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大要讲记▪P98

  ..续本文上一页的同学跟他一起修。要这些因缘,才能够解脱,那么这是钝根了。如果缘不具,他不容易证阿罗汉果了。所以说我们说对钝根的人呢,也要吃得好一点。(师笑)利根的就不在乎了,利根的你吃得差,哪怕吃草根,他一样证道。钝根的人不行了,你吃得差一点,营养不够了,他气力不够,他要修行上不了路。晚上睡不好也不行,那个就是要卧具也要好,饮食也好。你环境太吵了也不行,好处所。没有人给他说法,他就进不上去,要有好的人,能跟他好好地说法,也有好的同学,给他鼓励他,一起上进。那么这是时解脱。要等待条件的,没有好的条件,解脱不了。

  下边两种呢,利根的,“不为烦恼所退”,他不会退的,这两种,叫不时解脱,不需要等待那些好的饮食、好的衣服、好的卧具,他自己入定,得心解脱。这种,从见道的时候是随法行,行修道的时候“见至”,无学道的时候,就是“不时解脱”了。

  这个利根、钝根,我们以前讲过了是。每一个道都有两种,一个是钝,一个利。怎么练?他们怎么这个……,前面都讲过,在讲同类因的时候。

  下边就是二个佛。我们说,《俱舍》不但是阿罗汉,还有佛。第一种是辟支佛,独觉,这是上中根。那么最后第九种,上上根,大觉,佛。那么从这里看,阿罗汉跟佛是根机的不同,解脱是一样的,都得到解脱了。但是我们说,度众生的功德,阿罗汉是没有的,独觉也没有的,这个祗有佛才有,所以佛是上上根,不但是解脱里边是上上根,还有那些断了这个一切种冥,声闻缘觉断的诸冥,他断一切种冥,他也是有这个拔众生出生死泥,这个要把一切众生都救度出来的,这个功德,声闻、缘觉是没有的,祗有佛才有。所以佛是上上的根,最高的。

  

  F6 明佛因相

  G1 明供养佛

  H1 明佛数

  于三无数劫,各供养七万,又如次供养,五六七千佛

  那么我们下边就是讲佛的事情,我们讲《俱舍》不单是二乘,还要讲佛的事情。二乘从见道、修道、无学道我们都讲完了。佛怎么做?佛的因相,佛怎么修来的?第一是要供养很多的佛。“颂曰:于三无数劫,各供养七万,又如次供养,五六七千佛。”那个表在下边。供养佛的数字。第一阿僧祗劫,要供养七万五千,第二阿僧祗劫,要供养了七万六千,第三阿僧祗劫,供养了七万七千的佛,这是单从供养佛的数字来说,就修了那么多。

  

  H2 明所逢佛

  三无数劫满,逆次逢胜观,燃灯宝髻佛,初释迦牟尼

  下边碰到什么佛?“颂曰:三无数劫满,逆次逢胜观,燃灯宝髻佛,初释迦牟尼”。三无数劫满,最后一个阿僧祗满的时候,是碰到胜观佛,这是逆次,就是次第倒的。第二阿僧祗劫满的时候,碰到燃灯佛,那个时候给他授记了。第一阿僧祗劫满时候,还没有授记,碰到就是宝髻佛。那么这最初发心呢,就释迦牟尼佛。

  那么下边第二个表。所碰到的佛,最初发心碰到释迦牟尼佛,这个释迦牟尼佛是老释迦牟尼佛,不是印度的悉达多太子那个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他前生的时候,他在一个佛,就是释迦牟尼佛,看到那个,他是陶师的孩子,他家里他们请这个释迦牟尼来应供。他看了这个佛,非常殊胜,他就发愿,他说我将来也要成佛,跟现在的释迦牟尼,就是他现在他供养的那个佛一模一样,名字也一样,什么什么都一样。那么这个愿呢,后来三大阿僧祗劫满了之后就满愿,现在也叫释迦牟尼佛。他成就的一切功德什么东西,都跟那个原来的释迦牟尼佛一样。

  世上有什么愿,就得什么果了。我们不要看了,开始发愿的时候,好象是说大话,你祗要发了愿,认真地修的话,这个果就会来,而且一模一样的愿就成就。但是我们也不要乱开玩笑,乱发愿,发不好的愿。发不好的愿,发不正当的愿,将来如果你碰到因缘也会满那个果,所以愿不能乱发。我们在这个修早晚课的时候,在课前发愿,最后回向。发愿跟回向性质相同的,在前面的叫发愿,在后边的叫回向。这个回向、发愿不能乱发,乱发的时候,你将来满的愿,也是那么一个愿。所以说我们劝大家,固然你为自己为现身,你发一点愿,现在有什么困难,发点愿,是可以的,但是总的,成佛度众生的愿,一定要摆上去,否则的话,那你人天福报,把你所有的功德,修持的功德都成了人天福报去了。所以决定后边要总的回向众生及佛道那些愿一定要有。就是净土宗的愿一切功德,庄严佛净土,这些愿都要摆进去。不要专门发自己个人的愿,这个因为发愿了之后,会满愿的。

