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贤圣品▪P54

  ..续本文上一页二是人家家。什么叫天家家?“谓于欲天处,生三二家,而证圆寂,或一天处,或二天处,或三天处,受三二生”,所谓天家家,在天上受三生、二生,他可以在天上生三个地方,一个天处,二个天处,三个天处,受三次生,或者受两次生。那么就是天上生三次,或者生两次,反正;每一次,地方不一定一样,可以这个天、那个天,都是欲界天,这是欲界的事情。

  

  人家家,在人间可以生三次、二次,最后是证圆寂,就是证阿罗汉果,或者一个洲,或者二洲,或者三个洲都可以,当然一个洲生三次也可以,一次在东洲,一次南洲,一次西洲也可以。一次北洲行不行?不行!北俱卢洲不会的,圣者不会去。那么这样子证圆寂的。

  

  “若天家家,天三人二”,这个算帐了,天家家,天上三次,人间二次;或者,天二人一。三生的,天三人二;二生的,天二人一。

  

  “此天家家,人中得道”,所谓天家家,在人中得道,就是人间证到这个三、四品断了。断了三品的,人间证了这个道之后,那么死掉了,下一辈子就生天上。天上去了之后,生一处,那个再回下来,人间再一次。人间一次,再往天上,天上第二次了。再天上死了之后,又回人间,人间两次了。再往天上,三次好了,证阿罗汉果,这是天三人二。

  

  假使生两次的,天二人一,人间得道之后,生天上去。天上一次,再回下来人间一次。再到天上第二次,涅槃,那就天二人一。这是天家家。

  

  天家家,就是说,人间得道,到天上去受二、三生。那么人家家,反过来,就是天上得道,到人间来受二、三生,所以人三天二,人二天一。反过来,这很好懂的。天上的跟人间的反起来就行了,一个是人间得道,天三人二,天二人一;一个是天上得道,那么人三天二,人二天一。就是人家家天中得道(欲界天,不是色界天,不要搞错),欲界天得了道之后,天上死掉,生到人间,人间一次。再死掉,又到天上,天上又死了,到人间,第二次。人间死了之后又到天上,天上死了,又到人间,第三次决定证涅槃。那么人三天二。假使二人家家,天上死了之后的人间一次,然后再回到天上一次。再到人间第二次,好了,证涅槃,人二天一。这是天家家,人家家的差别。

  

  

  

  

  且天家家,天三人二者,谓于人中,得见道已,断三品惑,从此命终,而生天处,受天一生;又从天死,来生人间,受人一生;又从人死,而生天处,受天一生,并前一生,名为二生;复从天死,来生人间,受人一生,兼前一生,名人二生;又从人死,复生天处,更受一生,并前二生,名天三生。故天三生、人二生也。于第三生,断烦恼尽,证阿罗汉。天三既尔,天二人一,及人家家,人三天二,人二天一,准前说之。

  

  “且天家家,天三人二者”,他给你算帐了,假使天家家,天三人二的,“谓于人中,得见道”,这个得到的是见道了。得了见道之后,又断了三品的惑,到人间死了之后,生天上,天上一次。天上死了之后到人间,人间一次。人间死了之后,又生天上,天上第二次,并前一次,二次,二生了。最后天上死了,又生人间,也生一次,这个一次,跟前面是二次,人间第二次。人间死了之后,生到天上去,再受一生,三生,前面两次再加一次,三次。这三次,决定要证涅槃。所以,“第三生,断烦恼尽”,最多是三生,“证阿罗汉”。那么天上三次,人间二次,叫天三人二。

  

  “天三既尔,天二人一”,那么天上三次,人间二次是这样说了,天二人一,断了四品,天上去二次,人间来一次,这个也好懂了。人家家,在天上得道,到人间三次,天上二次;或者断了四品的,人间二次,天上一次。“准前说之”,根据前面的,你自己去推好了,这个不要啰嗦了,说了一大堆,道理是一个,说了一个,你就知道三个。

  

  我们经常说的,孔夫子说的,“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这样子的人,不好教了。就是说你教木匠的话,做个桌子,这个桌子的脚怎么做,告诉你了,学会了,那么还有三个脚,你自己好做了,不要教他了。“这个怎么教,那个又怎么做?”。一模一样的,我教你一个,三个都会了,如果你教了这个之后,这个不会,那个也不会,这样子人教不来,算了,你不要学了,笨蛋(笑),学不好的了。这个会之后,你这个不是一模一样的吗?你当然会了,你还要再教一次,这个教一次,这两个一模一样,再教一次,你这个桌子教会了,再做一个桌子,又教一次,你这个怎么教下去呢?你不要做木匠了,你另外做,种地去算了,这个是不好教了。那么我们说这个善根也这样的,教你一个就可以了。我们这里说过,天三人二懂了,天二人一,人三天二也一样的,你好自己懂了。你说我弄不来,怎么办呢?阿弥陀佛!你念阿弥陀佛去算了。这个东西,见了阿弥陀佛,善根厚一点,再学吧!那么你说是不是一定要到阿弥陀佛才能学呢?善根是自己练出来的了,你自己练根嘛!你好好忏悔嘛!为什么那么笨呢?我们经常讲的,你想想过去,第一是畜生道太多了,愚痴、不求智慧,这是愚痴的根;第二是障人家的智慧,人家修法,你去障他,人家来看经,不给他看,吝法,这也是一个因素。

