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疏講記 賢聖品▪P23

  ..續本文上一頁  等流非下緣

  

  “從此第二,明息差別。論雲:息相差別,雲何應知?”那麼息的自相差別,就要講它的差別了。“入出息隨身,依二差別轉,情數非執受,等流非下緣”。

  

  

  

  

  釋曰:此有六門。入出息隨身者,第一依身門。謂息隨身,以息是身一分攝故。依二差別轉者,次第二依息門。身心名二,息依身心轉也。要具四緣,息方得轉:一、息所依地,謂欲界初二叁禅,名有息地也;二、風道通,謂口鼻也;叁、毛孔開;四、入出息地,粗心現前。前叁名身差別,後一名心差別。生無色界,四緣俱阙。若羯剌藍、頞部昙、閉屍、健南四位,唯有粗心及息地,阙余二緣。及在欲界、初、二、叁禅,入二無心定,唯有叁緣,阙粗心一也。若在欲界等,入第四定,唯有二緣,阙粗心及毛孔開,以第四定極淳厚故,引彼大種,遍滿身中,毛孔不開也。若身生第四定,有風道通,謂口鼻也,及容有粗心,謂起下地威儀通果心也,阙余二緣。此上諸位,隨阙一緣,息皆不轉,故論雲:謂要身中息所依也,有諸孔隙孔是風道通,隙是毛孔開也,入出息地,粗心現前第四緣也,息于爾時,方得轉故,出第四定等,及初生時,息最先入謂息先無故也,入第四定等,及後死時,息最後出息新斷故。

  

  “釋曰:此有六門,入出息隨身者”,“依身門”,入出息,它依的是身。“謂息隨身,以息是身一分攝故”,這個息是隨身的,因爲我們這個息,呼吸是屬于身的一部分,雖然是沒有執受,但是屬于內身的一部分,等你呼出去了,給外空氣混合了,那不屬于我們了,當你正在自己身上呼進呼出的時候,那屬于身體一部分,所以說這是依身的,因爲這個出入息是身的一部分所攝。

  

  “依二差別轉者,次第二依息門”,這個息怎麼生起來的?兩種差別,既要依身,又要依心。如果單是有身,沒有心,不能出息,單是有心,沒有身,也不能出息。“息依身心轉也”,兩個門,有身、有心,才能轉,産生呼吸。那麼打開說有四個緣,“息方得轉”,四個因緣具足,都是講緣起了,你要呼吸,要四個因緣,所以說呼吸也不是隨隨便便的,四個緣缺一個就不行,不能呼吸。

  

  第一,“息所依地,謂欲界初二叁禅,名有息地”,你生的地方是有呼吸的地方,就是欲界是有呼吸的,色界初禅、二禅、叁禅有的,第四禅沒有出入息的。我們講叁災,大叁災,風災吹叁禅,第四禅沒有災了,爲什麼?出入息也沒有了。第叁禅有出入息,風災還有。那麼第四禅根本沒有息了,風災達不到。所以說,第四禅以上乃至非想非非想天,都不是這個息所依的地。

  

  第二,“風道通”,要口鼻。你要呼吸,要有個通道。你口、鼻沒有的,哪裏去呼吸呢?這個毛孔呼吸是另外一種呼吸,另外一種風是毛孔呼吸的,這個在《大毗婆沙》裏邊,《順正理論》也講。風有好幾種,內風、外風,各式各樣的。那麼我們說這個出入息的風,是從口鼻出來的,或者口呼吸,鼻呼吸,假使這個人不長口鼻的,你怎麼呼吸呢?這個沒有辦法呼吸了。這要口鼻,息風的道要通,口鼻不通了,你喉嚨塞住了,那你怎麼呼吸呢?吊死鬼就是喉嚨把他卡住了,氣出不來了,死掉了,不能出息了。所以說,一定要口鼻通了,這個息才能進出了。

  

  第叁,“毛孔開”,毛孔的風也要開,沒有毛孔也不行。

  

  第四,“出入息地,粗心現前”,要有粗心,這個出入息地的心,細心不行,要粗心。這個出入息是粗的,有粗心跟它相應的,粗心現前的時候;心細下去了,你就會出入息就慢慢慢慢,慢到後來,入四禅就沒有了,息都沒有了。所以要粗心現前。

  

  “前叁名身差別”,是依身的。最後一個是心差別,依心的。所以總的來說,出入息要依身心而轉。身的方面有叁個條件;心的方面,一個條件,就是在這個地的粗心現前。假使在那個地,細心現前,入定的四禅的心,那就不能出入息了。

  

  “生無色界,四緣俱缺”,那麼簡別,生了欲界、初、二、叁禅這些地方,四緣具足,只有這麼幾個地方,這個是緣具足的,可以有出入息。假使無色界,它第一沒有身的,前叁個緣沒有,第四個依出入息地的粗心,他也沒有。無色界沒有出入息的地,沒有粗心,所以這四個緣都沒有。

  

  在“羯剌藍、頞部昙、閉屍、健南四位”,就是胎兒,還沒有生六根,沒有生全的前面四位,他生到欲界來了,這個粗心是有的,這個地也是欲界,是出入息的地。但是鼻口沒有開,六根沒有長,口鼻還沒有長出來,那麼這個毛孔也沒有開開來,這個兩個緣沒有,那麼也不能出入息。那是胎息,就是靠母親的臍帶來呼吸的,他自己不能呼吸。缺了緣,兩個緣沒有。

  

