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给你圣道的生具,你修道的生具,还是要给你,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这个助道的那些资料。
“立此助圣道生具事业”,事业什么?就是“乐断乐修”,这是就是圣道的事业。那么就是舍掉在世间的世俗的事业,提起圣道的事业,那么舍掉自己的生具,他给你助圣道的生具。“令修行者,解脱非久也”,这样子使修行的人,很快能得到解脱。因为世间上,要办事业,固然要从事事业,但是要有养生的资料,生活资料要有,那么我们现在修行的人,也给你修行的事业,也给你修行的生具,这样子,你可以很快地把解脱的事情搞成功。所以说,要立这个四圣种。
问:何故安立如此二事?答:颂言:为治四爱生,一、衣服爱,二、饮食爱,三、卧具爱,四、有无有爱,治四爱故,立四圣种。
“问:何故安立如此二事?”为什么安立这个生具、事业,这两个事,干什么用?
“答颂言:为治四爱生”,三个是“生具”,一个是“事业”,为什么原因?它是对治四个爱生。哪四个爱?一个是衣服的爱,一个是饮食的爱,卧具的爱,这个在世间上都有这个爱。这个爱,也不算是很坏的爱,他欢喜衣服,好的衣服,欢喜好的饮食,欢喜好的卧具。这一般人,认为是正常的,但是修行的人,这个是烦恼,要对治。所以说,随得衣服,不管你得哪一个衣服,自己拿了就喜足。
我们世间的人,买衣服,自己拿了钱,到店里边去东挑西挑的,这个好,那个不好,搞了半天,才买一个满愿的,自己欢喜的,那就是贪心。以前,我在上海的时候,有一个女学生,她是一个有名的“疙瘩”,怎么疙瘩呢?她买一个东西,总要挑十几个,她叫店里边这个拿出来、那个拿出来,同样的东西,十几个里边,她挑,挑了,挑个满意才走。服务员没有那么多拿出来,拿一个给她,她不买的,她一定要挑最好的。那么这样的人,人家说她“疙瘩大王”,这样子的人,就是贪心重了。
我们说一个出家人,就是人家供养你一个,管你好不好,拿了就高兴。修行能够衣服够穿了,可以冬天不冷就行了。同样的,衣服的贪,饮食的贪,也是给什么就吃什么。为什么佛在世要托钵,托钵,你到人家里走,人家给一抟饭,一抟菜,不够再走一家,最多是七家。七家还不够,那不能再要了,回去吃饭去了。那么假使两三家够了,也就走了,那不要再托了。这样子,人家给你什么就吃什么,不要挑的。
现在我们说要,伙食房里,要跟他商量,明天什么菜,后天什么菜,这个就不对了,跟修行就背道而驰了。那么凡夫习气重,这个由常住来掌握,这是对的,希望这个出家的人,修行人能够吃好,能够身体好,能够修行。但自己不要去参加意见,我要什么我要吃什么,给厨房里去讲这些,那就是贪心的表现了。常住会保证你们的营养,保证你们口味,你自己不要去提了,你提了之后,反而对道有损。所以给你什么,就吃什么,是最好的。也不会拿最臭的,烂东西给你吃,你放心好了。但是你托钵就靠不住了,如果托钵碰到一个信外道,他故意拿大粪给你在钵里也可能性的,那你这个时候就没有办法了。但是我们常住的伙食房,绝对不会拿烂的、臭的东西给你吃,不要去关心那些事情。
“卧具爱”,卧具,也不要生贪爱。对治三个爱是很容易知道。
第四,“有无有爱”,“有无有爱”,前面我们见过面。“有”,执着三界,还要不断地投生。“无有”,碰到壁了,就想一死了之,什么都毁灭了,全部整个世界,跟自己一起毁灭,叫无有爱。有爱,就是说自己贪着,将来还要投什么生,到哪里去投生,投生到天上去、人间去,总是好的地方去。那么无有爱,就是自己感到灰心了之后,就想自己毁灭之后,整个世界一起毁灭。这个心也蛮毒的,你自己没有了,把整个世界、宇宙的人全部跟你一起毁灭掉了。那秦始皇死了之后,只有三万的宫女(殉葬),没有把整个的国家都殉葬,你说最好整个宇宙都消灭,这是无有爱,他断灭见就希望一死之后,什么都没有了。那么有爱无有爱是断常二见。这一类爱,用第四个“爱断乐断”这个法来修。这是邪见,你真正修了圣道,就会脱离这个爱,会解除。所以说都是对治爱,既然都是对治爱,那就是无贪为性。
“治四爱故,立四圣种”,因为要对治这四种爱,前面三种爱是世俗的,后面一个有无有爱的对治是无漏法,这是真正圣道才能对治。这个四圣种就是对治这四种爱的。
我所我事欲,暂息永除故者,此更异释。我所事欲者,衣服等三,此上起贪心,名我所事欲也。我事欲者,谓身也,身上起贪,名我事欲。为佛意欲令诸弟子,暂息我所事欲故,立前三圣种,永除我所及我事欲,故立第四圣种。
