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疏講記 賢聖品▪P25

  ..續本文上一頁身至一極微一剎那時,名爲身念住滿;觀受心法至一剎那,名受等滿,以非色故,無一極微。

  

  那麼怎樣子觀四念住呢?“以自相共相,觀身受心法”,觀的對象是身、受、心、法。那麼以什麼方法觀?自相的觀,共相的觀。“或以自相,或以共相,別觀身受心法”,各別各別地觀:觀身就是觀身的自相,觀身的共相。觀受,有觀受的自相,受的共相;乃至心、法,都如此。“身受心法,各別自性,名爲自相”,身有身的自性,受有受的自性,乃至法有法的自性,這個就自相。

  

  身的自性是什麼呢?“大種造色”,四大種——地水火風,跟它的所造色,這個是身的自相。我們身上這個身體,總不外乎四大種,地水火風。所造色,就是五根,還有浮塵根,這是這些東西。五根就是淨色根,浮在淨色根旁邊的,幫助淨色根起作用的,就是浮塵根。我們看到的是浮塵根,淨色根肉眼見不到。

  

  一般的,初學佛法的人,都是有這個概念,身體是四大所成:血是水;我們呼吸是氣;身體的溫度是暖;那個骨頭是地,我們說這個是已經簡單化了。學過《俱舍》的就知道,堅硬性是地,不是骨頭。骨頭是所造色。所造色裏邊有地大,這個所造色裏邊,地大的特征特別顯著,就是硬的。它裏邊不是沒有水,如果骨頭沒有水的話,散了粉了。它也不是沒有溫度,在人的體內,都是叁十六度多一點。它也許會運動,我們學過物理的,每一個骨頭裏邊的分子,都在不斷地運動,電子都在轉。所以說,這個地水火風,是遍于一切造色。但是造色,真四大跟假四大,前面我們辨過了。這一次你們新來的,就要把前面的地水火風,真的四大跟假的四大,要辨,要區別一下。一般庸俗地說,四大所成,那是庸俗化的說法,也對沒有入門的人,新入門,使他容易理解,骨頭是地大……。實際上,我們學過法相,骨頭不是地大,骨頭是所造色。那麼地大呢,就是骨頭的特征,有地大的這個特征特別濃,就是地大的特別顯著,硬邦邦的。那麼我們的這個皮膚,肌肉那是軟的,地大的成分少一點,水大的成分多一點,所以說比較柔軟,這就是地水火風的組合不同,但是它本身不是地水火風。地水火風是能造色,它是堅硬性是地大,濕性是水大,動性是風大,暖性是火大,這是看不出來的,這是觸的境。這個我們講過,觸十一裏邊,有地水火風,那是你碰到之後才知道硬,知道是濕,知道是動,知道是暖,你眼睛看根本看不到。你說骨頭是地大,你眼睛看了骨頭,你說它是地大,根本你就講錯了。你要碰上是硬的就是地大,這是骨頭裏邊有地大,這麼說。所造色跟能造色不要混淆。那麼身的自性,就是四大種,跟它所造的色自性。

  

  受的自性,就是領納,領納裏邊要分苦樂憂喜舍,各種不同的受。心呢,是了別爲性。

  

  “除叁之外,所余諸法”,除了身受心以外,其余的都歸納成法,叫法的自性。法的自性,一切法就是任持自性,軌生物解,這是法。

  

  “一切有爲,皆非常相”,凡是有爲法,都是無常的。不但是有漏法如此,道谛也是無常,那麼這是共相。自相呢,觀身的自相的時候,地水火風,堅濕暖動,觀所造色,是淨色,或者是浮塵色,浮塵根,那麼每一色裏邊,一個個分析,乃至最小的極微,這個就是觀自相。觀共相,一切身也好,受也好,心也好,法也好,都是無常的,共相,哪一個法都有無常的特征在裏邊。

  

  “一切有漏,皆是苦性”,有爲,跟有漏的,你們新來的區別一下。有漏的範圍狹一點,有爲的範圍要寬一點。有爲法包括無漏,道谛就是無漏的有爲,那麼苦集二谛是有漏的有爲法。前面有人提這個問題。像涅槃,是離,一切法都有涅槃性,都有它的離,那麼苦集二谛是要離的,將來是要舍棄了,要斷掉了,集谛要斷了,苦也是要斷滅的,那麼這是有它的離,那麼道谛是無漏的,要離它什麼呢?道谛也要離,道谛是舍離,當你證了涅槃的時候,那些修的道都要丟掉了。這個《金剛經》就說得很清楚:“我所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法還是要舍的。無漏的道谛,當你證到涅槃的時候,還是要舍掉的。你抱了那個東西不放的話,成了負擔,成了一包袱。所以說真正到家的時候,也都要放下,那時候才叫不執著。但是你還沒有到家,你說我不要,道谛也不要,你說我不執著,那你就是走向叁惡道去了,人天的機會少了,惡道的機會多,你起了個邪見,當然你必然的果是惡道。

  

