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錯了。無分別智是這樣講的啊?無分別智就是一切法無自性,都是空性,是沒有分別的。空性,你怎麼分別呢?這個叫無分別智。你說這個緣起法,沒有分別的,那是個糊塗蛋,緣起法,就是幾個緣生一個法,哪個緣生哪個法,曆曆分明,一點也沒有錯的,哪有無分別?一樣的,沒有的。我們看人的臉,不管你古今中外,哪怕是雙胞胎,一模一樣的是沒有的,總有幾個因緣是不同的。每一個人長的臉,現在幾十億人,再加上古代的那麼多人,你去找一個一模一樣的出來,我看你找不出來的。所以說,一切法,你一個模子出來的東西,你說應當一樣的,有差別。我們心粗,心細點看,裏邊差別多得很,所以說,因緣所生法,你是全部一樣的因緣,很少很少。所以要曆曆分明,“生死涅槃纖毫自性無,緣生因果如如不虛誤”,一點也不錯。這個就是真正的見道。到此範圍之後,這個是不昧因果。大徹大悟,無分別,因果都不要分別,那是錯了。
決擇,要把疑決斷,斷疑。簡擇就是分別,曆曆分明,四谛相,這是緣起法,這是屬于流轉的,這屬于寂滅的,這是清淨的,這是染汙的,都要有分別,這才是。所以見道,也屬于決斷之一種。見修無學道都是決擇,見道是決擇當中的一分。所以見道叫決擇分,這個分就是一部分。那麼見道叫決擇分,四加行是決擇中一分故,決擇有叁種,見道是叁種之一,叫決擇分。那麼這個暖頂忍世第一,它可以做一個緣,引順見道的,是順了見道的,叫順決擇分,順了見道的。見道叫決擇分,順著見道的,叫順決擇分,這個就是指暖頂忍世第一。那麼以後我們要記住。所謂順決擇分,就是四加行。那麼後邊還要講,順解脫分善根。什麼叫順解脫分?這個以後我們再說。
第一百一十六講
(第336頁下第14行至第340頁下第2行)
《俱舍論頌疏》。昨天我們講到,暖頂忍世第一,減緣減行、世第一講過了,講到順決擇分,講到這裏。什麼叫決擇?決擇就是見、修、無學道,叁個聖道都有這個能力,能夠決,能夠擇,決是決斷,斷疑,擇就是簡擇,分別四谛的行相。見道叫決擇的一分,是見、修、無學道叁個中間的一部分,叫決擇分。這個暖、頂、忍、世第一,是順了見道的,所以叫順決擇分。世第一,就是無間道,見道就是解脫道,所以說,世第一是直接生起見道來的。
四皆修所成者,此暖等四,依定地故,修所成攝。六地者,依地門,暖等四善,通依六地,謂未至、中間、四靜慮也,欲界中無,非定地故,無色亦無,謂暖等四,見道眷屬,無色無見道故,無暖等也。二或七者,二謂暖頂,或言謂顯妙音師說,彼說暖頂通依七地,于前六地,更加欲界也。
“四皆修所成者,此暖等四,依定地故,修所成攝”,這個暖、頂、忍、世第一,決定是定地,不依散地,所以它的這個慧(前面說它的體是慧),這個慧是修所成的慧。聞所成、思所成的慧在前階段,到了暖、頂、忍、世第一,決定是修所成的,定地的慧。
那麼它依哪些地來得這四個善根呢?“六地者,依地門,暖等四善,通依六地,謂未至、中間、四(根本)靜慮也”,這跟見道一樣。因爲它是近見道的,所以它依的地也是未到地定、中間定跟四個根本定。
“欲界中無,非定地故”,欲界沒有這個四個善根,因爲它不是定地。“無色亦無”,無色界無色的定也不能起這四個善根。爲什麼?因爲離欲界太遠了。“欲界中無”,你說我們欲界的人,不是修得暖、頂、忍、世第一,這麼有的,怎麼沒有呢?那是以欲界的人修了六地的定才能得到的,如果欲界的人沒有得定的話,那你不能得四善根,散心不能得,一定是定地的。定地,那就是依靠的未到、中間、四根本,就是六個地。所以“欲界中無”,那就是說欲界的散心呢,是不可能生起四善根的。無色界,因爲太遠了,離欲界有四個遠,所以它不能起這個。因爲這個暖頂忍世第一,跟見道都要觀欲界的苦的,無色界不能觀欲界,他就是不能起這個四善根。
“謂暖等四,見道眷屬,無色無見道”,無色界沒有見道的,所以這個見道的眷屬也不能起。總的一句話,是太遠了,不能緣欲界的,所以不能起這個四善根。
“二或七”,二就是暖、頂兩個善根。“或”,妙音論師他這麼說,他說暖、頂兩個,依七地,依前六地加一個欲界。他說,就是說暖、頂不一定依定地,欲界的心也可以起。這個在《順正理論》是破了,他說阿毗達磨的論師,是不能說的,他說聞思所成的慧,決定不能是達到順決擇分的善根。所以這個說法,一般認爲不是正確的說法。
依欲界身九者,依身門。此暖等四,唯依欲界,人天身起,除北俱盧,人趣叁洲,及六欲天也。九處身起。唯依欲者,能厭苦故。前叁善根,叁洲初起,後生六天,亦續現前,第四善根,天亦初起,謂第四善,唯一念故,故人天趣,皆得初起。
