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这样子,自己心里要给他发愿,以后希望他再不要做这些坏事了。以后就是把自己的功德回向他,希望他好好的,怎么怎么,没有苦。这是佛教徒祗有这样子,因为在家的。
再要说到根本呢,就是说修行唯一的是出家的身份好。这个当然各人各人的身份不同了。因为在家的身份,很多职业就是牵涉到犯戒事情的,就是上次有人给我讲了,他这个做酒厂的,做什么香烟的,还有什么做这个绸缎的,绸缎要杀那个蚕的,要杀这个东西的;还有做武器的,更不说了,还有做其他的各式各样的东西,都是。这个在家有很多都不方便,对戒律有违背,修行有妨碍。所以说真正的要修行的身是出家身,这里肯定的,从古以来,都是这么一个定论。所以尽管你现在有些人提倡人间佛教,说是在家身好,可以行菩萨道。我们还是坚持,出家身修的最好。出家人也有菩萨、出家菩萨,在家菩萨,两种都有的。不能说出家人不是菩萨,你不能这样说了。出家菩萨,受了菩萨戒,我们这个大陆上授大戒,大家都知道,三坛大戒,菩萨戒,最后一坛是菩萨戒,就是出家菩萨,那不是菩萨了?难道出家人一定是声闻?在家人就是菩萨?这样子说呢,没有这个话。所以说,菩萨一样的,出家、在家都有。还有一个,我可以说的,就是《普贤行愿品》也有,自己发愿要将来修行时,怎么?“常得出家修净戒”,这是要发这个愿的,经常要发愿,要出家,要修清净的戒。这个真正修行的人,在家人做不到的,也要发这个愿,那么能够做到的,祗有出家了。
那么有的人反对,你把大家都出了家,这个世间还成什么样子了,工作也没有人干了,那个家里人口也就没有了,要消灭了。消灭世间。我们想一想,世间上的人,我拼命地宣传,什么报纸都给我宣传佛教,出家的有几个?有几个出家?你可以想一想的,各式各样因素阻止他出家,父母不同意的,家里妻子儿女的,有小孩子要他养的,还有自己不愿意的。我记得有个很好笑的一个事情,我们以前在文革的时候,五台山不能住了,赶下来了,赶到上海,就看到上海那个里弄里有小孩子在吵架,他说:“你这个人,你将来作和尚。”“哇,哪个作和尚?你作和尚。”大吵大闹,作和尚成了一个好象不好的事情。你叫他出家,叫这样人出家,怎么会出家呢?所以说你放心好了,世间上的人不可能都出家的,你尽量劝人出家,还是寥寥无几,何况你不劝呢?所以这个,总是在家的因素多的。
E2 不善律仪之二
下边就是不律仪之二,就是这一种,也是经过表业,产生无表业,他杀了这个东西,这个事情做了,就产生无表业了。这个很麻烦的。这个如果你说临时做一做,以后忏悔,已经够干,如果一辈子操这个工作,将来这个业报是太重了。这个我们又讲两个故事。
一个是上海一位居士,他跑到三门来,我就闻到他身上很臭,结果他自己也讲了,他以前是杀鸭子的,不但是杀鸭子的,是杀鸭子能手,一天可以杀二千个鸭子,快得很。他后来,他们这个公司里很器重他。后来他跑到这个苏州灵岩山,他那个时候还不信佛,陪了人家去游览的。一个出家人跟他说了,他说你干什么工作的?你身上腥臭得不得了。他就说了,他是干杀鸭。“哎呀”,他说,“你赶快忏悔,你再不忏悔的话,你这个将来就堕恶道去的,是没有话说了。”已经臭味道,鸭子臭味臭得已经身上是满的,都是臭得不得了。他说他后来信佛了,赶快忏悔。他就对他公司里说了,他说职业工作不做了,不做了。他工作不做了么,就很好了。但是公司里对他这个技术非常欣赏,他说你不做可以,你教人家杀鸭子。糟糕了,自做、教他一样的。他现在,他说他不做那工作了,就是教,教那些新手杀鸭,怎么杀。结果他后来跑到我那里来,我就闻到他还是臭得很。他说他已经念了多少部的地藏经,已经念了好多,忏悔的事情做了很多,但是臭气没有除,成问题。这是现身已经是现的一个苗子的业现出来了。
那么还有一个就是他们说的,我是没有亲自看到,是听到的,是我们师父给我们讲,他是四川人。四川有一个大财主,他怎么发财的呢?开鸭子行,专门卖鸭子的。当然他不是杀了,但是卖出去也是给人家吃的,也是杀的。结果他这个人本来是穷的,后来慢慢做这个生意,越做越大,富起来了,富起来么人也胖了,胖得很呢,走起路来,啪啪啪,跟鸭子差不多了,这么一胖,他家里条件也好,就这么游泳池,比这个池还大,荷花池。荷花池里边,夏天很热,他就摆一个躺椅,藤的躺椅,摆在池里边,人就躺在这个躺椅上,水就淹着身体,一个头露在外边。这样子很舒服,水里,泡在里面不是很凉快吗?这也是鸭子的样子,鸭子爱游水的,越来越像鸭子了。最后他临终了,年纪大了,他们这个家就问他你有什么临嘱什幺遗嘱,什么临终遗言?他说“嘎嘎”,没有了。这个没有话说了,做鸭子去了。临终就是这样子,他还不是亲手杀的,就是贩卖鸭子。这个做鸭子不是一辈子了,经上经常说的,起码五百倍,五百世做鸭子,死鸭给人家吃。要把这些债还够了,才能够超生,就是很害怕。好,我们休息一下。
就是我们前面讲了一些事情,也牵涉到具体人的问题。牵涉到我们的修行人的身份的问题。出家是最好的,但是有人也提出一些出家的事情。我们就是将才就讲,出家的要求很高。有一百多种的毛病的人,不能出家。假使这个人,我们说有些人是三角眼、白骨眼的,眼睛斜的,都不能出家;身上皮肤上有疮的、疤的,这个疮疤大于一个马的眼睛那么大以上的,不能出家;残疾的不能出家;家庭父母不同意的不能出家;国家里边担任要务的、部队里边那些干部不能出家。所以说出家的条件很多很多,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出家的。那么现在当然了,末法时期,没有根据要求的。我们说去年他们说J山授戒,瞎子跛子多得很,那根本不得戒了,那个怎么能出家呢?我们出家人是人天师表,哪可以这些人,这幺样子,他学也学不来,那么怎么好出家呢?还有年纪大的不能出家,六十岁以上的可以出家,不能授戒。七十岁以上,不能授大戒。这是都有限制的,你受了大戒,你干啥了?七十岁以上了,你生活都要人家照顾了,你还想学修?
