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疏講記 智品/定品▪P47

  ..續本文上一頁又能看,又能聽,有能觸,還能發表業。“起下叁識及發表心”,起下面的叁個識,起初禅的叁個識,眼識、耳識、身識,那就看、能聽、能觸,初禅的發表心能說話、能動作。

  

  那麼這個是無覆無記的。“不起下染,謂已斷故”,都是無覆無記的,爲什麼無覆無記?下染的心不能起,因爲下邊的下染,謂已斷故,“不起下善”,下邊的善也不起,“以下劣故”。下邊染汙心已經斷掉了,不會起了,當然不起了。但是,下邊的善心會不會起呢?也不起,下面劣,上面殊勝,他不需要下邊的那個劣的善心,也不要了。那麼就起無記了,“無記中庸,故得起下身識威儀無記”,無記是中庸的,就是不屬于善,也不屬于惡,那這個就是比較容易起的,下邊兩種都是沒有可能起了。染汙的,斷都斷掉了,怎麼起呢?善的,跟上面一比,差得很,那不要起。無記的無所謂,所以能起無記。

  

  身識,是威儀無記;起下邊的眼、耳兩識,修得的,通果無記,假使泛爾起的,不是修得的,那麼威儀無記;下邊的發表心說話,動作的心也是威儀無記。這是一般的這麼解釋。

  

  法寶論師,他有他的看法,他說這個不能叫威儀無記,只能叫自性無記37,裏邊有辯論,那我們不說那麼多了。那麼這裏就把這個正面的把它解釋掉,領會就可以了。上邊起下邊的心,它屬于哪個無記?先說是無記,不能起下染,已經斷掉了,下善又是太劣了,不要。無記,無所謂的,就起無記心。那麼這個無記是屬于哪一類的無記?那麼就要分類,這個無記心,假使起身識的那麼屬于威儀無記;起眼耳兩識的,要分別了,假使修得的神通的,修得通的,那是通果無記,假使是泛爾起的,就是他本來有的,那麼是威儀無記;假使起發表心,就是說話動作那個心,也是屬于威儀無記。

  

  這是上邊的人,二叁四地的有情,他能夠看、能夠聽、能夠觸、能夠發表業,他的心是下地的初禅的心。那麼下地的心,這個心是無記,無覆無記的心。這個無覆無記屬哪一方面的無覆無記?身識來說,威儀無記,眼耳來說,修得的當然通果無記,不說了,假使泛爾起,威儀無記,發表心,也是威儀無記。我們無覆無記,一共有幾個?記不記得?這個要記住的,本來講到這裏你就含糊了,什麼無覆無記?一共有幾個無記呢?異熟生、威儀路、工巧處、通果心,這個四個無記,無覆無記就這麼四個。那麼這裏就說了兩個。

  

  

  

  

  戊二、明淨等等至

  

  己一、初明得等至

  

  從此已下第二,明淨等等至。就中有九:一、明初得等至,二、明等至相生,叁、明順四分定,四、明修超等至,五、明等至依身,六、明等至緣境,七、明等至斷惑,八、明近分差別,九、明中定不同。且明初得等至者,論雲:如是別釋靜慮事已,淨等等至,初得雲何?頌曰:

  

  全不成而得  淨由離染生  無漏由離染  染由生及退

  

  “從此已下第二,明淨等等至”,這一個課題是比較困難的,那麼我們今天時間是有限,不一定講得完的,今天就講一個大概,先提一些問題,如果來不及,明天講,來得及,今天把它講完;或者今天我把它提一下,有些問題還是明天講好,今天匆匆忙忙講,講不清楚。

  

  “從此已下”,第二個大科。“明淨等等至”,淨等至、染汙等至、無漏等至,這叁種等至,那麼裏邊又分九科來講,“一、明初得等至”,初得這個等至是什麼情況。“二、明等至相生”,等至互相生,這個生那個,那個生這個,它的中間有一定規律的。第叁,“明順四分定”,有四種定,這個跟著下面要講,順退分、順住分、順勝進分、勝決擇分,這麼定又分這四種順。第四,“明修超等至”,前面說的超等至怎麼修?下邊要說。第五,“明等至依身”,這個定依什麼身?第六,“明等至緣境”,等至所緣的境。第七,“明等至斷惑”,等至斷什麼煩惱?第八,“明近分差別”,近分定的差別。九,“明中定不同”,中間定它有什麼不同的。這麼講等至很多的一些細目。

  

  第一科,“明初得等至”,第一次得。這個第一次得要聯系到前面的得、非得的問題,“得謂獲成就”,第一念叫得,第二念以後叫成就,這個概念一定要搞清楚,否則的話,講得、非得的時候,就弄得一個莫明其妙。那麼現在我們說講初得,第一次得到等至是怎麼樣子情況?

  

  “論雲:如是別釋靜慮事已”,靜慮那些事情講得很多,講完了。“淨等等至,初得雲何”,淨,包括那些染的,這些等至開始得到的時候是怎麼得的?

