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道,有漏道斷的惑,不一定是無漏根,既然你是預流果的聖者,他進一步修,把修所斷的煩惱斷了叁、四品的,那決定是無漏道斷。無漏道斷,無漏根當然一定有的,所以不說也在裏邊。頌裏邊說兩個因素,第叁個因素也就包在裏邊,不說也在。
這就是世親菩薩的善巧,如果你把叁個裏邊說兩個,不說這兩個,說另外兩個。假使第一、第二兩個,二、叁生不說,那就不完整,前面兩個固然有,第叁個沒有。那你說二、叁,前面那個無漏根說了,前面那個固然也可以說斷了叁、四品,但是說斷幾品不知道,無漏根有了,煩惱是肯定斷了,但斷幾品呢?不知道,也不完整。把中間無漏根不說卻沒有問題,有了從預流果進去,斷叁、四品煩惱的,決定成就能對治的無漏根,這個隱在裏邊,沒有問題。所以這是既省去了幾個字,又能夠把意思完整的表達出來,這是造頌的善巧。
“頌中但說,初後二緣,不說成根者,預流果後,進斷修惑,諸無漏根,理必合有”,決定會有的,“義准已成,故頌不說”,他的這個意思,根據這個道理來說,決定已經成就了,說不說一樣的,所以不說了。
言斷叁四品,受叁二生者,若斷叁品,名受叁生,若斷四品,名受二生。謂九品惑能潤七生,且上上品,能潤兩生,上中、上下、中上,各潤一生,中中、中下,合潤一生,下叁品惑,共潤一生。既上叁品,能潤四生,故斷上叁品,四生便損,名受叁生。既言中上品潤一生,故斷中上品,複損一生。前斷叁品,已損四生,今斷中上,複損一生。故斷四品,總損五生,受二生也。
那麼下邊一句一句解釋,什麼叫斷欲叁、四品呢?“受叁二生”呢?“若斷叁品,名受叁生,若斷四品,名受二生”,那麼這裏邊,就是要講欲界的九品煩惱,在欲界裏邊,還能生幾生。這個你們自己畫表也行,其它的書上可能也有表的,自己畫一個更好,不要去看人家的,人家的是人家的智慧,你畫的是你智慧,看你的智慧,跟人家的智慧哪個高,哪個低。自己畫得不清楚,那麼就用他的,如果你自己畫的對你來說還清楚一點,那你就用你自己的。因爲每一個人的根不一樣了,這個表對人家是很好,或者對你反而不契合,你自己畫個表,看起來還清楚一些,那就用你自己的。不能畫錯,畫錯了就不對了,畫錯了,你自己看看倒清楚了,看了個清楚的,錯的,那也沒有用的。
那麼這裏我們是大概說一下,欲界九品修所斷的煩惱,一共能夠在欲界生七次,潤七生,那麼上上品的,能潤兩生。潤就是還能滋長幾生了。上上品的,厲害,可以潤兩生;上中、上下、中上品的,都潤一生;那麼中中、中下,力量小一些,兩個合起來,能夠潤一生;下上、下中、下下,力量更小了,叁個合起來一生。那麼這樣子,我們說預流果,欲界的煩惱一品也沒斷,他就是七生,只七生,最多不會有了。欲界九品煩惱,就是七生,你說潤了八生怎麼樣呢?一共只有九品嘛,你八生哪裏來啊?就是七生,這個前面說的,法爾如此,也就是這個道理。
“既上叁品,能潤四生”,假使斷了叁品惑,那就是上上、上中、上下叁品惑斷掉,“斷欲叁、四品”。叁品,先說斷叁品的,叁品斷了,七生裏邊除了四生,那麼還余下叁生,這叫叁生家家。如果斷了四品,中上品也斷掉,一共五生就沒有了,那麼還余下二生(七生裏邊除了五生,還余兩生),那就是二生家家。這個也很清楚。“既上叁品,能潤四生”,你斷了叁品的,本來能夠增長四次生的,那麼叁品斷掉,四生就不生了,那麼余下還有叁次。一共七生,除了四生,還有叁生,所以說,叫叁生家家,這是斷叁品的。
“既言中上品潤一生,故斷中上品,複損一生”,這是斷四品的。上上、上中、上下叁品斷掉,還有個中上,中上品也是潤一生。那麼斷了四品的,前面損了四生,再加上一生,那這五生就不再受了,七生減了五生,還有兩生,所以說,二生家家。“中上品潤一生,故斷中上品,複損一生”,中上品就是第四品斷掉之後,再少一生,那麼前斷了叁品,已經少了四生,現在再斷中上品,再少一生,所以斷了四品的人,一共損五生,就是不受了。那麼七生裏邊,去了五生,還有兩生,所以說二生家家,還受兩次。
問:何故無斷一品、二品、五品名家家耶?答:必無有斷一品、二品,不斷叁品,中間死生;無斷五品,不斷六品,而有死生。謂由聖者,得初果已,斷欲修惑,起大加行,必無未斷一大品結叁品名一大品,有死生故,故斷一品、二品,必斷叁品也。斷第五品,必斷第六品者,謂斷第六品,證一來果,以無一品能障得果,故斷五品,必斷第六品。
“問:何故無斷一品、二品、五品名家家耶?”叁、四品叫家家,一品、二品爲什麼不說呢?五品,叫二果向,爲什麼五品家家沒有的呢?這個不是奇怪嗎?你對一品、二品、五品有看法嗎?不給他們一個家家名字啦?不是!這是有客觀的原因的。
