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佛教裏的五戒。這個問題,我們等一下解釋。難道佛教的五戒不對嗎?成了戒禁取了?他裏邊有原因的。禁呢是外道的戒,外道的牛戒、狗戒等等,他們的禁,他們的禁條了。執這個戒禁以爲因道,以爲是證涅槃的因、證涅槃的道,叫戒禁取了。這個戒禁取,是戒禁的取,取著那個戒禁,是戒禁的取著,依主釋。
這個六離合釋,我們以前都有講義,你們後來的,把前面的講義抄一抄,在討論的時候問一問。讓他們給你們解釋一下,難是不難,但是沒有經過學習的話,卻也不是馬馬虎虎好懂的。
“論雲”,那麼它裏邊就舉例了,這個《俱舍論》的原文。“如大自在生主,或余非世間因,妄起因執”,大自在天,或者生主,這是外道的那個上帝之類的東西了,或者其他的,他本來不是世界的因,你一定要說世間是他創造的,那麼就是非因謂因。
這是生因。因有兩種:一種是能生因,一種是生天因。這是能生,創造世界的因,虛妄的,自己安立一個,大自在天也好,生主也好,上帝也好,等等。這些本來不是世界的因,你說它是創造世界的因,這是第一個能生因。
第二是生天的因。外道是想生天,想證涅槃,他們修的道,卻是一個外道的戒禁取的那個持牛戒、狗戒等等。或者“投水火等,種種邪行”,他有的是自己跳了水裏去。以前外道就有一個執著,他認爲印度的恒河能洗煩惱的,把煩惱洗盡的,他幹脆就跳了恒河裏去,淹死了,他把煩惱洗幹淨了,將來生天了。這是愚癡。自己自殺,自殺的因,將來感的果,決定是叁惡道。所以說佛教裏邊是不贊成自殺的。自殺就是殺人了,你是一個人,你把自己殺掉了,把人殺掉了。如果你是聖者,你殺一個聖者了,那不得了。你修道的人,你一個比丘,你殺個比丘,你不得了。所以這個罪很大,不能自殺。那麼他們外道卻不知道,他看到一些……,以爲恒河能夠滅罪的,跳了恒河裏把罪也洗幹淨了,或者把身子投火,事火外道,自己跳了火裏去,種種的邪行,以爲能生天。本來不是生天的因,“妄起因執”,他執它能生天。那麼這是非因謂因。有兩種:能生因,生天因。
那麼“受持禁戒,數相應智,非解脫道,妄起道執”,他受持那些禁戒,“數相應智”,印度有種外道,他經常在數那些法的,搞計算的,他以爲這是解脫道,這個智跟他的計數相應的,叫數相應智。他認爲這樣子算!算!算!好象算級數什麼,到以後能解脫了等等。這一類的,本來不是解脫道,他認爲是能夠解脫的道,這些都是非道謂道。
那麼這裏就包括那些牛戒、狗戒。這個外道,不是說他完全是愚癡,是癡的來,笨得那麼笨了,他學牛、學狗去了,他主要也有一些神通,他就看到一個牛,它第二輩子生天了。這個生天,我們說是前面的業,是順後受業;它就是不是第二輩子受的業。它的前輩子造了業之後,順生受業是做牛,這下一輩子是做牛,但是它還有善的因,順後受,牛做好了之後能生天了。這是以前造的業決定的。但是他那些外道,他有點神通,他神通一看這個牛它生天了,他想牛能生天,那麼就追究,牛到底爲什麼生天呢?就看牛吃草的,吃水的,這樣子,他就學牛一樣,吃水、吃草,饑餓了就吃草,渴了就吃水,那麼疲倦了就睡覺,男女性起來了就淫欲,他以爲這樣子,就是能生天了。這就是愚癡,這是非因謂因。這些,將來就是感的苦果了。這些本來不是解脫道,當它是解脫道的想。
“外道計算數智得涅槃也”,他們以這個計算的數的那個智慧,他們認爲能夠解脫成涅槃的,這是外道的一種。當然具體沒有很詳細的解釋,大概總是中國的算八卦之類的東西,拼命算,算到後來,他能夠到多少時間之後,能解脫,能證涅槃了。那麼這樣子做,“理實應立戒禁等取名”,那麼不但是戒禁,還有各式各樣的東西,這個數相應智等等,應該加個等字,“略去等言”,這個等字我們略掉了,叫戒禁取。所以說,這個戒禁取,不一定是戒禁,其它的東西執著能夠生天、能夠是解脫的,都在裏邊,有個等字的,但是略掉了。
這裏我們要解釋一下的:爲什麼五戒也屬于戒禁取?那就是說,我們持了戒之後,後頭還有東西,由戒生定,由定生慧,等那個慧(般若的智慧)出來了,然後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證涅槃。這是《心經》就講得很清楚的。你說只要持戒了,定、慧不要了,就憑一個戒能證涅槃了,這是執著了。所以說戒禁取包括佛教內部的,執著五戒或者八戒能夠解脫,能夠證涅槃的,這是偏了。本來我們說不排斥這個持戒是證涅槃的因素之一,但是,這不是具足的因,只不過是一個前導,是要引發後邊的定、慧才能夠得到涅槃。你說單靠個戒,不要定慧了,那就是偏了一邊去了,成了戒禁取了。所以說這個固然是比外道的戒禁取要稍勝一等,至少你持個五戒,也能得人天了,但畢竟你說能證涅槃這個話,是不現實的,也屬于戒禁取。
