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個:一、全超,二、半超,叁、遍沒。全超是一種,最好的;半超是第二等;遍沒是第叁等。余就是不雜修的,樂定的,那麼他這個五不還天去不了的,那只能往無色界去,一直到有頂,這個余,就是說不雜修的,樂定的那些行者。
就雜修中,複有叁種:一全超,二半超,叁遍沒。今依色界,十六天中,辨此叁種。
那麼這裏,先把雜修的裏邊,要分全超、半超、遍沒,那就得要講一下什麼叫全超。“就雜修中,複有叁種”,雜修靜慮的,有叁種,全超、半超、遍沒。這個七種不還果,你們自己去畫一個表,這個表,根據文懂了,就畫得出來;但是畫表畫出之後,看文的時候,就不要一個字一個字看了,自己一個表一看,自己都懂,就有這個好處。那麼我本來有個表的,就沒有給你們寫下來,看你們自己畫,畫了之後,你們討論之後,把它總結一下,拿幾張表。當然每個人畫的不一樣了,把那些同類的湊攏來,把幾種不同的,拿給我看看,我來看哪一個比較好一些,那麼然後,假使都不好,把標准的拿給你們看看,如果可以了,那就用你們自己的也可以。這個本來不是固定的,注解也好,什麼也好,都是後面人,自己從自己思想裏出來的。當然了,有修有證的,他的思想精密,他寫得也好一點。無修無證的,他寫東西那差得遠。但是這個表,我們說不是注解,根據注解裏邊,把它總結一下,這個不要很大智慧,只要把注解看懂就能寫了,所以說,你們就試試看。至于今天討論,就把這個七種不還,自己畫一表。然後,組長就把他們總結一下,拿幾個類型的,交上來,我看一看,同樣的就不要拿上來了,同樣的,你拿個十幾張來,我沒時間看了。
那麼現在下邊,叁個超,全超、半超、遍沒。不曉得你們,演培法師有沒有表?我是沒看,如果有的話,不要去看他的,自己寫了之後,再去對照。你把它一看的話,把你自己智慧都蓋掉了,你自己不要動腦筋了。
全超,什麼叫全超?現在我們說色界,根據有部十六個天,不要忘記掉,色界十六個天,這十六個天,就是把大梵天,跟那個無想天除掉了,一共十六個天。那麼“辨此叁種”,就十六個天裏邊,來辨全超、半超、遍沒,這個我們說色界天,有十六、十七、十八,有叁種,21我們先就有部的十六天來說。
言全超者,謂在欲界,于四靜慮,已具雜修,遇緣退失上叁靜慮,唯味初禅,從此命終,生梵衆天,由先習力,複能雜修第四靜慮,從梵衆沒,生色究竟,頓越中間,故名全超。
那麼這叁種,全超、半超、遍沒是怎麼回事呢?先說全超,全超的人,就是“在欲界,于四靜慮,已具雜修”,這都是雜修靜慮過的,欲界的那些不還果,他欲界證了不還果之後,這四個靜慮就有雜修過的。怎麼雜修?就是先修有漏,後修無漏,無漏之後,又修有漏,這樣子交雜地修,這個後面馬上就要講的。那麼雜修靜慮修過之後,“遇緣退失”,但是他碰到一些緣退掉了。本來雜修靜慮成功,生五不還天去。因爲他退了之後,還是生到上叁靜慮,生到一般的靜慮去了。“唯味初禅,從此命終,生梵衆天”,叁種靜慮裏邊,他只是耽著初禅。第四靜慮的雜修退掉,叁個靜慮,又是獨獨地歡喜初禅,“唯味初禅”,那麼當然味著初禅嘛,生到梵衆天,初禅天,所以,“從此命終,生梵衆天”。生了梵衆天之後,但是過去修的不是白修了,我們說福不唐捐了,他雖然在欲界是退掉了,但是生到梵衆天之後,“由先習力,複能雜修第四靜慮”,他因爲過去修的力量還在,他又再修起來,第四靜慮雜修靜慮又修起來了。那麼從梵衆天死了之後——“沒”,生色究竟天。他因爲雜修靜慮修好的人,決定生五不還天的,這是修最高的,就直接生色究竟天。“頓越中間,故名全超”,中間十四個天,全部超了。第一個是梵衆天生了,然後生到最高的,直接生最高的色究竟天,中間十四個天,全部超越過去,叫全超。“頓越中間”,中間那麼多天,一個也不去了,從最低的梵衆天,一直生到最高的色究竟天去了,這是最快的,超得最多的,叫全超,中間全部超了。
言半超者,從梵衆沒,生色究竟,中間有十四天,漸次受生,或越一天,後生色究竟,或越二天,後生色究竟,乃至或越十叁天處,後生究竟,皆名半超。超非全故,名爲半超。越一天者,受十五生,越二天者,受十四生,乃至越十叁天者,唯受叁生。由此半超,極多十五生,極少唯叁生,中間多少,如理思之。聖必不生大梵天處,謂大梵言,我生世間,是戒禁取,僻見處故。言遍沒者,于十六天,盡遍受生,故名遍沒。
