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疏講記 智品/定品▪P68

  ..續本文上一頁了,我算受持了”,一本經擺在那裏,如果哪一天經來個文化大革命給你抄掉了,你正法在哪裏去了?沒有了,這個東西靠不住了。一定要擺在自己心裏邊,這才是受持。

  

  (160A)有能夠受持、正說,受持之後,還要正說。你持了之後,你自己有了,有了之後,你不給人家說,這個正法還不能住世。那麼你能夠自己受持,沒有錯誤,正說,沒有顛倒地說,如量地說,這個就是叫“教法住世”。那麼我們要佛的這個正法住世,教法怎麼住世?自己要受持,還要正說。這個我們現在應當做到的,你自己不受持不學,你怎麼教法怎麼住世?如果你學了很多,你又不說,你不說,正法,教法還是住不了世。這個教法,比丘是天然的人天師,要去弘揚的,不管你大弘小弘,都是要利益衆生,把你學的教要拿出來的。如果你拿不出來,自己單修,當然,你是爲了閉關,或者是專門精進修的時候,一段時間裏邊可以杜絕一切,專門管自己用功,但是用功的目的,還得要對衆生利益還得要說的,你單學了不說的話,那你是教法就住不了世,那你自己也失職了,自己的責任沒盡到。這是教法住世,要受持,能夠正說的人,有這樣的人,佛的教法就住世。

  

  證法住世,怎麼住世呢?“有能依教正修行者,佛正證法,便住世間”,有能夠依了佛的教法,如法地真正地修行的人,那麼佛的證法就是住世了。

  

  那麼我們看教證二法的關系,“依教正修行”,才是證法住世,那麼你沒有教修行,就是盲修瞎練,正法怎麼住世?所以說教證二法,不能拆開的,教是爲了修的,有了教才能修,證法要住世,必依教而修,你如果離開了教,你去修,你怎麼叫證法呢?所以說這個兩個東西,我們一定要把它記住!一個是自己要受持,要爲人正說,這是比丘的責任。那麼我們爲人正說不是貪點紅包,也不是貪點恭敬利養,主要是爲了衆生都在受苦,我們現在幸運能夠聽到佛法,也能夠在佛法裏邊出家、修行,那麼這個利益,就是前面說四無量,也把這個利益想布施給一切衆生,那麼在一切衆生來向我們問法的時候,都要起悲心,希望他們同樣地得到我的利益,不但是得到我的利益,我希望自己將來要得到跟以前的大德們,乃至佛一樣的好處都要得到,那麼希望一切衆生要得到這麼大的好處,那就是責任很大了,事情也很多啊。所以對一切衆生,不能起不耐煩的心,就是要把一切利樂,自己所得到,都要供養對方,那是正說法了。

  

  但是也有一個,有些人我們知道,我也看到不少,很愛說,不但是人家來問你要說,人家不問你,也要說,拉了人家說,拉人家說,又說的不對頭,亂說,這個不要!你沒有受持,不能正說,就不要亂說。所以說,說法一定要自己一定的基礎之下,如法地說。前面我們講《業品》的時候,你真正地如法地說法,這個功德是大得不得了,這樣子說法的人,你對他有損有益,現世要受報的,就是這個人是福德田。但是你如果亂說的話,再加上有這個突出自己,貶低人家的話,甚至于謗法謗僧的話,你還得下地獄了,所以說這個不要亂說。避免亂說,就得自己好好學了,所以說學法是爲了度衆生,也爲自己修行。你如果學得不好,自己修不來,修錯了,出毛病;如果你學了不對頭,跟人家說,又是亂說,把人家引上錯路,這個過失又極大。

  

  所以這個,我們要認真對待這些事情,學法是一定要學的,我的看法。那麼學而且要認真學,不要馬馬虎虎,得了一點點就滿足了,似是而非的,給人家亂說一臺,這個絕對要避免。我看到很多人,都是好爲人師,總是我要比你高一等,“我來教你”。“我教你”,你東西有的嘛,你教他也可以,沒有就不要亂教了。人家有的人,他不想聽,也不要抓住人家給說,這個把佛法,我們前面講過的,把佛法當成啥東西?好象賣不出一樣的,到處兜啊,做廣告了。人家求了,磕頭了,這樣子求你誠心問你,才說的。正法住世,要是依教而正修行的。那麼你不學教,你怎麼正修行呢?所以說這兩個東西,一定要掌握好。

  

  因爲現在這樣的毛病的人太多了,教也不學,什麼都不懂,自己閉關去了,住山去了。後果呢?我們經常說的,我親自碰到的人就有,這個人我經常說的,他很好一個青年,長得也很端正,那個時候我在四川要辦佛學院,很希望他來考這個佛學院了,結果他回他的廟裏去修禅了。這個禅一修呢,很精進啊!他是爲了是了生死啊,也是很好,發心很好了,他不倒單,每天一頓,就是禅堂裏邊靜坐,他那個廟是禅寺,是修禅的廟。那麼他這樣子修了一段時間,他後來又來了,又四川來了,又碰到我了,那個臉色不對了。他就告訴我,他用了一段功之後,在一個時候,在坐的時候,很明確地感到一個東西從他頂上下去了,從此以後就發過叁次神經病,住院,還沒有好透。這一次他說來是找什麼四川的氣功師來治病的 ,還是執著那個氣功。這個見不正,所以說,邪的進去了。那麼我就介紹他見上師去,叫上師想辦法,不要找氣功師。那麼後來他到底怎麼樣呢?就不知道了,後來就沒有見到他。所以說盲修瞎練的事情是危險。

