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疏講記 賢聖品▪P51

  ..續本文上一頁”。這個問題解決了。

  

  

  

  

  問:何緣此名,不目第八?答:要具叁義,得預流名。一、具得果向無漏道故,二、具得見修無漏道故,叁、于現觀十六心,流遍至得故。第八叁義俱阙,故預流名,不目第八。

  

  “問:何緣此名,不目第八?”他還要問,爲什麼苦法忍,這個第八不能叫預流呢?你爲什麼一定要果上安呢?我們說無漏道第一次得到的,初入無漏,第八,苦法忍,你爲什麼把苦法忍就排掉,不要它呢?

  

  “答:要具叁義,得預流名”,你要得預流的名字,不是那麼簡單,第一次碰到無漏道算了;還有叁層意義的。“一、具得果向無漏道果故”,要得果,得向的無漏道,不但是得向的無漏道,還有得果的無漏道,第八就沒有。“二、具得見修無漏道故”,你要得到見道的無漏道,還要得到修道的無漏道,苦法忍沒有。“叁、于現觀十六心,流遍至得故”,這個四谛十六行觀,全部搞完的,那麼苦法忍只搞第一個,不但沒有搞完,才開始,十六刹那裏邊占了十六分之一,差得很遠。所以說,從叁個條件來說,苦法忍,一個都沾不到邊。那麼當然了,他不能叫預流。“第八叁義俱阙”,第八個來說,就是苦法忍來說,這叁個意義,它一個都沒有,沾不到。“故預流名,不目第八”,所以說,預流這個名字,決定不能說是苦法忍,不是第八。

  

  這個就是說,預流果,不是二、叁果,因爲它們不決定是初得,而預流,初果決定是初得。

  

  那麼爲什麼初得的無漏道是第八,爲什麼不說第八呢?因爲得到預流果,不是說初得無漏道就算了,是還有叁層意義:要得到果向的道;無漏道,要得見修的無漏道;要十六刹那遍至得,十六刹那全部經過的。那麼這當然,苦法忍是不行了。所以說,苦法忍也不能叫預流。

  

  

  

  

  言七生者,人中七生,中有、生有,名爲七生,天中亦然,中、生各七,總二十八生,皆七等故,說極七生。

  

  下面再說七生,這個七生,就跟中陰的四十九天一樣的。民間,經常是把中陰認爲非四十九天不可,打七,也是七七四十九天。實際上中陰身,最多是保持四十九天,少的話,這刹那他死了,第二刹那就投生了,都可能的。在無間地獄,你這裏死掉了,第二刹那馬上無間,一個間隔也沒有,一個刹那的間隔也沒有,下地獄去了,哪有四十九天超度的?早就生無間地獄受苦了。所以這個四十九天也是最充其量四十九天。那麼這個世間的孝子,他又沒有神通,他總希望超度他的父母,那麼盡四十九天都給他超度,這當然也是可以。實際上,不一定四十九天,可能是早就投生了。要超度,中陰的時候超度最有效。到了投生,你再超度他,他漠而忽之了。假使說,你們自己投了人了,你前輩子的子孫在超度你,你感不感到?你知不知道?有的時候夢裏邊,或者有一點感覺,或者有的人這一天肚子特別飽,好象東西不吃也蠻飽的,這個可能是人家在供你了,但是你是不知道的。那麼畜生更不知道了。這個超度不超度就是中陰的時候最有效。

  

  那麼這裏說七生,預流七生,也是最充其量是七次。這個七生,我們說不是投七次生;就是人中七生,人間一個,天上一次,再到人間來,再天上去,這往來一共七次,所以七返生死。“人中七生,中有,生有,名爲七生”,這個一生,包含中有,生有。如果你拆開的話,中有也是七生,那麼生有也是七次,那十四生。那麼天上也要去七次,天上也有中有,也有生有,也是各七,那麼又是十四個,總的來說,要二十八生了。那麼你給人家說預流果二十八生,人家跟你吵起來了,明明經上是七生,你說二十八生,你胡說八道。不胡說八道的,你說我有道理的,人間七生,中有、生有,天上七生,中有、生有,不是二十八是什麼?這個就是辯論了。

  

  辯論,沒有依據,你不好亂說的。如果你是把依據拿出來,他也啞掉了,就是那麼回事。因爲都是七。故說極七生,最多是七生,廣開說,二十八生的,那就包括中有。那麼這個七次。我們再說一道,人間生一次,天上一次,再人間生一次,天上一次,再人間生一次,天上一次,這麼是天上、人間各七次,每一次都有中有、生有,所以說二十八次。

  

  

  

  

  問:何緣彼無受第八生?答:謂相續身,齊此七生,所有聖道,必成就故,聖道種類,法應如是。如七步蛇,第四日瘧,法應爾故。至第七生,逢無佛法,雖在居家,得阿羅漢,既得果已,必不住家,法爾自得,苾刍形相。

  

  (136B)那麼爲什麼極七生呢?爲什麼最多是七生呢?“問:何緣彼無受第八生?”我們前面說的第八有,第八有就是說七生之後,再受一生,會不會?不會了。那麼爲什麼沒有呢?這個還要問一下了,有的人就是隨信行,預流果最多七生,“啊,七生對了,七生,預流果七生,七生,經上說的”。爲什麼?“經上說的,什麼爲什麼?”這個話你講不出了。那你利根的就要說:爲什麼七生?經上有解釋,你去看好了。“問:何緣彼無受第八生?”爲什麼不受第八生呢?

