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清淨生活,才能夠有保障,能穩住下去。所以說,是甘露,你要進佛道的門,先要吃一個甘露,不淨觀,吃下去。
然後,你假使這一方面的貪心倒是除掉了,但是坐下來,東想西想的,入不了道。再吃一個甘露,數息觀,把心靜下來。那麼這樣子,你修行就行了,基本上沒有其它的問題了。
釋曰:正入修門,要者有二:一、不淨觀能治貪欲,二、持息念能除亂尋。
“釋曰:正入修門”,真正要入門,要修的時候,這個入修的門,這個門道呢,兩個門道。一個是“不淨觀能治貪欲”,飲食、男女,那個是天性,這個儒家經常說這個話。那麼這樣子,我們說,男女是不是天性呢?這是煩惱心,就是煩惱無始以來流轉生死,成了個天性了,好象不教就會。但是色界的人,他就沒有欲貪,同樣在叁界流轉的人,色界、無色界根本就沒有男女貪欲,那就是下界的欲界的貪欲,也是跟畜生相等的貪欲。這個是很卑鄙的,所以一定要把它除掉,不是人的天性。要這個不淨觀,能治貪欲。
第二,“持息念能除亂尋”,胡思亂想,尋伺,用持息念來對治。心靜下來,才能入定,才能起作用,如果你心胡思亂想地掉舉,妄想紛飛的,那一切修行的作用就起不了。我們前面講過的,你一切法,能夠改變自己,淨化身心的,一定要從定中得,定叫修,因爲它最能夠熏心,最能夠改變心的思想。你說改造思想,你單是拿本書念念,大家開開會,你說來說去的,思想改造了嗎?靠不住。一定要定中訓練過,才能真正改造思想。
那就是海公上師經常打的比喻,一個瓷器,或者陶器,一個坯子做好了,樣子很像,茶壺就是茶壺,茶杯就是茶杯,管你一模一樣的。但是這個茶杯、茶壺,你燒水倒進去,泡茶的話,不行了,成一把泥了,沒有燒過。窯裏一燒的話,那就是再燙的水,哪怕你擺在鍋裏去滾,它也不會壞掉、不會化掉。那就是說,經過定的窯燒過的那些法,堅固了,能夠不動。如果沒有經過定火燒的,那你盡管看了很多書,也經過一些,人家告訴你很多經驗,但是碰到實際的情況的條件下,都會泡湯,成了一堆泥,沒有作用了,所以一定要經過定的鍛煉。那麼這個持息念令心的亂尋除掉,心一境性才能得到。
這是總標,兩個門,修行要入門,決定要通過這個不淨觀,或者是持息念。
戊二 別釋
己一 釋不淨觀
庚一 明行相
從此第二,別釋。就中分二:一、釋不淨觀,二、釋持息念。就不淨觀中,複分爲二:一、明行相,二、諸門分別。且初明行相者,論雲:此中先應辨不淨觀,如是觀相雲何?頌曰:
爲通治四貪 且辨觀骨鎖 廣至海複略 名初習業位
除足至頭半 名爲已熟修 系心在眉間 名超作意位
那麼下邊要分釋。什麼叫不淨觀呢?“就中分二:一、釋不淨觀,二、釋持息念。就不淨觀中,複分爲二:一、明行相,二、諸門分別”。行相就是怎麼修。“且初明行相者,論雲:此中先應辨不淨觀”,兩個甘露門,先要說的是不淨觀。“如是觀相雲何?”這樣子的觀,它的相貌是怎麼樣?就是說如何觀。“頌曰:爲通治四貪,且辨觀骨鎖”,這個鎖,就是一把鎖的鎖,這是古代的一個寫法。“廣至海複略,名初習業位,除足至頭半,名爲已熟修,系心在眉間,名超作意位”。
什麼叫不淨觀呢?不淨觀,先說它是對治是什麼?對治四個貪:一個顯色貪、形色貪、妙觸貪、供奉貪。有的時候,他貪顯色,這個人長得牙齒白,臉帶桃紅色,這個頭發烏黑,或者金黃色等等,這是顯色貪。形色貪,長得苗條怎麼樣子,這是形色貪,她的形狀。妙觸貪,皮膚細滑等等,這些柔軟,這些是妙觸貪,碰到是舒服。最後是供奉貪,給你燒飯,給你做事情,給你穿衣服,給你唱歌跳舞,給你看,這是供奉貪,奉侍貪。這些都是貪心的幾個方面,都屬于貪。
那麼有的是重點在形色,有的在顯色,有的是妙觸,有的是供奉,總之出不了這幾種。那麼這個不淨觀,就是通通可以對治這四種貪,這四種貪對治之後,就是無可貪了。就是這麼一回事情,一副白骨,貪什麼東西呢?那麼你要對治四貪,有好幾種觀法。白骨觀,可以把四個貪一起對治。
觀的時候先從個人開始,一個一個觀出去,到四海爲止,一個邊,然後把它收。開始從略到廣,再廣收到略。這個第一階段叫“初習業位”,這是開始學的一個階段,不成熟的。
“除足至頭半,名爲已熟修”,剩了自己之後,先是腳不要觀,再是腿不要觀,一直到臉也不要觀,只觀半個頭,就是觀那個天靈蓋那個骨,這個叫“已熟修”,第二個階段。
最後呢,最略,把半個頭也略,略到眉心,眉間一點,明點。這個時候,“超作意位”,成就了,最高的階段。就是把不淨觀分了叁個位來修,那麼這是叁個層次,從初級到中級的,再到最高級的。
