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疏講記 智品/定品▪P62

  ..續本文上一頁叁十六地方去找好了,一找就找出來了,那這個叁十六恃很好的,《阿含經》裏寫下來的,是海公上師講這個《禅定品》的時候,發的講義。那麼這個講義現在印上去了,印在後頭,對我們修行的人大有幫助。要會用,不會用的話,看了張紙,“這個沒有什麼了不得”,沒有了不得,你不懂了,最好的藥方在那個不懂的病人面前也起不了作用。

  

  

  

  

  修舍,最初從處中起,漸次乃至,能于上親,起平等心,與處中等。

  

  “修舍,最初從處中起”,修舍就是要從中間的起,處中的人對我不相幹的,既不起貪,也不起瞋,平等的,那麼這個中等的人起了之後(很容易起舍心),“漸次乃至,能于上親起平等心與處中等”,那麼這個裏邊先要從處中的修起,在怨家要放下,最後親家要不起貪心,都是平等舍心,跟處中的人一模一樣,這個是舍無量修成功了。這個也不容易!爲什麼不容易呢?也是我執作怪,跟我要好的,我總要使他得好處,跟我不好的總是心裏懷恨在心,就是我的分別心。如果無我,那無所謂親,也沒有什麼怨,那本來就平等。但是無我,你不能自己跳出一個無我來,那就是從這地方下手,慢慢達到無我的境界。你說,“我只要無我嘛,我自然慈悲喜舍都有了,我不要修四無量了”,那你這個無我哪裏來?無我就是這個地方,慢慢修上去的。

  

  

  

  

  人起定成叁者,此四無量,人起非余。隨得一時,必成叁種。

  

  “人起定成叁者”,哪個人能起四無量呢?哪些有情能起四無量?“此四無量,人起非余”,這個四無量心只有人能修。所以我們再再地(說)人身難得,很多的法都要人身修的,你沒有人身是修不起的,你說我們一個狗,你說你修四無量,他不曉你說啥東西,它給你哇、哇喊一陣子,你給它吃,它來了,你罵它,它跑掉了,什麼四無量?它不管你的。“非余”,其他的是不能修的。

  

  “隨得一時,必成叁種”,這個四無量,你只要成就一個,那個叁個都會來。這個我們想一想,也是很自然的,四無量都是破我這個東西,你說根本的東西,核心得到了,都會起來了。但是裏邊有一個,喜無量一定要初二禅才能成就,雖然說,得一必得余,是得它的那個體,而真正的作用,那個喜無量一定是初二禅得的。

  

  

  

  

  丙二、明八解脫

  

  從此第二,明八解脫。論雲:已辨無量,次辨解脫50。頌曰:

  

  解脫有八種  前叁無貪性  二二一一定  四無色定善

  

  滅受想解脫  微微無間生  由自地淨心  及下無漏出

  

  叁境欲可見  四境類品道  自上苦集滅  非擇滅虛空

  

  “從此第二,明八解脫”,這個又是定的功德,八種解脫。解脫什麼?解脫煩惱。

  

  “論雲:已辨無量,次辨解脫”,無量已經講好了,這裏要講解脫,這個是經上的,經上有八解脫,那麼什麼叫解脫,這裏就要講了。

  

  “頌曰:解脫有八種”,解脫有八,“前叁無貪性”,前面叁個解脫是無貪爲性。哪八個解脫?後邊要說的噢。

  

  “二二一一定”,“二”,前面叁個解脫的開頭兩個,依初禅、二禅,第一個二是兩個解脫,初二,開頭的兩個解脫,第二個二,它依的是初禅、二禅。“一一定”,第叁個解脫,它是依第四禅的,所以一個地,只能依第四禅。

  

  “四無色定善”,那麼下邊的四個解脫是四無色定,善的四無色定。最後第八個解脫是“滅受想解脫”,滅受想解脫,“微微無間生”,從微微心,那是最微細的心,就是有頂的那個心。因爲滅盡定是沒有心的,你要是一個活生生的心,一天不停的心,你要馬上進入滅受想定也不可能的,要把它減減減,減得微而又微,那差不多跟沒有差不多了,然後進入滅受想定。

  

  “由自地淨心,及下無漏出”,這是有頂地的修的,它是有漏的定,滅盡定是有漏的,這個我們前面講過的,那麼他是要出這個定,“由自地淨心”,善心就是說,善的有漏心,或者下無漏出,因爲有頂沒有無漏心,那麼你要從無漏心出定,要修下邊的無所有處的定,那個無漏心出,都可以出滅盡定。

  

  “叁境欲可見,四境類品道,自上苦集滅,非擇滅虛空”,就是說緣的境,那麼這個下邊要講,我們先念下去再說。

  

  

  

  

  

  釋曰:初句總標,次兩句別明前叁解脫,第四句別明次四解脫,第二行頌,別明第八解脫,後一頌,總明所緣。

  

  “釋曰:初句總標”,解脫有八個,總標。“次兩句別明”,下邊兩句是分別地說,“前叁解脫”,“前叁無貪性,二二一一定”,是叁個解脫,前面叁個。第四句,四無色定善,這是指四五六七,到第七個解脫。“滅受想解脫,微微無間生”,一直到“由自地淨心,及下無漏出”,這是講第八個解脫,滅受想解脫。所以說,“第二行頌,別明第八解脫”。後一頌,“叁境欲可見”,總明所緣的境,這是說緣什麼境。

  

  

  

  

