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疏講記 賢聖品▪P38

  ..續本文上一頁非得了,這我們講得、非得的時候都講得很清楚了。這個也是很簡單的問題,既然失掉,就是非得。你說的暖的非得,就是沒有得到暖,得到暖,這個非得就沒有了。

  

  

  

  

  戊叁 明善根勝利

  

  從此第二,明善根勝利。論雲:得此善根,有何勝利?頌曰:

  

  暖必至涅槃  頂終不斷善  忍不墮惡趣  第一入離生

  

  “從此第二,明善根勝利”,我們拼命的大加行,得了暖頂忍世第一,這四個善根,有什麼好處啊?爲什麼拼命地去修它呢?

  

  “論雲:得此善根,有何勝利?”得了這些善根,有什麼殊勝的利益呢?

  

  “頌曰:暖必至涅槃,頂終不斷善,忍不墮惡趣,第一入離生”,這四句話非常重要,你們要背的話,把它背下來。《俱舍論》裏邊,六百零七個頌,都是要緊的,修行必需的東西,但是我們末法時期的人,自己差,把六百多個頌背下來,夠幹了。那就是少,挑裏面最重要的再背。這個就是重要裏邊的重要的東西。

  

  

  釋曰:暖位雖退,又斷善根,造無間業,墮叁惡趣,而無久流轉,必至涅槃故。若得頂法,雖有退等,必不斷善。若得忍法,雖命終舍,而無有退,不墮惡趣。若下忍位,于叁惡趣,得非擇滅。若至上忍,于卵濕生,及無想天、北俱盧、大梵王處,並扇搋、半擇迦二形身,及第八有等,並見所斷惑,于此生、處、身、有、惑中,得非擇滅。以上忍位,必入見道,得成聖果,故于卵等,得非擇滅。若見斷惑,雖即未斷,以必不起,故得非擇滅也。世第一法,雖是異生,能起無間,入正性離生。正性離生者,見道名也。

  

  “釋曰:暖位雖退,又斷善根,造無間業,墮叁惡趣,而無久流轉,必至涅槃故”,那麼這裏就是說,暖位有什麼好處呢?得了暖的人,即使他退了,這是從最退墮的講,就是這個人得了暖了,退掉了,不但是退掉了,甚至于善根都斷掉了,怎麼斷善根?起上品邪見,善根斷了。不但斷了善根,又造五無間罪,墮叁惡趣,這樣子的人,他不是在輪回裏邊流轉了?但是因爲得過暖的,而“無久流轉”,他的流轉不會太久的,很快就會得涅槃的。所以“暖必至涅槃”,得了暖的人,他得的涅槃性是必定的,而且不是很慢的。

  

  前面我們說,在佛的面前供養一支花,頂一個禮,這也是順解脫分善根,種了順解脫分的善根,也必定將來會得到涅槃解脫的。那麼這個暖跟這個順解脫分善根,有何差別呢?一個是慢透慢透的事情,一個是很快的事情,兩個不一樣。那麼其它的注解裏邊,把它分別了很多不一樣的18。最不一樣的,我們自己也想得起來,一個是定中的善根,一個是散心的善根。你一禮拜,一供養,當然散心的了,那麼你這個暖頂忍是定中來的。一個是以四谛十六行相觀的,一個單是起一個善心,頂禮一次,供一朵花,禮拜一下,這些都不是修四谛十六行相觀來了。那麼其它的,這是四加行裏邊的,那個是在資糧道,在七賢位之前的事情。那是各式各樣差別很多,那些自己去找也找得出來。

  

  那麼總之一句話,得了暖的人,即使退,又斷善根,又造無間業,又墮叁惡趣,但是很快,不會太久地流轉,必定會到涅槃上去的。

  

  假使頂法的人,“雖有退等,必不斷善”,就是得了頂之後,即使你退了,善根不會斷的,他不會斷善根的。對佛法僧的信心,那是堅固了,再怎麼上品邪見不會起了,不會把善根斷掉,是不會了。所以說這個有這麼大的好處。我們是要竭力地要爭取,能夠得到。我們說這一輩子爭取見道,萬一見道力量不夠,那麼爭取得個暖也好,頂嘛,更好了,忍嘛,惡道都不去了,更好了,如果是世第一得到的話,那麼這輩子決定見道,沒有話說了。

  

  “若得忍法,雖命終舍,而無有退”,假使得了忍法的人雖然是退了,命終的時候退,在生的時候不會退。因爲這兩個不是動善,沒有命終之前,不會退,但是命終了,這要舍的。前面講過的,命終舍,異生命終都要舍。但是,不會退,即使命終舍了,下一輩子不會退的,惡道也不去了。那麼忍位,有下、中、上,假使下忍的時候 ,叁惡道是再也不去了,于叁惡道得非擇滅。

  

