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贤圣品▪P23

  ..续本文上一页  等流非下缘

  

  “从此第二,明息差别。论云:息相差别,云何应知?”那么息的自相差别,就要讲它的差别了。“入出息随身,依二差别转,情数非执受,等流非下缘”。

  

  

  

  

  释曰:此有六门。入出息随身者,第一依身门。谓息随身,以息是身一分摄故。依二差别转者,次第二依息门。身心名二,息依身心转也。要具四缘,息方得转:一、息所依地,谓欲界初二三禅,名有息地也;二、风道通,谓口鼻也;三、毛孔开;四、入出息地,粗心现前。前三名身差别,后一名心差别。生无色界,四缘俱阙。若羯剌蓝、頞部昙、闭尸、健南四位,唯有粗心及息地,阙余二缘。及在欲界、初、二、三禅,入二无心定,唯有三缘,阙粗心一也。若在欲界等,入第四定,唯有二缘,阙粗心及毛孔开,以第四定极淳厚故,引彼大种,遍满身中,毛孔不开也。若身生第四定,有风道通,谓口鼻也,及容有粗心,谓起下地威仪通果心也,阙余二缘。此上诸位,随阙一缘,息皆不转,故论云:谓要身中息所依也,有诸孔隙孔是风道通,隙是毛孔开也,入出息地,粗心现前第四缘也,息于尔时,方得转故,出第四定等,及初生时,息最先入谓息先无故也,入第四定等,及后死时,息最后出息新断故。

  

  “释曰:此有六门,入出息随身者”,“依身门”,入出息,它依的是身。“谓息随身,以息是身一分摄故”,这个息是随身的,因为我们这个息,呼吸是属于身的一部分,虽然是没有执受,但是属于内身的一部分,等你呼出去了,给外空气混合了,那不属于我们了,当你正在自己身上呼进呼出的时候,那属于身体一部分,所以说这是依身的,因为这个出入息是身的一部分所摄。

  

  “依二差别转者,次第二依息门”,这个息怎么生起来的?两种差别,既要依身,又要依心。如果单是有身,没有心,不能出息,单是有心,没有身,也不能出息。“息依身心转也”,两个门,有身、有心,才能转,产生呼吸。那么打开说有四个缘,“息方得转”,四个因缘具足,都是讲缘起了,你要呼吸,要四个因缘,所以说呼吸也不是随随便便的,四个缘缺一个就不行,不能呼吸。

  

  第一,“息所依地,谓欲界初二三禅,名有息地”,你生的地方是有呼吸的地方,就是欲界是有呼吸的,色界初禅、二禅、三禅有的,第四禅没有出入息的。我们讲三灾,大三灾,风灾吹三禅,第四禅没有灾了,为什么?出入息也没有了。第三禅有出入息,风灾还有。那么第四禅根本没有息了,风灾达不到。所以说,第四禅以上乃至非想非非想天,都不是这个息所依的地。

  

  第二,“风道通”,要口鼻。你要呼吸,要有个通道。你口、鼻没有的,哪里去呼吸呢?这个毛孔呼吸是另外一种呼吸,另外一种风是毛孔呼吸的,这个在《大毗婆沙》里边,《顺正理论》也讲。风有好几种,内风、外风,各式各样的。那么我们说这个出入息的风,是从口鼻出来的,或者口呼吸,鼻呼吸,假使这个人不长口鼻的,你怎么呼吸呢?这个没有办法呼吸了。这要口鼻,息风的道要通,口鼻不通了,你喉咙塞住了,那你怎么呼吸呢?吊死鬼就是喉咙把他卡住了,气出不来了,死掉了,不能出息了。所以说,一定要口鼻通了,这个息才能进出了。

  

  第三,“毛孔开”,毛孔的风也要开,没有毛孔也不行。

  

  第四,“出入息地,粗心现前”,要有粗心,这个出入息地的心,细心不行,要粗心。这个出入息是粗的,有粗心跟它相应的,粗心现前的时候;心细下去了,你就会出入息就慢慢慢慢,慢到后来,入四禅就没有了,息都没有了。所以要粗心现前。

  

  “前三名身差别”,是依身的。最后一个是心差别,依心的。所以总的来说,出入息要依身心而转。身的方面有三个条件;心的方面,一个条件,就是在这个地的粗心现前。假使在那个地,细心现前,入定的四禅的心,那就不能出入息了。

  

  “生无色界,四缘俱缺”,那么简别,生了欲界、初、二、三禅这些地方,四缘具足,只有这么几个地方,这个是缘具足的,可以有出入息。假使无色界,它第一没有身的,前三个缘没有,第四个依出入息地的粗心,他也没有。无色界没有出入息的地,没有粗心,所以这四个缘都没有。

  

  在“羯剌蓝、頞部昙、闭尸、健南四位”,就是胎儿,还没有生六根,没有生全的前面四位,他生到欲界来了,这个粗心是有的,这个地也是欲界,是出入息的地。但是鼻口没有开,六根没有长,口鼻还没有长出来,那么这个毛孔也没有开开来,这个两个缘没有,那么也不能出入息。那是胎息,就是靠母亲的脐带来呼吸的,他自己不能呼吸。缺了缘,两个缘没有。

  