  解脫有八種者,一、內有色想觀外色解脫,謂于內身有色想貪,爲除此貪,觀外不淨,青瘀等色,令貪不起,故名解脫。第二、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謂于內身無色想貪,雖已除貪,爲堅窂故,觀外不淨,青瘀等色,令貪不起,名爲解脫。第叁、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謂觀淨色,令貪不起,名淨解脫。觀淨色者,顯觀轉勝,此淨解脫,身中證得,名身作證,具足圓滿,得住此定,名具足住。

  

  解脫有八種者,總標,哪八個?“一、內有色想觀外色解脫,謂于內身有色想貪”,對自己的貪還沒有除掉的,叫內有色想,“觀外色解脫”,爲了除這個色想,觀外邊的不淨,“青瘀等色”,那就是修不淨觀。自己內心有色的貪心,那麼要自己內心要除掉,你怎麼除呢?就是看外邊的屍體,看著屍體,“膀脹青瘀壞”,慢慢地腫起來,慢慢地顔色變化,慢慢地發青,慢慢地一塊一塊的汙血,一塊一塊地生起來,這個屍體顔色看了之後,你對自己想想,也是這麼一個身體,將來也是那麼一回事情,那就貪心會除下去。你內裏的有色想的貪,爲了除這個貪,觀外色,那你就觀這個外面的不淨的色,使貪心不起,叫解脫。“觀外不淨青瘀等色,令貪不起,故名解脫”,這是第一種,內有色想的。

  

  第二,“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謂于內身無色想貪”,已經除了貪了,貪除掉就不是好了嗎?已經解脫了嗎?“爲堅牢故,觀外不淨青瘀等色,令貪不起,名爲解脫”,這是一個更進一層,第一個解脫,觀了外色的不淨,把內心的貪除掉,第二個解脫,已經除掉了之後,那就可以不要觀了嗎?再觀一觀,使他的貪心除掉更堅牢一些。因爲我們的煩惱習氣太重了,你如果才把它除掉,立馬就不管了,那你是不鞏固。我們說病也一樣的,病好了之後,藥還得要吃一段時間,鞏固一下,這個療養期,還要吃點藥,等完全康複了,不會再發病了,才可以撤藥。那麼這也一樣的,內心除了貪之後,爲了要鞏固它,不要生起來,再要觀外不淨青瘀等色,令貪不起,這是第二個解脫。

  

  第叁,“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淨解脫身,“謂觀淨色”,他本來已經經過第一、第二個解脫,已經把內心的貪心除掉了,除掉了,盡觀外邊的不淨,那麼你假使觀了淨色會不會起來呢?觀了淨色也要它不起,那就是要起這一個。“謂觀淨色”,清淨的色,好的色,“令貪不起”,觀不淨的色,貪不起,不稀奇,觀淨色貪也不起,這叫稀奇,淨解脫。這個跟密法有啥差別?你們想一想看。密法裏邊的有些方法,就是這些方法,但是,有些你沒有到這個水平你去修吧!那就糟糕了。“名淨解脫”,他前面兩個過程已經有了,對那些外色觀了不淨,貪心不起了,但是盡靠不淨不起,那麼淨的來了,你起不起?也要它不起,不觀 它不淨,你前面的貪不起,因爲你靠觀不淨觀,它不起的,現在你不用不淨觀,也要它不起來,那個才自在了,就是觀淨,觀它的淨色,而不使它貪起來。

  

  這個水平是高的,沒有前面兩個基礎的話,你不能修的,一修你貪心自然生起來了,你還怎麼行呢?不行的。

  

  “謂觀淨色,令貪不起,名淨解脫,觀淨色者,顯觀轉勝”,這個觀已經轉更上勝了,已經超過前面的層次。“此淨解脫,身中證得,名身作證,具足圓滿,得住此定,名具足住”,什麼叫淨解脫、身作證,一個個的給你講了。什麼叫淨解脫?觀淨色,貪不起,叫淨解脫。什麼叫淨解脫,你的觀已經力量勝了,可以觀淨色,本來還不能觀淨色,一觀淨色,貪要起的,現在你觀了淨色,不起,這觀的力量殊勝了。

  

  這個淨解脫,在身中作證,叫身作證。具足圓滿的住,就是圓滿地具足了,住在這個定裏邊,這叫具足住。他就觀身,觀身圓滿了,再也不會起貪心了,叫身作證具足住。

  

  

  

  

  四無色定,爲次四解脫。此四解脫,各能棄舍下地貪故,名爲解脫。第八滅受想定解脫身作證具足住,棄背受等,名爲解脫。

  

  第四、第五、第六、第七這四個解脫,都是四個無色定。“四無色定,爲次四解脫”,那麼叁個解脫講完了,還有四五六七,這四個解脫就是四無色定,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這四個解脫,解脫什麼東西?“此四解脫,各能棄舍下地貪故”,這個四無色定,都是棄掉下邊的貪,空無邊處棄掉四禅的貪,識無邊處棄掉空無邊處的貪,無所有處也去掉識無邊處的貪,非想非非想處又除掉這個無所有處的貪,也是除貪。總地來說,解脫都是除貪。什麼叫解脫?貪心除了就叫解脫,那貪有各式各樣的,那解脫就有八種,名爲解脫。

  

  第八種,“滅受想定解脫身作證具足住”。“棄背受等,名爲解脫”,滅受想定是無心定,我們知道的,在《根品》裏邊,講不相應行的時候,滅受想定講得很多,你們才來的可以去翻一翻《根品》…

《俱舍論頌疏講記 智品/定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俱舍大要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