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大要讲记▪P97

  ..续本文上一页做到的。到了晚上之后,检查哪些戒相没有做到,忏悔。

  忏悔呢,我们说犯了戒之后,一般地如法忏悔,要人前忏悔的。那么在末法之期,也可以方便,就是佛前忏悔。佛前忏悔的效果呢,你要把佛当作真的佛看,效果极大。如果你把佛当成一个像、一张纸、照片,那么你等于就自己骗自己了,“我忏悔过了,反正一张纸也不知道我犯了什么罪。”这个东西就效果就不大了。如果当真正的佛面前,自己要对佛要说自己犯了什么戒的时候,感到很惭愧,而且很胆小,说都不敢说。那么这样子的忏悔,就是有效。那么就是末法时期,就是开许一个方便,就是实在没有人前忏悔的时候,佛前好好地至诚忏悔。那么哪一些做错的呢,明天决定要下决心,不要再这么做了。这样子每天检查,每天检查的话,提高。袁了凡的功过格就是这个意思。他是以世间的那个善恶来分,我们以佛教的标准来看,这个比他还高一点。当然五戒的这个戒相是比较略一点,但是我们如果把五戒里边的仔细的东西去看一看,五戒也不是很好守的。要五戒持到一点不犯的话,这个标准还是蛮高的。

  所以说,如果我们把五戒的戒相,好好地去每天是思惟一下,早上提一提,几个戒相如何,晚上检查一下,到底犯多少。这样子你就天天向上,一天一天地往高上去。而且我们还有一点,上次讲过,业品讲过的,我们假使受了戒之后,就是五戒也好,十戒也好,二百五十条戒也好,都是七支的无表色,身三口四,这个七支无表色。五戒里边也有七支,杀、盗、淫是三支,口里边虽然祗指妄语,但是在绮语、恶口……

  (23B)至少五戒是保证不堕三恶道的,如果加上菩提心,将来成佛的基础就在这里,所以这个很可贵,不要看轻五戒。真正的二百五十条戒的中心、核心也就在五戒,但是加在外层的防护,一层层的防护的这个防线就多了,七道防线了有,五篇七聚,七聚戒呢一层防线,一层防线。你们在家人就是堡垒就暴露在敌人面前的。我们出家人堡垒前面一重防线,二重防线,三种防线……好几层防线保护这个根本的堡垒,你要攻进来,不容易。你们在家人的,就是直接暴露在敌人面前,那就好好地防护这个都,这个四根本不要给他犯掉,要就是简单化一些。

  那么当然,出家的跟在家的是不能比。在家人的有在家的条件,因为有的人他不能出家。父母不同意的不能出家;家庭事情没有处理,还不能出家;还有这个现役的军人,政府不同意的,不能出家;大将,比较有功劳的,国家要用的人,不能出家。反正这些,各式各样条件很多,再加上一个有病的不能出家,有一百几十种病的都不能出家,身上有疤的不能出家,不能受戒,条件很多。你不要看在出家人很起码,出家人是挑了又挑,选了又选出来的一个,所以要求极高的。这人天师,我们不能马马虎虎抽一个人出来就算数。但是现在末法时期很可怜,他们说去年我们大陆上J山授戒,瞎子、跛子、聋子多得很,这些照规矩是不能去受戒的。但是在末法时期,也就大开方便之门了,都一下子授起来了。好,今天讲到这里。

  

  第十四讲

  

  F4 明阿罗汉向果

  上界修惑中,断初定一品,至有顶八品,皆阿罗汉向

  第九无间道,名金刚喻定,尽得俱尽智,成无学应果

  讲义的贤圣品,昨天讲到不还果、不还果向,不还果讲完了。有七种不还,还有九种不还果,都讲了。那么现在就是要最后第四果了,阿罗汉向,阿罗汉果。第三页,阿罗汉向果。

  “颂曰:上界修惑中,断初定一品,至有顶八品,皆阿罗汉向。”这个阿罗汉向很多,从初禅的烦恼第一品开始断了,一直到有顶的烦恼第八品为止,都是阿罗汉向。第九品一断就是阿罗汉果了。这个断到有顶第八品都是阿罗汉向。那么下边就是无学道了。第九品呢,无间道,就是有顶的烦恼,第九品,无间道正在断的时候,叫金刚喻定。到解脱道的时候,“尽得俱尽智”,那个烦恼尽了,这个“得”起来,跟那个尽智一起来之后,就是成了无学,这是阿罗汉果。

  那么下边,我们看一个表。阿罗汉向,断上界的修惑,就是色无色界的烦恼。欲界的烦恼,九品断完了,得不还果。不还果再往前进,就是阿罗汉向。什么时候开始叫阿罗汉向?初禅的第一品烦恼开始断掉时候,一直断到有顶的八品,那么中间有八个地,八个地,七九六十三,再加八,六十三加八呢,就是七十一品的烦恼,有六十三、八,七十一品烦恼。这个都是属于阿罗汉向。那么把第八品断掉之后,断有顶第九品的无间道呢,这个叫金刚喻定,这个时候还是阿罗汉向。到解脱道的时候,就是阿罗汉果了。