  “在欲界、初、二、三禅”,假使“入二无心定”,就是细心,你虽然长在欲界,生在欲界,也在初二三禅,是息所依的地,但是你细心,入了两个无心定——灭尽定、无想定,那唯有三缘,粗心没有。无想定,它就是没有心啊,灭尽定也没有心,这个粗心没有了。粗心没有了,你怎么办呢?一个因缘没有,这个缘没有也不能出入息。那么从这里边也看出来了,入了无想定的人,入了灭尽定的人,他不呼吸的。所以说印度婆罗门,他们入了四禅的,或者无想定也好,什么也好,总是四禅以上的,他可以把他身上油漆漆满,把毛孔都漆起来了,不通了,口鼻也封住,不死,他入定就不死。这是以前做的实验,这是我们小时候听说的。

  

  那么在没有好多年,我在宝光寺的时候,报纸上就登载一个,搞一个实验,一个婆罗门入定,把他装在一个玻璃箱里,玻璃箱里边灌满了水,这玻璃箱又把焊锡把它扎扎实实地密封起来,密封了三个月。然后把箱子打开,活的。他还在定中。出了定之后,跟普通人一模一样。就是这三个月里边没有呼吸,不但是口鼻不呼吸,毛孔也不呼吸,可以生存。这个在科学里边是找不到答案的。你这个毛孔怎么不呼吸呢?你鼻子不呼吸,那个心脏又不跳,你怎么毛孔都不呼吸了,你还活三个月,还活在那里,这个怎么讲呢?

  

  假如在欲界等,就是欲界、初禅、二禅、三禅,入第四定,也就是入第四禅以上,那么只剩下两个缘,粗心是没有,毛孔也不开了,第四禅就毛孔不开了。就是入了第四定的人,密封起来,没有关系,但是你出了定不行了,你如果出定了,你就闷死了,那你要定中。

  

  “以第四定极淳厚故,引彼大种,遍满身中,毛孔不开也”,因为第四定里边,极淳厚,它的四大种,第四禅的四大种,遍满身中,长满了,把毛孔都塞住了。可以不要,毛孔呼吸也不要了。假使生到第四禅去,第四禅的人,却是有口鼻,鼻子、口是有的,还有有粗心。怎么粗心呢?他可以起下地的心,下地的威仪。他也可以化成下地,用下地的心来做威仪,通果心可以用。但是两个缘没有(有口鼻、有粗心):不生在有息地,这个条件没有;那毛孔不开,第四禅的人毛孔也不开。缺此二缘。

  

  “此上诸位,随阙一缘,息皆不转”,这些地方,只要你缺一个缘好了,这个息都不会产生的。“故论云:谓要身中,有诸孔隙,入出息地,粗心现前,息于尔时,方得转故”,这是《俱舍论》的原文,它说出入息的主要的条件:第一个要身,息所依的身。“有诸空隙”,不是踏踏实实的,里边有空道,毛孔开的就是说,身上有孔隙的。他要生在出入息的地,就是说欲界、初禅、二禅、三禅,不能再高了。粗心现前,还有第四缘,要出入息的粗心现前,入了细心也不出了。这个时候,四个因缘具足,出入息才能生起。

  

  “出第四定等,及初生时,息最先入,入第四定等,及后死时,息最后出”,我们说第四禅,第四禅的定,入定了之后,出定了。第四禅的一入定之后,出入息没有了,当你出定之后,第一口气要吸进来了,当然是吸进来。初生,小孩子出生,他的口鼻通了,也要吸口气,息要最先入。这个息最先什么时候进去?就是这个时候。小孩子出生时候,第一口是进去的。四禅出定了之后,第一口是进来的。那么出气,是“入第四定等,及后死时”,第四定等,等无色界的那些定,还有无想定,入了这些定之后,跟人最后死的时候,气最后出,气出去了之后不来了。入第四定的,你入了定之后,最后一口气出来之后,入定了,呼吸不动了,一到出定的时候再进来。那么人死了之后,那是一去永不来了,这个口气去了之后,回不进来了。

  

  那么所以《四十二章经》里边说:人的生命在多少时间呢?有的人说是什么什么,说了很多,在早夕间等等,越说越近,最后是在呼吸间。一呼一吸之间,呼气出去,第二口就不进来,就没有了,不进来就完蛋了,所以说,就在呼吸之间了。这是后来佛就认可这个比丘:哦,你说对了。

  

  如果我们有这个无常观,一切世间的斗争就息下了,不会有了。争什么呢?这口气去了,来不来都不知道了,你还争啥了?我们古代的大德也经常用这个话了,这口气出来,你下口气来不来。他还有说得再快一些的,今晚脱了鞋裤袜,明天穿不穿都不知道。这个你不要看得以为老人是这样,年轻人不会的。不敢说的啦,我们上海一个邻居,他是江南造船厂的,他这个空中作业,吊在空中,吊架子上的电焊工。早上,他有一个同事啊,兴冲冲蹬着自行车,生龙活跳的,电焊工爬上去。然后,“啪”掉下来,没有,死了。中午就在报丧了,家里去收尸体了。

  

  那么还有一个,江南造船厂,反正工厂里事故多得很了,也是年轻的一个人,他搞档厂的,当然什么东西我是不懂啊。就是档厂,操作的不当心,掉到场里去了。一个人就是摧麻花,卷起来了,一个身体就成了个麻花了,卷死了。还有一个,一个学徒,一个老师傅在修机器,他正在修,他说看上边一个东西是不是两个相对,正上一看,啪,掉下来,头砸扁了,眼睛蹦像子弹一…

《俱舍论颂疏讲记 贤圣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