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是說不動法的阿羅漢,利根阿羅漢,他無生智生了之後,或者是等流果再生無生智,或者就起無學正見。這個他也可以起的。這個差別,就是說鈍根的不能生無生智,其它的都一樣的,無學正見都有的。
庚四 明道果
辛一 明沙門性果
從此第四,便明道果。就中五:一、明沙門性果,二、明立四果因緣,叁、別明中二果,四、明沙門果異名,五、明沙門果依身。從此下第一,明沙門性果者。論雲:何謂沙門性一問?此果體是何二問?果位差別總有幾種叁問?頌曰:
淨道沙門性 有爲無爲果 此有八十九 解脫道及滅
“從此第四,便明道果”,道的果,裏邊分五科。沙門性,什麼叫沙門性?我們說沙門是修道的人。什麼叫“沙門性”呢?真正的沙門是什麼東西呢?這個很重要,這個頌一定要背下來!
“二、明立四果因緣”,爲什麼要安四個果,五個果行不行?六個果行不行?叁個果行不行?不行!一定要四個果。
“叁、別明中二果”,四個果裏邊,特別說中間兩個果。
“四、明沙門果異名”,沙門果,在經裏邊還有其它的不同的名字。
“五、明沙門果依身”,沙門果,他依所依的身是什麼一回事?
那麼下邊一共分五科講。“從此下第一,明沙門性果者”,沙門性的果是什麼?
“論雲:何謂沙門性?”這是兩個問題了,一個是什麼叫沙門性,一個是沙門果。那麼就先問:什麼叫沙門性?“此果體是何?”沙門的果如何?“果位差別總有幾種?”這個果有多少差別?一共有多少差別?這是叁個問題,連串的。
“頌曰:淨道沙門性”,一句話。淨道,無漏道。我們說淨慧、淨道,這個淨都是無漏的。那麼淨道就是無漏道。所謂沙門性,什麼叫沙門?沙門的體就是說,沙門的性,就是無漏道。
無漏道是沙門性,我們算不算沙門啊?我們有沒有無漏道?沒有啊。那麼能不能算沙門呢?當然了,嚴格地說不能算。但是,我們向著沙門的道走,也算一個沙門。這個沙門是很勉強、勉強的,跟應供一樣的,我們不是阿羅漢,根本沒有資格吃檀越的供養,但是我們是阿羅漢的因,也沾了一點光,居士供養也吃下去了,這個吃下去的話,自己要注意了,吃得不好,要毒死的,要脹死的。所以說修道的人不能貪飲食,也是這個意思,你貪了這個味道的話,你根本就沒有福氣享受,你道上進不去的話,這個應供是不該受的了。
佛的一些根本乘的經講這些東西的很多。或者偷盜,或者貪了常住的一點點東西,哪怕一個鹽巴,會有很大苦。我記得有一個什麼公案,有一個出家人,他吃飯時候,大概常住裏自己拿了一把鹽吃,吃一把鹽是很小的事情了,但是他有一次害病了,不知怎麼的,夢裏邊看見一個什麼,一個大的鹽巴的山壓下來,不得了。他後來想起來,就是以前盜用了常住一點鹽,這個鹽,連本帶利的,越滾越大,跟一座大山那麼一塊鹽,那就是要將來要受報的。開始拿的不多,但是時間長了,這個因果把它決定下來卻是很大的因果,不得了的!所以說常住的東西,在真正的沙門,你是吃了要辦道用的,千萬不要隨便去侵損常住,也不要貪著那個味道。
我們經常要想這個,一部車,就是過去的獨輪車,或者是板車,它這個木頭,這個軸的地方,鐵的軸毛了,它推不動了,要加點油,這個油不一定要什麼香油、花油什麼東西的,只要是油,它滑了就可以了,跟吃飯一樣的,吃下去,只要能修道就行了,不一定要吃得怎麼好。營養要不要?營養當然要,但是你不要去執著那個營養,你天天說營養不夠、不夠,你看你,幾個月下來,你就黃皮瓜瘦的,你心裏想著營養不夠,再好東西吃下去還是不夠的了。你想到夠了之後,有的時候心理作用還蠻強的,就會紅光滿面。
我們說五臺山你想想吃什麼東西了?現在怎麼樣我不知道,以前我們天天鹹菜,夏天是灰子白,就是苞菜,冬天就是灰子白的外邊的這個硬瓣瓣,鹹菜,豆腐不大見面的。什麼營養呢?就是鹽巴,油也不大有見面的,但是五臺山,那個清涼橋的人,你去看一看好了,臉都是紅蘋果一樣的,都是紅的,他營養好得不得了。有一個叫智明師,他也是上海金剛道場去的,他六十歲出家的,是個老木匠。他在金剛道場的時候害胃病,也是黃皮瓜瘦的。到了清涼橋去了,胃病一般人執著說要多餐少吃,要吃好幾頓,每一頓不能吃得太飽,到了清涼橋,你這個新戒,什麼多餐少食了?兩頓飯,吃得飽就飽,吃不飽你自己餓去。他這樣子搞了一年,一個臉就跟蘋果一樣了,你這個營養哪裏來的了?他說這個生活場合下,一般說生胃病的受不了的,他胃病好了,就這樣子練好的。所以有些事情不要太執著,他一直到文革,那個臉還是紅的,七十多歲了,快八十了,紅彤彤的,因爲是木匠,勞動人民出生,七八十歲了還拿著個鋸子在刨木頭,所以說不要執著得太厲害。
