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疏講記 賢聖品▪P35

  ..續本文上一頁說。

  

  “此暖等四,有能得得,助伴體中,得非暖等,四善根體”,這個暖頂忍世第一法,它的體,相應的助伴,就是相應法也好,俱有法也好,相應法——心王心所,俱有法包括生、住、異、滅,得、非得。那麼生、住、異、滅沒有問題。得,這裏要特別說明,不屬于這個“暖等”的體,爲什麼緣故?他說,這個暖頂忍四,有一個得,當然得到它,你成就了這個東西,現有一個得。在助伴體中,得,不是它的體,得非四善根體,要特別聲明除得。頌詞裏特別說明“皆慧”,這皆是慧心所,助伴生起來,是五蘊都全的,但是得要除開,除得。

  

  爲什麼要除得?“出見道後,有法後得,得此暖等,暖等上得,聖容現行。若此暖等,以得爲體,豈有聖者,暖等善根,重現前耶?謂暖等四聖道加行,得聖果已,理不合起,故暖等體,非是得也”,爲什麼要把得除開呢?他說你見了道之後,這個暖頂忍,這個法是力量很強,也有法後得。見了道之後,出見道,在見道的時候,一刹那一刹那,要十五刹那,是連續來斷這個八十八使,那是緊張得不得了,這些有漏的善根的得不會起來的。但是出了見道之後,這個就是說這個戰役要結束了。結束之後,停下來了,那個得就可以起來,它法後得,暖、頂、忍、世第一,法後得又可起來。此暖頂忍有法後得,得這個暖等四善根。

  

  “暖等上得,聖容現前”,這個暖頂忍上的得在聖者的時候,還可以現行。假使這個暖等以得爲體的話,那麼暖等是加行,但是得了聖者之後,還要把這個加行再生起來幹啥呢?見道殊勝,見道以前的加行的,根本不需要再生出來了,得確實有的。那麼得根本就不是它的體,所以這個證明它不是體。

  

  假使暖等以得爲體的話,那有聖者他得了聖者的時候,還要起得那個暖等善根呢?那是沒有這個必要了。他是聖者了,他無漏的法起了,還把有漏的暖頂忍再去得它幹啥?所以這個得,不是暖頂忍的體。

  

  “謂暖等四聖道加行,得聖果已,理不合起”,本來它在加行,有聖道的加行,得了聖道的果之後,加行就不需要了。按理,不需要再起來了。但是得要起來的。那麼就是說,這個得不是它的體,這是有部的解釋。因爲有部的得非得的問題,講得很嚴謹的,所以要把它分析說明一下。“故暖等體,非是得也”,所以要把得除開,這是要除得的原因。

  

  

  

  

  戊二 諸門分別

  

  從此第二,諸門分別。論雲:已辨所生善根體相,今次應辨彼差別義。頌曰:   

  

  此順決擇分  四皆修所成  六地二或七  依欲界身九

  

  叁女男得二  第四女亦爾  聖由失地舍  異生由命終

  

  初二亦退舍  依本必見谛  舍已得非先  二舍性非得

  

  “從此第二,諸門分別”,前面是講它的自性,這要分別,用各式各樣的差別諸門來分別它。“論雲:已辨所生善根體相”,殊勝的四善根,暖、頂、忍、世第一,它的體,它的性相都講完了。“今次應辨彼差別義”,它的差別相。

  

  “頌曰:此順決擇分,四皆修所成”,這就標出來了。這個四加行,又叫順決擇分,爲什麼叫順決擇分?後頭要講。這順決擇分,就是指暖頂忍四個加行。四,這個有四個,“皆修所成”,都是修所成的慧。修所成就是定中的事情。所以這個暖頂忍已經入定了。你說,“我見道還沒有入定”。你怎麼說呢?倒退了?所以學教的重要性也在這裏。你沒有學過教,盡可以信口狂言,但是你在學教者的面前,你原形畢露。假的就是假的,真的就是真的,等于珠寶一樣的,你在那個不識貨的人面前,總可以誇,這個寶是什麼什麼寶,什麼,世間稀有的,什麼什麼的,無價之寶,賣很高的價錢;等到一個識珠寶的人一看,你這個啥東西呢?這個東西是一般很普通的東西,你送給人家都不要,最多給你就幾個錢夠了。一下就給你識破了,你吹不了的,他懂得,內行嘛。“四皆修所成”,這個暖頂忍世第一,都是修所成,已經入定了。那麼見道,在世第一之後,哪有不入定的呢?

  

  “六地二或七”,六個地能起見道,這個我們前面早講過的,未至、中間、四根本,這六個地能起見道的。欲界沒有,欲界是散心,所以說欲界的心沒有得定,四善根得不得,見道更得不到,大徹大悟談不上。“二或七”,二,這是有的另外一種說法,妙音論師說暖頂兩個,二,這兩個善根,也可以通七地,也通欲界,這個他們認爲是一種不正之說,但是《俱舍論》也把它引了一下。欲界就是沒有得定了。

  

  “依欲界身九”,這個暖頂忍世第一,它依哪裏的身呢?(133A)一定欲界的人,要人間或者天上,我們人間四大洲,天上六欲天。這六欲天不是十個地方嘛?只有九個,要除一個。這個你們也想起來了,除哪裏啊?北俱盧洲嘛,八難之一嘛,他怎麼能證暖頂忍世第一呢?要除掉。所以這個北俱盧洲盡管享受好,壽命長,不害病,什麼都好,世間福報是可以說最好,但是呢,八難之一,見不了道,得不了聖道的,不能去修行的,所以說這個地方並不好。照佛教的眼光看是不好的,是難之一。那麼九。

