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疏講記 賢聖品▪P37

  ..續本文上一頁麼?煩惱重,起不了這些善根的。別解脫戒都受不了,你怎麼起善根?“此四善根,唯依男女,非扇搋等”,那些黃門、二根不能起的。那麼前面叁個善根,“男、女得二”,男的得男女兩個善根,女的得男女兩個善根。

  

  “且男得二者”,什麼叫“男得二”?“謂男得男善根,及得女善根”,這個善根,分男女兩種,在其它的注解裏說,男的善根殊勝一點,女的善根差一點,這個不去管它了。反正男的身得了這個暖、頂、忍,他有得男的暖、頂、忍善根,也得女的。假使女的得,也是一樣的,女身得的善根,她有男的善根、女的善根,也都有,故名得二。這是最前叁個。

  

  “以暖等叁,男容轉形爲女,女容轉形爲男,故暖等叁,女男得二”,因爲前叁個善根,男女形還不肯定的,男的可能會轉成女,這是可能性,並不是必然性,是絕無僅有的幾個例子。就是我昨天講的這個例,那麼這樣的例子,不能說沒有,但是,一般是不會遇到的。假使碰到這些情況之下,那麼假使一個男的,他轉了女身了,那麼是不是暖、頂、忍都退完了呢?不是!還是保持他的暖、頂、忍,這個女的善根本來就得到,轉了之後,女的暖、頂、忍叁善根,他還是有,所以說沒有退掉。那麼同樣女的,假使轉男根了,她那個男的善根的也是有的,那麼還是維持原來的不動。

  

  

  

  

  第四女亦爾者,第四善根,女得二種,同前暖等,故言亦爾。謂女得女善根,及得男善根,以女容轉形爲男故。若第四善根,男唯得一,謂男唯得男身善根,而不得女,已得女身非擇滅故。

  

  “第四女亦爾”,第四個,世第一,就不同了。假使女身的世第一,同樣,她也得兩種,男的世第一善根,女的世第一善根都有,就是她萬一轉成男身了,她世第一善根還在。“同前暖等”,對女身來說,跟前面暖一樣,得二,“故言亦爾”。“謂女得女善根,及得男善根,以女容轉形爲男故”,這個容,就是可能,因爲女身,有這個可能性,轉男的。假使第四善根,男的得了第四善根,他只有一個,不要女的善根,不需要了。假使以男身得了世第一,他以後永遠不會做女身了,那就是不要再得女的善根,就不需要了,他總是男身,以後一直到他最後成就都是男身。所以說以男身得世第一,有這個便宜,不會轉女身。女身得世第一,不一定以後都是男身,即使成了阿羅漢,這個女的阿羅漢還是有的,蓮花色比丘尼,後來成了阿羅漢了,還是女的。那麼就是說,因爲她過去是女根,女身得的那個善根,她還是一直會到阿羅漢,還是女身都可能的,但是男身得了世第一的話,永遠不會再受女身,所以,希望世第一的時候,大家爭取一個男身。這樣子,女身可以永遠不受了。“已得女身非擇滅故”,爲什麼不得女身呢?女身的非擇滅得到了,女身緣缺不生,以後再也沒有因緣生起女身了。雖然沒有斷掉,但是因緣已經把它缺掉了,殊勝的緣沒有了,再不會不受了。

  

  

  

  

  聖由失地舍,異生由命終者,明舍義也。聖舍暖等四善根者,由失地舍,謂依此地,得此善根,若遷上地,此地便失,失此地時,善根方舍,若此地死,還生此地,不失地故,暖等不舍。若異生舍暖等善根,但由命終,異生于地,不論失與不失,但命終時,必舍暖等,謂由異生,無見道資,故命終舍。

  

  “聖由失地舍”,這是舍的問題。“聖由失地舍,異生由命終者,明舍義也”,這個善根會不會舍?會舍,但是舍的意義不同。

  

  聖者他怎麼舍呢?“聖舍暖等四善根者,由失地舍”,聖者已經成聖了,已經見了道以上了,怎麼還舍善根呢?我們前面不是說過嗎?此暖等善根,得了聖者之後,還可以重現的,它現起的時候,當它從下地生到上地的時候,這個善根就舍掉了。舍了下地善根,但是又得上地的善根了,這個舍根不是真的沒有了。因爲這個善根是依地的,下地善根,你下地沒有了,你生上地去,那當然下地善根就舍掉了,得上地善根去了,這是聖者的舍。

  

  “謂依此地,得此善根”,假使你在這個地方的得的善根,那麼你離開這個地,生上地去了,那麼這個地的善根就沒有了。“失此地時,善根方舍”,一定要舍了這個地的時候,善根才舍掉,就是生上界了,上界的中有身生起的時候,善根舍了。“若此地死,還生此地,不失地故,暖等不舍”,假使這個地方死還生在這個地方,假使是南洲的人,生到東洲去了,還在這個地方,還是欲界的人間,或者欲界的天上去了,那都還是欲界,那就是並不舍。

  

