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又能看,又能听,有能触,还能发表业。“起下三识及发表心”,起下面的三个识,起初禅的三个识,眼识、耳识、身识,那就看、能听、能触,初禅的发表心能说话、能动作。
那么这个是无覆无记的。“不起下染,谓已断故”,都是无覆无记的,为什么无覆无记?下染的心不能起,因为下边的下染,谓已断故,“不起下善”,下边的善也不起,“以下劣故”。下边染污心已经断掉了,不会起了,当然不起了。但是,下边的善心会不会起呢?也不起,下面劣,上面殊胜,他不需要下边的那个劣的善心,也不要了。那么就起无记了,“无记中庸,故得起下身识威仪无记”,无记是中庸的,就是不属于善,也不属于恶,那这个就是比较容易起的,下边两种都是没有可能起了。染污的,断都断掉了,怎么起呢?善的,跟上面一比,差得很,那不要起。无记的无所谓,所以能起无记。
身识,是威仪无记;起下边的眼、耳两识,修得的,通果无记,假使泛尔起的,不是修得的,那么威仪无记;下边的发表心说话,动作的心也是威仪无记。这是一般的这么解释。
法宝论师,他有他的看法,他说这个不能叫威仪无记,只能叫自性无记37,里边有辩论,那我们不说那么多了。那么这里就把这个正面的把它解释掉,领会就可以了。上边起下边的心,它属于哪个无记?先说是无记,不能起下染,已经断掉了,下善又是太劣了,不要。无记,无所谓的,就起无记心。那么这个无记是属于哪一类的无记?那么就要分类,这个无记心,假使起身识的那么属于威仪无记;起眼耳两识的,要分别了,假使修得的神通的,修得通的,那是通果无记,假使是泛尔起的,就是他本来有的,那么是威仪无记;假使起发表心,就是说话动作那个心,也是属于威仪无记。
这是上边的人,二三四地的有情,他能够看、能够听、能够触、能够发表业,他的心是下地的初禅的心。那么下地的心,这个心是无记,无覆无记的心。这个无覆无记属哪一方面的无覆无记?身识来说,威仪无记,眼耳来说,修得的当然通果无记,不说了,假使泛尔起,威仪无记,发表心,也是威仪无记。我们无覆无记,一共有几个?记不记得?这个要记住的,本来讲到这里你就含糊了,什么无覆无记?一共有几个无记呢?异熟生、威仪路、工巧处、通果心,这个四个无记,无覆无记就这么四个。那么这里就说了两个。
戊二、明净等等至
己一、初明得等至
从此已下第二,明净等等至。就中有九:一、明初得等至,二、明等至相生,三、明顺四分定,四、明修超等至,五、明等至依身,六、明等至缘境,七、明等至断惑,八、明近分差别,九、明中定不同。且明初得等至者,论云:如是别释静虑事已,净等等至,初得云何?颂曰:
全不成而得 净由离染生 无漏由离染 染由生及退
“从此已下第二,明净等等至”,这一个课题是比较困难的,那么我们今天时间是有限,不一定讲得完的,今天就讲一个大概,先提一些问题,如果来不及,明天讲,来得及,今天把它讲完;或者今天我把它提一下,有些问题还是明天讲好,今天匆匆忙忙讲,讲不清楚。
“从此已下”,第二个大科。“明净等等至”,净等至、染污等至、无漏等至,这三种等至,那么里边又分九科来讲,“一、明初得等至”,初得这个等至是什么情况。“二、明等至相生”,等至互相生,这个生那个,那个生这个,它的中间有一定规律的。第三,“明顺四分定”,有四种定,这个跟着下面要讲,顺退分、顺住分、顺胜进分、胜决择分,这么定又分这四种顺。第四,“明修超等至”,前面说的超等至怎么修?下边要说。第五,“明等至依身”,这个定依什么身?第六,“明等至缘境”,等至所缘的境。第七,“明等至断惑”,等至断什么烦恼?第八,“明近分差别”,近分定的差别。九,“明中定不同”,中间定它有什么不同的。这么讲等至很多的一些细目。
第一科,“明初得等至”,第一次得。这个第一次得要联系到前面的得、非得的问题,“得谓获成就”,第一念叫得,第二念以后叫成就,这个概念一定要搞清楚,否则的话,讲得、非得的时候,就弄得一个莫明其妙。那么现在我们说讲初得,第一次得到等至是怎么样子情况?
“论云:如是别释静虑事已”,静虑那些事情讲得很多,讲完了。“净等等至,初得云何”,净,包括那些染的,这些等至开始得到的时候是怎么得的?