釋曰:修不淨觀,正爲治貪。貪有四種:一、顯色貪,二、形色貪,叁、妙觸貪,四、供奉貪。緣青瘀等,修不淨觀,治顯色貪;緣蟲食等,治形色貪;緣蟲蛆等,治妙觸貪;緣屍不動,治供奉貪。若緣骨鎖,修不淨觀,通治四貪,以骨鎖中無四貪境故。
“釋曰:修不淨觀,正爲治貪”,修不淨觀的目的,針鋒相對的,就是對治貪。所以說,五停心觀,貪心重的人,要修不淨觀。瞋恚心大的,瞋心特別厲害的人,一碰就要發脾氣的,這些人要修慈悲觀。那麼假使愚癡心重的,修緣起觀。假使執著我的,修界分別觀,我這個身體就是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哪個是我?根本沒有一個我,你執什麼我呢?自以爲了不起,你什麼東西了不起,就是一大堆十八界,根本沒有一個我在裏邊。最後呢,持息念,對治散亂的。五停心觀,俱舍論主,特別強調這兩個,不淨觀跟數息念。
那麼不淨觀正面對治的是貪心,欲貪。這貪又分四種,“顯色貪”,顯色就是青黃赤白叫顯色。凡是貪人,一般貪那個色,都是貪她的嘴唇的紅、牙齒的白、頭發的怎麼樣了、皮膚的怎麼樣了,反正是顯色。“形色貪”,就是長得苗條、高矮適度,怎麼樣子,鼻子隆起的,眼睛像什麼,這一類的是形色。“妙觸貪”,碰上去,柔滑細暖等等,這是妙觸貪。第四種是“供奉貪”,伺候他,歌舞伎樂,或者是給他做事情,等等。
總的貪四種,這四種貪都能夠引起自然的欲心,甚至于犯戒,都要除掉。那麼每一種貪,都有它的對治方法。
先說顯色貪,“緣青瘀等,修不淨觀,治顯色貪”,當你修不淨觀,觀想一個人的屍體,她本來是皮膚這麼潔白的,等等的,但是她慢慢地腐爛,開始膨脹,最後呢,她裏邊的皮膚顔色變掉了,成了青色的,裏邊一塊一塊的,一坨一坨的,這個時候,顯色貪,所謂朱紅的嘴唇等等都不見了,都是那個可怕的一塊一塊的,青黑色的,那麼一坨坨的那個顔色,很害怕的,那個樣子,就對治這個貪。
那麼你修,對治形色貪,“緣蟲食等”,這個屍體擺時間久了,蛆蟲,一堆一堆的,在吃她的那個身體,吃的那個樣子呢,一個形色長得苗條不苗條,這個時候就想不起來了。只看到蟲在裏邊拱來拱去的,害怕。
以前清涼橋有一位師父,他是圓寂了,已經龛子好了,過幾天要燒了,還沒有燒之前,有人突然想起一個事情,這個人愛藏錢的,是不是他身上有錢放在裏邊,把人民幣燒了,可惜了。講了半天呢,大家就同意把龛子打開來,看看有沒有?結果呢,大家都不敢去搞了,這個害怕的。這個只好村子裏邊,老百姓,他就要錢。不管什麼髒,他只要錢好了,講好五塊錢,把它打開看一看。那個時候五塊錢,是五十年代。他拿了五塊錢去,去打開了。哇!打開來有的人在旁邊看,嚇死人,腫得那個樣子,青瘀色,那個蛆蟲拱來拱去的,鼻子裏出來,耳朵裏進去,這樣子來搞,一堆一堆的,害怕得不得了,這個大家不敢碰。結果呢,搜了半天,恰恰搜了五元錢給他。這個,是有五塊錢在身邊。那麼有的人在旁邊的,看得飯也吃不下去。你如果這樣看了,你妙色貪,什麼苗條、長得好、什麼東西,根本就沒有了,這個思想不會有了。
再一個是“緣蟲蛆等”,蟲、蛆在身上爬。蟲食就是把他身上一塊一塊都吃掉了哦,這個樣子,就是蟲食。蟲蛆就是蛆,這個蛆身上拱來拱去的,不要說碰啊,那個東西你看也不敢看了。有一個人講給我聽,有一個火車鐵路上出了事,碰死一個人,這個人碰到了,大家也不知道,鐵路軌道上沒有人,不靠近城市,結果好幾天了,爛掉了,已經蛆蟲都長滿了,才發現。他們說,去看的時候,衣服脹得緊緊的,紐扣把它一蹦開來了,蹦,這個蛆都蹦出來了。這個也是可怕的樣子,那這個是蟲蛆。這個時候,你說妙觸貪,身上碰到她細滑柔軟,這個想不起來了。再也不會去碰她了,看到那個樣子就害怕,不要說碰了。這個東西腐化了,一碰就是蛆,膿血,一塌糊塗的東西,還有什麼妙觸貪呢?沒有了。
供奉,她給你唱歌,給你跳舞,給你看,她伺候你等等,“緣屍不動”,一個屍體,死僵僵,動也不動。在《清淨道論》裏邊,還說一個散亂的觀,就是說這個屍體被人家砍了一塊一塊的,頭在這邊,腳在那裏,這樣子,把它拼攏來一個屍體。你再想她妙供奉,怎麼做事情,給你跳舞的樣子,想不起了,那個可怕的樣子來了,所以這一些就是對治供奉貪。
那麼你說對治四貪,有這四個針鋒相對的。但是你修不淨觀,整個的修的時候,這四個貪都包在裏邊,都可以對治掉。所以說一般就是修不淨觀、白骨觀,白骨觀裏邊,這個四種貪的境界都沒有。你說是顯色,白骨裏邊沒有朱紅的嘴唇,沒有這個葡萄的眼睛…
《俱舍論頌疏講記 賢聖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