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原因的,這個下邊要說。這個染汙的力量不夠,不能生上,只能生下一地,那麼或者生自地的染淨。這是定裏邊相生。
死了之後怎麼生?如果死的話,投生的話,“淨生一切”,你這個死了之後,以善定死的話,就是他臨終時候,心是善心或者是無記心,無覆無記,那麼可以生一切,其他的所有的地都能生。“染生自下染”,染汙定,假使他臨終的時候是染汙心,那麼只能生自己的那一地的染汙,或者下一地的染汙定,不能生上,因爲它是染汙定了,染汙定它是沒有離開上面的染汙,不能,自己的染汙都沒有離開,上面的染汙更沒有離,不能生上地。
這是等至相生,兼帶地說一個臨終時候的相生。那麼這我們看看,臨終之後生哪裏?這是已經大概趨勢也給你擺出來了,這是從得了定的人說。
釋曰:無漏次生善,上下至第叁者,無漏等至,次生于善,于上下地,各至第叁,遠故無能超生第四。言善者,具攝淨及無漏也。上下至第叁者,如從初禅,無間生六,謂自初禅、二禅、叁禅,各淨、無漏。無所有處,無間生七,謂生自地,及下識處、空處,各淨、無漏,生上有頂,唯淨等至。第二靜慮,無間生八,謂生自地,及上叁禅、四禅各淨、無漏,並下初禅,淨及無漏。識無邊處,無間生九,謂生自地,及下空處、第四靜慮,各淨、無漏,並上無所有處,淨及無漏,有頂唯淨。第叁、第四靜慮、無色空處,無間生十,謂上下八,並自地二。
“釋曰:無漏次生善,上下至第叁者”,無漏等至,這個無漏是無漏的定,無漏定相生,“次”是挨著,就是無間而生的,“次生于善”,有漏善,“于上下地”,善定可以上,也可以下,但是各至叁,往上到第叁,往下也到第叁。
“遠故無能超生第四”,第四個太遠了,就不能超過去,超越生不行的。上下第叁無間都能生,假使初禅往上生,初禅生二禅可以,初禅生叁禅也可以;四禅不行,因爲太遠了,他力量不夠。
“言善者”,什麼叫善呢?“具攝淨及無漏也”,這個善就是說無漏的善,跟那個有漏的善都包在裏邊,就是無漏的定,他挨著生的可以生有漏善定,也可以生等流、無漏的善定。它的範圍上,上下各到第叁位。
什麼叫上下各至叁?下邊有解釋,“上下至第叁者”,打個比喻,“如從初禅,無間生六”,初禅,它的可能性,無間就是挨著次第了,可以生六種定,“謂自初禅、二禅、叁禅各淨、無漏”,初禅生自己,二禅在他上邊,再上邊第叁,初禅第一,自己是第一,二禅是第二,第叁,叁禅;好了,到叁禅爲止,再四禅無間不能生,要間隔能生,要中間隔一個東西才能生。直接能夠從初禅生起的,自己生自己當然可以,生二禅也可以,生叁禅也可以,這個叁種禅定裏邊,淨、無漏都可以,有漏生有漏的,有漏生無漏的,無漏生有漏,無漏生無漏都可以。上下一、二、叁,這是往上叁。下有沒有?初禅下邊沒有定了,所以說下地不說。那麼這樣子往上生,是叁個地,叁個等至,每一個等至有淨、有無漏,那麼一共是六種,所以說初禅無間生六。
那麼無所有處,一個是初禅是最低的禅,是等至。無所有處就是說通無漏的最高的那個等至。爲什麼不說有頂呢?有頂裏邊沒有無漏的,所以說有頂擺在另外說。無所有處跟初禅一樣,通有漏無漏,所以說,既然講無漏的,有頂就不能擺進去了,那麼無漏最高的定就是無所有處。無所有處它無間也能生七,“謂生自地,及下識處、空處,各淨、無漏”,那麼它往下生,一、二、叁,自己是第一,無所有處,再往下識無邊處,再往下空無邊處,那麼叁個,這叁個裏邊都有淨、無漏,如果是無漏定,它可以生無漏的等流果,也可以生有漏的善定,那麼這是往下生叁,跟初禅往上生叁一樣,都是六。
但是它還有上邊一個有頂,這個有頂裏邊雖然沒有無漏,但是有有漏的善,所以說往上生,他可以生一個。“往上生有頂,唯淨等至”,生到有頂去的話,只有有漏善定,無漏定,有頂沒有,那麼就再加一個,往下六個,往上一個,一共能生七個定,這七個定,隨便它生哪一個都可以,無間生。
如果隔越生,那不稀奇了,那個都可以生,無間就是說,他自己無間馬上跟著生那個禅定,就講這個。那麼直接從初禅可以生叁禅,直接從無所有處可以生空無邊處,淨、無漏都可以,那麼是七,慢慢加了。
第二靜慮,第二靜慮就是上下都有了,“無間生八,謂生自地,及上叁禅、四禅”,往上生叁個都可以,自地第二禅,第叁禅,第二層,第四禅,第叁層。自地、叁禅、四禅,叁個禅,叁個等至,各有淨、無漏,那麼六個。往下生,初禅有淨、有無漏,也是兩個。六個加兩個,八個,所以說從第二禅,無間能生八個。
