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惑,就是最这个下下品的惑,一定要上上品道,最厉害的道来断它。它的比喻,“如洗衣位,粗垢先除,后除细垢”,粗的垢,你衣上摆了一坨饭,摆在身上粘住了,你把它一搓,这个干掉了,它就掉下去了。如果你里边油腻,细的,那就是要下功夫,手一拨是不行的,没有汽油还不行了,单是肥皂水都不行的。所以,“粗垢先除,后除细垢”,那么就是下下品的道,把粗垢除了。这个下下品的垢,细的垢,一定要上上品的道才能除得掉。
又打了一个比喻,“粗暗”,麤的暗,小明能除。“小暗”,很细的微细的暗,大明才能除。你说一个房间里边,把最黑的把它除掉,一点点小的小光,你说自来火一擦,房间里也亮了,最粗的黑暗驱除了。但是你要房间里做事情,这个自来火的光不行了,点个蜡也不行了,要电灯了,那要大的光明才能把微细的暗除掉。如果微细的暗不除掉,你东西是看清楚了,你看字看不清楚,那么你事情还做不了了。那就是说,粗的暗,上上品的烦恼,小小的明,就是下下的对治道能够除掉了;而最小的烦恼,最微细的下下品的烦恼,却是要上上品的道才能除。这个烦恼的上下,就是它粗细来说,这个对治道的上下,就是它的力量强弱来说。这两个互相相对来说。
“失德相对,理必应然”,这个德跟失,相对来,不是顺的,是相对的,下对上,上对下,这个理必应然,这个道理上说,必定如此的。
“白法力强,黑法力劣,故刹那倾,下下品道,能断无始上上品惑”,白法,这个是无漏法,当然力量强,黑法烦恼力量是弱,所以说一刹那的时间,下下品的道就能够把无始以来上上品的惑把它除掉,
“犹如长时所集大暗,一刹那顷,小灯能灭”,我们经常说的,千年暗室,一灯能照破,那就是说这个无始以来,我们这个大黑暗,只要一盏小灯好了,这个黑暗就没有了。假使你手里有一盏灯,你不能说是黑暗,已经有光明了,但是这个光明远远不够,做事情是不够的。你如果做微细的事情,要做衣服、针绣,或者做什么细致的事情,或者什么半导体的东西,小小的线路把它接起来,那你这一点光明远远不够,那就要大大的灯了。所以说,这个相对的对治,道理必定如此,举了很多例。那么我想这不会有什么怀疑了。
戊二 历位广明
己一 明预流七生
从此第二,历位广明。就中有四:一、明预流七生,二、明一来向果,三、明不还向果,四、明无学向果。且初明预流七生者,论云:先应建立都未断者,颂曰:
未断修断失 住果极七返
“从此第二,历位广明”,从这个下面开始,一位一位地要广明了,就是从见道的预流果开始,一直向上,一位一位上去,都要建立圣者的名字。里边分四科,分预流七生,分一来向果,明不还向果……。预流果,就是第十六刹那见道以后是预流果。预流果之后,有一来向。一来向之后,一来果。一来果再往前,是不还向。不还向再往前,不还果。不还果以后,就是无学向,就是阿罗汉向。阿罗汉向再往最高的、圆满了,就是阿罗汉果。那么这些就是四果、四向。在见道的时候,预流向,第十六刹那,预流果。
“且初明预流七生者”,先说预流果,他七返生死。这个我们经常听到的,预流果要七返生死。那么什么叫七返生死?我不说,书也不要看,你倒说说看,肯定说错的,因为七返生死,不是那么简单地生七次了。上、下,天上七次,人间七次,一共十四次。就人间说七次,如果加上天上的,十四次,加个中阴身二十八次。所以说这个七返,如果不看《俱舍》,单是看看介绍佛教,佛学初基什么东西,你看好了,你是不堪一击的。你说预流果还有七返生死,怎么七返生死?你给我说说看, 肯定惘了。不行了!不行了,你查字典去吧!查字典,不一定查得出来。
那么下边预流果,先说七生。“论云:先应建立都未断者”,当然从下边开始,从修的烦恼一品也没有断的开始。
“颂曰:未断修断失,住果极七返”,没有断修所断的烦恼,失就是烦恼。修所断的烦恼的过失,一品也没有断的,那么到第十六刹那,住预流果的时候,还有七番生死。修道开端最低的就是预流果,一品烦恼也没有断的,从这个地方开始。
释曰:九地修惑,都未有断一品,名为预流。生极七返,谓于人天,七返受生。极言为显,受生最多,极不过七,非诸预流,皆受七返。言预流者,诸无漏道,总名为流,初预此流,名为预流。
“释曰:九地修惑,都未有断一品,名为预流”,九地,上面的不要说了,欲界的烦恼,一品都没有断,那么色、无色界,当然碰也没碰到。这样子的预流果,他还要多少的生死呢?“生极七返”,那么预流果,流转生死的时间是有限的,最多是七返,也可能一次,充其量是七次,七次以后,决定证涅槃。所以说证了预流果,涅槃就在手掌之中,最迟七返。“生极七返”,他的投生,“极”,充其量,最多七次,七返。
