肯定地定下来了,那么用这个名词来解释佛经、解释法相非常之明白,容易懂。所以他以后的翻译,叫新译,以前的叫旧译。旧译就是很多地方不统一,新译之后基本上统一了。他的译场有几百个人,都是有学问的人,一起翻译的。那么大概时间也到了,大概玄奘法师的历史呢,我们是介绍了一下。

  

  第三讲

  

  大要,我们是上一次讲到这个作者的小史,作者跟翻译的玄奘法师讲过了。那么现在呢,开始讲这个《俱舍论》了。那就得要重复了,我们这个在密集班,很多已经讲过了,现在大要呢,因为人数不一样,那么还是要重复一下。那么就看这个讲义,《俱舍论》总科的讲义,第一页。

  

  A6 俱舍总科

  我们看一看,《俱舍》总科。整个一部《俱舍论》,一共是二十九卷,那么论是三十卷,颂是二十九卷。一般说,俱舍颂,世亲菩萨造的俱舍颂,祗有是六百颂,那就是二十九卷。第三十卷,破我品,没有颂,一般说是后人加进去的,可能也是世亲菩萨原来的作品,但是不附在《俱舍论》里边的,那么后人因为看他的意思 ,跟《俱舍论》有连贯性,就把它附在后头。那总的来说,《俱舍论》就是三十卷。从颂来说就是二十九卷,是八品。我们先把这个总科看一下。

  界品是二卷,第一品是界品,它说一切法的体,宇宙万法,它的体是什么?界品里边讲的。那么第二个呢,根品,五卷,讲的是宇宙万法的作用,它的用。一个体,一个用,相对的。这个两品是总讲宇宙一切万法,包括有漏的无漏的都在里头,它是总的。下边的六品是分开讲,有漏的三品,无漏的三品。那么有漏三品里边呢,世间品,就是我们这个现实的世间,这是大家都看得到的东西。当然,我们说地狱看不到,饿鬼看不到,天也看不到,人、畜牲是看到的,那么这个比较是现实的,所以摆在第一个讲,大家可以容易知道的,这是有漏的果。

  那么有漏果是从哪里来的,一般人就以为,这个一般宗教也好,哲学也好,都想了很多的原因。那么宗教里边,比较最粗的最简单的就是说上帝造的,或者大自在天造的,这个世间是这么来的。人的好坏呢,也是给你造一个好的、优等的就是好人,造一个劣等的就是坏人。以这样子的方式解释这个。这个我们说是错误的,这是因为智慧不够,他不能够洞察宇宙的一切的真理,就自己杜撰了这么一个假设。那么这个可以欺骗一般愚昧的人,真正有智慧的人呢,他就感到不满意这样的解答。那么在我们这里,佛教里边讲,这个世间的果是从业来的,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这是真正的原因。那么业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烦恼推动造的,没有烦恼就不会造业了,所以造业的动力就是烦恼。所以说这整个世间是烦恼推动造的业,而感到我们这个世间。从这个因来讲,是不好的,所以这个世间也是不好的,脏的,痛苦充满的,这是有漏的因,有漏的缘,感这个有漏的果。

  那么就是说,从宇宙万法里边,先把有漏的因果关系讲清楚。然后我们说有漏的果既然那么苦,有漏的因又是那么烦恼,那么不好,我们要求把这个解脱。那么要解脱这个有漏的因果,是不是有办法?那么佛就是说有办法的,我们把这个有漏果灭掉是可能的。灭掉的时候,得到的是什么?得到的是清净涅槃,证清净涅槃的人,有哪一些?就是贤圣品的四卷,这个无漏的果。这些贤圣都能够证到涅槃的,或者一部分证到,或是全部证到,那么他的高矮的不同,也就是《金刚经》说的“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都是证到无为法的涅槃,但是有的是分证,证一部分,有的是全部圆满地证到,就是佛。那么总的来说都是圣者,那些是无漏果。

  那么无漏的果,我们要达到这么高的境界,靠什么的因呢?怎么样子达到呢?要智慧。所以我们强调佛教里边要有智慧,有智慧才会达到无漏的果,那么这是无漏的因,智慧。单是智慧还不够,还要定,因为智慧是力量不集中的话,不能破这个烦恼,等于我们说太阳光,如果你照下来,祗有这样子照呢,火是燃不起的,但是用焦聚镜,把它集中了一点的话,火柴就能燃起来,这个所以说要定的力量,把智的功能就更强地发挥出来。所以有智有定就可以感到无漏的果,这是无漏的一套因果。

  那么整个《俱舍论》呢,就是说开始讲一切宇宙万法有漏无漏的体跟用,然后分别讲无漏的因果跟有漏的因果,两个,有漏的因果是我们要厌离的,无漏的因果是我们要欣求的。那么这个里边,有漏的因果也就是说就我们娑婆世界,无漏的因果呢也就是说极乐世界,这个都可以套得上去的。那么《俱舍论》里边又加了一个破我品,因为《俱舍》在这个世间品里边就讲的有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就是说流转生死的就是那些十二个因、缘,中间没有一个我,就是把我破掉了。这个里边已经破掉我了。那么后来一个破我品呢,更详细地讲这个破我的道理,没有我的道理,那么他们也把它附在后头,有这么一卷。那么总的来说,《俱舍颂》是八品,二十九卷,再加上破我一品的话,一共是三十卷。那么这是《俱舍论》的总的一个结构。

