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子代替了,否则的话,你没有代替了。我们经常说一个人,要调换环境,当他失意得很的时候,换一个地方,把心转移到其它去,就可以把这个痛苦解除。这个,我们要修行,一样的,不善的寻离开之后,要善的寻来代替它。那么这是心远离,不善的寻伺要离开。
E2 无不足大欲
生活上不要大欲,不要是不知足,要“少欲”、“喜足”。什么叫“喜足”?“已得衣等,不更多希求”,喜足。随便哪一个供养他一点衣,好的也好,坏的也好,质料差的也好,质料好的也好,得到了就满足了,再不追求。这个我看看,跟人家一比较,“啊呀,他这件衣比我好得多,我这件衣穿了去不体面,我不要它,我再去求件好的”,这个心就不好,就不喜足了。“已得衣等”,衣也好、饮食也好,反正是比丘的,在家么是生活用具了,反正,不要更多希求,得到的就满足。随便你吃一点,假使我们说今天吃一顿饭,祗要营养够了,能修行就可以了,不一定要吃得很好吃。那么假使很好吃,也就吃下去了,也不要贪它的味道,就这样子。“少欲”,一个是已得的,一个是没有得到的。没有得到的呢,不要多希求。“我享受的东西没有,人家都有”,拼命追求,到处显相、装怪,就是要人家来供养,这个不要有,没有就没有,祗要过得了就算了。反正我们的生活为修行而生活的,祗要修行能够做到了,那就少一点也没有关系。
佛在世的比丘很苦恼的,他是托钵乞食,最多祗七家,这一家托了钵没有给你,第二家没有,第三家……,七家不给,不给的话,第八家不去了,空钵拿回去,这一天就饿肚子了,你就算了,就这个,这个知足了。你不断地去要,八家、九家、十家,沿街到处去要,人家看了那个比丘就不象话,最多七家,七家要得到就要,要不到就回去了。所以这个这是锻炼我们知足少欲。
没有得到的,不要去希求。那么喜足也好,少欲也好,是“无贪为体”。它到底是什么体呢?无贪,就是无贪这个心所法。有漏的话,三界都有,无漏的话,九地。九地不要忘记,未到地,中间定,四个禅,三个无色。离开非想非非想天没有无漏法,三个无色界,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都可以起无漏道。下边的就是未到地定,中间定,四个根本禅,这个九地。我们考过的,三界九地,哪个是有漏的九地,哪个是无漏的九地?这个我们考过的,因为很重要,大家记住。
E3 四圣种
那么下边要修“四圣种”,这个出过家的,受过大戒的都知道,在受戒的时候,就要讲“四圣种”,我们要以这个为标准。四圣种,“随得衣服喜足”。人家供养你什么衣服,烂的也好,破的也好,什么也好,拿到就算数,满足。不但是算数,还很满足,很高兴。这是“治衣服爱”,对衣服有贪爱的,对治它,就是随得衣服都喜足,不管你什么衣服,好的也好,坏的也好,好的当然喜足了,不好的也要喜足。好的,喜足不困难,不好的,喜足非常困难,总是想到我要比人家要好一点,至少跟人家一样,“你看人家都这么好,穿得暖和和的,跑上去很庄严,我穿的衣服,又不遮冷,又是穿了不体面,那个皱起皱起的那个样子。”这个就不喜足了,要喜足。很不容易,我们说说起话来是很简单,但做起来却是不容易,但是真正你要修,修行要得道的话,见道的话,没有这个是不行的。第二种,“随得饮食喜足”,就是托钵了。你管你人家给你什么饮食,拿到的就满足,祗要不是毒药,毒药吃了死掉了,那不能修行,不是毒药,祗要是能吃的,那就拿了就喜足,这是对治饮食的爱,这是贪了。所以说我们修行重点是治贪,因为贪是我们最大的毛病。瞋从贪来的,在《俱舍论》的讲根本烦恼的时候,贪瞋痴慢疑都是从贪发生的,所以叫贪瞋、贪痴、贪慢、贪疑,根本是从贪来。那么在有的部派,他把集谛就是贪,就是集谛,我们说集谛是很多的烦恼,他祗说个贪,重要的是贪。“随得卧具喜足”,卧具就是睡觉用的东西,一般是尼师坛之类的,现在当然也是有床、床铺这些东西。随居士哪个供养你多少,就多少,满足,不要去追求好的。这个对治卧具爱。出家人么祗有四个东西,饮食、卧具、衣服、医药…… (21B)这个四个就是“随得衣服喜足”,圣种,“随得饮食喜足”,圣种,“随得卧具喜足”,一个圣种,最后一个“乐断乐修圣种”,四个圣种。这是“治有无有爱”。
这个“有无有爱”我们看一看下边的注解。“乐断乐修:谓乐断烦恼,乐修圣道也”,这是第四个圣种。那么第四个圣种“能弃欲贪、有贪”,有贪就是上二界的贪,我们见过面的。“故亦无贪为性”,这四个圣种都是无贪为性。那么这个贪,就是有无有爱。什么叫有无有爱?贪执后有,这一辈这样,后一辈子更要好一些,这是有爱。无有爱,他受了刺激了,最好是这样子一下全部消灭,不但自己永远消灭,整个世界都消灭,大家跟他同归于尽,这是恶心,这个是无有爱。这个无有爱,还是根子从自己出发的,因为自己受了烦恼了、刺激了,就想消灭它。这个有爱也好,无有爱也好,这是用第四个圣种来对治它的。