  

  “頌曰:全不成而得,淨由離染生,無漏由離染,染由生及退”,這個頌把淨等等至,就是淨、味、無漏叁個等至的得都說清楚。第一個先決條件全不得,一點也沒有得到的,那就是簡別後邊的順四分裏邊已經得到一些的,那不要算進去。全不得,開始一點也沒有得到的,這次初次得;如果前面得到了,這個不叫得。前面都沒有得到,現在得到,那麼這個情況,“淨”,就是善的有漏定,“由離染”,下面的地的染汙離掉了,得上地的淨定,“生”,生到那個地方去,從生到這個自地,他本來這個地得到了,他現在投生投到這個地方來了,也可以得到淨定,有漏的善定。那麼無漏定,決定是離染得,離開了那個染汙,用無漏道斷掉了,得到無漏定等至。染定由生及退,染汙定,“生”,生到那個地方去,從上地死掉了,投生到這個地方,起它的染汙定;“退”,本來是離了染,現在染汙又起來了,退,退掉了,也能生染汙定。這就是叁種的等至的得有幾個不同的方式。

  

  

  

  

  釋曰:全不成而得,淨由離染生者,八本等至,若全不成,而獲得者,即淨等至,由二緣得:一、由離染得,謂在下地,離下地染,得上地淨定;二、由受生得,謂從上地,生自地時,得自地淨。下七等至,由此二緣,有頂等至,唯由離染,無由受生,謂無上地生自地故。

  

  “釋曰:全不成而得,淨由離染生者,八本等至”,八個等至就是說八個定,四禅、四無色,八個根本等至,不包括近分定。

  

  “若全不成而獲得者”,一點也沒有成就,現在開始得到的,那麼下邊有幾個條件。爲什麼說全不成呢?我們先念下去再說。“即淨等至,由兩緣得”,淨的等至,由兩個緣來得,淨等至它是有漏的善定,兩個因緣可以得。

  

  一個是“離染得”,“謂在下地,離下地染,得上地淨定”,他身在下地,把下地的煩惱斷掉,得到上地的淨定。假使說生在欲界,修定,初禅的定,把欲界的煩惱斷掉了,得了初禅的根本定,這個根本定得到就是淨定,有漏的善定,不用無漏法。這是一種。

  

  第二,由受生,投生也可以得。“謂從上地生自地時,得自地淨,下七等至,由此二緣”,從上地生自地,你以前在得了這個地,已經成功了這個地,那麼生到這個地來時候,自地的有漏善定也就得到了,從投生來的,也可以得到。

  

  一個是離了染得到這個定,投生來也可以得到這個定。生到自地,這不說下地,就是說這個地的定,他已經得到了,他生到這個地的時候,那麼得了自地的有漏善定,可以得到。

  

  下邊七個等至,就是說從初禅到無所有處,都是這兩個緣,兩個因緣可以得。那麼有頂的定,只有離染得,沒有受生,“無上地生自地故”,他沒有上地了,上地得生自地時,上地,這個跟後邊那個上地不一樣,這個上地生到自地,這個地是他得到了,就是已經修成功的地,那個時候他生到這個地上來,自地的有漏善定得到了。那麼下邊七個等至,從無所有處,一直到初禅都是一樣的,兩個緣;有頂的等至只有一個緣,離染,受生沒有,上面的地沒有了,他最高,上邊生到他自地來,沒有了,所以說要少一個因緣。

  

  

  

  

  問:遮何故說全不成言?答:謂爲遮已成更得少分,如由加行得順決擇分,及勝進分,彼于先時,得順退分及順住分,今由加行,得順決擇分及勝進分,已先得彼順退分等,故決擇等,而不名得,謂由四分,同淨定故。又退離自染,得順退分定,亦不名得,謂彼先得順住分定、順勝進定,或決擇分,今方由退,得退分定,故此退得,而不名得,以此四分,同淨定故。

  

  “問:遮何故說全不成”,這個全不成,這個前提,是說了幹什麼用的?就是要遮止哪些東西,要說全不成呢?

  

  “答:爲遮已成,更得少分”,就是說本來已經成就了,再加一點點,這樣的條件要遮止它;我們說全不成,一點也沒有成就,這個叫得。已經得到少分,“如由加行,得順決擇分及勝進分,彼于先時得順退分及順住分,今由加行得順決擇分及勝進分,已先得彼順退分等,故決擇等而不名得”,前面得到一些了不叫得。“謂由四分,同淨定故”,這四分都是淨定,已經得到了,你說再加一個,不叫得了。

  

  那麼這個四分在哪裏呢?後邊馬上就講,我們今天暫時不講,把下邊講完,明天講的時候,回過來把這個地方再講一下。

  

  

  

  

  無漏由離染者,無漏等至,由一緣得,謂由離染,離下染時,必得上地無漏道故。

  

  “無漏由離染”,這是淨定的事情講完了,無漏的定怎麼樣得?由離染得,這個很簡單,無漏等至只有一個緣,要離了染,離了下邊的染,必能得上地。因爲無漏道故,無漏道不受生的,無漏道是叁界不系的,沒有受生得的,沒有。這是無漏只有一個緣,離了染之後,用無漏道離染,得到的這個上面定就是無漏定。

  

  

  

  

  染由生及退者,染汙等至,由二緣得:一由受生,謂從上地,生下地時,得下地染;二者由退,謂于此地,離染退時,得此地染。

  

  那麼染汙定怎麼得?染汙定由兩個緣,“染由生及退”,“染汙等至由二緣得”,一個由受生,“謂從上地生下地時,得下地染”,從上地死掉之後,退到下…

《俱舍論頌疏講記 智品/定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俱舍大要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