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智品/定品▪P70

  ..续本文上一页人生一百年,不闻水老鹤,不如生一日,而得见闻之”,人生一百年,没有听到水老鹤,水里边的老鹤,没有听到过,你不如生一天听到它,就是一百年的代价,没有听到水老鹤,不如你听到水老鹤名字,你活一天,比它还要殊胜。一个水老鹤,听到了,就胜过一百年,这个怎么说呢?哎呀!阿难听了很感叹,这个佛灭度之后,那些比丘教法都搞错了。他就给他说,“哎呀,你念错了”。他说,“怎么了,我师父教的”。你师父教的,他说我亲自听佛说的,是这样子的,“人生一百年,不闻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见闻之”,生灭法,这是法印,那么你这样,佛说我亲自听到的,我多闻第一,阿难。他说,“阿难尊者说的可靠,我就照你的:人生一百年,不闻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见闻之”。就念起来,阿难很高兴,他纠正了一个人,总算救了一个人了。过了一段时间,又跑去看看,他又在河边念,在背诵念。过去有这个习惯,学的法都要背的,都要去念,我们这里有没有跑到水边去念的?不晓得有没有,恐怕不大有。《俱舍颂》要背的,你们要自己弄一个小本子,笔记本摆在身上,抄好了,经常拿出来,空了就背一背。我看吃了饭,这里操场上散步的人不少,你散步拿个本子念念不是更好吗?(160B)他听到他在念了,一听,“人生一百年,不闻水老鹤,不如生一日,而得见闻之”,怎么又是水老鹤了?阿难尊者就问他,“不是给你纠正过了吗?”哎呀!他说,“我问过师父了,师父说,阿难尊者老糊涂了,一百二十岁了,记不清楚了,你不要去管他,你念这个,“不闻水老鹤””。好了,这个阿难尊者很感叹。现在这个现象,我们说有没有呢?很多人把佛法乱搞乱说,他还以为对得很,也有人相信他,“这个对,这个对”。这个就是伤叹。那么这个世亲菩萨也对这些事情,佛已经灭度了很久了,有修有证的,大部分都是随了佛灭度了,这是感叹,有德的人都没有了。

  

  那么没有有德的人该起什么过失呢?

  

  

  

  

  戊二、伤叹起失

  

  从此第二,伤叹起失者。颂曰:

  

  不见真理无制人  由鄙寻思乱圣教

  

  释曰:既失大师,又无法奘,凡厥异生,便无慧眼,不见真理,无法自制,起恶寻思,乱惑圣教,其过大矣。

  

  “不见真理无制人,由鄙寻思乱圣教”,“不见真理”,没有修证,就没有见到真理,“无制人”,无有制人就是没有办法来自己制伏自己,没有如法的真理,就乱干起来了。“由鄙寻思乱圣教”,由鄙,错误的,不好的那些寻思,恶的寻思,把圣教搞乱掉了。

  

  “既失大师,又无法奘”,大师没有了,法奘,法门龙象,就是堪修证的那些大弟子又没有了。“凡厥异生,便无慧眼”,这个异生,这是接下来的,就是那些芸芸众生,没有慧眼。本来世间眼目了,现在没有了,闭起来了,那就没有眼睛,不见真理,没有眼睛就看不到真理,这个真理就是四谛、空性等等。“无法自制”,那起了烦恼之后,任性地去发挥他的烦恼事情,没有办法制止。“起恶寻思,乱惑圣教”,恶的寻思就是把佛的教乱说了,把佛的教搞混淆了。“其过大矣”,这个过大得不得了。

  

  其他有一本注解这么说的。他说不见真理就是没有人,没有慧眼,那教,判这个是正,这个是邪,没有人能够正确地指出来了,那么既然没有这个真理,这个正、错,也没有人能够判别了,那么那些异生,烦恼重的,卑鄙的恶寻伺,把这个佛教搞混了,搞乱掉了。这个佛的教搞混了,正法也就灭掉。那是相似正法了,说它不是佛教吧,他的法相名词都是佛教,也很多地方象,跟佛教的话一模一样,但是宗旨错掉了,相似正法。最怕相似正法,说它佛教,像个佛教,你说是佛教吗,又不是佛教,说的道理不是佛教,穿了佛教的衣服,做非佛教的事情,最害怕这个。那这个就是起恶寻思。总的来说,就是没有慧眼,不见真理,那就乱干了,把佛教就混淆了,过失极大,“其过大矣”!

  

  

  

  

  丁二、重释伤叹人

  

  戊一、重释有德

  

  从此第二,重释伤叹分二:一、重释有德,二、重释起失。且重释有德者,颂曰:

  

  自觉已归胜寂静  持彼教者多随灭

  

  释曰:佛名自觉,无师悟故,涅槃日久,名已归静,舍利子等,持彼教者,今亦随灭。

  

  “从此第二,重释伤叹”,第二再再感叹。“重释有德”,再叹一次有德的人,这是第一重释有德,有德的人没有了,再重新伤叹一次;再释起过失。

  

  “且重释有德者。颂曰:自觉已归胜寂静,持彼教者多随灭”,前面是证法,这是教法。前面是“大师世眼久已闭,堪为证者多散灭”,证法没有了。这里,“自觉”,佛就是自觉,他是无师自觉的,就是指佛,“已归胜寂静”,最殊胜的寂静,就是涅槃。“佛名自觉,无师悟故”,佛是无师自悟的,没有人教的,只有佛,也叫自觉。“胜寂静”,涅槃,寂静中最殊胜的就是涅槃。“已归胜寂静”,佛涅槃之后,很久了。

