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疏講記 賢聖品▪P54

  ..續本文上一頁二是人家家。什麼叫天家家?“謂于欲天處,生叁二家,而證圓寂,或一天處,或二天處,或叁天處,受叁二生”,所謂天家家,在天上受叁生、二生,他可以在天上生叁個地方,一個天處,二個天處,叁個天處,受叁次生,或者受兩次生。那麼就是天上生叁次,或者生兩次,反正;每一次,地方不一定一樣,可以這個天、那個天,都是欲界天,這是欲界的事情。

  

  人家家,在人間可以生叁次、二次,最後是證圓寂,就是證阿羅漢果,或者一個洲,或者二洲,或者叁個洲都可以,當然一個洲生叁次也可以,一次在東洲,一次南洲,一次西洲也可以。一次北洲行不行?不行!北俱盧洲不會的,聖者不會去。那麼這樣子證圓寂的。

  

  “若天家家,天叁人二”,這個算帳了,天家家,天上叁次,人間二次;或者,天二人一。叁生的,天叁人二;二生的,天二人一。

  

  “此天家家,人中得道”,所謂天家家,在人中得道,就是人間證到這個叁、四品斷了。斷了叁品的,人間證了這個道之後,那麼死掉了,下一輩子就生天上。天上去了之後,生一處,那個再回下來,人間再一次。人間一次,再往天上,天上第二次了。再天上死了之後,又回人間,人間兩次了。再往天上,叁次好了,證阿羅漢果,這是天叁人二。

  

  假使生兩次的,天二人一,人間得道之後,生天上去。天上一次,再回下來人間一次。再到天上第二次,涅槃,那就天二人一。這是天家家。

  

  天家家,就是說,人間得道,到天上去受二、叁生。那麼人家家,反過來,就是天上得道,到人間來受二、叁生,所以人叁天二,人二天一。反過來,這很好懂的。天上的跟人間的反起來就行了,一個是人間得道,天叁人二,天二人一;一個是天上得道,那麼人叁天二,人二天一。就是人家家天中得道(欲界天,不是色界天,不要搞錯),欲界天得了道之後,天上死掉,生到人間,人間一次。再死掉,又到天上,天上又死了,到人間,第二次。人間死了之後又到天上,天上死了,又到人間,第叁次決定證涅槃。那麼人叁天二。假使二人家家,天上死了之後的人間一次,然後再回到天上一次。再到人間第二次,好了,證涅槃,人二天一。這是天家家,人家家的差別。

  

  

  

  

  且天家家,天叁人二者,謂于人中,得見道已,斷叁品惑,從此命終,而生天處,受天一生;又從天死,來生人間,受人一生;又從人死,而生天處,受天一生,並前一生,名爲二生;複從天死,來生人間,受人一生,兼前一生,名人二生;又從人死,複生天處,更受一生,並前二生,名天叁生。故天叁生、人二生也。于第叁生,斷煩惱盡,證阿羅漢。天叁既爾,天二人一,及人家家,人叁天二,人二天一,准前說之。

  

  “且天家家,天叁人二者”,他給你算帳了,假使天家家,天叁人二的,“謂于人中,得見道”,這個得到的是見道了。得了見道之後,又斷了叁品的惑,到人間死了之後,生天上,天上一次。天上死了之後到人間,人間一次。人間死了之後,又生天上,天上第二次,並前一次,二次,二生了。最後天上死了,又生人間,也生一次,這個一次,跟前面是二次,人間第二次。人間死了之後,生到天上去,再受一生,叁生,前面兩次再加一次,叁次。這叁次,決定要證涅槃。所以,“第叁生,斷煩惱盡”,最多是叁生,“證阿羅漢”。那麼天上叁次,人間二次,叫天叁人二。

  

  “天叁既爾,天二人一”,那麼天上叁次,人間二次是這樣說了,天二人一,斷了四品,天上去二次,人間來一次,這個也好懂了。人家家,在天上得道,到人間叁次,天上二次;或者斷了四品的,人間二次,天上一次。“准前說之”,根據前面的,你自己去推好了,這個不要啰嗦了,說了一大堆,道理是一個,說了一個,你就知道叁個。

  

  我們經常說的,孔夫子說的,“舉一隅不以叁隅反”,這樣子的人,不好教了。就是說你教木匠的話,做個桌子,這個桌子的腳怎麼做,告訴你了,學會了,那麼還有叁個腳,你自己好做了,不要教他了。“這個怎麼教,那個又怎麼做?”。一模一樣的,我教你一個,叁個都會了,如果你教了這個之後,這個不會,那個也不會,這樣子人教不來,算了,你不要學了,笨蛋(笑),學不好的了。這個會之後,你這個不是一模一樣的嗎?你當然會了,你還要再教一次,這個教一次,這兩個一模一樣,再教一次,你這個桌子教會了,再做一個桌子,又教一次,你這個怎麼教下去呢?你不要做木匠了,你另外做,種地去算了,這個是不好教了。那麼我們說這個善根也這樣的,教你一個就可以了。我們這裏說過,天叁人二懂了,天二人一,人叁天二也一樣的,你好自己懂了。你說我弄不來,怎麼辦呢?阿彌陀佛!你念阿彌陀佛去算了。這個東西,見了阿彌陀佛,善根厚一點,再學吧!那麼你說是不是一定要到阿彌陀佛才能學呢?善根是自己練出來的了,你自己練根嘛!你好好忏悔嘛!爲什麼那麼笨呢?我們經常講的,你想想過去,第一是畜生道太多了,愚癡、不求智慧,這是愚癡的根;第二是障人家的智慧,人家修法,你去障他,人家來看經,不給他看,吝法,這也是一個因素。