  为什么叫金刚喻定?“此定能破一切烦恼,犹如金刚能摧一切,故名金刚喻定。”这个定,什么烦恼都能破,所以好象金刚。我们说世间上金刚是最厉害的,金刚能坏一切。我们的《金刚经》、金刚能断般若,就是金刚能断一切东西。但是我们这个金刚能断般若是怎么呢?就是空性。空性能破一切,而不为一切所破。哪个把空性破得了的,没有的,但是空性可以把一切有都破完。在这里,就是也是这个金刚做比喻,金刚能坏一切,那么这个金刚喻定,力量最大,它一切烦恼都能破,但是它不需要破那么多烦恼。他祗要破一品好了,它能力是破三界的烦恼都能破完,但是金刚喻定生出来的时候,其他烦恼都破完了,祗丢下有顶的最后一品烦恼。这一品烦恼是最微细、最难破的,没有金刚喻定是破不了的。那么这一品烦恼能破的定呢,什么烦恼都能破。虽然它幷不是破那么多烦恼,祗破一品,但是这一品是非常困难的,祗有金刚喻定能破。

  这个金刚喻定,把烦恼破掉后,“能引尽智全起”,它可以引出尽智,把它生出来。到解脱道的时候,尽智一生,就是阿罗汉果了。所以说阿罗汉果,断有顶的第九品的惑,无间道是金刚喻定,解脱道,跟“漏尽得”,就是一切烦恼断完的那个“得”,“最初俱生”的这个智慧叫“尽智”。尽智生了之后,阿罗汉果,再不要学了,无学了。

  那么我们翻过来,还什么叫阿罗汉呢?阿罗汉翻汉语呢,是“应”,应当的应。什么叫应?两个意思。“一、自利已成,更无应学,唯应作诸利益他事”,自己的自利的事情做完了,再也没有什么好学了,祗有做利他的事情了,再过去就是做利他事情了。第二呢,“梵行已立,烦恼已断,应受人天广大供养”,不是小供养,广大供养。但是我们在这里看到了,梵行建立起来了,烦恼断了之后了,可以受人天广大供养。那么我们现在的凡夫僧,梵行建立了没有,烦恼断了没有?这个受供养的时候,就很提心吊胆的。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如果不修行的话,披毛戴角还,还是轻的,重的就是地狱还,地狱里去还了。这里都是警惕我们修行的人了。什么叫应受供养呢?就是要这样子的人才应受供养。那么我们就是托了这个佛的福,托了一些阿罗汉的福,我们也剃了头了,也穿了袈裟了,也来受供养。这个供养,不是我们该得的,是佛的跟阿罗汉的那些余下来的一些光,我们沾了一些光。这个是应当自己不要我慢。这个阿罗汉是“应”,两个道理讲完了。

  

  F5 明九无学

  七声闻二佛,差别由九根

  那么下边,无学果的差别。我们说《俱舍》是不是小乘?好象讲阿罗汉为止了,我们这里下边引了很多,就是证明《俱舍》不是小乘,三乘同时都讲的。那么下边我们看下去就会知道。

  先来说无学的有几种,无学道的差别。“颂曰:七声闻二佛,差别有九根”。无学里边有很多,声闻有七种,佛呢两种。这个他们的差别是怎么来的呢?根器不同。九根,就是下下根到上上根。那么我们看下边一个表。

  这个阿罗汉里边有无学,声闻有七种,那么哪七种呢?一、“退法”,这是无学里边最下根的,“谓遇少缘,使退所得”。祗要碰到一点点缘呢,会退的。但是我们这里知道,阿罗汉退,这一生没有命终决定会恢复他的阿罗汉果的,虽然退,是暂时的退。同时,退了之后,即使在退的时候,阿罗汉所不做的事情,他都不会去做,所以退了之后,也不会犯戒。这个阿罗汉犯戒是没有的事。这是最下的一种根,“退法”。

  第二种“思法”,“下中根,谓惧退失,恒思自害。”他知道退,前面那个,比他高一层了,知道退是不好的,他时时恐怖要退,“恒思自害”,有的时候会想到自己害自己,免得退了,圆寂之后是不退了。当然这一种想法也不对了。

  再高一层的,“护法”,这是“下上根”,“谓于所得,喜自防护”。他所得到的阿罗汉果,他能够自己防护,不给他退下去,这是高一层了。

  第四种,“安住法”,这是“中下根”。“无胜退缘”,没有殊胜的使他退的缘,虽然不自己防护,也能不退的,但是没有殊胜加行呢,也不会增进。什么叫加行呢?练根了。他是钝根了,可以练根了。固然说他没有特别的因缘呢,他虽然不自己防护,也不会退,但是没有殊胜的加行呢,也不往前进。安住,就是不动,老地方,原地不动。这是第四种。

  

  

  第五种,“堪达法”,“中中根,谓性堪能,好修练根,速达不动。”他这个人,他有能力,也欢喜练根,修练根的那些加行,能够很快地达到利根的阿罗汉,不动就是利根阿罗汉。

  第六就是“不动”,“中上根”,练根而得到的不退,叫不动。

  下边“不退法”,“上下根”,本来是利根,原来不是练出来的,不退的。这两种,“不动”、“不退”都是“不为烦恼所退动故”。

  前面后头没有讲,这个前面五种都叫“时解脱”阿罗汉,要等待好的时候,才能入定,才可以断烦恼,心解脱。这是从我们的这个“信解生”里边,就是在见道的时候呢,“随信行”,修道的时候呢,信解,那么到阿罗汉的时候呢,时解脱,钝根。什么样的好的因缘才能够解脱呢?就是有好的衣服,好的饮食,好的卧具,或者好的处所,再加好的人给他说法,或者好…

《俱舍大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俱舍颂疏作业题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