  這個執著跟不執著,有分別跟無分別,往往産生很多混淆。有的人說,“我們要無分別智,什麼都不要分別”,那麼你吃飯、吃屎分不分別?你睡覺,不睡覺分不分別?你冷天,熱天,你分不分別?你這個東西,你心裏沒有分別,你說我無分別,打妄語!你偏偏把善惡不要分別,持戒跟不持戒不要分別,那就是故意想犯戒,想做壞事。凡夫的心,都是有分別的,哪有沒有分別的心?真正得了無分別智,無漏智,無分別智生的時候,是無分別。那時候無分別什麼呢?看到一切法的空性,它是無分別的,佛如魔如,一如無二如,佛的本性,他的空性,跟我的空性都是一個,沒有兩個,這個時候是無分別,佛魔都沒有分別。那麼生死涅槃,煩惱菩提都是沒有分別,那是到了家之後的話。你還沒有到家,沒有證到空性,你說無分別,那就是我們講菩薩戒的時候,那麼最講無分別,就是貓,狗,它什麼都不知,無分別,你崇拜它去好了,所以說有分別,無分別不要亂套。

  

  一切有漏法都是苦性,那麼有漏的法,增長煩惱的,煩惱它就要造很多惡業,都是屬于苦的,就是苦苦、壞苦、行苦,前面講過的,以叁性合,就是有漏法,也說世間,也就是苦集二谛。

  

  這裏最後“一切法,空非我性”,一切法,不管你是有漏無漏,有爲無爲,都是空,自性空,都是無我,沒有一個主宰,獨立的主宰。所謂我的意思,一般就是說指一個的,我總是一個,你說兩個我這是不成話的,我有兩個還什麼叫我呢?我跟你、他是對立的,一個對一個,我、你、他,如果兩個,十個,一百個都是我,那我、你、他沒有了,那就不成其爲我。所以說我主要是一個主要特征呢:第一是一個的,獨一的;第二是有主宰,能夠主宰一切;自在,如果你不自在,你就是沒有我性,“我要怎麼,我說了算數”,這就是自在。但是偏偏一切法都是沒有我的,你要一個法,你要指揮一個事情,合乎邏輯的,合乎這個自然規律的,就能成功。你反其道而行,不符合自然的辯證法,不符合自然的規律的,你說我要依我的行的話,就行不通,就會來一個全軍覆沒,倒反而使自已倒黴。所以說這個都要依客觀的條件而行,你說你要哪一個我要怎麼樣的話,對不起,不行的。一切法沒有我,一切法都是空,所以這個四谛都通的,凡是有爲無爲跟苦集滅道四谛,都是空無我性。

  

  那麼這個就是,用這個四個相,共相,把這個身、受、心、法來通觀,它們都有這個無常相,都有苦性,都有空、無我性。

  

  “此非常等,諸法共有,名爲共相”,這是無常、空、苦、無我,都是一切法共同有的特征,共同有的通性,那麼這個叫共相。各是各不一樣的,那就是別相。假使對人類說,共相都是人,一個頭,兩個手,站著走路的,能說話的,有腦袋的。如果別相的話,你是中國人,他是歐洲人,就不一樣。中國人裏邊,張叁,李四各是各的不同,那麼最寬的共相,一切法的空無我性,什麼法都是逃不開這個,這個是最一般的共相。一切法,凡是有爲法,都是無常,凡是有漏法,都是苦的,那麼凡是稱一個法,都是空無我性的,這個是最大的共性。“此非常等,諸法共有”的,“故名共相”。

  

  “共相別觀者”,共相來分別來觀,就是身受心法,怎麼樣觀共相呢?它下邊舉個例,“謂且觀身與余有爲,同非常相,與余有漏,同是苦相,與一切法,同空非我相”,那麼身受心法,四個各別各別觀的時候,你怎麼觀呢?觀共相怎麼觀呢?假使觀身的話,看你這個身,是怎麼樣一個東西?四相你觀清楚了是四大,所造色,就是說淨色根、浮塵根等等,極微所堆成的東西,它跟一切有爲法一樣,都是無常的,刹那刹那改變,沒有一刹那停留的,無常。無常呢,對一切有漏法一樣,這個身是有漏果,是屬于苦谛的,那麼它跟一切有漏法同樣的都是苦,總離不開叁苦,苦苦、行苦、壞苦。苦苦、壞苦或者有的時候不顯,但是行苦從頭到底,從你生下來,一直到回去,這個中間,沒有離開一秒鍾,一刹那都沒有離開,不斷無常遷流,這個沒有停止,這個沒有止息中間,所以是苦。那麼再說,它跟一切法,都有共同的共性,都是空性,都是非我,沒有我性。

  

  那麼在這裏,《俱舍論》裏邊的空性跟我性,跟中觀裏邊有一點不同。它的空,是空我所;非我,空我本身。空就是說,這個房子裏邊,空空洞洞的,打個比喻,就是沒有東西的,房子是有的。無我的話,房子也沒有了,這個房屋都空掉了。所以空跟無我的差別,一個是空我本身,一個是空我所。房子裏沒有東西,房子是有的,它所藏的東西是沒有,空的房間,但是房間沒有空掉。如果是房的本身是無我的,那就把房子也空掉了。所以這個裏邊,它的行相有不同。

  

  那麼觀身如此,觀身是空的,它本身就是沒有我所的,也不是有我。在我這個身體裏邊,既沒有一個主宰的我,補特伽羅沒有,也沒有我所,這也不是屬于你的。所以我、我所,皆非有性,這個《阿含經》裏邊經常有這些話,重複地出現,這就是總結下來的一個結論。

  

  那麼身如此,“受等亦爾”,受等也是,都是非常相。假使有漏的話,都是苦性,這麼它都是法,都是屬于空無我的。

  

  “問:如何得知念住成滿”,你修四念住,怎麼樣子修夠了?就是圓滿了,可以再修其它的。“答:觀身至一極微一刹那時,名爲身念住滿;觀受…

《俱舍論頌疏講記 賢聖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