  

  “叁女男得二,第四女亦爾”,前面叁個善根,不但是女的也好,男的也好,得兩個,就是得男的善根,也得女的善根。因爲他還沒有見道之前,會退,男的會變女的,女的會變男的,你不要說得了男的善根,假使你這一輩子是男的,暖頂忍的暖得到了,下一輩子,你說你投了女身,沒有了,不會的,還是有的。所以男的、女的善根,兩種的都有。

  

  “第四女亦爾”,第四種,男的得男善根只有一個,女得二,女也得兩個。因爲這個世第一之後,再不會墮女身了。所以,男的假使他做了男身,他再也不女身,他只一個男的善根就夠了,女的善根不需要了,他不會不做女身了。那麼女的,卻是還要變男身。所以說女的人,她的善根,男女兩個善根都得到,女還是兩個,男的就一個。

  

  “聖由失地舍”,這是講舍。聖者,他怎麼舍呢?失地,他假使生上地去了,這個地的就舍掉了。“異生由命終”,凡夫,命終的時候,就舍掉了。那就是說這個可能性,就是說,假使這個男的,他變女人了,他是已經得到暖頂位了,變了女人,他功德沒有了,會不會?不會的。他善根,男女善根都有的。這個在佛在世有。一個比丘,他看了一個阿羅漢洗澡,感到他皮膚很滑,起了個貪心,馬上失去男根,變女的了。那麼大家轟然就鬧起來了,怎麼辦呢?他這個人變女人了,他到底戒體還有沒有啊?趕出去了,當然僧團不能住了,比丘尼僧團能不能住,還不知道,去問佛了。佛說他比丘的這個男身雖然失掉了,戒體還在,那麼該到比丘尼僧團去,到比丘尼僧團裏邊去住。那麼這個暖善根一樣的,得了暖的善根之後,你說假使他變成女身了,你說他善根、定也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不會,就是轉了女的善根,還是有。

  

  “初二亦退舍”,初二,就是暖頂二個,它有退的,它退墮之後也舍掉了。

  

  “依本必見谛”,假使依根本地得暖頂忍,現身決定能見道。

  

  “舍已得非先”,假如你舍,前面講的舍了,舍了之後,重新得了,這個得,不是以前的,重新又來過了。

  

  “二舍性非得”,這個舍,不管你是怎麼舍的,兩種舍,它的性都是非得。非得爲性,這個得非得,得的反面,舍就是得的反面,那就是非得。那就是講的,這個四善根的差別。

  

  

  釋曰:初句標,第二句明修攝,第叁句明依地,第四句明依身,第五第六句明男女得二,第七第八第九句明舍相,第十句明得久近,第十一句明得非先,第十二句明舍體。 

  

  “釋曰:初句標”,初句是標。“第二句明修攝”,此順決擇分,標這個四善根。第二句說這個四種都是修所攝的,那就是入定的時候的事情,入定以後的事情。“第叁句明依地”,它依哪個地來得到這個四善根呢?“第四句明依身”,依什麼身能修到四善根。這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說,一個黃門,你拼命修,有些地方傳戒很馬虎的,黃門也授戒,得不得戒?不得戒,能不能得暖頂忍?不能得暖頂忍。你說他很用功,盡管你用功,得不到的。你說他得到了,他說他開悟了,靠不住。下面依身,決定要依哪些身才能得這些善根?“第五第六句明男女得二”,男的跟女的,他都能得兩種善根,男善根,女善根都能得。“第七第八第九句明舍相”,那麼什麼叫舍。“第十句明得久近”,他得的快慢。(第九句,“依本必見谛”,依了根本定的,現身就能見谛)。“第十一句明得非先”,第十一句,假使舍了之後,又得到了,不是前面那個,是另外重新修得的。“第十二句明舍體”,舍的體是什麼?非得。這一共是十二句。叁個頌,講了那麼多問題。

  

  

  

  

  此順決擇分者,標也。此暖等四,名順決擇分。見修無學叁種聖道,皆名決擇。決謂決斷,能斷疑故,擇謂簡擇,謂能分別四谛相故。見道名決擇分,是決擇中一分故也。此暖等四,引見道故,能順于彼,名順決擇分。

  

  “此順決擇分者,標也”,這個暖頂忍世第一四個,都叫順決擇分。這個名字要記住,這是法相的專門名詞,而且是很重要的名詞。什麼叫決擇分?見道、修道、無學道,這叁種順道,皆名決擇。見、修、無學道叁個是聖道,都是無漏法,都叫決擇。

  

  什麼叫決擇?“決謂決斷,能斷疑故,擇謂簡擇,謂能分別四谛相故”,所以我們說無分別智,什麼都不知道?你哪能見谛?見谛要曆曆分明的,你把四個谛清清楚楚,把它疑全部斷掉。無分別,我什麼都不知道,疑也不知道,不疑也不知道,什麼都不知道。有人說,“我們修行不要起分別心,無分別,好的也無分別,壞的無分別,這個香的無分別,臭的無分別,佛教無分別,外道無分別”,你搞什麼行?你搞什麼東西去了?這個樣子完全…

《俱舍論頌疏講記 賢聖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