  “若異生舍暖等善根,但由命終”,異生舍的話,他根本不是聖者,他死掉的就舍了。“異生于地,不論失與不失,但命終時,必舍暖等”,異生來說,不管你這個是生上地也好,不生上地也好,只要你一命終,馬上就舍掉了。“謂由異生,無見道資,故命終舍”,因爲這個聖者,有見道的功德資助他,可以命終不舍,只有失地,離開這個地方,當然要舍了,系屬于這個地的東西離開了就要舍了,但上地的他還是得到了。那麼異生命終舍,聖者失地舍,兩個差別在哪裏?就是死的時候,命終舍,當你命終的時候,死有的時候生起的時候,就舍掉了。而聖者,假使生上地去了,命終的時候,沒有舍,死有生的時候,沒有舍,一直要到中有,上界的中有生起的時候,才舍掉。因爲他得了上界身,那麼下地的善根舍掉了。所以這個差一刹那。一個是死有就舍掉了,一個是死有不舍的,等上地的中有生起就舍。

  

  

  

  

  初二亦退舍者,謂異生于暖頂,亦由退舍,非聖人也,異生于忍及世第一,亦無退舍。依本必見谛者,若諸異生,依四根本,起暖等者,彼于此生,必入見道,厭生死心,極猛利故。

  

  “初二亦退舍”,初二兩個善根會退,退了之後,當然也舍掉了。前面說的不是退了,是命終,或者是異地。“謂異生于暖頂,亦由退舍,非聖人也”,異生在暖、頂兩個善根,前面說這是動善了,動善就是會退的。“非聖人也”,這是退舍,不是聖者。聖者,不會退了。“異生于忍及世第一,亦無退舍”,異生在忍跟世第一也不會退的。我們前面都講過了,暖頂兩個是動善,可以退的,那麼就是說,忍跟世第一不是動善,不退的,即使異生也不退。

  

  “依本必見谛”,假使依根本定得到暖頂忍世第一的,那麼這一輩子,決定見道。這是利根,他得了根本地就是利根的。利根的人,得了暖頂忍世第一,這一輩子決定見道。假使鈍根的,他不一定見道,暖頂善根得到,沒有見道就死掉了,是可能的,或者退掉了,還會的。當然忍、世第一是不退的。世第一得到之後,這一輩子,必定見道。那麼假使依根本地得到的,不管你得暖頂忍世第一,這一輩子都要見道。

  

  “若諸異生,依四根本,起暖等者”,凡夫,他依根本的定得到暖、頂、忍、世第一的善根的,那麼他于此生,必入見道,在這一輩子決定會見道。“厭生死心,極猛利故”,因爲他厭惡生死的心極厲害。可見得我們要見道,厭離心一定要生起來,而且要極猛利的生起來。你如果厭離心沒有,你想見什麼道?見道嘛,就是苦集滅道,“知苦思斷集,慕滅乃修道”。如果苦不知,也不厭,你怎麼會羨慕滅谛呢?怎麼會修道谛呢?所以說這個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最根本的從觀苦谛生起厭離心開始。所以說出離心是一切修行的根本。沒有出離心的,這都是人天福報。你修了很多的善法,在輪回之中,享受人天的福報,享完了,下墮,還是要墮叁惡道。那麼你見了谛之後,那就不一樣了,叁惡道是永遠不去了。“必入見道,厭生死心,極猛利故”。

  

  

  

  

  舍已得非先者,舍暖等已,後重修得,所得必非先所舍者,唯得先未得者,以暖等善,未曾熟修,要大加行,方修得故,故得未曾得者,不得先所舍也。若先暖等,經生故舍,遇了分位善說法師,便生頂等,若不遇者,還從暖修得。二舍性非得者,失退二舍,以舍得故,非得爲體。

  

  “舍已得非先者”,這是舍了之後,這個四善根舍了之後,重新又得,假使又修起來了,這個修起來的,不是前面那一個。“舍暖等已,後重修得”,假使前面是舍掉、失去了,後來又再修,又得到了。“所得必非先所舍者”,那麼你後來修起來的,必定不是前面舍掉的那個東西,是另外重新起來的。“唯得先未得者”,得到的,是以前沒有得到過的那個。“以暖等善,未曾熟修,要大加行,方修得故”,因爲這個暖等善根,“未曾熟修”,無始以來,沒有好好修過,沒有這個經常修過。如果經常修的話,早就見道了,成了聖者了。正因爲沒有熟修的,所以說還是老凡夫,老衆生。所以既然沒有熟修,要起大加行,才能修得。所以失去之後,沒有加行是重新得不了。(133B)既然重新起了大加行,又得到了,那決定不是前面那個,是後來修得的。“故得未曾得者,不得先所舍也”,所以得到的,是以後自己重新修了大加行而得到的那個,不是前面所失掉的那個,重新又得到了。

  

  “若先暖等,經生故舍,遇了分位善說法師,便生頂等,若不遇者,還從暖修得”,假使這個凡夫,他“經生故舍”,經生就是命終,舍掉了,第二輩子,又投了人身了,這個時候,他要修行的話,如果遇到明師,了分位的,知道他修行在哪個部位,以前的他修在哪裏,假使說以前他是暖已得到了,這輩子,就叫他修頂法,暖法不要教了。那麼這樣子的法師碰到,他馬上修頂的方法一修,便得頂。假使遇不到這些明師,那麼還得要從暖修起,重新開頭,但是從暖修起,畢竟還是很快,因爲以前總是經過一次修的話,要比沒有修過,要好一點。

  

  “二舍性非得者”,那麼這個舍,不管你是“失退二舍”,失去的,就是異地,或者命終,或者是退墮的舍,這兩種舍,它的體性,都是“非得爲體”。得的對立面,就是…

《俱舍論頌疏講記 賢聖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