第二種,半超。半超,不是超一半。不是全部超,叫半超。他也是同樣,過去修過雜修靜慮,但是退掉了;他也是味著初禅,生到梵衆天了;從梵衆天沒,他因爲雜修靜慮的,生色究竟天。但是中間十四個天裏邊,不是超過去的,“漸次受生”,他挨著挨著受,但不是全部受。或者是越一天,或者是越一個天跳過去的,或者是跳兩個天的,或者跳叁個天,乃至十叁個天全部跳,不是十四個天全部跳完了,十四天,是全超,只要在中間再受一生,乃至十叁生的,都叫半超。那麼一個也不漏的,叫遍沒。所以半超的範圍廣,中間反正跳一個天以上,乃至跳十叁天的,都叫半超,就是超得不完全,不是超了一半,超得不完全叫半超。所以說,“超非全故”,它從梵衆天,生色究竟天,他漸次受生,慢慢,慢慢受生,受生當中,或者有一個天是跳過去的,再生色究竟天;或者跳兩個天,再生色究竟天;乃至或越十叁天,甚至于跳過十叁個天,色究竟天。跟全超不一樣,全超,十四個天全部超,他最多超十叁天,中間總是還要受一次生。那麼從梵衆天死了之後,再中間十四天裏邊至少受一次生,然後再生色究竟天的,這都是半超。一次也不受的,直接生色究竟天的,那是全超。爲什麼叫半超?不是超一半,“超非全故”,超是超了,不是全部超,跳一生,乃至十叁生,超一個天,乃至十叁個天,是超得不完全了,超是超的,不完全超,那麼名爲半超。
“越一天者,受十五生”,超一個天的,要十五個生。十六個天,一個天不受生了,還有十五個天要受生。超兩個天的,“越二天者,受十四生”,假使兩個天不受生的,那要受十四個地方的生。“乃至越十叁天”的,那麼要受叁生,最少的受叁生,梵衆天一生,中間一生,最後色究竟的一生。最多的,受十五生,中間那麼十六個天,只超了一個天,其余的十五個地方,全部去過,那麼畢竟,他還是超了一點,叫半超。
“由此半超,極多十五生,極少唯叁生,中間多少,如理思之”,所以說,這個半超,裏邊的範圍就很寬了,最多的半超要生十五生,最少的半超,只有叁生,跟全超只差一生。中間多少?十五生到叁生中間,十四、十叁、十二、十一,乃至五、四,這些生,“如理思之”,你自己想一想,就想起來了,不要啰裏八嗦說了。
“聖必不生,大梵天處”,聖者決定不生大梵天這個地方,就是中間禅那個地方。我們說初禅天,有梵衆天、梵輔天、大梵天,色界就是每一地都有叁個天。在初禅裏邊的梵衆天、梵輔天,聖者可以去,大梵天決定不去。爲什麼?大梵天,見不正,不是聖者住的地方。“謂大梵言,我生世間,是戒禁取”,大梵天王說的,這個世間是我生的,因爲他最早生了,從光音天下來,他先生,這時世界上還沒有東西,還沒有有情,他說:哎呀!這個世界很寂寞,最好這個世界上人多起來。這麼一想,人下來了,這麼他以爲這是他生的了,所以說有戒禁取。“僻見處故”,因爲這是不正見的地方,那麼聖者是不生的。這十六天裏邊根本就沒有大梵天,不要以爲大梵天是十六天裏邊的,大梵天加進去,十七天了。
“言遍沒者”,第叁種遍沒,遍沒就是比全超當然不如,比半超還要差,這十六個天,每一個天都要生一次。“于十六天,盡遍受生”,在十六天裏邊,挨個挨個生上去,叫遍沒。
那麼十六個天裏邊,會不會一個天生兩次呢?會不會?你們說會不會?那就不是十六次,十七、八次也有了,不會。這跟第八有一樣的,第八有是欲界不能生八次。七次,七返生死,決定是要般涅槃的。那麼等,那個第八有等,等什麼呢?生了色界天之後,每一個天只能生一次,不會生兩次的,這個前面已經講過了。所以說,十六天,每一個天生一次,那麼一共十六生,叫遍沒。一個天不會生兩次的,遍沒是最差的,再差也是十六次,不會十七、十八次的。
無雜修者,遍生色界,唯不能往五淨居天。廣果天沒,往生叁無色,後生有頂,方般涅槃。故色界中,下十一天,樂定、樂慧,俱得受生。于廣果天,便分二路:若樂慧者,生五淨居;若樂定者,生無色界。此五名爲行色界者,樂定那含,雖生無色,經色生故,是色界攝。
這是有雜修的,生到色究竟天爲止的。那麼沒有雜修的,就是樂定的,他雜修沒有修,那麼這個五不還天,他就沒有份了。五不還天就是決定是雜修靜慮的人才能生,沒有雜修靜慮的人,生不進去的,就是他沒有那個堪能性,他生不到那個地方。那麼不欲雜修的,他生哪裏呢?“遍生色界,唯不能往五淨居天”,他色界裏邊都可以生,十六天裏邊除了五淨居天都能生,但是五淨居天,他生不進去。“廣果天沒”,四禅天的廣果天死了之後,不生五淨居天,他直接往叁無色。叁無色再往上,有頂,非想非非想天,“方般涅槃”,就在頂上,有頂生涅槃的,這個是叫不雜修靜慮的,這個都是往色界生的。
“故色界中,下十一天,樂定、樂慧,俱得受生”,這是總結了。就是說,凡是前面說的不還果,不還果有樂定的不雜修的,樂慧的雜修的;那麼在色界的十六天裏邊,…
《俱舍論頌疏講記 賢聖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