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疏講記 智品/定品▪P70

  ..續本文上一頁人生一百年,不聞水老鶴,不如生一日,而得見聞之”,人生一百年,沒有聽到水老鶴,水裏邊的老鶴,沒有聽到過,你不如生一天聽到它,就是一百年的代價,沒有聽到水老鶴,不如你聽到水老鶴名字,你活一天,比它還要殊勝。一個水老鶴,聽到了,就勝過一百年,這個怎麼說呢?哎呀!阿難聽了很感歎,這個佛滅度之後,那些比丘教法都搞錯了。他就給他說,“哎呀,你念錯了”。他說,“怎麼了,我師父教的”。你師父教的,他說我親自聽佛說的,是這樣子的,“人生一百年,不聞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見聞之”,生滅法,這是法印,那麼你這樣,佛說我親自聽到的,我多聞第一,阿難。他說,“阿難尊者說的可靠,我就照你的:人生一百年,不聞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見聞之”。就念起來,阿難很高興,他糾正了一個人,總算救了一個人了。過了一段時間,又跑去看看,他又在河邊念,在背誦念。過去有這個習慣,學的法都要背的,都要去念,我們這裏有沒有跑到水邊去念的?不曉得有沒有,恐怕不大有。《俱舍頌》要背的,你們要自己弄一個小本子,筆記本擺在身上,抄好了,經常拿出來,空了就背一背。我看吃了飯,這裏操場上散步的人不少,你散步拿個本子念念不是更好嗎?(160B)他聽到他在念了,一聽,“人生一百年,不聞水老鶴,不如生一日,而得見聞之”,怎麼又是水老鶴了?阿難尊者就問他,“不是給你糾正過了嗎?”哎呀!他說,“我問過師父了,師父說,阿難尊者老糊塗了,一百二十歲了,記不清楚了,你不要去管他,你念這個,“不聞水老鶴””。好了,這個阿難尊者很感歎。現在這個現象,我們說有沒有呢?很多人把佛法亂搞亂說,他還以爲對得很,也有人相信他,“這個對,這個對”。這個就是傷歎。那麼這個世親菩薩也對這些事情,佛已經滅度了很久了,有修有證的,大部分都是隨了佛滅度了,這是感歎,有德的人都沒有了。

  

  那麼沒有有德的人該起什麼過失呢?

  

  

  

  

  戊二、傷歎起失

  

  從此第二,傷歎起失者。頌曰:

  

  不見真理無製人  由鄙尋思亂聖教

  

  釋曰:既失大師,又無法奘,凡厥異生,便無慧眼,不見真理,無法自製,起惡尋思,亂惑聖教,其過大矣。

  

  “不見真理無製人,由鄙尋思亂聖教”,“不見真理”,沒有修證,就沒有見到真理,“無製人”,無有製人就是沒有辦法來自己製伏自己,沒有如法的真理,就亂幹起來了。“由鄙尋思亂聖教”,由鄙,錯誤的,不好的那些尋思,惡的尋思,把聖教搞亂掉了。

  

  “既失大師,又無法奘”,大師沒有了,法奘,法門龍象,就是堪修證的那些大弟子又沒有了。“凡厥異生,便無慧眼”,這個異生,這是接下來的,就是那些芸芸衆生,沒有慧眼。本來世間眼目了,現在沒有了,閉起來了,那就沒有眼睛,不見真理,沒有眼睛就看不到真理,這個真理就是四谛、空性等等。“無法自製”,那起了煩惱之後,任性地去發揮他的煩惱事情,沒有辦法製止。“起惡尋思,亂惑聖教”,惡的尋思就是把佛的教亂說了,把佛的教搞混淆了。“其過大矣”,這個過大得不得了。

  