“答:必無有斷一品、二品,不斷叁品,中間死生”,斷了一品、二品,這個開始斷的時候,勢力極猛,第叁品沒有斷就死掉了,是沒有的。(137A)一品、二品斷了之後,這一輩子,決定第叁品斷掉的。那麼既然斷了叁品,那就是還有叁生,所以說斷一、二品的是沒有的。
“無斷五品,不斷六品,而有死生”,五品斷了之後,跟著第六品就是證一來果,這個他往前的奔頭很大,他斷了五品停下來不斷了,不會,決定斷了五品之後,往前再沖,沖到第六品的斷掉,一來果。所以說,斷了五品停下來的也沒有,所以說,五品的家家也沒有的。
“謂由聖者,得初果已,斷欲修惑,起大加行”,得了初果之後,力量大,有無漏道,要斷欲界的修惑,這個時候起的心極猛利,起大的加行。“必無未斷一大品結”,一大品就是上品裏邊分叁品,沒有斷一大品結,就斷命了,沒有斷完就死掉了,不會的。他這個勁頭很大,決定要斷叁品,一連串,在一輩子裏邊可以斷完的。叁品沒有斷完,有生死的,不會有。“故斷一品、二品,必斷叁品也”,所以說斷了一品、二品的就死掉的,沒有,總是要斷叁品的,所以起碼是斷叁品,叁生家家。那麼斷五品,必斷第六品。“謂斷第六品,證一來果,以無一品能障得果,故斷五品,必斷第六品”,斷了五品之後,還有一品,就要證一來果,這個奔頭又大了,決定沒有一品,能夠把一來果障住,證不到,不會,他這個勁頭很大了,這一品,沒有那麼力量把他擋住的。所以說,五品一斷的話,決定盡斷第六品,證一來果,中間也不會生死,所以說五品的家家也沒有。
問:若無一品能障得果,何故斷第八品,不斷第九品,有死生耶?答:以斷第九,一、即得果,得第叁果也,二、複越界,越欲界也。由越界故,第九品惑,障不還果。斷第六品,雖即得果,而不越界,故此一品,不能障果。
“問:若無一品能障得果,何故斷第八品,不斷第九品,有死生耶?”他說這個話有矛盾,你說障一品,不能障果的,斷第五品決定斷第六品,但是不對,斷了第八品,不斷第九品的有啊,你裏邊,第九品得的是不還果,你斷了第八品,就死掉了,不還果沒有證到,不是前面說有的嗎?爲什麼說,斷了第八品,第九品還沒有斷,就有生死的呢?
“答:以斷第九,一、即得果,得第叁果也”,固然斷了第九品也是得果,第叁果。但是“二、複越界,越欲界也。由越界故,第九品惑,障不還果”,因爲第九品惑,是兩層意義。一個是他斷了九品惑,得第叁果,固然得果,跟前面一樣障不住;但是另外還有一個原因,九品一斷,欲界就超出了,要超欲界,那是費大勁了,所以第九品這一品煩惱,可以障住,證不到不還果,這一輩子就死掉,也可以。因爲這個九品斷起來,不是那麼容易,要越欲界,要超欲界,要出欲界,九品煩惱一斷之後,下輩子欲界決定不來了。前面我們講過的,“上得忍不還”,有這個,他的障都會把他障住的。你要得不還果的時候,很多障,你欲界的那些業,它要障你的了,不還果得不到的,這個有障的。第六品煩惱沒有障你,你還沒有超出欲界,那不障你。等于說你這個人,你到上海,到北京,到天津、到南京,你走好了,你欠了我的債,你跑來跑去,中華人民共和國裏,你總要還我債的;如果你出國去了,那就不行了,非把你抓住不可,你出了國,我給你要債要不到了,那要擋你了。所以說這個第叁果一樣的,他要越界的,欲界再也不來了,那欲界的業都要起來,把你抓住,你這個沒還債了。債你還沒還,你就跑掉了,你那麼容易啊!全部把他抓回來的。所以說你想證不還,這個業都要障的,欲界的業要障不還果的,那麼一來果不障的,他沒有出界,所以說兩個不一樣。所以說一品的惑障一來果是沒有的,但是最後一品惑障不還果是有的,所以說,這兩個不一樣,越界不越界的關系在裏頭。那麼這是解釋這個問題,一品能不能障得果的問題,就是看情況,預流、二果,不越界的不能障,第叁果,要越界的,那是要障的。
“斷第六品,雖即得果”,雖然也是得果,不越界,“故此一品,不能障果”,所以這不能障,不會障的。
應知總有二種家家:一、天家家,謂于欲天處,生叁二家,而證圓寂,或一天處,或二天處,或叁天處,受叁二生;二、人家家,謂于人趣,生叁二家,而證圓寂,或一洲處,或二洲處,或叁洲處,而證圓寂。若天家家,天叁人二,天二人一,此天家家,人中得道。若人家家,人叁天二,人二天一,此人家家,天中得道。
這個就講完了,這些旁邊提的問題講完了,很多疑問,一個一個的解釋了。
下邊再講正面的,什麼叫家家?“應知總有二種家家,一、天家家”,…
《俱舍論頌疏講記 賢聖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