  

  這個小路尊者,以前大法師,就是人家要求法,不給你,我自己有,不告訴你,自己壟斷,這樣子的心有了,就出了個笨蛋。那我們自己考慮有沒有這些因素,如果有的,好好忏悔,好好忏悔之後,智慧還是會來的。小路尊者過去固然造了很多吝法的罪,但是佛叫他掃地、掃地、掃地,把那些煩惱都掃完,掃到後來,心地掃幹淨了,人家叫他登座說法,滔滔不絕都來了。什麼?業障忏悔幹淨了,智慧又開了。那我們也去學學他了,假使是實在太笨了嘛,你好好掃地吧!掃地把心地掃幹淨,心掃幹淨,我們有方法了。什麼方法?金剛薩埵忏悔法,最厲害、最有力的忏悔法,已經交給你了,用不用是你的事情。那麼就是打仗的利器,最新式的現代化的武器交給你了,你不去打,那有什麼辦法呢?你自己等待死亡了,人家把你消滅了。你拿了這個武器,消滅敵人去了,把你的愚癡掃掉。你不掃,你怪哪個呢?

  

  

  

  

  斷至五二向者,謂預流果,進斷欲界一品修惑,乃至五品,名一來向,趣一來果故。斷六一來果者,若斷六品,成一來果,彼往天上,一來人間,而般涅槃,名一來果。此亦名曰薄貪瞋癡也。已斷上中六品重貪瞋癡,唯有下叁品薄貪瞋癡故。

  

  “斷至五二向”,斷到第五品斷掉了,“謂預流果,進斷欲界一品修惑”,預流果把欲界的,再斷一品修惑,乃至五品,從一品,兩品,叁品,四品,一直到五品,這個時候,叫一來向。什麼一來向呢?走向一來果,已經趣向一來果,快到了,那麼叫一來向。

  

  “斷六一來果”,第六品一斷,“若斷六品,成一來果,彼往天上,一來人間,而般涅槃”,所謂一來果,欲界天去一次,再到人間來一次,就般涅槃了,叫一來果。就是一來,還來一次。又一個名詞,叫“薄貪瞋癡”,他的貪瞋癡已經薄了,就是九品裏邊已經斷了叁分之二,還余下很少的,下下、下中、下上,還有叁品很微薄了,貪瞋癡已經薄了。

  

  “已斷上中六品”,上中的叁品,上上、上中、上下,中品的叁品,中上、中中、中下都斷完了,這六品,重的貪瞋癡斷掉了,粗品的貪瞋癡、粗大的煩惱斷掉了。唯有微細的,下上、下中、下下叁品,薄的、微細的貪瞋癡還在,這樣子叫薄貪瞋癡,是一來果。欲界的一來果就是說再一生,他就把這個薄的貪瞋癡也斷完了,般涅槃。

  

  那麼今天我們講到,從初果開始,進入這個預流果了,預流果極七返生死講完了之後,再往上進,斷叁、四品,成叁、二生家家;斷五品,一來果向;六品,一來果,很快。我們希望修行也那麼快就好了,一個小時證了兩個果,大家努力!好!今天講這裏。

  

  

  

  

  

  

  

  第一百一十九講

  

  (第347頁上第7行至第350頁上第4行)

  

  《俱舍頌疏》,上一次我們講到一來向、一來果,今天我們要接下去,叁果的向,跟第叁果的果。

  

  

  

  

  己叁 明不還向果

  

  庚一 明不還向果

  

  從此第叁,明不還向、果。就中二:一、明不還向果,二、明不還果差別。今則是初。論雲:已辨一來向果差別,次應建立不還向果。頌曰:

  

  斷七或八品  一生名一間  此即第叁向  斷九不還果

  

  “從此第叁,明不還向、果。就中二:一、明不還向果,二、明不還果差別”,不還果的差別也很多。“今則是初”,先說向果的差別。

  

  “論雲:已辨一來向果差別,次應建立不還向果”,一、二、叁、四果,先是見道,見道是初果向,然後是初果;初果之後是二果向,又是二果;現在就是叁果向跟叁果的事情。

  

  “頌曰:斷七或八品,一生名一間,此即第叁向,斷九不還果”,這個很簡單,斷了七品或者八品的,一生,還要受一生,那麼這個叫一間,他的名字叫一間。這個一間就是第叁向。“斷九不還果”,第九品斷掉之後,就是不還果。那麼這裏,我們說從見道的預流向開始,一直到現在,在《現觀莊嚴論》裏邊,就是二十僧,這二十僧,一般就是根據《俱舍》裏邊的差別而分出來的。當然不是全部一樣,中間是挑了二十個,叫二十僧,基本上就是跟這裏是相同的。

  

  

  

  釋曰:初兩句明一間,下兩句明向、果。謂一來者,進斷余惑,若叁緣具,轉名一間:一、由斷惑,斷欲修惑七八品故;二、由成根,得能治彼七八品惑,無漏根故;叁、由受生,更受欲有,余一生故。頌中但說初後二緣,不說成根,義如前釋。

  

  “釋曰:初兩句明一間,下兩句明向、果”,開始兩句是明的一間這個果位,下面兩…

《俱舍論頌疏講記 賢聖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