  其他有一本注解這麼說的。他說不見真理就是沒有人,沒有慧眼,那教,判這個是正,這個是邪,沒有人能夠正確地指出來了,那麼既然沒有這個真理,這個正、錯,也沒有人能夠判別了,那麼那些異生,煩惱重的,卑鄙的惡尋伺,把這個佛教搞混了,搞亂掉了。這個佛的教搞混了,正法也就滅掉。那是相似正法了,說它不是佛教吧,他的法相名詞都是佛教,也很多地方象,跟佛教的話一模一樣,但是宗旨錯掉了,相似正法。最怕相似正法,說它佛教,像個佛教,你說是佛教嗎,又不是佛教,說的道理不是佛教,穿了佛教的衣服,做非佛教的事情,最害怕這個。那這個就是起惡尋思。總的來說,就是沒有慧眼,不見真理,那就亂幹了,把佛教就混淆了,過失極大,“其過大矣”!

  

  

  

  

  丁二、重釋傷歎人

  

  戊一、重釋有德

  

  從此第二,重釋傷歎分二:一、重釋有德,二、重釋起失。且重釋有德者,頌曰:

  

  自覺已歸勝寂靜  持彼教者多隨滅

  

  釋曰:佛名自覺,無師悟故,涅槃日久,名已歸靜,舍利子等,持彼教者,今亦隨滅。

  

  “從此第二,重釋傷歎”,第二再再感歎。“重釋有德”,再歎一次有德的人,這是第一重釋有德,有德的人沒有了,再重新傷歎一次;再釋起過失。

  

  “且重釋有德者。頌曰:自覺已歸勝寂靜,持彼教者多隨滅”,前面是證法,這是教法。前面是“大師世眼久已閉,堪爲證者多散滅”,證法沒有了。這裏,“自覺”,佛就是自覺,他是無師自覺的,就是指佛,“已歸勝寂靜”,最殊勝的寂靜,就是涅槃。“佛名自覺,無師悟故”,佛是無師自悟的,沒有人教的,只有佛,也叫自覺。“勝寂靜”,涅槃,寂靜中最殊勝的就是涅槃。“已歸勝寂靜”,佛涅槃之後,很久了。

  

  他這個是做文章的,所以世親菩薩聲明也是頭等的。我們在前面不是講過嘛?世親菩薩的《俱舍論》很多人反對他,駁他不了,沒有辦法,想從文學的觀點上破壞它,當時一個在印度文學出名的一個人,他就寫了一個東西,駁世親菩薩的文字上面有錯誤,結果也是給世親菩薩駁得體無完膚。文學也頭等,沒有人駁得了的。那麼這個我們看文字也好了,前面是“大師世眼久已閉”,這裏是“自覺已歸勝寂靜”,對稱的,意思是一樣的。前面是“堪爲證者多散滅”,“持彼教者多隨滅”,一個是證,一個是教。前面說佛滅度之後,正法,能證,有修證的大弟子大部分都跟了涅槃,這裏說能夠持佛的教的也都沒有了,舍利子等,尤其是阿難,多聞第一的,持佛聖教的。“持彼教者,今亦隨滅”,也跟了佛的滅,一個一個都滅掉了,這是傷歎,世親菩薩兩次傷歎,悲痛之極。

  

  

  

  

  戊二、重釋起失

  

  從此第二,重釋起失,頌曰:

  

  世無依怙喪衆德  無鈎製惑隨意轉

  

  釋曰:世無依怙,由喪如來及大弟子衆德者故,由此衆生無正法鈎,製諸惑象,隨意起執。

  