  “在欲界、初、二、叁禅”,假使“入二無心定”,就是細心,你雖然長在欲界,生在欲界,也在初二叁禅,是息所依的地,但是你細心,入了兩個無心定——滅盡定、無想定,那唯有叁緣,粗心沒有。無想定,它就是沒有心啊,滅盡定也沒有心,這個粗心沒有了。粗心沒有了,你怎麼辦呢?一個因緣沒有,這個緣沒有也不能出入息。那麼從這裏邊也看出來了,入了無想定的人,入了滅盡定的人,他不呼吸的。所以說印度婆羅門,他們入了四禅的,或者無想定也好,什麼也好,總是四禅以上的,他可以把他身上油漆漆滿,把毛孔都漆起來了,不通了,口鼻也封住,不死,他入定就不死。這是以前做的實驗,這是我們小時候聽說的。

  

  那麼在沒有好多年,我在寶光寺的時候,報紙上就登載一個,搞一個實驗,一個婆羅門入定,把他裝在一個玻璃箱裏,玻璃箱裏邊灌滿了水,這玻璃箱又把焊錫把它紮紮實實地密封起來,密封了叁個月。然後把箱子打開,活的。他還在定中。出了定之後,跟普通人一模一樣。就是這叁個月裏邊沒有呼吸,不但是口鼻不呼吸,毛孔也不呼吸,可以生存。這個在科學裏邊是找不到答案的。你這個毛孔怎麼不呼吸呢?你鼻子不呼吸,那個心髒又不跳,你怎麼毛孔都不呼吸了,你還活叁個月,還活在那裏,這個怎麼講呢?

  

  假如在欲界等,就是欲界、初禅、二禅、叁禅,入第四定,也就是入第四禅以上,那麼只剩下兩個緣,粗心是沒有,毛孔也不開了,第四禅就毛孔不開了。就是入了第四定的人,密封起來,沒有關系,但是你出了定不行了,你如果出定了,你就悶死了,那你要定中。

  

  “以第四定極淳厚故,引彼大種,遍滿身中,毛孔不開也”,因爲第四定裏邊,極淳厚,它的四大種,第四禅的四大種,遍滿身中,長滿了,把毛孔都塞住了。可以不要,毛孔呼吸也不要了。假使生到第四禅去,第四禅的人,卻是有口鼻,鼻子、口是有的,還有有粗心。怎麼粗心呢?他可以起下地的心,下地的威儀。他也可以化成下地,用下地的心來做威儀,通果心可以用。但是兩個緣沒有(有口鼻、有粗心):不生在有息地,這個條件沒有;那毛孔不開,第四禅的人毛孔也不開。缺此二緣。

  

  “此上諸位,隨阙一緣,息皆不轉”,這些地方,只要你缺一個緣好了,這個息都不會産生的。“故論雲:謂要身中,有諸孔隙,入出息地,粗心現前,息于爾時,方得轉故”,這是《俱舍論》的原文,它說出入息的主要的條件:第一個要身,息所依的身。“有諸空隙”,不是踏踏實實的,裏邊有空道,毛孔開的就是說,身上有孔隙的。他要生在出入息的地,就是說欲界、初禅、二禅、叁禅,不能再高了。粗心現前,還有第四緣,要出入息的粗心現前,入了細心也不出了。這個時候,四個因緣具足,出入息才能生起。

  

  “出第四定等,及初生時,息最先入,入第四定等,及後死時,息最後出”,我們說第四禅,第四禅的定,入定了之後,出定了。第四禅的一入定之後,出入息沒有了,當你出定之後,第一口氣要吸進來了,當然是吸進來。初生,小孩子出生,他的口鼻通了,也要吸口氣,息要最先入。這個息最先什麼時候進去?就是這個時候。小孩子出生時候,第一口是進去的。四禅出定了之後,第一口是進來的。那麼出氣,是“入第四定等,及後死時”,第四定等,等無色界的那些定,還有無想定,入了這些定之後,跟人最後死的時候,氣最後出,氣出去了之後不來了。入第四定的,你入了定之後,最後一口氣出來之後,入定了,呼吸不動了,一到出定的時候再進來。那麼人死了之後,那是一去永不來了,這個口氣去了之後,回不進來了。

  

  那麼所以《四十二章經》裏邊說:人的生命在多少時間呢?有的人說是什麼什麼,說了很多,在早夕間等等,越說越近,最後是在呼吸間。一呼一吸之間,呼氣出去,第二口就不進來,就沒有了,不進來就完蛋了,所以說,就在呼吸之間了。這是後來佛就認可這個比丘:哦,你說對了。

  

  如果我們有這個無常觀,一切世間的鬥爭就息下了,不會有了。爭什麼呢?這口氣去了,來不來都不知道了,你還爭啥了?我們古代的大德也經常用這個話了,這口氣出來,你下口氣來不來。他還有說得再快一些的,今晚脫了鞋褲襪,明天穿不穿都不知道。這個你不要看得以爲老人是這樣,年輕人不會的。不敢說的啦,我們上海一個鄰居,他是江南造船廠的,他這個空中作業,吊在空中,吊架子上的電焊工。早上,他有一個同事啊,興沖沖蹬著自行車,生龍活跳的,電焊工爬上去。然後,“啪”掉下來,沒有,死了。中午就在報喪了,家裏去收屍體了。

  

  那麼還有一個,江南造船廠,反正工廠裏事故多得很了,也是年輕的一個人,他搞檔廠的,當然什麼東西我是不懂啊。就是檔廠,操作的不當心,掉到場裏去了。一個人就是摧麻花,卷起來了,一個身體就成了個麻花了,卷死了。還有一個,一個學徒,一個老師傅在修機器,他正在修,他說看上邊一個東西是不是兩個相對,正上一看,啪,掉下來,頭砸扁了,眼睛蹦像子彈一…

《俱舍論頌疏講記 賢聖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