  下边我们要说,《俱舍论》六百个颂里边,有三个颂是序分,六百个颂是正宗分,还有四个颂是流通分。一般的经论都是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个分,那么这个《俱舍论》也同样如此。世亲菩萨造《俱舍论》的时候,正宗分是六百个颂,前面加了三个颂是序分,再加后边的四个颂,是流通分,一共是六百零七个颂。那么我们先看一看总的这个序分。

  

  二 序分

  

  

  

  A1 正明序分(卷一)

  

  诸一切种诸冥灭 拔众生出生死泥

  敬礼如是如理师 对法藏论我当说

  序分里边,有书的,我们就看看书,就是这一个颂,它不集中的,我们把它书看一看,就是“诸一切种诸冥灭,拔众生出生死泥”。这一个下边连下去三个颂都是序分。那么序分里边,“正明序分”,就是那个直接地讲序。第二个是“随难别解”,解释那些问难的。那么正明序分里边,有“归敬序”,“发起序”。归敬序就是皈敬三宝,归敬佛。发起序就是自己要发心造这个《俱舍论》。

  

  B1 皈敬序

  C1 明佛三德

  诸一切种诸冥灭

  那么归敬序的这个里边呢,我们就看第六页的那个讲义,归敬序,它的是第一句,后头还有几句没有印出来,先把第一句讲了。“诸一切种诸冥灭”,它是第一句,明佛的三德。我们看序分的表,它归敬序,我们归敬哪个?归敬那些有三个功德的人,这三种功德的人,真正有这三种功德的呢,一定是佛,除了佛之外,没有其他的人能有这三个功德,那么我们就归敬这三个功德,也就是说归敬佛。为什么不直接说佛,而要说三个功德呢?就因为外道也说他自己的教主是佛,也说他的外道是至高无上的,我们假使直接说释迦牟尼佛是最高无上的,那么他们就说你们跟我们一样,你们还是有偏见,说自己的好,一般说起来王婆卖瓜自吹……。这就是说自己好呢,人家不信服,那么我们现在说呢,不直接说释迦牟尼佛,就是有这么三种功德的人是我们归敬的,而实际上祗有释迦牟尼佛才有这三个功德,一切外道的教主,甚至哲学家、科学家都不能具备这三种功德。所以说归敬三德也等于是皈敬佛。那么这个归敬三德的话,就是有两句,“诸一切种诸冥灭,拔众生出生死泥”,这是我们书上的最开始的一个颂。在哪一页呢,你们自己翻了,我这个书跟你们不一样。十二页,十二页那个颂,大家看一看。这是序分的三颂里边第一个颂,“诸一切种诸冥灭”。

  

  D1 德所依人

  我们先看第六页的讲义,“诸”是一个代名词,是多数,不是一位,是有好几位的,那就佛不是单是释迦牟尼佛,东方有药师佛、不动佛,西方有阿弥陀佛。

  那么我们念《阿弥陀经》,就有十方都有佛了,上方有梵音佛……等等,下方有什么达摩佛、名闻佛、名光佛4,那佛不是一尊的,那么就诸来代替。诸,这样子的人,那么不是一个。那么这个诸呢就是有什么功德的?一切种冥灭掉的,诸冥灭掉的,还有拔众生出生死泥的,这是有三种功德的人,我们归敬。那么这个诸呢,不直接说诸佛,就是说有三种功德的那些人,是我们归敬的。有这三个功德就是佛了,其他人没有这三个功德。

  

  D2 人所依德

  E1 自利德

  F1 智德

  那么我们看“一切种冥灭”、“诸冥灭”。什么叫“一切种冥”?一切种冥,我们说得简单一些就是习气,诸冥呢就是烦恼,烦恼的根本是无明,染污的,就是不干净的。而这个“一切种冥”呢,他就是对一切法不能够完全了解,烦恼是没有的,不是烦恼,所以它不是不干净的,叫不染无知,无知就是不懂,它也是不懂,对一切法不懂的。假使科学的道理不懂,这个造原子能的道理不懂,太空的一些知识不懂,这些不是属于烦恼的,那么这个叫不染无知,也叫习气。对一切法不能够理解的,一切种冥,这个一切种冥灭掉的呢,就得一切智,一切智慧都圆满,什么东西都能知道,那就是佛的智德,智慧的功德圆满的,一切种冥灭。

  

  F2 断德

  那么“诸冥灭”呢,烦恼都断完的,这个烦恼就是见道所断的,有八十八种,修道所断的有十种,一共九十八,再加十个缠,一百零八。所以我们的念珠,为什么有一百零八颗?有道理的。一百零八个大小的烦恼,都是我们要灭掉的,修行的时候就针对要灭这一百零八个烦恼,所以念珠是一百零八颗。那么这一百零八的数字呢,我们的表上有的,这里还没有印出来,那么后边再过几张纸,就会出现这个表。见道的断的呢八十八种,修道断的呢十种,九十八了,再加小的烦恼,十个,一共是一百零八,这就是一百零八的来由。那么这是消极的呢,是断一百零八烦恼,积极的呢,修一百零八个三昧。所以念珠是两层意思:要功…

《俱舍大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俱舍颂疏作业题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