識無邊處,這是從上邊下來。初禅到二禅,從下往上走;無所有處到識無邊處,從上往下退。識無邊處來說,“無間生九,謂生自地,及下空處、第四靜慮各淨、無漏”,六個,往下生,他可以生空處,也可以生第四靜慮,一二叁,自己是第一,生空處是第二,生第四靜慮第叁,這都能生,每一個裏邊都有淨、無漏,有漏的善,無漏善都可以,那是六個,往下生是六個。往上生,那個識無邊處往上,無所有處,淨、無漏兩個,再加有頂,只有個淨,沒有無漏,那麼一共叁個。下邊六個,上邊叁個,九個。所以上下的定多了,他能無間生的機會也就多了。識無邊處無間生有九。
那麼下邊,第叁、第四靜慮、無色的空無邊處,他們無間生十個,那是最圓滿的,最多了。這個因爲上邊有叁層,下邊有叁層,並自地。“上下八,自地二”,上下兩個,連自己是叁,上有兩,下有二,一共四個,四個裏邊都有淨、無漏,八個,自地也有淨、無漏,兩個,那是十個滿了,無間能生十個定。
這是講無漏的善定。那麼下邊要講淨,有漏的善定。
淨次生亦然,兼生自地染者,從淨等至所生亦然,而各兼生自地染汙,故有頂淨,無間生六,謂生自地淨及染汙,並下識處、無所有處,淨及無漏。從初靜慮,無間生七,無所有處八,第二定九,識處生十,余生十一,思而可知。
“淨次生亦然,兼生自地染”,有漏的善定,挨著次第所生的,跟無漏定一樣,但是,還要多一個自地的染汙定,因爲有漏的定可以生起染汙的定,無漏的定不會生,不會直接生染汙定的,所以說有漏的善定,它比無漏定多一個自地的染汙定。“從淨等至所生亦然”,從有漏的善定,所生的定跟前面一樣,但是每一個裏邊都要兼生自地的染汙,加一個自己的染汙定。“故有頂淨,無間生六”,有頂的淨,就是有頂,這是它的有漏定的,無間能夠生六個,自地的淨跟自己的染汙兩個。
下邊識無邊處的淨,識無邊處的無漏,跟無所有處的淨,無所有處的無漏,這個一共是四個,自地雖然沒有無漏,但是可以生起染汙,所以也是兩個,那麼一共是六個。從初禅可以生七個,這個前面是六,再加一個自己的染汙定,加了一個,七個。無所有處,本來是七個,加一個染汙定,八個。第二定本來是八,現在加個染汙定,九。識無邊有處本來是九,現在加自地的染汙定,十。其余的,本來是十,那麼加一個自地的染汙定,十一。
“思而可知”,這個很簡單,他不要一個個給你擺起來。這個自己動動腦筋,一思惟就可知,但是不思就不知。所以說我們要教大家聞之後要思,思就是自己動腦筋,聞是人家給你講了,你灌進去好了,人家說就是灌輸進去的,外邊進去的,思卻靠自己力量了。那麼思而可知,你要思啊,你不思就不可知了!
染生自淨染,並下一地淨者,染汙等至,無間能生自地淨、染,並生次下一地淨定。言次生者,謂鄰次也,如從有頂等至,唯生識處等至也。生下淨者,謂爲自地煩惱所逼,于下淨定,亦生尊重,故有從染生下淨定。
“染生自淨染,並下一地淨”,現在要說染汙定,就是味定。味定“生自淨染”,可以往上生自地的淨,也可以等流生自地的染。“染汙等至,無間能生自地淨、染”,往上可以生自己的淨定,有漏善。直接生無漏不行,染汙跟無漏兩個是隔一層的,無漏直接退到染汙也不會,有染汙的直接要生起無漏的,也沒有這個能力,染汙的要生起有漏的善,再進一步,從有漏善再生無漏善,這個可以的,直接無間而生不行。所以說染汙定,無間生的只能是自地的淨可以,自地的染汙,本來如此,等流果了,就是一樣的。再呢,還能生,“次下一地淨”,下一地的淨定,就是說比他自地低一地的淨定,這個就是說上邊生下邊的淨定,本來說得了上地,下地的定已經離開,還要修它幹啥?這裏有原因的。
“言次生者,謂鄰次也”,次生,次生就是挨著生,無間而生。“如從有頂等至,唯生識處40等至也”,無間生的就是挨著次的,打個比喻,假使有頂的染汙定,它只能生下一地無所有處,(這裏寫個識處有點問題),有頂的染汙定只能生次下一地,挨了它的次地,挨了有頂的是無所有處,這麼能生無所有處淨的等至。能夠生下一地的淨等至,此下一地的淨定,假使說有頂的染汙定,他能夠生無所有處的淨定,這是可能的。那麼他書上寫的識處,這是有一點問題,那麼過去的注釋家也是有懷疑,但是沒有人敢改的,那麼我們也不敢改。藏經是不能改的,心裏知道怎麼回事就是了。
生下淨定,這個有兩個。怎麼生下邊的淨呢?“謂爲自地煩惱所逼,于下淨定,亦生尊重,故有從染生下淨定”,爲什麼上地的定得到上地了,還要生下邊的淨定呢?這是有原因的,他爲自己煩惱所逼,他是染汙定,這個染汙感到很不舒服,他想與其在上地,在自己那個地受這個染汙的煩惱的逼惱,倒不如生到下地的有漏的善定好,像這樣子他對下邊的有…
《俱舍論頌疏講記 智品/定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