那么对治四个爱,又起什么作用呢?“我所我事欲,暂息永除故”,这个另外一个解释,为什么要这个四圣种?他说这个四圣种,为使得我所欲、我事欲,前面三个使它暂时息下了,最后第四个修圣道,永远把它除掉,这些欲望,也是除贪,欲也是贪。
“此更异释”,另外一个解释,他说,“我所事欲”,两种,衣服、饮食、卧具,是我所欲,这是属于我所的,不是我本身,这个地方起贪心,叫我所事欲。另外“我事欲”,就是执着自己这个身体,“身上起贪,名我事欲”,我们说,现在一般的,除了佛教是无我的,一切法没有我,那就对身不执的。其他的外道,都执一个我,我要生天,我要永生,我要长命,我要罗汉身,我要不坏身等等,一切修炼的方法,都是为这个事情服务的,最后执着是个我。这个我事欲,在佛教里要除掉的。如果你有这个我的话,一切烦恼的根子断不了的,从我里边,就要产生互相的,我、你、他,一对立的话,要维护自己,就要损害人家。这样子,一切烦恼从此而生,我执大魔。佛教里边,要把它根子铲除,这个我是不要的。身上起贪,叫我事欲,对自己的身起一个贪,我事欲,这是欲就是贪。
“为佛意欲令诸弟子,暂息我所事欲故,立前三圣种”,佛的慈悲,要使他的弟子能够把“我所事欲”,对我所的,属于我的那些东西,那些所有权的这个事情,把它息下来。就是用前面三个圣种,我所有的衣服,我所有的饮食,我所有的卧具,都不要起贪着,随你得到什么,就感满足就可以。这是暂时地把我所事欲呢,把它息下去,所以安立前三圣种。
最后第四个,“永除我所,及我事欲”,把我所事欲,我事欲也好,永远地根子铲掉了,这要修圣道。所以要爱断乐断,爱修乐修,第四个圣种,就是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前面三个,把它暂时息止下来,根子除不了的,后边那个可以把根子除掉。为了这个事情,所以说佛要安立四圣种,那么这是很明确的,都是为了除爱除欲,都是无贪为性。
下面就是修行的要点了。
丁二 明五停心位
戊一 总标
从此第二,明五停心位,七方便也。就中有二:一、总标,二、别释。且总标者,论云:如是已说修所依器,由何门故,能正入修?颂曰:
入修要二门 不净观息念 贪寻增上者 如次第应修
“从此第二,明五停心位”,我们前面说的,修行要有层次,七贤八圣。这是进入七贤的这个开端,“五停心位”,就是修五停心观的那个阶位,就是“七方便”里边的第一个。这有个表,七方便大家要知道:五停心观、别相念住、总相念住,还有暖、顶、忍、世第一,一共七个,这是方便,也叫七加行。第一个就是五停心位,修五停心观。
“就中有二:一,总标,二别释。且总标者,论云:如是已说修所依器,由何门故,能正入修”,前面所说的,讲了半天,修行所依靠的器,就是我们这个身心,如何把它洗干净。把我们的身心搞干净之后,然后正修什么道呢?这是正式开始修道的,这个开端。
前面是把身器弄干净。我们以前不是才归依的时候,为什么忏悔?就是把身心搞干净,然后才可以受归依。这里就是把身心,调治干净之后,然后可以修道。如果你身心不干净,绝对进不了道,一天到晚,陷在五欲里边打滚,你如何进入道呢?既使把你关在这个关房里闭关,你也心不晓得在那里,甚至于要把这个窗户给打破了,跳出去。这样子的人,你闭关是没有意思的。一定要心能够静下来,身心干净之后,才能说修道的事情。
“颂曰:入修要二门,不净观息念,贪寻增上者,如次第应修”,一般地说,要修五停心观。而俱舍论主特别强调的,是这两个:不净观与数息念。这个在《大毗婆沙》里边,就是入佛法的一个甘露门,我们要进入佛法,两个甘露门,就是不净观跟数息念。不净观是对治贪心增上的,就是这个人心欲贪特别增盛的,那就修这个观。这个寻思,就是心里妄想纷飞的人,修数息念,数息观。那么这两类是有代表性的。所以说,我们要修这两个观,是甘露门,重点是这两个。
“如次第应修”,挨了次第,贪增上的修不净观,寻增上的修数息观。我们说,修行的人,身心远离,身离开闹市,心是要住在法上。但是你真正要把身远离是容易啊,你只要离开闹市,到了山林上了就可以了。但是心要远离,却不简单,你这个心是活的,它不跟你身体一样,不动的,它要东想西想的,你过去的经历都会想起来,世间上的、城市里边,一些经过过去什么经验,看过什么戏,有什么情况,都会在脑子里翻出来。这个贪心,一般说,尤其是年轻的出家,你这个贪心,是不是能降得下去?你自己说个老实话,碰到境界来的时候,能不能止得住?这个不是骗人的事情,这是实际的一个关口。如果你没有这个把握的话,修行迟早是要泡汤的。所以说,真正修行的人,第一个关口,要不净观要好好修,修了之后,才能对出家的…
《俱舍论颂疏讲记 贤圣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