受過戒的,大家都知道“戒淨有智慧,便得第一道”,戒淨了之後,清淨還得要智慧,智慧就是慧了,所以說這個慧——當然從定來的——你要由戒能夠生定,得到無漏的空的智慧,然後第一道,涅槃可以證到了。單執著個戒,不要定慧,那當然是支分不夠的。所以說這個戒禁取,就是執著單是持戒,不修定、慧,甚至于排斥定慧,而能夠得涅槃解脫,這是屬于戒禁取的範圍。當然這個裏邊比外道的戒禁取要高一等,他能生人天,但是畢竟不能證涅槃,也是非道、非因。
好,今天我們就講這裏。
第九十八講
《俱舍論頌疏》。昨天我們講到五見的自體,今天就是把戒禁取特別地提出來講一下,因爲它裏邊……。戒禁取意思就是非因計因,非道計道,因我們說是集谛,那麼他既然是迷因,爲什麼不是集谛裏邊所斷呢?在集谛下邊沒有戒禁取,而只有苦谛跟道谛裏邊有它。什麼原因?這個要特別地另外立一個科。
丁二 別釋戒禁取
從此第二,別明戒禁取者。論雲:若于非因起是因見,此見何故非見集斷?解雲:既迷因起,應見集斷也。頌曰:
于大自在等 非因妄執因 從常我倒生 故唯見苦斷
“從此第二,別明戒禁取者。論雲:若于非因起是因見,此見何故非見集斷”,這是根據《俱舍論》原文的,提一個問。戒禁取我們說是……,假使我們說戒禁取它是這樣子的安下來的,就是非因計是因,本來不是因,你起一個它是因,這個見,這個就是戒禁取。那麼既然是迷因,爲什麼不是見集谛的時候斷?集谛是因了,苦谛是果了,那麼道谛是道了,爲什麼它既然迷因的,該是在集谛裏邊斷,爲什麼集谛下面沒有它?這是提一個問。
“頌曰:于大自在等,非因妄執因,從常我倒生,故唯見苦斷”,它這裏,頌詞裏就簡單明白地把它標出來,大自在也好,上帝也好,或者是其他的也好,它本來不是創造世界的因,你說它是因,妄執因,虛妄的,執著它是因。這個“從常我倒生”,因爲你計因的時候,主要是我們想到這個大自在是常的,或者是它有這麼一個我。起常倒、我倒,這個常倒、我倒是苦谛所斷的。
苦谛之相,大家還記得,無常、苦、無我,還有一個是空。那麼無常就是對治常,無我對治我,既然是常我倒而生的,那就是見苦所斷,因爲它直接是,對苦谛有違背的,那麼這個屬于見苦所斷,不是見集所斷。
釋曰:執自在等生世間者,必先計度,彼體是常,起常倒也,執爲一我,起我倒也。執常我已,方起因執,故非因執,從常我生,常我二倒,唯見苦斷,故彼非因執因,亦見苦斷,以常我倒,身邊見攝,迷粗果故,故見苦斷。然戒禁取,總有二類,一非因執因,二非道計道。非因執因,複有二類,一迷執我常法起,二迷宿作苦行等起計狗等生(天)因,此二迷苦果,故皆見苦斷。非道執道,亦有二類,一執有漏戒等,爲解脫道,此迷粗果故,亦唯見苦斷,二執謗道邪見及疑,爲清淨道,此戒禁取,違道谛強,見道谛斷。
“釋曰:執自在等生世間者,必先計度,彼體是常,起常倒也,執爲一我,起我倒也。執常我已,方起因執,故非因執,從常我生,常我二倒,唯見苦斷,故彼非因執因,亦見苦斷,以常我倒,身邊見攝,迷粗果故,故見苦斷”,這是先講非因執因的一個問題。非因執因,我們前面講過,計大自在天或者帝梵是創造世界的因,其它的宗教就是上帝、天主等等。那麼你計他是生世界的因,那麼你必定要先有這麼一個心裏的設想,就是那個大自在也好,上帝也好,它的體是常,它不是創造出來的,是常的,那麼就起個常倒;它一定是一個我,它是一個唯一獨立地存在的,不靠其它的東西幫助的一個我,就是上帝也好,大自在也好,那麼起一個我倒。
因爲一切法本來沒有我的,本來是無常的,你既然執它是常,執它是我的話,那麼你就執了兩個倒,一個是常倒,一個我倒。你有這個常我二倒之後,才能夠執它是創造世界的因。因爲它不是常的,也沒有我的,那麼它怎麼是因呢?既然它是要創造世界因,它決定本身是常的,也是一個有主宰的這麼一個神了,有主宰的,我就是主宰的意思,那麼既然你要先要常倒、我倒之後,才能執它是創造世界的因,所以說常我二倒是一個根本。
“故非因執,從常我執”,所以這個非因執,非因執因那個執著,從常倒、我倒而産生的,而常我二倒是見苦所斷,所以屬于見苦所斷。
“故彼非因執因,亦見苦斷”,既然常我二倒是見苦所斷的,苦谛下邊的那四個行相,無常對治常,無我對治我,那麼是見苦所斷。常我二倒,見苦所斷,從常我二倒所生的非因執因也是見苦所斷,它們有直接聯系的,所以說它也是見苦所斷。
“以常我倒身邊見攝”,常倒、我倒這兩個是身見…
《俱舍論頌疏講記 隨眠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