我们学修是要下苦功的,你这些书,我们现在是讲的对居士,大家一般地讲,是现在的时候,如果在以前的印度、藏地的话,背的,这个颂都要背下来的,小孩子就要背了。跟我们以前四书五经一样的,小孩子上蒙馆了,先什幺?管你懂不懂,把《论语》、 《孟子》 、 《大学》、 《中庸》都背下来再说。背好之后,到你知识有点开了,再给你讲,讲了之后,你懂了之后,文章做起来,什么都拿出来了。那就是,真正培养是这样培养的。那我们就是因为都不是小孩子了,都是有职业的或者有家务的,或者即使是这里的出家人也有许多事情要做的,卫生工作,管理方面,那是要求不能太高了。真正要学好的话,不背是不行的,这个我们说个老实话,你没有背,心里的东西都没有,你怎么记得住?
背下来之后,还不是已经马上就起作用,还要理解,背了之后,加上理解,再加上实践的体会,然后这个东西才是一个活生生的东西。我们经常讲的,学、读死书跟那个念活的书是两码事。死书是教条主义,祗晓得死背教条,结果行不通的。要活的,要活生生的,给结合到现实,自己思想要活的。原理、原则性是不能动摇的,但是条条框框是不能限制的。要这样地学才是真正能起作用的学。否则的话,你把它背了很多,背出来有啥用处?(师笑)跟知识不能结合的。佛在世的时候,他说法也是应机施教,什么人说什么话,不是一个答录机,你来了,这么一个话,他来了,又是这么一套话,那他要四十九年说啥呢?祗要录一套磁带就完了,什么东西都在里边了。那我们下边再看。
C2 依三别解
D1 别解脱律仪
初律仪八种,实体唯有四
那么下(边)他就分析了,开始的律仪,不是八种律仪了?比丘律仪,比丘尼律仪,正学律仪,勤策律仪(沙弥律仪)、沙弥尼(十,沙弥尼)、近事律仪,近事女律仪,近住律仪一共八种。这八种,它的体是多少?体祗有四种。那么加上呢,就是一个表,八种律仪里边,第一个,比丘、比丘尼律仪,是同一类的,祗是因为性的不同,戒条不同,戒体是一个。
所以说在佛世的时候,有个比丘,他在洗澡的时候,看到一个阿罗汉也在洗澡,这个阿罗汉长得很好、很白,他动了一念的贪心、淫欲心,结果就变了个女的。我们说这个,将来讲业品要讲了,对一个对象,假使是三宝或者是圣者,你对他的培福也好,对他的造罪也好,报应极快、极大。他就是因为洗澡的时候,澡堂里看到一个阿罗汉洗澡,这个身体长得皮肤很柔软,他起了一念淫心,马上就转女身。那么转女身就成问题了,比丘僧团里一个女人来了,怎么办呢?人家把他赶出去了。赶出去,她到哪里去呢?她去问佛了。他这个人怎么处理呢?他叫他到比丘尼那里去,比丘尼那里去。因为他的戒体没有失掉。比丘尼、比丘戒,他仅仅因为身份不同,所以戒相不一样,体是一个。所以他即使变成女人了,他比丘尼,比丘尼的戒体还在,那么到比丘尼僧团去,那么他把送到比丘尼僧团去了。后来这个人很忏悔,殷勤忏悔,忏悔之后,又恢复男身了。比丘尼她又马上把赶出去,赶出去呢,人家说怎么办呢?问佛了,回到比丘僧团来,比丘戒还在的。那个就是这两种戒体是一个的,即使转身之后,僧团男女有别,但是戒体是一样的。所以说比丘尼、比丘的戒,戒体是一个。所以说这是两个里边,是一个体。
那么勤策律仪(沙弥律仪),跟勤策女律仪、前面那个正学律仪,正学律仪也是在勤策律仪上稍微提高一步,体还是这个,都是沙弥戒。所以说这三类,又是合拢来是一个沙弥戒、勤策戒。
那么近事男、近事女…
《俱舍大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