“颂曰:全不成而得,净由离染生,无漏由离染,染由生及退”,这个颂把净等等至,就是净、味、无漏三个等至的得都说清楚。第一个先决条件全不得,一点也没有得到的,那就是简别后边的顺四分里边已经得到一些的,那不要算进去。全不得,开始一点也没有得到的,这次初次得;如果前面得到了,这个不叫得。前面都没有得到,现在得到,那么这个情况,“净”,就是善的有漏定,“由离染”,下面的地的染污离掉了,得上地的净定,“生”,生到那个地方去,从生到这个自地,他本来这个地得到了,他现在投生投到这个地方来了,也可以得到净定,有漏的善定。那么无漏定,决定是离染得,离开了那个染污,用无漏道断掉了,得到无漏定等至。染定由生及退,染污定,“生”,生到那个地方去,从上地死掉了,投生到这个地方,起它的染污定;“退”,本来是离了染,现在染污又起来了,退,退掉了,也能生染污定。这就是三种的等至的得有几个不同的方式。
释曰:全不成而得,净由离染生者,八本等至,若全不成,而获得者,即净等至,由二缘得:一、由离染得,谓在下地,离下地染,得上地净定;二、由受生得,谓从上地,生自地时,得自地净。下七等至,由此二缘,有顶等至,唯由离染,无由受生,谓无上地生自地故。
“释曰:全不成而得,净由离染生者,八本等至”,八个等至就是说八个定,四禅、四无色,八个根本等至,不包括近分定。
“若全不成而获得者”,一点也没有成就,现在开始得到的,那么下边有几个条件。为什么说全不成呢?我们先念下去再说。“即净等至,由两缘得”,净的等至,由两个缘来得,净等至它是有漏的善定,两个因缘可以得。
一个是“离染得”,“谓在下地,离下地染,得上地净定”,他身在下地,把下地的烦恼断掉,得到上地的净定。假使说生在欲界,修定,初禅的定,把欲界的烦恼断掉了,得了初禅的根本定,这个根本定得到就是净定,有漏的善定,不用无漏法。这是一种。
第二,由受生,投生也可以得。“谓从上地生自地时,得自地净,下七等至,由此二缘”,从上地生自地,你以前在得了这个地,已经成功了这个地,那么生到这个地来时候,自地的有漏善定也就得到了,从投生来的,也可以得到。
一个是离了染得到这个定,投生来也可以得到这个定。生到自地,这不说下地,就是说这个地的定,他已经得到了,他生到这个地的时候,那么得了自地的有漏善定,可以得到。
下边七个等至,就是说从初禅到无所有处,都是这两个缘,两个因缘可以得。那么有顶的定,只有离染得,没有受生,“无上地生自地故”,他没有上地了,上地得生自地时,上地,这个跟后边那个上地不一样,这个上地生到自地,这个地是他得到了,就是已经修成功的地,那个时候他生到这个地上来,自地的有漏善定得到了。那么下边七个等至,从无所有处,一直到初禅都是一样的,两个缘;有顶的等至只有一个缘,离染,受生没有,上面的地没有了,他最高,上边生到他自地来,没有了,所以说要少一个因缘。
问:遮何故说全不成言?答:谓为遮已成更得少分,如由加行得顺决择分,及胜进分,彼于先时,得顺退分及顺住分,今由加行,得顺决择分及胜进分,已先得彼顺退分等,故决择等,而不名得,谓由四分,同净定故。又退离自染,得顺退分定,亦不名得,谓彼先得顺住分定、顺胜进定,或决择分,今方由退,得退分定,故此退得,而不名得,以此四分,同净定故。
“问:遮何故说全不成”,这个全不成,这个前提,是说了干什么用的?就是要遮止哪些东西,要说全不成呢?
“答:为遮已成,更得少分”,就是说本来已经成就了,再加一点点,这样的条件要遮止它;我们说全不成,一点也没有成就,这个叫得。已经得到少分,“如由加行,得顺决择分及胜进分,彼于先时得顺退分及顺住分,今由加行得顺决择分及胜进分,已先得彼顺退分等,故决择等而不名得”,前面得到一些了不叫得。“谓由四分,同净定故”,这四分都是净定,已经得到了,你说再加一个,不叫得了。
那么这个四分在哪里呢?后边马上就讲,我们今天暂时不讲,把下边讲完,明天讲的时候,回过来把这个地方再讲一下。
无漏由离染者,无漏等至,由一缘得,谓由离染,离下染时,必得上地无漏道故。
“无漏由离染”,这是净定的事情讲完了,无漏的定怎么样得?由离染得,这个很简单,无漏等至只有一个缘,要离了染,离了下边的染,必能得上地。因为无漏道故,无漏道不受生的,无漏道是三界不系的,没有受生得的,没有。这是无漏只有一个缘,离了染之后,用无漏道离染,得到的这个上面定就是无漏定。
染由生及退者,染污等至,由二缘得:一由受生,谓从上地,生下地时,得下地染;二者由退,谓于此地,离染退时,得此地染。
那么染污定怎么得?染污定由两个缘,“染由生及退”,“染污等至由二缘得”,一个由受生,“谓从上地生下地时,得下地染”,从上地死掉之后,退到下…
《俱舍论颂疏讲记 智品/定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