  “若至上忍,于卵濕生,及無想天,北俱盧,大梵王處,並扇搋、半擇迦二形身,及第八有等,並見所斷惑,于此生、處、身、有、惑中,得非擇滅”,得了上忍,利益更大了。他得了上忍位的時候,就是卵生、濕生是不會生了。卵生還是畜生了,反正是這是畜生道的了,卵生的、濕生的,這些蟲蟲,鶏鴨,飛禽之類的,蛇也是蛋生、卵生的。那麼像這一類畜生道是不去了。爲什麼?畜生道是愚癡的,不利于修行的,修行要智慧。所以我們說,你“無分別智”,什麼都不要知道,你做畜生好了。畜生不能得這個的,不能得這些善根的,修不起來的。所以說不要去追求那個糊裏糊塗的“無分別智”。我們講無分別智,見空性的無分別智,一切法自性空,一樣的,每一個自性空,都是自性空,沒有說這個空跟那個空不一樣,不一樣是什麼不一樣?它的觀察方式不一樣。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二十空不一樣,不一樣是你的觀點不同。內空觀內身,內空;觀外邊,外空。這個是你觀的境不同,才有空的不同。如果你是總的來說,一切法自性空,一模一樣的,一如無二如,都是這麼空,所以這個才叫無分別。你說,真正緣起法,一個法有一個的緣起,沒有沒有分別的,都是有分別的。“緣生因果如如不虛誤”,一點不錯的,大徹大悟以後,不昧因果,這都是說,不是糊裏糊塗的無分別。那麼以糊裏糊塗的那些畜生,卵生,濕生,都不去了。無想天,北俱盧洲,那是八難之一,八難裏邊的,不能修行的,不去了。大梵天,他就是這個,那是大梵天,是見不正的,他以爲,一切世界是大梵天王所造的,這個地方也不去了。扇搋、半擇迦二形身,這些人是人間的,但是他是二根、黃門,不能修行的,這個得了上忍的位,再也不會受這些身了。

  

  反過來說,沒得上忍,哪一個輩子你投這個生,你知不知道?有這個可能性的。那你怎麼辦呢?趕快修行啊!如果你不得上忍的話,你哪輩子成了個二形、黃門,你怎麼知道?你過去無始以來造的業,沒有這個業啊?你哪一天,這個業成熟了,報了,你成個黃門,你怎麼辦呢?這個很可怕。所以說要想到這個世間的苦,你才能起修行了。而我們在沒有得上忍之前,這些可能性都沒有排除掉,那你不修行的話,哪一天來你都不知道。這個你是提心吊膽的,不要掉以輕心,好象悠哉悠哉的,那個僧人,做了出家人,受了戒,戒牒拿到了,拿一個缽,到處雲遊去了,那個這樣子,你看這些東西你怎麼辦呢?一旦這些來了,你就沒辦法了。

  

  “第八有”,第八有什麼呢?得了預流果的人,他在欲界,七返生死,來七次,第八次再也不會來了。那麼得了上忍的人,在欲界最多投七次生,第八次投生不會了。那就是離開涅槃很近了。所以上忍跟見道,基本上挨近了,見道的第十六刹那就是預流果來了。所以它的地方,基本上接近了,所以雖然它是沒有斷掉那些煩惱,但是得非擇滅,它不會生了,緣缺不生。不是根子斷了的不生,是因緣缺了,要生起這些東西的緣不夠了,生不起來了。所以說,濕生也好,卵生也好,無想天也好,北俱盧洲也好,大梵天的地方也好,這個二根,黃門,第八有,都不會有了。

  

  “並見所斷惑”,見所斷的惑,那是要見道所斷了,但是在上忍的時候,現行不生起,它生不起來了,因爲緣缺不生,要生起的緣不夠了,它生不起來了。所以見道的煩惱,就在上忍位的時候,已經不起作用了,到見道十五刹那的時候,全部斷完。爲什麼那一次斷得那麼利索呢?早就不起作用了。如果還是強有力的話,你見道這十五刹那,如何把八十八使全部斷完呢?這個刹那是快得很的了。一個法的生滅,一個法衆緣和合生,一刹那變一個,它用具體說,壯士彈指六十分之一。這個比這個還微細得多了,彈指的六十分之一,還是可以算得到的,這個一刹那的生滅,是算不出來的,極微細的事。那麼這樣子,見所斷惑,也得到非擇滅。于此生,濕生、卵生;處,北俱盧、大梵天王等等,這個處所;身,就是二形、黃門的身;有,第八有;惑,見道所斷的惑,在這些當中,都得到非擇滅,雖然不是真正斷掉了,但是緣已經不夠,不會再生了。

  

  “以上忍位,必入見道,得成聖果,故于卵等,得非擇滅”,因爲上忍,跟見道只差兩刹那,上忍,一刹那,到世第一再一刹那,第叁刹那就是見道了。它這一刹那快得不得了了。到了上忍幾乎一下子,我們眼睛一眨,好了,他已經見了道了。所以說它離開見道非常近了。所以說,這些東西,見道以後斷的東西,它雖然沒有斷掉,但是緣不夠了,不會再生了。“故于卵等得非擇滅”,這些卵生、濕生、無想天等等,非擇滅,根子沒有斷,但是生不起了。

  

  “若見斷惑,雖即未斷,以必不起,故得非擇滅也”,前面的它緣缺不生,不要斷的,這是一些因緣所生法。那麼見所斷的煩惱,是要斷的,要在見道的十五刹那當中,八忍八智,把它斷掉的。這個時候,還沒有到十五刹那,沒有斷。“雖即未斷”,雖然那個時候,上忍的時候,並沒有斷掉,但是現行不起,“以必不起,故得非擇滅”,因爲它現行不起,緣不夠,就得非擇滅,等于說沒有了。

  

  “世第一法,雖是異生,能起無間,入正性離生。正性離生者,見道名也”,世第一法,他雖然是還是異生,還是凡夫,我們說入了見道之後,才是聖者了,世第一雖然是跟見道是挨得很近了,等于兩個人坐得很擠,擠在一起,但畢竟你還沒有到那個位置,還是凡夫。雖然是凡夫,但是“能起無間,入正性離生”,無間,在這個世第一位的之後,無間,沒有間隔,當下就是正性離生,見道。那麼正性離生什麼意思…

《俱舍論頌疏講記 賢聖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