  

  这个小路尊者,以前大法师,就是人家要求法,不给你,我自己有,不告诉你,自己垄断,这样子的心有了,就出了个笨蛋。那我们自己考虑有没有这些因素,如果有的,好好忏悔,好好忏悔之后,智慧还是会来的。小路尊者过去固然造了很多吝法的罪,但是佛叫他扫地、扫地、扫地,把那些烦恼都扫完,扫到后来,心地扫干净了,人家叫他登座说法,滔滔不绝都来了。什么?业障忏悔干净了,智慧又开了。那我们也去学学他了,假使是实在太笨了嘛,你好好扫地吧!扫地把心地扫干净,心扫干净,我们有方法了。什么方法?金刚萨埵忏悔法,最厉害、最有力的忏悔法,已经交给你了,用不用是你的事情。那么就是打仗的利器,最新式的现代化的武器交给你了,你不去打,那有什么办法呢?你自己等待死亡了,人家把你消灭了。你拿了这个武器,消灭敌人去了,把你的愚痴扫掉。你不扫,你怪哪个呢?

  

  

  

  

  断至五二向者,谓预流果,进断欲界一品修惑,乃至五品,名一来向,趣一来果故。断六一来果者,若断六品,成一来果,彼往天上,一来人间,而般涅槃,名一来果。此亦名曰薄贪瞋痴也。已断上中六品重贪瞋痴,唯有下三品薄贪瞋痴故。

  

  “断至五二向”,断到第五品断掉了,“谓预流果,进断欲界一品修惑”,预流果把欲界的,再断一品修惑,乃至五品,从一品,两品,三品,四品,一直到五品,这个时候,叫一来向。什么一来向呢?走向一来果,已经趣向一来果,快到了,那么叫一来向。

  

  “断六一来果”,第六品一断,“若断六品,成一来果,彼往天上,一来人间,而般涅槃”,所谓一来果,欲界天去一次,再到人间来一次,就般涅槃了,叫一来果。就是一来,还来一次。又一个名词,叫“薄贪瞋痴”,他的贪瞋痴已经薄了,就是九品里边已经断了三分之二,还余下很少的,下下、下中、下上,还有三品很微薄了,贪瞋痴已经薄了。

  

  “已断上中六品”,上中的三品,上上、上中、上下,中品的三品,中上、中中、中下都断完了,这六品,重的贪瞋痴断掉了,粗品的贪瞋痴、粗大的烦恼断掉了。唯有微细的,下上、下中、下下三品,薄的、微细的贪瞋痴还在,这样子叫薄贪瞋痴,是一来果。欲界的一来果就是说再一生,他就把这个薄的贪瞋痴也断完了,般涅槃。

  

  那么今天我们讲到,从初果开始,进入这个预流果了,预流果极七返生死讲完了之后,再往上进,断三、四品,成三、二生家家;断五品,一来果向;六品,一来果,很快。我们希望修行也那么快就好了,一个小时证了两个果,大家努力!好!今天讲这里。

  

  

  

  

  

  

  

  第一百一十九讲

  

  (第347页上第7行至第350页上第4行)

  

  《俱舍颂疏》,上一次我们讲到一来向、一来果,今天我们要接下去,三果的向,跟第三果的果。

  

  

  

  

  己三 明不还向果

  

  庚一 明不还向果

  

  从此第三,明不还向、果。就中二:一、明不还向果,二、明不还果差别。今则是初。论云:已辨一来向果差别,次应建立不还向果。颂曰:

  

  断七或八品  一生名一间  此即第三向  断九不还果

  

  “从此第三,明不还向、果。就中二:一、明不还向果,二、明不还果差别”,不还果的差别也很多。“今则是初”,先说向果的差别。

  

  “论云:已辨一来向果差别,次应建立不还向果”,一、二、三、四果,先是见道,见道是初果向,然后是初果;初果之后是二果向,又是二果;现在就是三果向跟三果的事情。

  

  “颂曰:断七或八品,一生名一间,此即第三向,断九不还果”,这个很简单,断了七品或者八品的,一生,还要受一生,那么这个叫一间,他的名字叫一间。这个一间就是第三向。“断九不还果”,第九品断掉之后,就是不还果。那么这里,我们说从见道的预流向开始,一直到现在,在《现观庄严论》里边,就是二十僧,这二十僧,一般就是根据《俱舍》里边的差别而分出来的。当然不是全部一样,中间是挑了二十个,叫二十僧,基本上就是跟这里是相同的。

  

  

  

  释曰:初两句明一间,下两句明向、果。谓一来者,进断余惑,若三缘具,转名一间:一、由断惑,断欲修惑七八品故;二、由成根,得能治彼七八品惑,无漏根故;三、由受生,更受欲有,余一生故。颂中但说初后二缘,不说成根,义如前释。

  

  “释曰:初两句明一间,下两句明向、果”,开始两句是明的一间这个果位,下面两…

《俱舍论颂疏讲记 贤圣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