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里边很特出的学者,一个修行人,他就是保卫有部的教义。
后来就是看到西方的这个经部经常地来弘法,听了经部里边,感到有一些地方确实很对,然后他要校辨,就是要校看,这个有部跟经部到底哪个好呢。西方的有部的书,他都看过了,但是东方的《大毗婆沙》,因为不准流传到外的,那不到迦湿弥罗国去是学不到的。他因为要比较有部跟经部到底哪个好,西方有部他是比较过了,感到经部是有些地方很好,那么东方有部的教理是还没有看过,他就是,上一次我们讲的,就改了名字,跑到东方去,迦湿弥罗国,去学了四年。这四年里边,他经常用经部的话来跟他们的迦湿弥罗国的有部的论师辩论,而且经常把他们辩倒。其中有一个阿罗汉,就是悟入,他就感到奇怪,这个人这么厉害呢?他一入定一观察,知道他是世亲菩萨,他就告诉他,他说我们这个国家里边,固然阿罗汉证果证道的很多,知道你是世亲之后,不会害你的,但是还有一些凡夫的僧人,他们是有烦恼心的,如果知道你是世亲菩萨,故意来偷我们的东方的《大毗婆沙》的话,恐怕对你不利,还是早一点回去好。这样子,世亲菩萨就回去之后,他就讲《大毗婆沙》,这个我们都讲过的,一天讲的,把它总结一个颂,四句话,那么讲了六百天,一共六百个颂,就是著名的《俱舍论》。这《俱舍论》出来之后,世亲菩萨就把它放在大象上边,到处敲锣打鼓,就是给人家宣传,哪个跟我辩论,辩得赢的,头让给他。那么这样子呢,到处宣传,没有个人把他辩倒的。世亲菩萨这部论,《俱舍论》,大大地名振天下,成了一个聪明论。
那么这个时候,世亲菩萨的功德我们说一下。有一个外道,从一个龙王里边学了一部……,这个龙王是很聪明的,他有一部数论的书,这个外道知道龙王有这个书呢,就跑到他那里去学。那么他用各式各样的方式取得龙王的欢喜,然后把这个论学到手了。学到手之后,这个外道就贡高我慢,这个书很厉害,他就很贡高我慢。当时,这个印度最盛的是佛教,就是势力最大是佛教,他就是说我要把这部论,把当时的佛教辩输了,那么才显得我这个是厉害。那就是我们说的,他跑到到处去辩论,后来跑到世亲菩萨那个国家里去,这时世亲菩萨还有其他一些很厉害的论师,都到外国去弘法去了,祗有留下一个,他的师父佛陀蜜多罗,我们前面讲过的,祗有他在。那么国王很着急了,他说他来辩论了,如果我们不去应战的话,就表示我佛教没有人材,如果去应战的话,万一输掉了,更糟糕,那要砍头的,甚至要把佛教的庙都要毁掉的。那么这个样子呢,犹豫不决。那么佛陀蜜多罗他是世亲菩萨的师父,他说实在没有人了,我们佛教不能丢丑,那是我去辩论,那么他就去了。他因为年纪大了,八十多岁了,那么这个时候一辩论呢,外道是年轻了,又学了那部论,很厉害,他几下子呢,把这个佛陀蜜多罗搞输了。因为他说的话,他记不住,而佛陀蜜多罗说的话,他都记住,那么这样子辩论的话,当然他吃亏了,他年纪大了,他说的话很快,他又记不清楚,那么这样子呢,输了。输了之后,这个外道也是讲封建思想的,因为这个佛陀蜜多罗是婆罗门种,他也是婆罗门种,本来要砍头的,他说算了,你是婆罗门,我就不要砍你头,但是你要当了大众面前,把你鞭笞三百下,就在大众面前把他鞭了三百下,背上鞭了三百下。这个奇耻大辱,佛教的奇耻大辱。那么这个外道徜徉而去。那么世亲菩萨在外地听到这个消息,赶快赶回来,他去跟那个外道……,这个外道已经死掉了,但是他造了一部论,还在。那么世亲菩萨就造一部论,造一部论叫什么呢?《七十真实论》。这个外道的叫《僧佉论》,就是《数论》 。外道在龙王那边学了这部论呢,很厉害,天下无敌,到处是把那些辩论都胜利,后来把世亲菩萨的师父也辩输了。最后世亲菩萨就造了这一部论,《七十真实论》,把那个外道的《僧佉论》驳得体无完肤,这样子呢,就算为佛教出了一口气。这是世亲菩萨的功德之一。
另外,世亲菩萨造了《俱舍论》之后,不是到处去找人辩论了?都没有一个辩倒他的。那么这个《俱舍论》非常出名,当时是成了一个聪明论。这个时候,国王的太子,他接位了,他有一个妹夫,这个太子,就是新的国王的妹夫是一个婆罗门外道,他这个人是懂声明论的,声明就是文学,他是精通声明的,就是精通文学的,有一部论,就是《毗伽罗论》,这是文学的最高的一部论,很高妙,很深奥的,他是通达,全部通达。他就是对世亲菩萨的《俱舍论》不满意,因为他是外道,他没有学过佛教,他从教理上要驳《俱舍》呢,他驳不倒,因为《俱舍》是到处辩论,没有人把它驳倒的,他当然驳不倒。他就想一个办法,从文学的角度来把《俱舍》驳倒。他就用他学的那个精通的《毗伽罗论》来破《俱舍》的那些文学方面的地方,破它,就是说你《俱舍论》,你道理再讲得好,你文学哪里不行,哪里不行,哪里破了,哪里是不合逻辑的,哪里是违背语法的,讲了很多,就是也是贬低《俱舍论》。但是世亲菩萨他却是不但是内明精通,声明也是精通的。世亲菩萨也造了一部论,来破他这部论,也是把他破得体无完肤。这就是说世亲菩萨不但是《俱舍论》这部书是佛教的道理讲得最高超,即使当时的文学,也是第一等。这个外道,精通文学的外道,想从文学的角度来破坏他呢,结果也破不了,反而被世亲菩萨所破。那么这是一个,世亲菩萨功德之一。