  

  還有我們以前一個侍者師,他是某某寺裏邊出來的,後來到福建了。他就告訴我了,某某山的山上住茅棚的很多了,他就在那裏,就是有些人坐、坐、坐,坐了狂了,這個山頭跑那個山頭,大叫,這樣子跑來跑去,這個就修出毛病了,這個就是走火入魔了。所以說盲修瞎練的危險性是相當厲害的,那麼修氣功出毛病,那不要說了,那太多了。一定要依教正修行,這個才是正法。

  

  

  

  

  道藉人弘,法依人住,人在法在,人亡法亡。故世親雲:故隨叁人,住世時量,應知正法,住爾所時,聖教總言,唯住千載,有釋證法,唯住千年,教法住時,複過于此。

  

  下邊就是世親菩薩的悲心來了,“道籍人弘,法依人住,人在法在,人亡法亡,故世親雲:故隨叁人,住世時量,應知正法,住爾所時”,這個我們說,要住持正法,靠什麼?沒有話說,靠人!那麼我們爲什麼廟也不想修,什麼也不想搞,就是辦一個學校呢?就是培養人材,真正的正法要靠人的,道待人弘,沒有人弘,道是不會興起來的。盡管你叁藏十二部的經很全,《大藏經》有七、八部,你這個正教沒有人去說,怎麼能夠弘揚呢?圖書館裏邊,《大藏經》很多,但是正法是不是就興起來了呢?沒有。這個一定要人弘的!人弘,你就是要真地如法地受持,還要依法修行,再爲人正說,只有這樣子的人有,道就弘起來了。“法依人住”,法在怎麼住世呢?有人弘法,法就住,沒有人弘法,法就沒有了。所以,“人在法在,人亡法亡”,有人就有法,沒有人就沒有法。當然這個人是如法修行的,有修證的人了,這樣子的人住世的話,就有正法,這樣子的人沒有了,正法也就沒有了。那個人的重要性絕對是重要。寺廟蓋得再漂亮,正法無關,它只不過是一個莊嚴的場所,真正的正法在人身上,所以強調這個比丘僧團的重要性。

  

  人弘法,我們還是要再補充一點,就是說比丘是正規的弘法的人,居士是附帶的,外護。那麼末法的現象,就是白衣說法,比丘在下邊做學生,這個現象,我們現在已經看到很多了,跟他磕頭的也有啊!那麼這樣子的話,就是正法不住世的表現。所以說大家要起悲心,一定要比丘僧自己把法學好,然後正法才負擔得起來,在家的人,即使你法學得很好,也有修證,只能是輔導作用。像佛在世,佛是主角,維摩诘大師只能是配角,不能說把維摩诘擺在中間,不行的,在家畢竟是輔導的。最高的佛現出家相,叁世諸佛都現出家相,也是這個原因,真正地弘持正法,由出家人負擔,擔負的。

  

  爲什麼要出家人擔負呢?出家人是清淨嘛,沒有在家的那些拖累的。你說一個弘揚正法的,你如果妻子兒女帶了一大群,去弘法去了,人家看看你這個東西,跟我差不多,你弘的法,就已經打折扣了,即使他弘的法很對、很好,總是人家的恭敬心要差一點。如果出家的,從小出家的,從來是不染汙那些的,那你去弘法,人家天然地對你起特別的恭敬心,所以弘法的責任,最合適的人物就是比丘僧。沙彌行不行?沙彌當然也是出家人,他戒還不夠,他的戒學得不夠,那叁藏裏邊缺一藏,那當然不夠了。經律論叁藏精通呢,那就是要比丘僧。但是也不要太著急,十八歲,十六歲,“我要比丘僧”,馬上去登戒壇,你得到了什麼戒呢?不得戒。那麼一般是騙人了。你不得戒的身,戒體沒有,你跑到人家裏去誦戒,參加羯磨,安居自恣等等的比丘的事情都參加了,折福得不得了。如果你學得好一點,做了法師了,人家向你磕頭,頂禮的話,你怎麼吃得消呢?在家人給你磕頭,你是沙彌也可以,如果你出家人老比丘,幾十年的,或者七、八十歲的,戒臘很高的,給你磕頭你吃得消啊?福氣都沒有了!所以這個東西,也不能操之過急,受戒要如法地受,年齡一定要到夠。

  

  那麼法依人住,人在法在,人亡法亡,這個我們也看得很清楚了。印度的佛教在佛在世的時候,盛得不得了,一切外道都降伏了。但是後來,大德雕零,都走掉了,佛法馬上就沒有了,就是婆羅門教又興起了,伊斯蘭教也打進來了。藏地的佛法,在過去宗大師發了願之後,五百幾十年非常之盛,那麼現在,大德們慢慢地走了不少,那就是也慢慢地走向衰退的現象。我們漢地更不要說了,以前的唐朝的最盛的時候早就過去了,但是這個清末之後,也出了不少的大德,印光法師、弘一大師、谛閑老法師,各個宗派的都有,但是現在這些也幾乎都沒有了,留下的個別還有幾個,那麼這個是末法現象是可悲的。那麼要後繼有人,就是我們希望在座,要頂上去了,不要是這個馬馬虎虎,自己混了,混過去了之後,那就不負責任了。

  

  所以世親菩薩說,“故隨叁人,住世時量,應知正法,住爾所時…

《俱舍論頌疏講記 智品/定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俱舍大要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