那么这是开始要进入修道之前的那些必须要做到的条件。
D2 明五停心位
E1 总标
入修要二门,不净观息念,贪寻增上者,如次第应修
下边再进一层,要进入这个贤位的,那就是要修定了。前面还是以戒为主,远离、什么喜足,都是戒的问题。戒的再进一层是定了,定就是要修停心观了,停心观就是修定的开始了。“颂曰:入修要二门,不净观息念,贪寻增上者,如次第应修。”那么真正进入修,前面做的一些就是我们的准备条件,真正进入修行呢,那就是两个,重要有两个门,叫甘露门,进入修行,两个甘露门。哪两个甘露门呢?不净观,息念就是持息念,数息观。那么这两种,哪个修的呢?“贪寻增上者”,贪增上的人,修不净观,寻伺增上的人,就是思想多的,修持息念。“如次第”,按了次第。贪增上的,不净观,寻增上的,息念,“应修”,应当修。
修行的人,一般地说总是对男女爱放不下的,好容易起个勇猛心出了家了,是不是根子断掉了?幷不是那回事,这是一时的勇气。所以说在登比丘坛的时候,魔宫震动,魔王大哭,为什么?他说,“这些人将来登了比丘坛,得了大戒都要出离了,要离开我的管,这个不是我的臣民了,不属于我管了”,非常痛苦。但是一个魔妃就给他安慰:“唉呀!你不要着急啊,这些人我们有办法的,让他去好了,我们放长线钓大鱼,他慢慢的,到他一定的时候,把他一钩,他就钩来了。”我们前面讲那个年轻法师,讲经也好,什么也好,碰到一个女居士、女学生,他上了钩马上就什么都完蛋了。“这个所以说你不要着急的,就是烦恼他们都没有断掉,一钩,将来,现在去钩划不来,等他长肥了,长大了,去钩,就是成了大法师了之后,再去钩他,那你划得来。”这个就是烦恼,这个话提高警惕,我们随时随地有上钩的危险的,一定要提高警惕,这个钩不能上当,一上当的话,又是轮回六道,是地狱要去了。所以说这个里边,要防止这条路的上钩的呢,不净观一定要修。不净观修过,至少这一条路给你顶住了,不会再上当了。那么这一方面的思想断了之后,但是心是不是停下来了呢?还要东想西想的,亲里、国土觉,什么不死觉,过去的事情还回忆了什么,这样子的思想还很多,那么修数息观。这两个对治好之后,基本上这个人可以修行了,没有什么大问题了。那么也是要对机,所以“如次第应修”,贪增上的要修不净观,寻增上的要修持息念,不能乱套。
舍利弗有两个弟子,学了好久都不能见道,不能证圣者,这个舍利弗认为他们没有善根。结果他们去问佛。佛说:“你修什么?”他说:“我修不净观。”他说:“你该修数息观”。为什么?他好几辈子打铁的,以前,这辈子打铁的,打铁么一锤一锤一锤,最好数息,果然他去数息观一修,他没有好久证道了。还有一个他是也去问佛,佛说:“你修什么?” “和尚叫我修数息观”。佛观察了,根器一观察,“你该修不净观”。为什么?他历来是洗衣服的,衣服,这个人家很脏的衣服都叫他洗,那个不净的东西已看了很多,不净观一修,马上引起来了,那就不净观就成功。所以说固然是要修这个法,但是要对机,对不对机就看师了。佛是最大的师,他能够观察,阿罗汉有的时候还观察不到,凡夫的师那更不一定靠得牢,所以说这个……。那么我们怎么办呢?好好地求佛加持,碰到一个恰恰对治我的师父,那就一说就治了我的毛病,那就最好了。
E2 别释
F1 释不凈观
为通治四贪,且辩观骨琐,广至海复略,名初习业位
除足至头半,名为已熟修,系心在眉间,名超作意位
无贪性十地,缘欲色人生,不净自世缘,有漏通二得
这里说不净观,这个五停心观,七方便里边的,我们这个表看过了就可以不要再看了。那么不净观有几种?“缘四种境,修不净观,对治四种贪”。这个我有一次在那个,你们晚上共修的时候,好象讲过一次。第一是“缘青瘀等”,我们九想观,一个尸体,观想它,慢慢地肿起来,慢慢地颜色变了,变坏、变青,瘀就是里边的血成了一块一块的了,黑一块、青一块的样子了。那么观这个颜色,对治什么?“显色贪,谓妙青黄等”。我们说等于看了个人,皮肤么白的,嘴唇么红的,眼睛么是秋波,是蓝的,眉毛么又怎么的,这个颜色的好看,就是叫青瘀的,观这个死人的皮的那个颜色,再也不好看,这个颜色一看,呕都呕得出来。你说好看了,看不看?不好,不看。对治“显色贪”,那个就要青瘀观。
“缘虫食等”,不但是虫了,包括的野兽吃了。我们这里是汉人没有这个习惯,印度人就是有。他把尸林里,人丢在林子里边,给老虎,这个豹子,那些狼吃的,吃得以后,东一块、西…
《俱舍大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