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疏講記 隨眠品▪P11

  ..續本文上一頁就是唯識了,把外境都空掉了,只留下個阿賴耶識——內心。然後,就中觀把阿賴耶識也除掉。我記得我們在印《入中論》的時候,前面一篇介紹寫的八個難題。八個難題裏邊,有一個就是阿賴耶識在中觀裏邊,也是認爲沒有實體的,也是不存在的東西。結果上海一個居士他就問了,“唉呀!怎幺阿賴耶識沒有的呢?這個恐怕有問題啊?你考慮考慮”。我說中觀就說阿賴耶識是沒有的,阿賴耶識是筏喻者。那些人,他這個機,需要通過阿賴耶識這個東西,然後才能進入空性的,那先給他阿賴耶識抓到。抓了阿賴耶識之後,你過了河了,你阿賴耶識該放下了,到中觀的時候就不要它了。如果再執著的話,那就是空不完了,還有一部分尾巴留在那裏。那麼所以說藏地的學空,一定要從有部學起,經過經部……,最起碼要四部,有部,經部、瑜伽、中觀。那麼我們漢地的學空就不行了,一跳上去就是空,那個學的就是不踏實的。所以說藏地那些格西、佛爺,對我們漢地的空呢,他們有他們看法的。我們以後學空,也是要踏踏實實,最好按了這個層次來學。

  那麼這裏就是把有部、經部的兩個薩迦耶見介紹一下。

  先說有部的,“執我、我所,名有身見”,什麼叫薩迦耶見呢?就是有身見,執著有我、有我所的。這個就是第一個,有身見。

  什麼叫有身見?“身即是有”。有部是一切有,你這個身體就是有的,有這個身體的,叫有身。“以五取蘊爲體”,我們這個身體,五蘊了,這個五取蘊——注意——不是五蘊。五蘊裏邊有無漏五蘊,這個五取蘊是煩惱所取的五蘊,這個我們前面都學過,是五取蘊,屬于煩惱的。以這個五取蘊爲體,執了有我、我所。“緣于有身,執我我所”,緣了這個五取蘊,執著這個我,這是我的所,是我的東西。“執即是見”,能夠執著它是我、我所的一個執就是見,見就是執著那個東西了。“見緣有身”,叫有身見,這個見緣的境是有身,五取蘊,叫有身見。

  “有身之見”,這個見就是有身的見,“依主釋”。這是有部的講法,就是說這個薩迦耶見,就是叫有身見。這個身就是有,就是有部當然說一切都是有的了。這個有的身是什麼呢?就是五取蘊。這個五取蘊,你緣了五取蘊,執它,這個是我,那個是我所,這就叫薩迦耶見。

  那麼“西國名薩迦耶見”,西國,就是西方,西方這個有身見,印度名字,原名就是薩迦耶見。這是下邊經部的解釋,經部講這個薩迦耶見,又叫壞身見,“或名有身見”,他就是說有部的有身見,就是薩迦耶見,這個薩迦耶見,也叫壞身見。

  “故論雲”,他怎麼說呢?《俱舍論》裏邊,原文這麼說,“壞故名薩”,薩迦耶的薩——印度話了,我們漢語就叫壞;“聚謂迦耶”,迦耶就是聚,積聚的意思;壞聚,壞聚是無常的,壞是無常的就叫壞了,聚就是和合攏來,積了一聚,不是一個東西。我們執一個我,都是執著我是一個,不能說我這個我有十幾個我,一百個我,那個不成爲我了,我就是一個;那麼是常的,這個靈魂是常的,身體是要壞的,靈魂是不壞的,這個一般執我就是一、常。那麼這裏就是破壞你這個一、常,它是非常的,就是要壞的,你說常,它要壞的,不常的、無常的;你說是一個,和合攏來的,聚攏來的一大堆,不是一個。

  “非常是壞義,和合是聚義”,薩迦耶,壞就是薩,迦耶就是聚,所謂薩迦耶,就是無常的,積聚攏來的,不是一個,也不是常的。

  “迦耶即薩,名薩迦耶”,這個本身,無常的東西,就是積聚的東西,因爲它是積聚攏來的,才是無常的,如果不是積聚的,原來是有自性的,那就常了,正因爲是積聚的,又可以合,又可以散,那就是無常了。所以說,迦耶跟薩兩個東西是持業釋,就是一個東西,迦耶就是薩,薩迦耶,就叫薩迦耶。“即五取蘊”,它的體就是五取蘊了。

  “爲遮常、一想,故立此名”,因爲外道執一個靈魂,執一個什麼東西,我是有常的,是一的。經部就是要破掉他們“常、一”這個概念,叫薩迦耶見。“要此想爲先,方執我故”,先有這個常,一個一,有這樣子想的一個概念在前面,才執著這是我,是常的,是一的我。那麼現在呢,經部就是要破我了,就跟你說你所執的我,就是個無常的,就不是一的,是積聚攏來的,那就是不成其爲我了。

  “解雲:此上是經部釋”,這個是經部的解釋。經部爲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爲外道執有我了。“爲遮外道計于常想,立其薩名”,外道是執常。“遮計一想,立迦耶名”,外道是執的一,外道執一,我們就遮掉這個一,叫迦耶。外道執常,我們遮了這個常,就立一個薩——是無常。那麼這個經部的薩迦耶見,是針鋒相對破外道的常、一見的我的。“是則壞身之見,名壞身見也”,這個壞身見,就是薩迦耶見了。