“依欲界身九者”,這是依什麼樣子的身體,能夠生起這個四善根。那就是很重要。如果不是那個根身,那就不能起啊,你再怎麼努力也起不了。
“此暖等四,唯依欲界,人天身起”,要除開北俱盧洲。人就是四大洲,四大洲除了一個洲就是叁洲。東、南、西叁洲的人。那麼六欲界,天上,欲界的天六層,這六欲天裏邊,有六個地方。這九處,都能起。人間叁處,天上六處,一共九處,都能夠起這個四善根。
“唯依欲者”,一定要欲界的,才能起四善根,什麼原因呢?色界爲什麼不能起呢?“能厭苦故”,因爲它主要地是要觀這個苦。所以說苦集滅道的苦,欲界是最苦的地方,你觀不到欲界的苦,厭離心就生不起來。所以說,一定要觀欲界的苦。那麼所以要欲界的身才能起,所以說我們不要看到欲界的身是低下,真正修道,還是這個是最適合的身。北俱盧洲,因爲雖然欲界,沒有苦,它就不能去修行。那麼就是在人間的,我們也經常會看到,凡是環境好的人,他總不容易修行,他們說東南亞那些人,他們都信佛,但是出家的,絕無僅有。他們的僧人,都是大陸上來,收徒弟收了去的。那邊出家的人,不能說沒有,就是太少了,就是絕無僅有了。什麼原因?很簡單,生活太好了,不想出家。出家是艱苦的,不要說是在家人過不慣我們的生活,前幾天,不是其他寺院來了好幾位,他來嘗試一下,吃不消,走掉了。叁點半起來,我們說不太早了,我們在以前文革的時候,就是說五臺山,遷回到上海的時候,看看那些退休工人,他也是叁、四點鍾就起來了,也不算太早吧!那麼少吃一頓飯,五臺山的,大家住過五臺山都知道,五臺山的老百姓,就是兩頓飯的。他那個地方很冷,種莊稼,太陽出來了,才能出去,到了九點左右出去之後,你十二點回來吃飯,那幹什麼活呢?地都在山上,好容易爬上去了,一會兒就來了?當然不能回來了,他們吃飯都要兩叁點鍾才吃的嘛,要幹一陣子,兩叁點鍾回來吃飯,四點鍾吃好了,晚上就不要吃了。那麼就是實際上也是兩頓飯。所以說五臺山的老百姓,並不信佛,他們也是兩頓飯,這是客觀的環境造成的,並不見得餓死了。反過來說,我在五臺山住了這麼多年,就看到當地的老百姓,棒得很,吃的東西都是什麼呢?粗糧,菜很少,豆腐什麼是不大有的,只是酸菜。吃的糧食品種很多,有窩窩頭,有什麼南山藥,有什麼洋芋子,什麼東西,擺了一桌子。五、六盆都是糧食,只要一碟酸菜、一點點醋,就是這麼,天天如此。過年的時候,吃一點點肉,平時吃不起,也沒有地方買。身體好得很,爬山快得很。我們跟他們相比,差得遠,那麼還是兩頓,怎麼就過不了呢?這是習慣,自己生活習慣了,不習慣,就是要順著他的習慣,這不是修行。修行就是改變我們的習慣,不好的改成好的,那個好的習慣,你受不了,你情願過那個不好的習慣,那修什麼行?
“前叁善根,叁洲初起,後生六天,亦續現前,第四善根,天亦初起,謂第四善,唯一念故,故人天趣,皆得初起”,前面叁個善根,開始修的時候,都是人間叁洲,但是你修了之後,又生天上去了,那麼也可以繼續再現前這些善根。但是開始生起,都是人間。
而第四個善根,不一樣,天上也能初起。爲什麼原因?第四善根,天上,只有一刹那,你說人間修了一刹那,馬上見道了,不要生天了,所以說,它就是要麼不起了,一起就是一刹那,就完了。所以在天上也許起這個。因爲天上,欲界天也可以見道的,那麼你起一刹那的世第一,就見道了。並不是說人間起了世第一,到天是再起,那沒有的,世第一只有一刹那,人間起了一刹那,就馬上見道了。那麼既然天上有見道的,那就是說天上一刹那的世第一也是有的了。如果天上沒有刹那世第一的話,怎麼見道呢?那都是人間見了。所以說既然天上有見道的,所以天上的世第一刹那也可以起。
叁女男得二者,此四善根,唯依男女,非扇搋等,前叁善根,男女得二。且男得二者,謂男得男善根,及得女善根,女得二者,謂女得女善根,及得男善根,故名得二。以暖等叁,男容轉形爲女,女容轉形爲男,故暖等叁,女男得二。
下邊是這個善根,得女男根不同。男的得男善根,也得女善根;女得女的善根,也得男的善根,所以“叁女男得二”,前面叁個,男的,女的都得兩種善根。“此四善根,唯依男女”,這是第一種,它的依身,那麼既然是依九處的身,人間叁洲,天上六處,那麼人間叁洲的人,是不是都能得善根呢?不行,只有女的,男的。那麼除男的、女的,還有什麼?還有黃門、二根之類的,這些不能得的。所以說,生在人間,又得了正規的男、女身,那就是太殊勝了,如果這一輩子不修道,是很可惜。到了二根、黃門,你要修也不行,沒有辦法修。爲什…
《俱舍論頌疏講記 賢聖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