我們說心理作用是很大的,我上一次講過的,雲南那個小孩子,可以用心去把幾米以外的,好幾米以外,幾十米以外的樹枝或者花朵把它摘下來,你看心的力量多強。你天天說營養不夠,營養不夠,好了,你這個力量,自己把自己折磨了,你就會營養不夠的。我看到就是日常法師講廣論講過的,他一個犯人,他把他眼睛蒙住,在他手上,這個靜脈裏邊割開一個眼眼,把他血抽了,醫生在旁邊說,你現在血已經出來了,一升了,已經出了兩升了,實際上,根本皮也沒破,但是搞了幾下子,“你血已經差不多了”,他就死掉了。這個東西,好象受騙似的,他根本血沒有出來,就是給他說你現在血出了多少了,再過一會兒,又出了多少了,你現在血身上沒有多少了,這麼這麼他就死掉了。這個心理作用是那麼強。這個是事實嘛,日常法師講的,他們那邊是有這麼一回事情的。所以說你不要太心虛了。所以說有的年輕人,一天到晚想自己什麼病什麼病,那個病、那個病。你這個人天天在病的話,你看你身體會不會好嗎?你什麼都忘掉了,農村裏什麼知識沒有的,營養也不懂的,衛生也不講的,你看看他身體倒蠻好的,還蠻多的了。所以不要太執著,當然我們說衛生設施要有,但是太執著,反而做了障礙。
釋曰:初句答第一問,第二句答第二問,下兩句答第叁問。淨道沙門性者,謂諸無漏道,名爲淨道。此之淨道,是沙門性,懷此道者,名爲沙門。沙門此雲勤息,謂無漏道,以能勤勞息煩惱故。有爲無爲果者,謂有爲、無爲,是沙門果體。有爲果者,解脫道也,無爲果者,是擇滅也。
沙門性就是淨道,無漏道是淨道,這個淨道就是沙門性。所謂沙門,有淨道的就叫沙門。“懷此道者,名爲沙門”,有這個無漏道的叫沙門。沙門叫什麼?勤息。“謂無漏道,以能勤勞息煩惱故”,很精進地斷煩惱。所以歸根到底——斷煩惱,離開斷煩惱的,就不是佛教。我們聽說現在外邊很多,神通廣大,又什麼他又可以治病,又可以對治你的鬼神病,有的神通可以把你鎖住,什麼東西,搞了很多,就是不說斷煩惱。這是什麼道?有人就寫信問我,這個道,這個人,你認不認識,到底是不是佛教?我就是好說了,我這個人認不到,我也沒看過,他是不是佛教你就看他斷不斷煩惱。如果他教你斷煩惱的就是佛教,他不給你說斷煩惱的,那當然不是佛教。當然佛教的簡別很多,我們前面說過的,叁法印是最標准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是這樣子的世界觀的,決定是佛教,如果離開這個的,不是佛教。那麼淺一點的,皈依叁寶的,一切天魔外道不皈依的,佛教徒;反過來,非佛教徒。那麼各式各樣的簡別自己去看了。我們說發菩提心的,一切法是無我的,這是佛教。不觀空的,有我的,不發菩提心的,這些不是佛教。斷煩惱的是佛教,不斷煩惱的不是佛教。這個我們學了很多,都可以自己的拿來用。
這裏無漏道是幹啥的?勤勞地、精進地斷煩惱的,無漏道。我們花了那麼多氣力求無漏道,就是斷煩惱,如果你不要斷煩惱,你求無漏道幹啥呢?所以外道他不斷煩惱,無漏道他也不要了,你給他他也不要,你叫他皈依叁寶,有無漏道,將來斷煩惱,他不要。他煩惱要的,有了煩惱好享受,沒有煩惱不享受。“你看你們沒有煩惱,你們一天到晚清苦得很”,他要五欲的,五欲就是煩惱了。
“有爲無爲果者”,那麼沙門的性說了,就是無漏道;沙門的果呢?有兩種,有爲的、無爲的,是他的果。“謂有爲、無爲,是沙門果體”,那麼什麼叫有爲果呢?解脫道就是他的有爲的果,解脫道是有爲法。什麼叫無爲果呢?擇滅。這兩個是一套,得了解脫道,證擇滅。從無爲果那方面說,是所證的擇滅,從有爲的方面來說,無間道之後的解脫道,就是它的果。
此有八十九,解脫道及滅者,列數也。此有八十九解脫道,爲有爲果;八十九品所證擇滅,爲無爲果。謂斷見惑,有八無間、八解脫道八忍八智是也,斷九地修惑,有八十一無間道、八十一解脫道。見修合論,有八十九無間道,唯沙門性。八十九解脫道,亦名沙門果,亦名沙門性。息惡義邊,名沙門性。與無間道爲等流果邊,名沙門果。一一擇滅,唯是無爲。沙門果體,謂無間解脫道,是沙門性,擇滅是彼證,名沙門果,即名離系士用果不生士用。應知無間道,唯沙門性;若是擇滅,唯沙門果;若解脫道,亦沙門性,亦沙門果。
那麼這個沙門果有多少?(140B)“此有八十九,解脫道及滅”,我們修行,你看見道之後有多少的解脫道?就是無漏的解脫道有多少?那麼有多少的解脫道就有多少的有爲果。反過來,有多少解脫道,證了多少的擇滅,那就是他的無爲果。那麼一共有八十九。怎麼八十九呢?九九八十一,一個地是九品,九九八十一品,怎…
《俱舍論頌疏講記 賢聖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