  

  他这个是做文章的,所以世亲菩萨声明也是头等的。我们在前面不是讲过嘛?世亲菩萨的《俱舍论》很多人反对他,驳他不了,没有办法,想从文学的观点上破坏它,当时一个在印度文学出名的一个人,他就写了一个东西,驳世亲菩萨的文字上面有错误,结果也是给世亲菩萨驳得体无完肤。文学也头等,没有人驳得了的。那么这个我们看文字也好了,前面是“大师世眼久已闭”,这里是“自觉已归胜寂静”,对称的,意思是一样的。前面是“堪为证者多散灭”,“持彼教者多随灭”,一个是证,一个是教。前面说佛灭度之后,正法,能证,有修证的大弟子大部分都跟了涅槃,这里说能够持佛的教的也都没有了,舍利子等,尤其是阿难,多闻第一的,持佛圣教的。“持彼教者,今亦随灭”,也跟了佛的灭,一个一个都灭掉了,这是伤叹,世亲菩萨两次伤叹,悲痛之极。

  

  

  

  

  戊二、重释起失

  

  从此第二,重释起失,颂曰:

  

  世无依怙丧众德  无钩制惑随意转

  

  释曰:世无依怙,由丧如来及大弟子众德者故,由此众生无正法钩,制诸惑象,随意起执。

  

  “从此第二,重释起失”,那么这些大德没有之后,过失就来了。“世无依怙丧众德,无钩制惑随意转”,他们没有之后 ,世间上所依靠的人没有了。有佛的教,有佛的证,可以作世间的依怙,既然没有了,靠哪个去呢?没有可靠的人了。“世无依怙”,世间上没有可靠的人,“由丧如来及大弟子”,因为佛跟他的大弟子都灭度了。“众德者故”,这些有德的人都一个一个灭掉了,世间上依靠的人也没有了。“由此众生无正法钩,制诸惑象,随意起执”,因此众生没有正法的钩,来制止这个烦恼的象。什么叫钩象呢?印度经常用象的,他们用象打仗,也用象耕地,也用象做事情、背东西,也用象做车,可以坐在上边。这里一本书,缅甸迎接佛牙的时候,大象就出来的。象气力很大,脾气也很暴躁,你要是叫它做事情,那没那么容易,它不听你话,鼻子一卷,把你摔不晓得哪里去了,你根本打它不过的,那么有什么办法制伏它呢?人就是有智慧,碰到象不听话的时候,就想办法把它捆起来,拿一个铁钩子烧得红红的,飞红的给它看看,这个钩它看了莫名其妙。钩子一下子下去痛得不得了,痛得不得了,大叫大闹的,但是跳不起来,四个腿都捆起的;然后痛好之后,再给它看,是个钩,你下次再要顽皮的话,这个钩要来的。那么几下子一钩的话,以后这个象看到这个钩,吓得动也不敢动了。跟现在驯马戏的一样,这个电鞭一样的,你几下子尝了味道了,它再也不敢了。

  

  那么正法是个钩,能把烦恼这个大象调伏的。因为这些大德们已经灭度,正法的钩没有了,没有钩,这个烦恼大象没有调伏的办法,乱干了。“随意起执”,那就随便起执了,在法里边就是混淆佛法,在行动上各式各样的罪就造起来了,随意起执。这是再第二次感叹大德灭度之后,世间上起那么多的过失。第一次的感叹是证法灭,第二次感叹是教法灭,总之证法灭也好,教法灭也好,世间上就起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那就过失都出来了。

  

  感叹了半天,消极的感叹没有用的,还是要积极地行动起来。

  

  

  

  

  丙二、劝学法

  

  从此第二,劝学法。颂曰:

  

  既知如来正法寿  渐次沦亡如至喉  

  

  是诸烦恼力增时  应求解脱勿放逸

  

  释曰:佛灭度后,九百年中,世亲制诸论,正法寿命,渐次沦亡,如人欲终,气临至喉,须臾便死,于此时中,烦恼增长,诸有智人,应求解脱,勿令放逸,起烦恼也。

  

  “从此第二,劝学法。颂曰:既知如来正法寿,渐次沦亡如至喉,是诸烦恼力增时,应求解脱勿放逸”,这是再次感叹佛的教证法灭掉了,劝大家好好地修了。“既知如来正法寿”,既然我们看到佛的正法的寿命,就是正法住世的时候了。“渐次沦亡如至喉”,等于说一个人,快死掉了,一个气已经到喉咙口了,再下去,咽下去就没有气了,已经危险到这个喉咙里一口气了。那么在这样的危险的情况之下,我们该怎么呢?是不是佛法灭了,就没人管我们了,高兴了,到处乱干起来了?那就是越来越苦了。那么你该怎么办呢?“是诸烦恼力增时”,这是五浊恶世,烦恼特别盛的时候,你应当求解脱,不要放逸,这是世亲菩萨再再悲心,整个《俱舍论》就是这样子来结束,劝大家学。

  

  “释曰:佛灭度后,九百年中,世亲制诸论”,千部论师,作了一千部论。“正法寿命,渐次沦亡,如人欲终,气临至喉,须臾便死”,世亲菩萨那个时候,正法是快没灭了,像法的时候。那么佛灭九百多年了,正法一千年,这个一千年正法,九百多年了,等于说一个人快断气的一样?正法…

《俱舍论颂疏讲记 智品/定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俱舍大要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