那么这个外道他很气愤了,他输掉之后,他非常气愤,他就还是想报仇,他就派人到迦湿弥罗国去,就是悟入罗汉(叫世亲菩萨赶快回去的那个罗汉)的一个大弟子,叫众贤论师,我们以前也讲过的,那么这里讲世亲菩萨的历史呢,也把他提一提。就是悟入罗汉呢,当然是阿罗汉,无所谓的,世亲菩萨祗要弘扬佛法,管你破不破《大毗婆沙》,心里是没有什么想法的。但是他的弟子,大弟子叫众贤论师,这个人却是没有证圣者,他就是本来是不服气的,现在这个外道他声明输掉了,他就派人跟众贤论师联系,他说这个《俱舍》,这个世亲菩萨的《俱舍》呢,一定驳倒它,如果你驳倒他,他怎么谢他。那么这个众贤论师本来自己也不满意世亲菩萨跑到他们东方的迦湿弥罗国偷偷地学了《大毗婆沙》,又去做了《俱舍论》来破《毗婆沙》,本来是不服气,结果国王的妹夫这么一说呢,他就是花了十二年的功夫,花了十二年功夫呢,造了一部论,叫《俱舍雹论》,就是冰雹,要把《俱舍》打碎的。造了一部论呢,就拿了这部论,带了个弟子,去找世亲菩萨辩论去了。世亲菩萨那个时候年纪大了,他就说了,“我造论的时候,造《俱舍论》又没有找你辩论,你现在造这部论,也不需要我跟你当面辩论,至于说《俱舍论》有不有错,有智慧的人一看就知道,用不着我来辩。”就是说《俱舍论》是你打不垮的,你再怎么辩,也辩不倒的,我不需要跟你辩。那么这个众贤论师呢,跑了几个地方,世亲菩萨都避开他,不跟他辩论。最后众贤论师他也是福报完了,害重病要死掉了,结果他感到这一部论花了十二年功夫,这个总是有点舍不得,他叫他的弟子这部论拿给世亲菩萨去看去。他叫他弟子,他说:“这部书拿给世亲菩萨去看,看到要得的,如果有价值的,把它保留,没有价值的,烧掉它也可以。”反正他也感到他要死掉了,也不想争这个名了,就算了。
他弟子跑到世亲菩萨那里去,就给世亲菩萨看这个论,世亲菩萨看了一看,他看你这个书,虽然你讲的道理驳不倒《俱舍》,但是《俱舍》有些地方呢,他为了驳它,讲了很多的道理,反而帮助《俱舍》解释一些问题,《俱舍》没有解释的,它反而解释了,帮助解释一些,那么干脆就改个名字,叫《顺正理论》,《俱舍》的真理,你跟它还是顺它的,并不是雹论,并破不了,但是有些地方,还是帮助《俱舍》解释一些问题,改个名字,《顺正理论》。这样子呢,这部论到现在还有,大藏经,玄奘法师也翻了。我们学《俱舍》的,经常两部论对照看,《俱舍》看了之后,就是说到底《俱舍论》对不对?这部论辩的,一看,它驳不了。这样子两部,反对的,对立的观点的两部书一看呢,把《俱舍论》可以看得、学得更好一点。那就是说 《俱舍论》,经过文学的辩论,也经过佛教内部的辩论,都驳不倒,所以《俱舍论》——聪明论,声誉越来越高,世亲菩萨的名称也越来越高。
那么到了晚年的世亲菩萨呢,他的思想有所转变,本来他是有部的,学了经部之后,他就把有部的学说改变了一下,采取了一些经部的学说,而经部跟唯识却是非常相近的,我们学印度佛教史就可以看到,很多经部的教理跟唯识是相同的,它属于唯识的前阶段。所以说,世亲菩萨,本来接受了经部的思想了,后来无著菩萨他年纪大了,他就把世亲菩萨喊回来,他说他有病,请世亲菩萨来看看他。世亲菩萨跑到来之后,就问他的哥哥了,他说:“你什么病?”他说:“我病是有,不是身病,是心病。”什么心病呢?他说“我看见你这个人,我们弘扬大乘的唯识,你尽在弘扬那些根本部的东西,而且造了很多论,反对大乘,你说你这个罪很重了,我很担心,这个就是心病。”世亲菩萨呢……,他又讲了一部论,讲给世亲菩萨听,世亲菩萨一听,这个论非常好,五体投地,就也进入这个唯识宗的里边了。那么他进了唯识宗之后,他又造了五百部论来弘扬唯识宗。这个五百部论很有名,现在我们大藏经还有的,就是《二十唯识论》,这是他第一部着的,进入唯识教之后,第一部着的《二十唯识论》,后来又《辩中边论》等等,《大乘庄严经论》,一共五百部,当然我们翻过来没有那么多,最后的是《三十唯识颂》。这个《三十唯识颂》,这个颂写好了,还没有注注解,他就圆寂了。所以说《二十唯识颂》,他第一部的唯识宗的著作,他是亲自作了注解的,《三十唯识颂》…
《俱舍大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