  “從此第二,重釋起失”,那麼這些大德沒有之後,過失就來了。“世無依怙喪衆德,無鈎製惑隨意轉”,他們沒有之後 ,世間上所依靠的人沒有了。有佛的教,有佛的證,可以作世間的依怙,既然沒有了,靠哪個去呢?沒有可靠的人了。“世無依怙”,世間上沒有可靠的人,“由喪如來及大弟子”,因爲佛跟他的大弟子都滅度了。“衆德者故”,這些有德的人都一個一個滅掉了,世間上依靠的人也沒有了。“由此衆生無正法鈎,製諸惑象,隨意起執”,因此衆生沒有正法的鈎,來製止這個煩惱的象。什麼叫鈎象呢?印度經常用象的,他們用象打仗,也用象耕地,也用象做事情、背東西,也用象做車,可以坐在上邊。這裏一本書,緬甸迎接佛牙的時候,大象就出來的。象氣力很大,脾氣也很暴躁,你要是叫它做事情,那沒那麼容易,它不聽你話,鼻子一卷,把你摔不曉得哪裏去了,你根本打它不過的,那麼有什麼辦法製伏它呢?人就是有智慧,碰到象不聽話的時候,就想辦法把它捆起來,拿一個鐵鈎子燒得紅紅的,飛紅的給它看看,這個鈎它看了莫名其妙。鈎子一下子下去痛得不得了,痛得不得了,大叫大鬧的,但是跳不起來,四個腿都捆起的;然後痛好之後,再給它看,是個鈎,你下次再要頑皮的話,這個鈎要來的。那麼幾下子一鈎的話,以後這個象看到這個鈎,嚇得動也不敢動了。跟現在馴馬戲的一樣,這個電鞭一樣的,你幾下子嘗了味道了,它再也不敢了。

  

  那麼正法是個鈎,能把煩惱這個大象調伏的。因爲這些大德們已經滅度,正法的鈎沒有了,沒有鈎,這個煩惱大象沒有調伏的辦法,亂幹了。“隨意起執”,那就隨便起執了,在法裏邊就是混淆佛法,在行動上各式各樣的罪就造起來了,隨意起執。這是再第二次感歎大德滅度之後,世間上起那麼多的過失。第一次的感歎是證法滅,第二次感歎是教法滅,總之證法滅也好,教法滅也好,世間上就起了不可估量的損失,那就過失都出來了。

  

  感歎了半天,消極的感歎沒有用的,還是要積極地行動起來。

  

  

  

  

  丙二、勸學法

  

  從此第二,勸學法。頌曰:

  

  既知如來正法壽  漸次淪亡如至喉  

  

  是諸煩惱力增時  應求解脫勿放逸

  

  釋曰:佛滅度後,九百年中,世親製諸論,正法壽命,漸次淪亡,如人欲終,氣臨至喉,須臾便死,于此時中,煩惱增長,諸有智人,應求解脫,勿令放逸,起煩惱也。

  

  “從此第二,勸學法。頌曰:既知如來正法壽,漸次淪亡如至喉,是諸煩惱力增時,應求解脫勿放逸”,這是再次感歎佛的教證法滅掉了,勸大家好好地修了。“既知如來正法壽”,既然我們看到佛的正法的壽命,就是正法住世的時候了。“漸次淪亡如至喉”,等于說一個人,快死掉了,一個氣已經到喉嚨口了,再下去,咽下去就沒有氣了,已經危險到這個喉嚨裏一口氣了。那麼在這樣的危險的情況之下,我們該怎麼呢?是不是佛法滅了,就沒人管我們了,高興了,到處亂幹起來了?那就是越來越苦了。那麼你該怎麼辦呢?“是諸煩惱力增時”,這是五濁惡世,煩惱特別盛的時候,你應當求解脫,不要放逸,這是世親菩薩再再悲心,整個《俱舍論》就是這樣子來結束,勸大家學。

  

  “釋曰:佛滅度後,九百年中,世親製諸論”,千部論師,作了一千部論。“正法壽命,漸次淪亡,如人欲終,氣臨至喉,須臾便死”,世親菩薩那個時候,正法是快沒滅了,像法的時候。那麼佛滅九百多年了,正法一千年,這個一千年正法,九百多年了,等于說一個人快斷氣的一樣?正法…

《俱舍論頌疏講記 智品/定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俱舍大要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