  那么第一次的阿僧祗劫满的时候,碰到的宝髻佛。第二阿僧祗劫满的时候,碰到燃灯佛。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对燃灯佛起大的恭敬供养心,把自己……,燃灯佛要走一个地方,要走过一段路上,有一个水塘子,他们都其他地方都整理好了,这个水塘子还没有扫除,而佛已经走过来了。他在因地很着急,赶快把自己伏在地下,把最好的衣服放在这个水塘上,把自己头发盖在这个衣服上,让燃灯佛过去。这样子的,以这样子的供养心,得了燃灯佛的授记,他就是再过多少时间要成佛等等。那么第三阿僧祗劫满的时候,就碰到胜观佛。这是每一个阿僧祗劫满,碰到的佛,名字有的,前面供养七万五千、七万六千、七万七千,那就名字就不写了,写起来就写不完得多了。那么这个是佛,他的功德。

  

  G2 明六度圆

  但由悲普施,被折身无忿,赞叹底沙佛,次无上菩提

  下边是六个波罗蜜多如何圆满。“颂曰:但由悲普施”,他的布施,不是有所希求的,不是为了求什么财富,也不是为了求什么升官,也不是为求家庭平安,祗是为除众生的苦恼,以单由这个悲心出发的布施,这个布施波罗蜜多就圆满了。如果你不为悲心,为其他目的的呢,这谈不上布施波罗蜜多。那么下边,“被折身无忿”,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一点瞋恨心,这是持戒跟忍辱波罗蜜多圆满。“赞叹底沙佛”,七日翘勤赞叹佛,七天七夜,一个脚踩下去,还没有踏在地下,一个脚翘起,这个就不断地赞叹,七天七夜地赞叹,是精进波罗蜜多圆满。“次无上菩提”,就在这个金刚喻定的时候,般若跟那个禅定波罗蜜多圆满。

  六个波罗蜜多,于这个四位,就是“但由悲普施”一个;“被折身无忿”第二位;“赞叹底沙佛”,第三位;“次无上菩提”,第四位。这个波罗蜜多,在这个四位里边,“一二又一二”。第一个“但由悲普施”,成就一个波罗蜜多,布施。“被折身无忿”,成就两个波罗蜜多,持戒跟忍辱。“赞叹底沙佛”,成就一个精进。“次无上菩提”,金刚喻定成就的是定慧两个波罗蜜多,禅波罗蜜多跟那个般若波罗蜜多。是“一二又一二”。那么是“如次修圆满”,按了次第,修圆满了。那么这是讲佛,这个六波罗蜜多如何圆满的。这个我们也有表的。

  

  H1 施位

  布施位,第一是成就他的布施波罗蜜多。现在我们不着急了,我们肯定讲得完,所以说慢慢来也不要急,下星期还有三节课。我们说这个六波罗蜜多如何圆满的。第一是布施位,“若时”,就是那个时候,“菩萨普施一切”,一切众生都布施,“乃至眼髓”,乃至眼睛、骨髓都没有一点点吝惜的心,“但由悲心,非求胜生”,不是为求胜生,单是由悲心出发,不是求胜生,胜生就是说下一辈子要得到圆满的身。这个好不好?也好。这是下士道,得了圆满身可以修行了。但是佛的布施,纯粹为众生了,众生的苦要除掉,不为自己了,这个是最高布施。“齐此布施波罗蜜多”圆满,到这样的水平、高度呢,布施波罗蜜多修习圆满了。

  那么布施波罗蜜多修习圆满,一般是有一个具体的事例的,这个我们也可以讲一下。但是我有的忘记掉了,可能是不全。这个释迦牟尼佛,他住因地的时候,是一个太子,这个太子是布施出名的,人家叫他好施太子,就是布施,有求必应,跟观音菩萨一样,你什么东西求他,决定答应你,而且尽量给你做到。那么这个时候,他们国家很强盛,那么邻国对他们国家,也好象……,因为他们之所以强呢,他们有个最大的国防武器,一个大象,大白象。这个是在古代的武器里边,最厉害的,象军,象的军队是最厉害的,冲起来是无摧不破的。那么他的父亲的一个大象是象王,一切象都比它不上,所以他的国家非常强。而他的邻国,就是对他的国家有妒嫉心,因为国家里物产很丰富,什么什么都好,但是他们很强,又打不过去。他们心不怀好心了,他们主要顾虑的就是他有大白象了。那么他的一些他们的国家里边人,就在商量了,讨论这个事情了。他们有些大臣就建议他们国王,他说:“你对这个国家,他们有个好施太子,你祗要向那个太子去把大白象要过来,布施之后,那这个国家就在你手下了,你放心好了,毫无问题了。”这个国王,他说这个大白象人家的国家唯一的国防武器,怎么肯给呢?他说:“你,这个好施太子这个人,你去试试看,可能会给的。”

  他们说,国王就派了几个比较聪明的婆罗门,跑到好施太子那里。开始是不说明要求,就跑得来赞叹他:“好施太子,不但你们全国闻名,我们邻国,国际上都知道你名称,你真是太了不得,我们来看看你这位了不得的太子,这个布施第一的太子。”说了半天,说了半天之后,太子谦虚了,没有什么了不得了,什么。他说:“你好施是好施了,但是你还是总是有一个限度了,有的东西你还舍不得施的。”太子说:“你放心,你祗要提出来,我决定会布施你的。”他说“啊呀,不要提了,你呢等于是布施不了呢,反而不好看,难为情了,大家不好意思。”他说:“不要紧啊,你说。”说了好几遍,他说:“你尽管说好了,我保证给你。”他说:“你一定要我说,我就说了,是那个大白象。”这个太子听了一震,他说:“这个大白象,不是我的,是国王的,这个怎么好布施呢?”他说:“我知道你没有办法了,我早就说了,你不要说好些,你就是布施不了…

《俱舍大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俱舍颂疏作业题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