这个七返,不是说七生,那么这个七返有道理的,返就是天上、人间往来七次,七返生死,不是七次生死。“谓于人天,七返受生”,人间天上来来去去的受生,最多是七次,就是人间七次,天上七次。“极言为显,受生最多,极不过七”,极这个话,言就是这个话,表示受生再多超不过七次,就是最多七次,那要少也可以少的,六次、五次、四次、三次、二次、一次都可以。“非诸预流,皆受七返”,不是说所有的预流果,一定要七返生死,也可以少。
“言预流者,诸无漏道,总名为流,初预此流,名为预流”,现在我们在讲预流果的预流是什么意思呢?预流果嘛,人家说预流果嘛,须陀洹了。须陀洹什么?预流果,初果。这样子解释,你白白解释的,你解释啥东西呢?这样子的人,有的。有的人问他,问这个说那个,问那个说这个,翻来覆去,结果一个也搞不清楚。这样子解释,白白了。
我们说预流什么意思?预流,什么叫流?先说,无漏道叫流,无漏的道,就是无漏的一个流,无漏的一个法的流。无漏法的流,实际上是流。“初预此流”,第一次参与这个流,叫预流。预就是参进去了,本来无漏道是无漏的,你凡夫是参不进去的。有的开会,要凭出席证进去的,你跑进去了,门是进去了,你出席证拿不出来,对不起,叫你不要进去。那预流一样,你是证到了见道以后,第十六刹那,预入圣流了,叫预流果;如果你没有这个见道的功德,无漏的流,你参与不进去的。这是第一次参加的圣这者之流,叫预流,这个叫预流的真正的意思。
问:此预流名,为因何义?若初得道,名为预流,则预流名,应目第八苦法忍是第八也,于八忍中,从后数之,当第八故也。若初得果,名为预流,如超越人,至道类智,得二、三果,应名预流。答:此预流名,不目第八,目初得果,于四沙门果中,定初得故。一来、不还,非定初得,此定初得,故名预流。
“问:此预流名,为因何义?”“这个里边叫预流,我懂了”。那么简单啊?问题还多了。
“问:此预流名,为因何义?”他这个预流这个名字,它什么意思?下面就是说,“若初得道,名为预流,则预流名,应目第八”,假使你说初得无漏道,就叫预流的话,那么预流这个名字,应当是第八。
第八有两个解释。一个就是说,从预流果的八忍、八智来说,从后面数过去,最后是一个道类忍,从道类忍往前数,第八个就是苦法忍,苦法忍是最初的无漏道。你说最初预入无漏的流的叫预流,那么应当说苦法忍是预流,你第十六刹那,早就参加预流的无漏的道了。八智、八忍经过了,十六刹那了,怎么才是预流呢?这有问题。“应目第八”,第一次参加无漏道的,应当说是苦法忍。
假使初得果,叫预流向。“如超越人,至道类智,得二、三果,应名预流”,他是两边夹你来问,一个你说最初的叫预流的话,那么苦法忍叫预流,他第一个得了无漏道。假使你说这是向,他们是在见道,没有得果;第一次得果的叫预流。那么不对了。我们说前面说的断了七、八品的是得到一来向,断了九品以上的是不还向,他第一次得道类智得果的时候,有三种。那么初果固然叫预流,二果、三果也得叫预流啊?他们也是第一次得果啊!那么这里边就是说,你这个预流果安的名字还有问题。
那么这两个问题,我们不要看书,你们怎么回答呢?自己去想想看。如果你自己答对了,那你学法有点名堂了。如果你答了一个不对,那么学的法还不够格,那所有的问题还得听老师了,还得书上讲给你听才行。
那么他的回答,“此预流名,不目第八”,这个预流的名字,不能叫第八,就是不能叫苦法忍。“目初得果”,这个第八,苦法忍是见道,不是果,是向。我们说预流是从果上说的,第一次预圣者之流,是从果说的,第一次受的果一定叫预流果。那么向不能叫果,所以不能叫苦法忍第八,不能叫预流。“于四沙门果中,定初得故”,那么我们说断了六、七、八品的,乃至断了九品以上的,他一开始到道类智就是一来果、不还果,为什么它们不要叫预流呢?他说,四沙门中,定初得故。在四沙门果,就是四果里边,这个预流果决定是第一个得到。一来、不还,不是一定第一次得到,你固然超越证的是第一次得到,但是次第证的,就是第二、第三次得到了,不肯定。而预流果,不管你超越也好,不超越也好,都是第一次得到,所以说预流决定是初果。
这个就是解释为什么初果叫预流,苦法忍不能叫预流,因为是果上说的。那么果还有三个,那两个不是决定第一个得到的,而初果决定第一次得到的,所以说只能是初果叫预流果。“一来、不还,非定初得,此定初得,故名预流…
《俱舍论颂疏讲记 贤圣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