  

  “答:謂相續身,齊此七生,所有聖道,必成就故”,這個相續就是有情,他這七生投了之後,他的聖道決定成熟了,就是最多七生,聖道成就了,要證阿羅漢果了,第八生不會有了。“法應如是”,這個法決定,法爾如此的。法爾如此,沒有解釋嗎?有,後邊還要講。欲界的九品煩惱,第一品、第二品投幾生?第叁品、第四品投幾生?這都有定數的,那麼你既然是預流果,還留下最多這麼多,他能夠感的生就是七生,這個後邊馬上要來的。我們說這七生,不是沒有依據的,這是法爾如此呢?他就是因爲後邊還沒講,就告訴你說,這個自然界的規律,也是我們現代化的自然辯證法,就是這樣子的,最多七次。下邊舉兩個喻。

  

  “如七步蛇,第四日瘧,法應爾故”,這個七步蛇,第四日瘧,它決定如此了。怎麼叫七步蛇呢?有一種蛇很毒,你給它咬了之後,最多走七步路,馬上就倒下來了。如果你身抵抗力弱的,走兩步路,就倒下來了。如果最差的小孩子、老人,一咬就死了,爬也爬不起來了,一步也走不到的。那就是最多是七步。你再強健,就是青壯年,身體又好,什麼病都沒有,是運動員,最多七步,七步之後,你第八步,你走不動了,決定死掉了,所以叫七步蛇。印度的地方熱,很多蛇,有一種叫七步蛇,很毒啊!就是你給它咬了之後,你身體再好,跑不過七步,都要倒下來的,那麼差的不到七步了。

  

  第四日虐,這個虐就是瘧疾,就是這個四川叫打擺子,這個病,它有各式各樣的,有的是隔一天發一次,有的是隔兩天發一次,這個是隔四天發一次,這一天發了,中間叁天沒有事一樣,到第四天,又發起來了,這個東西,法爾如此,這是它的疾病的規律,這個自然界的規律如此。

  

  那麼七次的投生,也是這麼規律。“至第七生,逢無佛法,雖在居家,得阿羅漢,既得果已,必不住家,法爾自得,苾刍形相”,就是說,你再條件差,到第七生的時候,即使你“逢無佛法”,沒有碰到佛,這個地方沒有佛法的,也是在家,沒有出家,沒能修行,但是他還會得阿羅漢果。得了阿羅漢之後,必定不會再住在家裏做白衣,決定要出家,自然得比丘形相,“法爾自得,苾刍形相”,自然的,自己會得比丘相,不要剃的。我們現在剃頭要拿刀剃,不剃你頭發長在頭上,掉不下來的。佛在世的那個善來比丘,他是善根成熟了,佛說一次善來比丘,他馬上須發自落,袈裟著身,行動威儀如二十年老比丘。他這個自己來了,他因爲過去的很純熟,他見了佛之後,佛跟他說了善來比丘,一說,不要剃的,頭發、胡須自己都掉完了;袈裟也不要做的,穿在身上了;威儀,我們說大師父教了,教不好的打香板。他不要教,他行動威儀好象二十年的老比丘,在比丘僧團裏經過二十年的上座,那麼這威儀。這個就是說,他早就熏習成熟,這個機緣一發,馬上就來了。那麼這個預流果一樣的,到第七生,再怎麼條件差,碰到沒有佛法的時候,也沒有出家,但是他決定要得阿羅漢果;得了果之後,決定不會在家裏,決定自己顯比丘相。

  

  

  

  

  問:預流既未斷不善修惑,雲何經說,預流名爲無退墮法不退墮叁惡趣也?答:此有五義,一、以不生長退墮業故,二、違彼生長業與果故,叁、強盛善根鎮彼身故,四、加行意樂俱清淨故,五、諸有決定墮惡趣業,尚不起忍,況得預流?

  

  “問:預流既未斷不善修惑,雲何經說,預流名爲無退墮法?”這個又提了一個問題,預流果,既然沒有斷,“未斷不善修惑”,修所斷的煩惱是不善法,你還沒有斷。俱嘛,他欲界九品煩惱一品也沒有斷,就可以得預流果。那麼既然這個修斷的煩惱——不善的法,一品也沒有斷,爲什麼經上說,預流是無退墮,不會退的?經上有預流不退墮。這個不退,他注解是不退惡道,惡趣不會去。“答:此有五義”,這個話經上說不退,有五個意義:

  

  第一“以不生長退墮業故”,退墮的、退惡道的業再也不會造了。得了預流果之後,你還造叁惡道的業啊?不造了,預流果法爾不會犯五戒。你就是沒有受五戒,沒有碰到佛世,天然地五戒他是不會犯的。你叫他殺生,堅決不殺;你叫他偷盜,他絕對不偷,殺他的頭也不偷東西;要邪行更不行了,他情願命終,也不做邪行;那麼乃至飲酒也如此,這五戒他不會犯的。五戒都不犯,那墮叁惡道的業怎麼會有呢?不會生長的。

  

  “二、違背生長業與果故”,他增長叁惡道的業與果是相背的,他兩個是相背而行,背道而弛的。

  

  “叁、強盛善根鎮彼身故”,有一個強烈的善根在他身上坐鎮,等于說部隊,一個強烈的部隊坐在那裏,土匪不敢進來的。這個強烈的善根什麼?無漏善根,見道的那些善根,八忍八智,無漏的道在他身…

《俱舍論頌疏講記 賢聖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