  那麼這是經部、有部的兩個說法都有了,下邊經部、有部兩個有不同了。

  那麼有部要說話了,“毗婆沙師”,有部師,“作如是釋”,他怎麼說呢?“有故名薩”,這個你不能說它沒有的,有,因爲這個薩就是有,這個迦耶就是身,身就是和合、積聚的意思,這個同前面一樣。

  “勿無所緣,計我我所,故說此見緣于有身,緣薩迦耶,而起此見,故標此見名薩迦耶”,有部就是特別要聲明,他說你說的這個薩迦耶見,是無常的,是和合積聚的,那你這個我——所緣的我,就是沒有這個我的。有部說,你要心要緣個東西,緣個空的,沒有的東西是不能緣的,一定要有東西的才能緣。他所以說,這個是有,薩是有;那麼迦耶是積聚。“勿無所緣,計我我所”,你說緣了個空,沒有所緣的境,你執著它是我、我所,這是講不通的,在有部講不通的。“故說此見緣于有身”,所以說有部說這個見,一定緣有體的那個身,不能緣空的東西的。“緣薩迦耶”,就是有身了,“而起此見”,緣薩迦耶這個五取蘊,才産生這個我、我所的見。這麼就是強調心要緣有這個東西的,才能去執著它是我、我所。

  而經部,就是你緣的我根本是虛妄的,這個薩迦耶見緣的境是沒有的,是空的東西,虛妄的東西,執著它是我、我所,這才是薩迦耶見。這個跟中觀一樣的,那麼就是經部裏邊是比較進步的。

  那麼這個裏邊,世親菩薩是采取經部的意見,所以他特別在講有部的薩迦耶見以後,把經部的東西摻進去。這一點就是說,世親論主是同意經部的意思的。下邊是容易了,薩迦耶見難一點。

  

  斷常者,于我我所,執斷常,名邊執見。斷常名邊,執即是見,依邊起執,邊之執故,依主釋也;邊執即見,持業釋也。  

  “斷常者,于我我所,執斷常,名邊執見”,第二個是邊見,也叫邊執見。前面的我、我所是基礎,在我我所上,執我是常的、我是斷的,我所是常的、我所是斷的,這個就是邊執見。“斷常名邊”,斷也好,常也好,叫邊。執就是見。

  “依邊起執,邊之執故,依主釋也”,邊之見了,邊執見。“邊執即見,持業釋”,也可以說。這個邊執見,可以依主釋,也可以持業釋。

  我們說六離合釋有關系的,這個是很重要的。有部的薩迦耶就是依主釋,而經部的薩迦耶見是持業釋,薩本身就是迦耶,沒有體的;有部是不行的,一定要有體的。所以說六離合釋,你把它搞錯了,搞了另外一個解釋的話,意思要反起來的。

  那麼這個邊執見,卻是通的。你說它是依主釋也可以,持業釋也可以,意思沒有矛盾。那麼邊執見就是在前面的我、我所上,執它是常的,執它是斷的,這就是邊執見。

  

  撥無者,撥無因果,名爲邪見,邪即是見,名爲邪見,持業釋也。 

  下邊是邪見,“撥無因果”,本來的世間上的苦集滅道的因果、緣起等等法,你說是沒有的,那麼這是邪見。“邪即是見”,本身這個邪就是它這個見,叫邪見,持業釋。

  

  劣謂勝者,于劣謂勝,名爲見取,見謂身見,邊見,邪見,執此叁見,以爲勝故,名爲見取,見之取故,是依主釋也。除叁見外,執余有漏,以爲勝者,亦名見取。理實應立見等取名,略去等言,但名見取。

  下邊是見取。“劣謂勝者,于劣謂勝”,本來這個並不好,是很低劣的東西,你說它殊勝,這個是見取見。

  “謂身見、邊見、邪見”,這叁個見都是錯的,你把它執著是好的,就是見取。“見之取故”,前面叁個見的執著,“取”,取著,叫見取,“依主釋”。

  那麼是不是一定要這叁個見呢?不一定。其它的東西,“除叁見外,執余有漏,以爲勝者,亦名見取”,除, 了叁個見之外,其它的有漏法,你說它是殊勝,也屬于見取。那麼照這樣子說,“理實應立見等取名”,這個見取,不但是叁見了,還有其它的有爲法了,要加一個等才行了,照規矩說,要見等取了,要立這個名字的。但是我們把等字……,其它有漏法也隱在裏邊了,單說個見取。但是我們知道,所謂見取,不一定說是薩迦耶見、邊見、邪見,執它爲勝的,其它的有漏法執它爲勝的,也都屬于見取的範圍。有漏法是不殊勝的東西了,你說它是殊勝的,就是見取了。

  

  非因道妄謂者,非因謂因,非道謂道,名戒禁取。戒謂佛法中五戒等也,禁謂外道狗牛等禁也,執此禁戒以爲因道,名戒禁取,戒禁之取,依主釋也。論雲:如大自在生主,或余非世間因執我等生世間也,妄起因執;投水火等,種種邪行,非生天因,妄起因執已上非因執因也;受持戒禁,數相應智,非解脫道,妄起道執外道計算數智,得涅槃也。理實應立戒禁等取名,則略去等言,但名戒禁取已上論文,等取執非戒禁余法也。

  最後一個戒禁取。“非因道妄謂”,“非因”,本來不是因,你說它是因;“非道”,本來不是道,你說它是道。這個虛妄的,這樣子說,那就是戒禁取。

  “戒謂佛法中五戒等也,禁謂外道狗牛等禁也,執此禁戒以爲因道,名戒禁取。戒禁之取,依主釋也”,這個戒禁取裏邊要分,戒…

《俱舍論頌疏講記 隨眠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